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引流对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115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恶性胆管梗阻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下放置胆管支架,其中48例行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30例行胆管金属支架引流术,37例行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引流术;分析各组引流效果、成功率、早期并发症和胆管再堵塞发生情况。结果塑料支架组、金属支架组及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碱性磷酸酶(AKP)在手术后均有明显降低(P0.05);手术后1周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的TBIL和DBIL明显低于塑料支架组、金属支架组(P0.05),塑料支架组和金属支架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金属支架组和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再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塑料支架组(P0.05),金属支架组和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塑料支架组的手术成功率与金属支架组及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塑料支架组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下放置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对于恶性胆管梗阻有确切的引流效果。  相似文献   

2.
ERCP放置胆管内支架姑息治疗难以切除的恶性胆管梗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ERCP放置胆管内支架对难以切除的恶性胆管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54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ERCP将导丝插入胆管并超过梗阻部位,扩张狭窄处,用推送导管将已经选择合适的引流支架置于胆管适当部位,其两端均超过梗阻段2cm以上。结果54例患者中51例插管成功,3例插管不成功的患者中1例乳头开口于憩室内,另2例肿瘤完全阻塞导丝无法通过。成功率为94.44%(51/54)。34例胆管内放置8FZ型自膨胀式金属支架,其余20例行8~10F塑料内支架引流。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其中39例2周内血清总胆红素下降50%以上,血清总胆红素退至34μmol/L以下。放置胆管内支架1周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235.45±56.67μmol/L降至78.36±37.58μmol/L,肝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P<0.01)。31例胆总管下段梗阻患者与12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相比,放置胆管内支架引流治疗1周、2周后,其胆红素下降明显优于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P<0.01)。34例放置胆管金属支架患者中,有12例于术后2个月发生支架阻塞,再次放置塑料内支架后引流通畅,1例放置金属支架术后患者第10个月出现支架阻塞予以再次植入金属支架。另外20例放置塑料内支架者,有3例于术后1~4周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再次上升,经ERCP检查发现支架移位和阻塞,予以更换内支架,其中1例植入塑料双支架。结论经ERCP内镜下胆管放置内支架,对解除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疗效,对胆总管下段梗阻性黄疸的疗效优于肝门部胆管梗阻。  相似文献   

3.
目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ancretography,ERCP)诊断和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3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均行ERCP并钳取病变组织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而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意愿分别采取不同的内镜治疗方法,包括金属支架置入引流(endoscopic metal biliary drainage,EMBD)、塑料支架置入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ose-biliary drainage,ENBD)等.结果:39例内镜检查考虑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确诊率100%.39例患者中32例成功行内镜下胆道引流,成功率82.1%.其中行金属支架引流者7例,塑料支架引流者15例,鼻胆管引流者6例,支架联合鼻胆管引流者4例.胆管内放置引流1 wk后,患者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谷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术后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是诊断和姑息性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晚期胆管癌患者在接受经内镜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容易发生胆管炎。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金属支架置入联合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对晚期胆管癌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63例接受经内镜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的晚期胆管癌患者,并分为仅置入胆管金属支架组(支架组)和置入胆管金属支架后留置鼻胆管引流组(引流组)。评估两组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支架组相比,引流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显著降低(2.3%对10.8%,P=0.032),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4.68±1.43)d对(5.18±1.45)d,P=0.011],这一差异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尤为明显[术后胆管炎发生率:3.5%对15.0%,P=0.045;术后住院时间:(5.18±1.44)d对(5.68±1.39)d,P=0.033]。引流组术后3 h、24 h、72 h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支架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内镜胆管金属支架置入联合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对预防晚期胆管癌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ERCP诊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毕Ⅰ式或毕Ⅱ式)胆总管梗阻患者行ERCP术,术中使用乳头预切开、导丝引导插管、网篮取石等方法,以及及时改变患者体位加以配合。结果1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均成功实施ERCP术,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3例,胆管支架内引流7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我院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总管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ERCP诊疗术成功率高,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或ERCP联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ERCP或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治疗MOJ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12个月,分析近远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累积生存图,并根据术后4 w内的胆红素改善情况和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采用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影响ERCP或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近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植入支架92枚,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术期无急性肝功能损害、大出血、胆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4 w内9例(9.8%)血清总胆红素(TBIL)下降≤25%或升高,5例(5.4%)死于肝肾衰竭或呼吸衰竭。无效14例,有效78例。术后复查CT或磁共振成像(MRI),在术后5~12个月共59例(64.1%)再次梗阻,其中44例(47.8%)死于原发肿瘤进展转移。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26.16±10.42)d。年龄、术前胆道感染、Child-Pugh评分是影响ERCP或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RCP或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是治疗MOJ的重要手段,做好术前评估及抗感染、护肝等处理,有助于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7.
Billroth Ⅱ式胃切除术后患者ERCP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患者进行ERCP诊治的经验,对其手术操作的成功率、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间,75例BillrothⅡ式术后因胆道疾患接受ERCP诊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患者中,顺利进入空肠输入襻69例(92%),其中选择性胆道插管成功68例,3例行诊断性胆道造影检查,65例为治疗性操作.后者中16例行EST+取石+鼻胆管引流术,19例行塑料支架胆管引流术,18例金属支架胆管引流术,12例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取石+鼻胆管引流术.1例患者因空肠输入襻穿孔(1.3%)急诊行手术治疗,2例(2.6%)并发术后急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痊愈,无出血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BillrothⅡ式术后患有胆道疾病的患者,进行ERCP诊治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均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根据情况置入不同规格支架,观察治疗效果和3个月、6个月生存率。结果 32例患者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为91.43%,其中10例置入金属支架,22例置入塑料支架。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6.25%),经治疗后痊愈。成功置入支架的32例患者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血清总胆红素从(230.85±83.81)μmol/L下降到术后1周(121.88±52.27)μmol/L(P〈0.01),支架组随访26例中总体3个月、6个月存活分别达到92.30%及76.92%。结论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疗效确切,对于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疽、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具有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Billroth-Ⅱ式术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5年6月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收治的胃Billroth-Ⅱ式术后43例患者行ERCP。结果 43例行ERCP的患者中插管成功39例(90.7%),插管失败2例(4.7%),并发消化道穿孔2例(4.7%)。39例患者中经ERCP诊断为胆总管结石31例(79.5%),其中3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28例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取石;诊断为胆管末端良性狭窄6例(15.4%),其中4例行单纯乳头球囊扩张术、2例行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术;诊断为壶腹部肿瘤、胃癌肝门部转移各1例(2.6%),分别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塑料支架。术后急性胰腺炎1例(2.6%)。结论对胃Billroth-Ⅱ式术后患者进行ERCP检查及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内镜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对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2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61~88岁,平均(72.6±10.9)岁,其中胆管癌10例(术后5例),胰头癌3例,胃癌术后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肝癌1例,不宜行十二脂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ERCP失败,经皮肝穿刺放置引流管或内支架。结果全部PTBD成功,其中外引流6例,内外引流13例(3例左右胆管双引流),金属内支架4例。引流术前血清总胆红素(321.6±132.1)μmol/L,引流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88.6±10.1)μmol/L,较前明显下降(P<0.05),直接胆红素从(252.3±36.3)μmol/L降至(53.3±9.4)μmol/L(P<0.05)。结论PTBD对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床边无X线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对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对无法耐受外科手术且难以搬运至内镜中心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ACST患者行急诊床边无X线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观察术后患者症状的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8例行急诊床边无X线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的ACST患者中17例经成功置入鼻胆管,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3d病情明显缓解。病情平稳后2例因结石直径大而直接行外科手术治疗,14例行ERCP并取石成功,1例因结石较大较多ERCP未能成功取石,而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结论]对于难以耐受外科手术及无法搬运至内镜中心行ERCP的ACST患者行急诊床边无X线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可有效降低胆道压力,缓解ACST症状,为进一步行ERCP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多种引流方式可用于临床治疗胆管梗阻疾病,其中内镜下胆管引流术的应用逐渐增多。目的:比较内镜下不同胆管引流方式治疗胆管梗阻疾病的效果、并发症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7年12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胆管梗阻患者,分为鼻胆管引流组和胆管支架组,比较两组引流成功率、引流效果、并发症情况,并分析ERCP术后胆管再梗阻的原因。结果:治疗前,胆管支架组TBIL、DBIL水平显著高于鼻胆管引流组(P0.01)。治疗后,两组引流成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TBIL、DBIL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鼻胆管引流组ALT、AST、GGT显著降低(P0.05),AMS显著升高(P0.05);胆管支架组ALT、GGT、AMS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ERCP术后胆管再梗阻原因主要为胆泥或泥沙样结石、块状结石、肿瘤侵犯等。结论:鼻胆管引流和胆管支架引流均可改善患者肝功能,缓解胆管梗阻症状,两种方法的引流效果和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多需外科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不能作根治性切除术.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endoscopic metal biliary endoprothesis,EMBE)是在经内镜塑料内支架引流术(ERBD)技术基础上为扩大支架口径、提高引流效果、延长通畅期而开发应用的.我院对76例无法行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行EMBE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内镜下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对胰腺癌合并胆道梗阻患者姑息性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苏北人民医院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临床确诊为胰腺癌合并胆道梗阻患者25例,均行ERCP术及置入胆管金属支架,比较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指标变化情况,并随访3~6个月。结果该组ERCP胆道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胆道金属支架置入一周后,患者TBIL下降53.9%,DBIL下降61.0%,ALT下降60.2%,ALP下降36.8%,γ-GT下降57.1%,消除黄疸总有效率为92%,并发症发生率为12%,包括胆管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等,随访期间第48天有1例患者出现胆管支架阻塞,5例患者(第32天、44天、63天、72天、123天)由于肿瘤进展死亡。结论内镜下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对胰腺癌合并胆道梗阻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持久引流胆汁,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老年性难取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中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先行常规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根据胆管扩张及结石大小情况,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经导丝引导放置胆道塑料支架通畅引流.结果:103例取石困难患者在常规ERCP后置入塑料支架.3-6mo后复查ERCP显示有60例(58.2%)结石成为小结石,经内镜应用网篮取出;13例(12.6%)结石未变化,重新更换支架引流;11例(10.6%)最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探查取石治疗;16例(15.5%)患者因无特殊不适未复查ERCP,长期行内支架引流.结论:对于老年性难取性胆管结石患者,塑料支架内引流是一种十分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行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EBM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EBMSD治疗的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学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各实验室指标改变,评价疗效。结果成功置入金属支架44例,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91.67%,其中行单支引流34例,左右双支引流10例。44例患者术后7天检查肝功能较术前有显著改善,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显著下降,明显低于术前(P0.01),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也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左右双支引流肝功能指标降低效果优于单支引流(P0.01),后并发症较轻,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术后对患者随访6~12个月,完成随访38例,失访6例,38例随访患者中总体3个月、6个月存活率分别达到94.25%和73.39%。结论采用EBMS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疗效明显,可有效缓解黄疸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左右双支引流效果优于单支引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胆管远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经内镜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管远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成功率、减黄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支架置入成功86例,置入失败6例,支架置入成功率93.5%(86/92),减黄满意率为86%(74/86),减黄一般率为12.8%(11/86),减黄无效率为1.2%(1/86),术后胆管炎2例、胰腺炎8例、出血5例。结论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低位恶性胆道梗阻疗效好、安全有效,是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行治疗性ERCP的811例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行乳头切开术(EST)474例,行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88例,结石总清除率为95%;244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中183例行鼻胆管引流(ENBD),61例行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RBD);5例恶性胆胰管梗阻患者行胆胰管双支架引流术。行胆道内支架引流可使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胰管支架置入可使上腹部疼痛有一定程度减轻。并发症:乳头切开处出血13例(1.6%),均发生于EST术后;急性胰腺炎43例(5.3%),其中发生于EST术后32例,EPBD术后7例,ENBD术后2例,ERBD术后2例;EST术后发生急性胆囊炎4例(0.5%);全组死亡2例(0.2%)。结论应用十二指肠镜行治疗性ERCP去除胆管结石,控制胆道炎症,解除胆胰管恶性梗阻是一种理想的微创外科方法,熟练的技术与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防治并发症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治疗ERCP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5年12月上海长海医院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治疗ERCP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资料,比较行胆管金属支架内引流术和导管外引流术术后黄疸消退时间、无黄疸生存期、需再次施行胆管穿刺引流术的例次数和并发症。共67例患者入选,其中,内引流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4±11.3)岁;外引流组39例(男30例,女9例);平均年龄(61.5±13.2)岁。结果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术后黄疸明显消退率分别为85.71%和79.48%(P>0.05);皮肤巩膜黄染平均消退时间为(21.4±18.6)和(34.2±23.6)d(P< 0.05);术后平均无黄疸生存期为(5.4±3.7)和(2.6±2.1)个月(P<0.01);需再次施行胆管穿刺引流术分别为3例次和16例次(P<0.05);内引流组阻塞性黄疸合并胆道感染3例、肠梗阻2例,外引流组导管移位和脱落14例、导管堵塞5例、出血和胆漏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穿刺金属支架内引流术较导管外引流术能更显著地缩短ERCP难治性胆管恶性梗阻患者黄疸消退时间、延长无黄疸生存期,减少重复介入次数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胆管引流(ERCP)在胆管损伤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总结1999年3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31例胆管损伤患者,行诊断性ERCP,选择有内镜治疗价值者作为实施对象,行乳头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塑料支架支撑引流等内镜治疗。结果31例胆管损伤中,胆总管横断或结扎3例,胆管狭窄13例,胆瘘15例,22例(34次)接受内镜治疗,占71%。13例胆管狭窄中,有7例行塑料支架支撑治疗维持8~20个月,4例疗效满意,3例疗效欠佳;15例胆瘘患者行EST、鼻胆管引流,13例胆瘘愈合,2例无效,其中7例因胆管狭窄或有狭窄倾向置入塑料支架支撑维持4~12个月。6例发生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结论ERCP对胆管损伤有定性和定位诊断意义,多数胆瘘和部分胆管狭窄患者通过内镜治疗获得痊愈,早期内镜治疗可简化治疗方案,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