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9例成功血管重建的左主干闭塞患者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急性左主干闭塞非常罕见.因为除非有良好的侧支循环或血管迅速再通.许多左主干闭塞心肌梗死患者在未来得及到达医院时已经死亡.主要死因为泵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我们随访了左主干闭塞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影响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完全闭塞是指冠状动脉造影左冠状动脉主干血管完全闭塞,TIMI血流0级。此类患者多发生突然死亡,所以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很少见。文献报道其检出率占冠状动脉造影人群的0.04%-0.43%。1998--2006年我们对收治的6例LMCA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在体外循环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占同期CABG的0.36%,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左冠状动脉主干慢性完全闭塞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所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左主干完全闭塞的13例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右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冠状动脉造影4336例中检出左主干完全闭塞13例,占0.29%。②本组13例患者均有典型劳力型心绞痛,11例(84.6%)于心绞痛发作时V3~6导联ST段下移≥0.2mV。③13例患者均为右优势型冠状动脉分布。④12例患者可见来自右冠状动脉丰富的侧支循环,其左心室射血分数(EF)均在正常范围,另1例严重左心室功能障碍者(EF=0.26)侧支循环较差。1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心绞痛消失。结论:左主干完全闭塞临床上很少见,来自右冠状动脉丰富的侧支循环对维护左心室功能非常重要.但不能防止心绞痛发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左主干(简称左主干)病变危险程度大、死亡率高,曾被誉为“寡妇工厂”。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日益普及,对左主干病变的心电图改变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发生支架脱载或嵌顿、导丝断裂、血管破裂的并发症十分少见。主要原因有操作技术,病变的特点如慢性闭塞病变、扭曲、钙化、成角、分叉病变等[1]。本病例对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分叉病变处行经典微裤裙支架术(classic mini-culotte stenting)。在LM-LCX置入支架一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并探讨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特点。方法 入选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行PCI的CTO患者3 957例,其中老年组1452例(36.7%)。结果 老年组稳定型心绞痛比例低于非老年组,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老年组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均高于非老年组(P<0.001)。老年组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左主干CTO比例,绝对性、截然闭塞(刀切状)、长度≥15mm、直径≤2.5mm及桥侧支CTO比例均高于非老年组(P<0.001)。老年组CTO靶血管成功率低于非老年组(P<0.05),完全血运重建比例也低于非老年组(P<0.001)。结论 老年CTO病变患者具有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多支病变所占比例偏高的特点,且病变程度复杂,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于军  吕安林  邢玉洁 《心脏杂志》2011,23(3):358-360
目的:观察和分析双支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的临床和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提高危重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两支冠脉慢性闭塞并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的患者104例,分为3组,A组: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33例;B组: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30例;C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闭塞,41例。对患者临床资料、PCI结果、并发症、心功能和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oronary events,MACE)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组PCI再通率高(双支开通率占96%),并发症少,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无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各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有显著的改善[A组:(36±8)% vs. (47±9)%,P<0.01;B组:(41±8)% vs. (51±8)%,P<0.01;C组:(36±7)% vs. (45±8)%,P<0.01]。术后MACE发生率1年随访结果显示:C组MACE发生率高于A组或B组(P<0.05),而A组和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CI治疗双支冠脉慢性闭塞病变并发症少,双支同时开通成功率高,左前降支和左旋支闭塞介入治疗MACE较其它组高,但PCI治疗可显著提高重症冠状动脉闭塞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长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江时森  黄浙勇 《心脏杂志》2006,18(5):536-538
目的研究右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对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根据左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不同,将1 000例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分为左前降支(LAD)狭窄,左回旋支(LCX)狭窄,左主干(LM)狭窄,左前降支+左回旋支(LAD+LCX)狭窄4个系列。每个系列再根据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程度不同分为RCA正常组(直径狭窄<50%)、RCA非闭塞组(99%>直径狭窄≥50%)和RCA闭塞组(直径狭窄≥99%),比较分析3组间LVEF的差异。结果在LAD,LCX,LM,LAD+LCX狭窄时,与RCA正常组LVEF相比,RCA非闭塞组LVEF分别下降0.9%,0.3%,3.4%和2.8%;RCA闭塞组LVEF分别下降10.9%,3.7%,6.5%和5.2%。LAD狭窄时,RCA非闭塞组和RCA闭塞组之间LVEF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右冠状动脉病变可在左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使左室射血分数进一步下降;当左冠状动脉狭窄为闭塞性病变时,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左主干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急诊PCI 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捷  邱建平  陆纪德  窦桂珍 《内科》2010,5(6):582-583
目的评价无外科保护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急性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确诊LMCA急性闭塞14例,均接受急诊PCI。观察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14例中,1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3例心动过缓予以临时起搏器治疗。PCI后即刻,5例发生无复流现象,4例院内死亡。平均随访(30±22)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均无死亡和再梗死。结论无外科保护下对LMCA急性闭塞患者行急诊PCI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金标准.近年来,由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及器械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药物洗脱支架的广泛应用,使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由再狭窄导致的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明显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研究以及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对比研究越来越多,并且显示药物洗脱支架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有良好的疗效,其安全性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似,甚至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现就近年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探讨在药物洗脱支架年代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治疗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月~2006年7月,我们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QT离散度(QTd)变化进行了观察,以探讨PCI对CTO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左主干病变患者是冠心病中的高危人群,药物治疗预后很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首选的治疗手段。近十余年,随着器械的改进,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逐渐应用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导致相邻正常冠状动脉发生急性血栓闭塞的经过。方法1例患者在前降支行PCI时,造成正常左回旋支内急性血栓闭塞。另1例在行左回旋支PCI时,造成正常前降支内急性血栓闭塞。结果1例患者因发生前降支和回旋支急性闭塞,产生心室颤动而死亡。另1例对前降支新发血栓行PCI等抢救成功。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靶血管行PCI时,可导致血栓逆行栓塞其相邻的正常血管,造成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故在操作中注意技巧。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目前发现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CTO病变。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发展,CTO-PCI策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冠状动脉CTO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该文介绍冠状动脉CTO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糖尿病与侧支循环的关系及CTO-PCI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4岁,因反复胸闷痛3月于2008年5月21日入院,5月23日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中段严重扭曲,右冠状动脉中段全闭,前降支及回旋支严重病变,建议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但家属要求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故决定行右冠状动脉中段PCI。患者右冠状动脉严重扭曲,为慢性闭塞病变(CTO),闭塞段较长,属PCI不易成功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35 cm扩张微导管(corsair导管,Asahi Intec Co,Japan)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经桡动脉正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入选了本中心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81例经桡动脉途径应用135 cm扩张微导管进行正向导引钢丝技术治疗的CTO病变患者,分析正向CTO-PCI成功率、扩张微导管通过闭塞病变成功率、球囊导管通过闭塞病变情况及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情况,并观察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81例应用135 cm扩张微导管经桡动脉正向介入治疗的患者中,66例患者正向导引钢丝通过CTO病变,65例患者正向CTO-PCI成功,成功率为80.2%;另有8例成功进行逆向导引钢丝介入治疗,总体PCI成功率90.1%。66例正向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后,135 cm扩张微导管成功通过闭塞病变56例(84.8%);扩张微导管通过闭塞病变后,球囊导管的使用数量为1.3个,显著低于扩张微导管未通过闭塞病变患者。66例正向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的患者中,应用Fielder XT导引钢丝34例(51.5%)。住院期间随访未见扩张微导管嵌顿、折断、头端受损、血管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应用扩张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正向CTO-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简化介入治疗操作步骤,减少球囊导管等器械的使用,提高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TM)介入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8月-2006年10月住院的冠心病主干病变患者1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Firebird^TM支架,术后随访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在左主干狭窄18例中,开13狭窄2例,干段狭窄2例,分叉部狭窄14例。植入Firebird^TM支架均获得成功,住院期间死亡1例。随访(6±3)个月发现复发心绞痛2例。结论 Firebird^TM支架对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近期疗效明显,能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左冠状动脉主干(LM)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尤其是是否处理回旋支开口)是LM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分叉处病变特征是影响介入治疗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冠状动脉造影(CAG)对于血管开口和分叉处病变的反映存在诸多缺陷,尤其不能准确反映形态学特征,本研究目的旨在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观察冠状动脉LM分叉病变的斑块分布特征,并指导LM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9.
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旁路术曾是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标准治疗,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已成为左主干病变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进一步规范患者的选择,科学选择治疗策略及相关器械有助于提高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如何加强患者的定期随访、抗血小板治疗反应性的监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单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近期预后。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及)介入治疗术明确为单纯左主干病变的1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住院资料。结果:①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②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主干狭窄>70%8例,左主干闭塞1例,左主干狭窄50~70%3例;③12例患者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8例,aVR、aVL导联ST段均抬高1例,单纯aVR导联ST段抬高2例,QRS间期延长1例,电轴相对左偏4例,V2~4导联ST段压低8例,V2~6导联ST段压低1例(其中左主干闭塞患者Ⅱ、Ⅲ、aVF、V2~4导联ST段压低且合并左前分支阻滞);④12例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升高;⑤3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均成功实施,12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无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或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猝死或死亡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单纯左主干病变患者多有≥2个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心电图改变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为突出特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及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近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