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反应蛋白水平预测冠心病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6例和正常对照组32例,采用交叉对照分析。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P水平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二者相比有差异性(P<0.05)。CRP>18mg/L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作为患者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C反应蛋白水平在冠心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 (CRP)水平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CPR水平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 38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39例 ,急性心肌梗死组 2 9例和正常对照组 30例 ,采用交叉对照分析。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CRP水平有所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 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 (P<0 .0 1) ,且二者相比有差异性 (P<0 .0 5 )。 CRP>18m g/ L的患者 ,预后不良。结论  CRP是冠心病形成的危险因子 ,并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共4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4例,AMI组16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CRP水平相对高者病情转归差,相对低者病情转归良好;ACS两组中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AMI组CR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人群中的预测风险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入住我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5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9例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106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44例为正常对照组,纳入患者均通过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Lp-PLA2含量,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GRACE评分、SYNTAX评分及Gensini积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GRACE评分,高危组中Lp-PLA2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Lp-PLA2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301,P0.001)。Lp-PLA2在SYNTAX评分组间及Gensini积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PLA2水平对ACS患者在风险评估方面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血浆水平,为临床早期诊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2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心内科住院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98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组61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7例;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81例,其中包括稳定型心绞痛组49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组32例;正常冠状动脉为对照组51例。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P<0.05或P<0.001)。与对照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水平无显著性增高(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组血浆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水平有极显著性增高(P<0.001),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所有亚组显著增高(P<0.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水平明显增高,其水平升高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可能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40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例。60例非ACS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1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病例的血清TNF-α浓度。结果SAP、UAP、AMI、OMI患者血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CS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ACS组;AMI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与OMI组血清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SAP与UAP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NF-α参与冠心病的形成,并且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TNF-α浓度将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正常对照人群和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患者血浆的CRP水平,其中单支病变30例、双支病变25例、三支病变25例;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结果 CRP 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稳定型心绞痛组(F=1.826,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F=4.232,P<0.01)及急性心肌梗死组(F=6.745,P<0.01)的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冠心病组中,双支病变组(F=7.925,P<0.01)以及三支病变组(F=9.467,P<0.01)中CRP 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RP水平与冠心病和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钠素(BNP)检测在冠心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9例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根据病因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43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5例;选择同期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者175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血浆BNP水平检测。结果冠心病组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BNP水平最高。对其中95例冠心病患者随访1年后,共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10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组患者血浆BNP为(213.64±14.67)ng/L,与对照组及冠心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联合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两种炎症指标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正常对照组30名、稳定型心绞痛(SA)组2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3例,将ACS患者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1例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32例两组.分别检测各组CRP、肌钙蛋白I(cTnI)及全部样本血清脂联素的水平.结果 CRP水平ACS组与SAP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PN水平ACS组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cTnI水平ACS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ACS组血清APN与CRP呈负相关(r=-0.516,P<0.05),而与其他指标无相关.SA组APN与其他指标亦无显著相关.结论 脂联素在冠心病中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水平显著降低可预测ACS的发生及发展,动态监测血清APN水平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观察病情、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相互关系。方法将5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组)21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6例。对照组21例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所有患者测定血CRP水平。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病变斑块形态按照Ambrose分型分为Ⅰ-Ⅲ型,并与血CRP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NSTEMI组和UAP组患者血CRP水平高于SAP组;(2)血CRP水平与冠状动脉Ambrose斑块形态分型有关,尤其是Ⅱ型不稳定斑块者明显增高,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无关。结论ACS组患者血CRP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的指标。血CRP水平也可以作为评判ACS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 D-二聚体(D-D)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 CRP)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探讨三者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以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198例临床确诊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7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98例,同时选取同期我院诊治的30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以及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对( hs- CRP)和D-D进行测定,采用循环酶法对HCY进行测定。 结果 ACS 组的HCY、hs- CRP和D-D 三者结果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 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患者血浆HCY、hs- CRP和D-D 水平均明显高于双支病变和单支病变患者。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CY、hs- CRP和D-D水平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清E选择素、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30例ACS患者(ACS组)、2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作为入选对象,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E选择素,免疫速率散射测浊法测定其CRP水平。结果:ACS组血清E选择素、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1)和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E选择素、CRP可能与ACS发病有关,并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7例入选患者根据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0例。应用ELISA测定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对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0例ACS、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中fgl2的表达量水平.结果:ACS组fgl2基因表达明显高于SA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S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gl2的表达明显增加, 可能是ACS微循环障碍有预测价值的急性时相性蛋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 水平的变化.方法: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冠心病患者80例,分为ACS组(53例) 、稳定型心绞痛(SA)组(27例),以23例CAG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入院时外周血清PAPP-A水平, 分析不同组别间及ACS组、SA组中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程度者PAPP-A水平的变化,并分析PAPP-A水平与TnT、CK-MB的相关性.结果:①ACS组的PAP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组(P<0.01),正常对照组与SA组之间及ACS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亚组PAP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APP-A水平与CK-MB、TnT水平无显著相关;③ACS组、SA组中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程度亚组PAP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APP-A水平对ACS早期诊断可能有一定的意义,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PAPP-A水平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血浆脂联素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及血浆APN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间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共11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2组,急性心肌梗死组33例,并且选取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APN水平,同时检测各组生化指标,如空腹血糖、TC、TG、LDL-C、HDL-C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血浆APN浓度显著低于稳定型心绞痛以及对照组。logistic多元逐步分析显示吸烟、空腹血糖以及低血浆APN浓度与ACS发生独立相关。结论:血浆APN可能是评估冠心病的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CR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nti-oxLDL)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2003-07~12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分别测定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21例对照者的CRP、oxLDL自身抗体和LDL自身抗体水平,比较各组中上述指标有无显著差异,并评估CRP分别与两种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包括AMI组和UAP组)的CR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ACS组的oxLDL自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LDL自身抗体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中CRP与oxLDL自身抗体水平是显著正相关(P<0.01),CRP与LDL自身抗体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对特异性抗原oxLDL的免疫反应,在导致斑块的不稳定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oxLDL自身抗体水平可能是评价CHD斑块不稳定的重要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86例因胸痛行冠脉造影患者,其中有165例为ACS(ACS组),73例为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Lp-PLA2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Lp-PLA2水平在ACS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的水平分别为(115.01±80.74)ng/ml、(90.82±61.58)ng/ml及(82.53±30.89)ng/ml,其中ACS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在ACS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Lp-PLA2及hs-CRP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ACS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多支冠脉病变组高于单支冠脉病变组(P0.01),双支冠脉病变组高于单支冠脉病变组(P0.05)。结论:Lp-PLA2血浆水平可用于间接评估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及冠脉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6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UAP组);另选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SAP组)及非冠心病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患者外周血浆MMP-9及hs-CRP水平,并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血浆MMP-9与hs-CRP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AMI组、UAP组及SAP组Gensini评分均增大(均P<0.05);血浆MMP-9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881,P<0.05),血浆MMP-9水平与Gensini评分之间无相关性(r=0.392,P>0.05)。结论:急性ACS患者血浆MMP-9和hs-CRP水平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稳定性,但不能预测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0.
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转归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人体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转归预测的可靠性、敏感性及作为临床疗效判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56例,按临床分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44例,选择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CRP含量,并动态观察ACS患者CRP的变化,按治疗效果分为稳定组和恶化组,对比分析各组间CRP含量的差异。结果SAP组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有所增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SAP组与UAP及AMI组比较在CRP含量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即UAP组和AMI组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明显增高,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而UAP组与AMI组比较在CRP含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AMI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明显高于UAP组。ACS组患者在入选的第1d和第2d血清中CRP含量无明显差异,从第5d起稳定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逐渐下降,而恶化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逐渐升高,两组间比较从显著性(P<0.05)到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CS患者随着病情的稳定血清CRP的含量逐渐下降,而随着病情的恶化血清CRP含量逐渐增加,可作为ACS患者预后判断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