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与其肝损害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贵州省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炎患者45例及门诊体检者15例.肝炎患者分为急性肝炎组15例,慢性肝炎组16例和重型肝炎组14例;重型肝炎患者又分为好转组4例,死亡组10例.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CF水平.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F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03.1±42.8 ng/L vs 2354.9±19.0ng/L,2376.7±16.4 ng/L,2358.4±16.0 ng/L,均P<0.05).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组血清SCF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8.1±50.7 ng/L vs 2376.3±11.7 ng/L,P<0.05).血清SCF与肝细胞生长因子有明显正相关(r =0.38,P<0.01).SCF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呈明显负相关( P<0.01).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SCF水平随着肝损害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提示严重肝损害时,肝再生可能需要干细胞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血清AFP、CEA、IL-6和TNF水平对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AFP、CEA、IL 6和TNF检测在判断重型肝炎患者死亡与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RIA法检测重型肝炎患者 4种因子的血清水平。结果 :IL 6和TNF水平在重型肝炎死亡组较恢复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AFP水平在重型肝炎死亡 /肝移植组较恢复组显著降低 (P <0 0 1) ;CEA水平在重型肝炎死亡 /肝移植组较恢复组显著降低 (P <0 0 1;P <0 0 5 )。IL 6和TNF水平升高、AFP和CEA水平降低 ,对重型肝炎死亡 /肝移植的诊断效率为 66 7%、 61 1%、 69 4%和 75 0 %。结论 :血清IL 6和TNF升高、AFP和CEA低水平变化预示着重型肝炎患者死亡或需肝移植 ,它们的相反变化预示着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L-12与TNF在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血清IL-12与TNF水平。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与TN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与临床病型关系密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恢复期,血清IL-12水平正常(P>0.05);血清TNF在急性肝炎正常(P>0.05),慢性肝炎及部分重型肝炎仍高于正常(P<0.05)。血清IL-12与TNF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及ALT水平呈正相关。结论IL-12及TNF参与了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病理过程。早期检测血清IL-12与TNF水平,可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检测乙型肝炎不同临床类型患者血清维生素C含量及其它氧化损伤指标,为维生素C在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乙型肝炎患者共45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20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15例、重型肝炎10例],健康对照组15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血清维生素C、总抗氧化能力及丙二醛,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⑴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组血清维生素C、总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P〈0.05);不同临床类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重型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正常组(P〈0.05);乙型肝炎组丙二醛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重型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正常组(P〈0.05)。⑵乙型肝炎组血清维生素C的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与丙二醛水平呈负相关。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维生素C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维生素C的浓度与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不同白介素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IL-10、IL-13、IL-15水平在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002年5月至2004年9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感染科10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0、IL-13、IL-15水平。结果慢性肝炎中度患者血清IL-10、IL-13显著高于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急性肝炎及正常对照组(P<0.01)。IL-15值比较,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型肝炎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15/IL-10、IL-15/IL-13比值,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急性肝炎明显高于慢性肝炎中度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慢性重型肝炎死亡组IL-15值及IL-15/IL-10、IL-15/IL-13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好转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异常的细胞免疫应答,通过联合检测血清IL-10、IL-13、IL-15值及IL-15/IL-10、IL-15/IL-13比值,能较好地反映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细胞激活状态,有助于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重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为其预后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80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VEGF水平。结果:急、慢性重型肝炎患者VEGF检出率分别为39.09%和81.36%。慢性期恢复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检出率分别高于正常组,存活组恢复期检出率达81.96%(P〈0.01),而死亡组恢复期检出率明显下降达21.05%(P〈0.05)。血清VEGF检测灵敏度为15pg/ml,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板内板间变异系数均〈9.5%。结论:血清VEGF水平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反映重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再生程度,是临床观察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具有特征性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病患者甲胎蛋白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甲胎蛋白水平与肝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0例肝病患者,其中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的甲胎蛋白结果及生化学指标,分析其与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结果肝癌患者中有82.35%(14/17)甲胎蛋白升高,且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甲胎蛋白也显著升高(P〈0.01),但低于肝癌患者(P〈0.01),重型肝炎好转组甲胎蛋白显著高于死亡组(F=6.40,P〈0.01)。结论甲胎蛋白轻度升高是重型肝炎患者预后良好的预测指标,但明显升高要警惕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 (PA)的变化 ,探讨测定血清前白蛋白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诊断价值。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2 7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 ,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的血清PA的水平及同一临床类型间PA与A的异常率。血清PA的水平在急性肝炎与轻度慢性肝炎之间、慢性肝炎轻度与中度、中度与重度之间、肝硬化与慢性重型肝炎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急性肝炎组PA与白蛋白 (A)两者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PA值比A值更灵敏地反映肝功能损害。血清PA的水平持续 <10 0mg/L作为重症肝炎早期诊断指标之一。检测血清PA对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V感染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变化。方法常规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B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组TBA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TBA水平与ALT、ALB、CHE呈明显的相关性(P均0.01)。结论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损伤的程度,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含量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定量检测55例重型肝炎患者 (其中急性重型肝炎 2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9例 ,慢性重型肝炎 44例 )及健康体检者血清VEGF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组、死亡组血清VEGF含量分别为 :44.73± 1 4 .71pg/ml,80 .48± 1 0 .47pg/ml,37.99± 1 2 .70pg/ml。提示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组血清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5) ,死亡组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1 )VEGF与肝细胞再生密切相关 ;(2 )动态检测血清VEGF水平变化可以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浙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基因型与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及HBeAg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2年3月161例就诊的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量HBV DNA含量(拷贝/ml)和ELISA方法检测HBeAg;对HBV DNA含量进行对数转换使其符合正态分布后,运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型与HBeAg阳性率的关系,t检验分析B、C基因型患者HBV DNA水平的差异。结果 161例患者中,B型41例,占25.5%;C型118例,占73.3%;BC混合型2例,占1.2%。C型患者HBV 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5.84±1.40)log10拷贝/ml和64.4%,高于B型的(5.49±1.33)log10拷贝/ml和53.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南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基因型HBV DNA水平与HBeAg阳性率均高于B基因型,肝硬化的发生与C基因型HB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性别、年龄及ALT、HBV DNA定量、HBeAg状态的差异。结果 362例标本中,B基因型7例(1.9%),C基因型344例(95.0%),非B非C型11例(3.0%)。B基因型患者年龄(36.29±17.54)岁,C基因型患者年龄(37±10.64)岁,非B非C型患者年龄(45.09±10.67)岁,P=0.050;两两比较提示C基因型患者年龄较非B非C型患者年龄低,P=0.01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基因型之间性别及ALT、HBV DNA定量、HBeAg状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烟台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以基因C型为主,存在少量基因B型及非B非C型。不同基因型患者年龄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蚌埠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268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乙肝患者的病毒载量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基因型与患者年龄及HBeAg的关系。结果 268份血清标本中有202株为C基因型,占75.37%(202/268),46株为B基因型,20株为B+C型;C基因型的病毒载量和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B基因型感染者的年龄相对较轻。结论 蚌埠地区的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以C型为主,B基因型次之,基因型与乙肝患者HBeAg阳性率、年龄等临床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赵琳  黄玲  王晶慧  吴标  王树军  张勇  王颖  陆志檬  许洁 《肝脏》2011,16(6):442-445
目的 分析初治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着重阐明基因型分布与病毒标志物及临床自然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住院初治乙型肝炎患者共240例,既往均未进行抗病毒治疗.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载量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PCR-...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与HBeAg表达和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利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方法检测HBV基因型,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HBV DNA。结果在1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V基因型C型84例(70%)、B型31例(25.8%),BC混合型5例(4.2%),未发现A、D、E、F基因型;C型在慢性重型肝炎组最高(P〈0.05);在C基因型中HBeAg(+)患者较HBeAg(-)患者多见(P〈0.05),在B基因型中,HBeAg(+)和HBeAg(-)患者分布无明显差别。结论徐州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和B型多见,e抗原的表达率在C型中较高;基因型B型与C型相比,C型引起肝脏损伤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Bs 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HBV基因分型的特点。方法 对97例HBs Ag阳性的PHC患者进行HBV基因型检测。结果 97例患者中,HBV基因B型患者38例(39.1%),HBV基因C型患者54例(55.7%);92例HBV基因B和C型患者中,HBe Ag阳性患者33例(35.9%)。结论 HBs 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HBV基因型主要为HBV基因C型,且血清HBe Ag多为阴性,多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病毒载量(HBV-DNA定量),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用PCR荧光定量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共318例。检测到HBV B型111例(35%);C型128(40%);混合型(B+C,C+D,B+C+D)45例(14%);D型2例;F型2例;未分型30例(9.4%);没有发现A、E型。结果发现,C型和混合型HBV的血清DNA水平高于B型(1.14×107vs2.2×107vsl.60×106拷贝/ml,P<0.05);而混合型HBV的血清DNA水平与C型无差别(P=0.127)。研究提示,我国HBV以B,C两基因型为主,HBV基因型可能是影响HBV复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随机挑选的25例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阳性的乙肝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乙肝血清标记物及谷丙转氨酶之间的关系。结果检出HBV B型5例,占20.00%;C型16例,占64.00%;非B非C型4例,占16.00%。B型HBeAg阳性率为40.00%,C型HBeAg阳性率93.75%,B、C型谷丙转氨酶阳性率分别为20.00%和37.50%。结果表明,乙肝病人HBV感染以C型为主,且C型感染者HBeAg阳性率比B型感染者高。C型HBV可能与HBV复制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江西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HBV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150份,患者分别诊断为慢性HBV携带者、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和慢性重型肝炎,每组30例,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本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结果为B型118例(78.7%),C型31例(20.7%),D型1例(0.6%);在上述5组患者中C型比例分别为0%,16.7%,26.7%,30.0%和30.0%,其中慢性HBV携带者与其他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分别为83.9%(99/118)和90.3%(28/31),HBeAb阳性率分别为16.1%(19/118)和9.7%(3/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西地区HBV优势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有少量的D型感染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及其特点。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对127例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序验证。结果基因D型占39.4%(50/127),基因B型占22.0%(28/127),基因C型占16.5%(21/127),基因BD混合型占9.4%(12/127),基因CD混合型占8.7%(11/127),基因BCD混合型占3.9%(5/127);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的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6.033,P>0.05);不同年龄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137,P>0.05);不同性别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 8.058,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D型占优势,其次可见B、C型及BD、CD、BCD混合型。同一疾病谱的慢性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可能与宿主HBeAg状态、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