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然  石建奎  张洪 《山东医药》2011,51(32):68-69
目的探讨和分析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对62例经手术、淋巴结活检和临床治疗证实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CT分析。所有患者行胸部CT检查,其中40例同时做了增强CT检查。结果 62例中转移性淋巴结肿大22例,结核13例,恶性淋巴瘤11例,结节病15例,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胸部CT平扫在62例中均能发现纵隔淋巴结增大的部位、数目、大小和形态。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多数与淋巴引流区分布有关且多无明显强化,结核性淋巴结肿大多数与引流区分布无明显相关,强化不明显或稍有强化,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增大多伴有融合,部分轻中度强化结节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强化明显。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是诊断纵隔淋巴结大小的首选方法,对纵隔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及肺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电视纵隔镜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0例经电视纵隔镜手术,158例术后确诊:结节病60例,淋巴结慢性炎症19例,转移性腺癌32例,小细胞癌15例,转移性鳞癌10例,淋巴结核13例,霍奇金氏淋巴瘤4例,转移性低分化癌5例,30例肺癌患者术前经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均获得准确的肺癌分期。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是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肺癌术前分期的安全、可靠、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纵隔镜检查术诊断纵隔淋巴结结核和结节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寻找和探索一种区分良恶性纵隔淋巴结肿大,确诊纵隔淋巴结结核和结节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纵隔镜检查术对胸部CT或MRI检查发现的纵隔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不清疑为淋巴结结核或结节病者实施此检查,获取病理组织,做出明确诊断,以指导治疗。结果本组25例患者接受纵隔镜检查,其中16例被病理诊断为纵隔淋巴结结核,占64%(其中增殖性结核14例,占88%;干酪性结核2例,占12%);8例诊为结节病,占32%;1例难于确定为淋巴结结核或结节病,占4%。非典型的纵隔淋巴结结核与结节病在影像诊断上难于区别,而且在显微镜下也极易混淆。这两种疾病常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纵隔淋巴结肿大(如恶性淋巴瘤、淋巴结转移性癌等)在影像检查中不易区分,极易误诊,造成误治。本组病例术前影像诊断及临床诊断大多考虑为恶性疾病,其中第一诊断为恶性疾病的占84%(21/25),有2例已在外院接受化疗。结论对于纵隔区域发现的肿大淋巴结,纵隔镜检查术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确诊手段,治疗前应尽一切可能获取明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4.
背景:结核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结核由于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以及活检取材困难,确诊难度较大。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对纵隔和腹腔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襄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疑诊淋巴结结核、肿大淋巴结位于纵隔或腹膜后的患者12例行EUS-FNA。穿刺物行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根据病理诊断结果予患者相应处理并随访。结果:肿大淋巴结回声呈多样性;12例患者经穿刺均得到理想的组织标本并获得组织学和(或)细胞学诊断,其中7例诊断为结核,4例为转移性腺癌,1例考虑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无患者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7例结核患者行抗结核治疗后疗效确切,4例转移性腺癌患者进一步检查均有阳性发现,1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经手术证实。结论:EUS-FNA对纵隔和腹腔淋巴结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淋巴结结核与转移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非黄型结节病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o Z  Cai B  Tong W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1):750-752
目的 提高对非典型结节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1例非典型结节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以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不典型结节病影像学可表现为:1)肺内病变;有孤立结节影,肺不张,单侧,双侧肺实变,双肺栗粒样结节。(2)单纯纵隔淋巴结变;有纵隔肿物,纵隔淋巴结肿大和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单纯淋巴结肿大。(3)胸膜病变;有液,气胸,胸膜增厚。(4)肺门病变:有单侧肺门淋巴 肿大和纵隔淋巴 肿大,双侧肺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临床分期为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中表达诊断淋巴结微转移.方法 检测临床分期为I期的、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肺炎性假瘤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肺癌组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检出率20.91%.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角蛋白表达能较早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甲状旁腺腺瘤出血囊性变引发的高钙危象患者, 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颈部囊性病灶的组织学来源, 经积极药物治疗和血液透析不能缓解高钙危象, 予手术探查并切除颈部病灶, 病理诊断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出血囊性变, 术后血钙和肾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非典型结节病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对非典型结节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1 例非典型结节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不典型结节病影像学可表现为:(1)肺内病变:有孤立结节影,肺不张,单侧、双侧肺实变,双肺栗粒样结节。(2) 单纯纵隔淋巴结病变:有纵隔肿物,纵隔淋巴结肿大和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单纯淋巴结肿大。(3) 胸膜病变:有液、气胸,胸膜增厚。(4) 肺门病变:有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双侧肺门淋巴结非对称性肿大, 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钙化。结论 不典型结节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影像学检查难以满足诊断需要。只有对结节病有足够认识,辅以其他检查,其诊断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9.
谷兰海  夏辉  杜庆霞 《山东医药》2011,51(37):108-109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十分少见的良性肿瘤,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因而诊断较为困难、易误诊。1990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收治7例纵隔囊性淋巴管瘤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纵隔疑难疾病诊断中的可靠性、安全性及适应症。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开展的90例电视纵隔镜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2例,女38例,年龄18~74岁,平均51.6岁。其中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78例,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6例,经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6例。结果 90例经电视纵隔镜手术,89例术后确诊:结节病30例,淋巴结慢性炎症16例,转移性腺癌14例,小细胞癌8例,转移性鳞癌7例,淋巴结核4例,霍奇金氏淋巴瘤4例,转移性低分化癌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1例,骨巨细胞瘤纵隔转移1例,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本组手术时间30~100 min,平均51 min,术中出血10~200 ml,平均45 ml。术中出血中转开胸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术式,适合于纵隔疑难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1例28岁男性患者, 临床以白细胞减少、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起病。检查发现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B细胞、T细胞、NK细胞计数减少及贫血, 骨髓检查提示造血衰竭。胸部影像学示双肺多发斑点及小斑片影、纵隔淋巴结肿大, 经外周血培养、纵隔淋巴结穿刺证实存在播散性鸟分枝杆菌感染。外周血基因检测发现GATA2 c.1187G>A(R396Q)杂合变异。抗分枝杆菌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仍持续加重, 影像学发现双肺范围逐渐扩大的磨玻璃影, 病理证实合并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因无合适供者未行骨髓移植, 全肺灌洗后短期内病情继续进展, 最终因呼吸衰竭于起病3年后死亡。本文报道了一例由GATA2缺陷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伴血液系统异常和肺泡蛋白沉积症, 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种罕见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诊断老年食管黏膜下肿瘤(SMTs)的准确性及价值。方法选择胃镜检查中存在食管黏膜下肿物的老年患者116例进行内镜超声检查(EUS),其中29例通过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EUS—FNA)对肿瘤实施针吸活检,获得穿刺物临床病理珍断;14例通过手术获得术后临床病理诊断;将EUS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同一样本对照。结果在43例具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老年食管黏膜下肿物中,EUS诊断平滑肌瘤27例,平滑肌肉瘤4例,脂肪瘤3例,纵隔肿瘤6例,转移性淋巴结2例,淋巴结结核1例;病理诊断平滑肌瘤25例,平滑肌肉瘤6例,脂肪瘤3例,肺癌4例,淋巴瘤1例;转移性淋巴结3例,淋巴结结核1例。二者总符合率74.42%,其中食管壁内肿瘤诊断符合率94.12%,纵隔病变诊断符合率33.33%。结论通过EUS超声影像能够准确诊断老年食管壁内肿物的性质,纵隔肿瘤需根据EUS—FNA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3.
第22例——纵隔神经鞘瘤囊性变王洪武段蕴铀李庆棣患者女性,56岁,因胸闷、气促5个月,加重2个月,于1991年3月4日收住我院。患者2个月前曾在外院诊断为“右侧胸腔积液”,但未抽出胸液。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咳嗽、胸痛等。40年前曾患颈淋巴结结核,治...  相似文献   

14.
畸胎类肿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纵隔肿瘤,它分为两种:以实体瘤为主的畸胎瘤和囊性的畸胎囊肿,临床上常合称为畸胎瘤。按国内统计,在纵隔肿瘤中居第一位。其绝大多数位于前上纵隔,较大的肿瘤可延侵向胸腔的各方。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淋巴结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新方法,其具有微创、安全等特点,进行纵隔淋巴结分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CT、PET和经支气管淋巴结针吸活检术(TBNA),和纵隔镜相当,联合EBUS-TBNA和经食管内镜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术(EUS-FNA)可获得几乎完全的纵隔淋巴结分期。可一线应用于肺癌的纵隔淋巴结分期及纵隔淋巴结病变活检。EBUS-TBNA不足之处是相对较高的假阴性率,对于阴性患者,建议行进一步的侵袭性分期方法如纵隔镜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前影像学检查对判断肺癌是否有纵隔淋巴结转移以及诊断纵隔疾病仍有一定困难,而电视纵隔镜近年来以其安全可行且准确率高的特点,逐渐成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肺癌病理分期的最佳手段,在胸外科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回顾性分析50例颈入路电视纵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电视纵隔镜对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纵隔肿物的诊断作用及其在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肺癌及纵隔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的经胸部CT或PET-CT检查显示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胸内气管旁肿块(≥1 cm)的53例患者行EBUS-TBNA检查。结果 53例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恶性肿瘤43例,其中肺癌41例。共穿刺68组淋巴结,肺内肿块11例,每组平均穿刺2.1针。41例肺癌患者中经EBUS-TBNA诊断39例,其中取得明确病理诊断37例。诊断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12%、100%、96.23%,另经EBUS-TBNA明确1例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4例临床诊断为结节病患者中,3例病理可见多个上皮样细胞增生性结节及非干酪样肉芽肿改变,3例诊断肺结核患者中2例病理可见类上皮样结节,伴郎罕氏巨细胞及坏死。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及近肺门处肿块的患者,EBUS-TB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对肺癌手术治疗的准确分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纵隔巨淋巴细胞增生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病理基础,以期能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13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纵隔巨淋巴细胞增生症的CT表现。主要观察病变的大小、包膜、密度、强化等特点。结果本组20例纵隔巨淋巴细胞增生,病变直径(长径)大小2.9~5.2 cm,其中3例病灶直径5 cm。病灶均呈实性,未见坏死、囊变、出血密度;10例可见点状、沙粒状小钙化;瘤体均有包膜,呈膨胀性生长,压迫邻近血管、心脏及肺组织结构,但未见浸润、破坏及转移征象。增强扫描16例瘤体呈明显血管样均匀强化,4例呈中度强化,动脉期CT值83~151(126.0±9.9)HU,静脉期持续强化,CT值101~183(146.0±11.3)HU。结论纵隔巨淋巴细胞增生CT表现为实性肿块,有完整薄膜,坏死囊变罕见,可见沙粒状小钙化,增强扫描血管样强化具有一定的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上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常见转移部位为颈部淋巴结。一方面,有淋巴结转移者往往预后相对较差[1];另一方面,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制订DTC手术和术后治疗、随访策略的重要考量指标。所以,早期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是DTC患者个体化诊治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颈部超声是目前公认的有效的检测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方法,但任何可疑的超声发现(圆形、囊性变、高回声或微钙化、不规则血流等)单独说来,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EBUS-TBNA)纵隔淋巴结诊断阳性率影响因素,以促进临床进一步提高EBUS-TBNA纵隔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0月期间行EBUS-TBNA纵隔淋巴结检查并最终确诊的2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患者性别、年龄、属性、吸烟状况、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无痛静脉麻醉)、穿刺淋巴结分布、穿刺淋巴结最大短径、穿刺淋巴结数目及操作者经验不同时EBUS-TBNA纵隔淋巴结诊断阳性率的差异,分析影响EBUS-TBNA纵隔淋巴结诊断阳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264例患者中,192例患者通过EBUS-TBNA纵隔淋巴结活检得到阳性诊断结果,阳性诊断率为72.73%(192/264)。通过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EBUS-TBNA纵隔淋巴结诊断阳性率的影响,发现患者属性、麻醉方式、穿刺淋巴结最大短径和穿刺淋巴结数目是EBUS-TBNA纵隔淋巴结诊断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2.081、OR=3.074、OR=2.068、OR=2.611,P均0.05)。结论 EBUS-TBNA对纵隔淋巴结性质有较高诊断阳性率,住院患者、无痛静脉麻醉、穿刺淋巴结最大短径≥1 cm、穿刺淋巴结数目≥2个有助于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