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和肿瘤易感性为主要特征。小肠是PJS息肉好发部位之一,易伴发肠套叠、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癌变等并发症。随着小肠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小肠镜已经成为PJS诊治的关键技术,在小肠息肉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PJS临床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消化内镜医师对PJS诊治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积累。为进一步促进小肠镜技术在该领域的推广应用,有必要制定中国小肠镜诊治PJS的专家共识意见。本共识基于循证依据及专家经验对PJS的流行病学、遗传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息肉监测及随访等方面进行梳理,以便于指导专科医师、内镜医师加强对PJS患者全生命周期的规范诊治和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小肠镜在PJS患者小肠息肉诊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学组于2008年制订了《双气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草案》[1],对我国规范小肠镜的临床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近10年来,小肠镜设备及诊治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有必要对原草案进行补充更新。此次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学组对《双气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草案》进行更新修订,于2018年8月24日在南京,2018中国消化内镜学年会期间经专家现场讨论定稿,形成《中国小肠镜临床应用指南》。 本版《中国小肠镜临床应用指南》(下称指南)的主要内容有小肠镜发展史(新增)、小肠镜设备(新增)、适应证与禁忌证、操作前准备、小肠镜操作(新增)、操作中注意事项、小肠疾病内镜下诊断、小肠疾病内镜下治疗(新增)、并发症、术后处理(新增)、小肠镜报告规范格式等十一部分。相对于2008版《双气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草案》主要有以下改动:  相似文献   

3.
Peutz-Jeghers综合征小肠息肉的双气囊小肠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气囊小肠镜作为一种新的检查和治疗设备,使针对全小肠的直视检查和治疗干预成为可能。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患者小肠息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空军总医院2004年4月~2009年5月48例PJS患者的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治疗情况。结果:48例PJS患者共接受102例次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经肛38例次,经口64例次),行内镜下小肠息肉圈套切除术90例次,切除小肠息肉876枚,其中直径〉50mm的巨大息肉43枚。内镜检查/治疗前52例次有明显临床症状(不完全性肠梗阻35例次,腹痛和腹部不适11例次,消化道出血6例次),其中45例次(86.5%)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发生较严重内镜治疗并发症5例,其中小肠穿孔2例,消化道出血3例。结论:双气囊小肠镜能安全、有效地治疗PJS患者的小肠多发息肉,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2018年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组织专家共同制订了《中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18版)》,该共识是国内首部关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一经发布在国内外取得强烈反响,在日常工作中规范了我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流程。近年来消化内镜学飞速发展,五年来在超声内镜诊断、内镜切除及缝合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服务临床,结合国内外内镜诊疗的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制定新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已迫在眉睫。因此,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牵头,成立了共识更新工作组,在原有共识的基础上对近年新的证据结果进行分析并形成相关推荐意见,以期为从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治相关工作的临床医师及基层医疗机构等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内镜检查的普及和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 SMTs)的检出率大幅提高。内镜下切除SMTs因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与认可,因此在提高SMTs检出率的基础上进行内镜下微创治疗,是改善SMTs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节约国家医疗资源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际上仅有美国消化内镜协会发布的《消化道上皮下病变内镜诊疗指南(2017)》[1],仍缺少适合中国国情及医疗现状的SMTs内镜诊治共识意见,导致目前国内存在病例选择缺乏标准,治疗并发症较高等情况。为此,依据我国SMTs的诊治现状,并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组织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各专家共同制订相关共识意见。本共识主要涉及普通胃肠镜检查可以观察到的SMTs。  相似文献   

6.
随着胶囊内镜及器械辅助小肠镜等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小肠出血诊治效率较前明显提高,但小肠出血依然是困扰临床的难题。如何规范小肠出血诊治流程及优化诊断策略,进一步提高诊治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必要制定中国小肠出血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该共识基于循证医学依据及专家经验,紧紧围绕小肠出血的相关定义、病因、诊断流程(策略)、内镜治疗、药物治疗及随访等临床问题进行梳理及充分讨论,形成相关推荐意见,以便规范小肠出血诊治流程,提高诊治效率并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2018年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 组织专家共同制订了《中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18版)》, 该共识是国内首部关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 一经发布在国内外取得强烈反响, 在日常工作中规范了我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流程。近年来消化内镜学飞速发展, 五年来在超声内镜诊断、内镜切除及缝合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服务临床, 结合国内外内镜诊疗的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 制定新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已迫在眉睫。因此,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牵头, 成立了共识更新工作组, 在原有共识的基础上对近年新的证据结果进行分析并形成相关推荐意见, 以期为从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治相关工作的临床医师及基层医疗机构等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对我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事业起到了很大的规范和推动作用。随着技术和观念的进步,内镜清洗消毒有了新的进展。参考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指南及共识意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已广泛应用于胆胰疾病的诊治,但ERCP操作有一定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出血、感染,穿孔等。围手术期合理应用药物可有效降低ERCP术后并发症,然而目前对ERCP的围手术期合理用药认识存在明显不足,围手术期合理使用预防药物的比例较低[1-2]。目前关于ERCP围手术期用药的研究繁多,但结论不一,2015年我国制定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药物预防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3],近年来随着对ERCP围手术期用药研究的报道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来自中国的临床研究占30%以上,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5月在南昌组织召开了“ERCP围手术期用药专家共识意见研讨会”,经与会专家充分讨论后形成了本共识意见,供广大临床医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息肉综合征为一组特殊的疾病症候群,以其特征性的胃肠道多发息肉及增加的癌症风险而受到关注。然而因其发病率相对较低及受到检查、治疗手段的限制,并未得到临床医师的充分认识。我们将以胃肠道息肉综合征中的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ronkhite—Canada syndrome,CCS)、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典型内镜表现为基础,探讨它们的临床病理联系。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越来受到重视,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也制定了具有指导意义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为配合学会行动以及满足读者的要求,本刊特设立“发现早期癌”栏目,征集并刊登内镜诊治早期消化道肿瘤的优秀病例和经验,以推动我国消化内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内儿童消化内镜经历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门新兴学科,给广大患儿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福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儿童消化内镜发展与诊疗需求不相匹配、儿童消化内镜医生严重缺乏、缺少儿童消化内镜标准及指南等几个方面。2018年《中国儿童胃镜结肠镜检查规范操作专家共识》的制定,扩大了胃肠镜的诊断及治疗适应证,进一步细分了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对检查前准备进行了全面而明确的阐述,推荐在麻醉或深度镇静下行儿童内镜检查,主张即使黏膜正常也需要行黏膜活检做病理学检查,并根据不同疾病给出了具体的活检建议。相信随着指南的推广普及,必将助力临床决策,加速消化内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订《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推动我国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规范化发展。 方法在全面回顾个案管理来源、国外个案管理模式、国际肥胖代谢外科专科护士考核内容、肥胖代谢外科围手术期管理指南与共识基础上,对7位具有5年以上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经验的专家进行访谈,形成《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初稿,并完成第一轮专家论证。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邀请37位相关领域专家,完成第二轮专家论证,经修订后形成《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结果《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包括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定义、个案管理师管理内容、个案管理管案模式、个案管理成效指标四个方面。 结论《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肥胖代谢外科开展临床个案管理提供专业指引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诊疗工作中医患感染的风险,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ERCP诊疗专家共识》,旨在规范诊疗流程、防控与洗消措施,确保医患双方的诊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摘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际上通用针对大肠肿瘤的相关共识包括美国消化病学会和内镜学会(AGA/ASGE)共同制订的指南和亚太胃肠病学会的共识指南,而国内尚缺乏相应的、涵盖筛查与早期诊治和综合预防等内容的共识意见.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肿瘤协作组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学科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4 ~ 15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消化病学专家对共识意见草案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并以无记名投票形式通过了《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学组于2008年制订了《双气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草案》[1],对我国规范小肠镜的临床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近10年来,小肠镜设备及诊治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有必要对原草案进行补充更新。此次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学组撰写初稿并反复讨论修改,于2018年8月24日在南京经专家现场讨论定稿。  相似文献   

17.
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LGIB)的定义为屈氏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LGIB临床常见,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但由于各种原因,对LGIB的研究却不及上消化道出血深入,相关指南和共识亦较少。此外,近年来内镜和影像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发现小肠出血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转归均不同于结直肠出血。因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制定了《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本指南结合最新的国内外临床研究结论及专家意见,结合我国实际,分别对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的临床诊治进行了规范和推荐,旨在进一步规范LGIB的诊治流程。  相似文献   

18.
消化内镜下胰瘘诊治已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但目前国内外尚无胰瘘内镜下诊治的指南及专家共识。因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组织本专业领域权威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通过集体讨论与投票等方式,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从胰瘘的定义与病因、诊断、分型分级、内镜治疗适应证、预防性治疗及内镜下治疗术式6部分,共提出12条陈述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死亡率居第四位,而腹膜作为其常见转移部位,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困难,并且预后很差。由于目前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及治疗尚未形成规范化的模式,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制定《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诊治中国专家意见(2017)》,在行业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几年,大家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专委会特对2017版《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诊治中国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制定2022版《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以期指导和规范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制定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延长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我国结直肠癌的整体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黑斑息肉综合征(PJS)因消化道多发息肉及巨大息肉,导致肠梗阻、肠套叠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既往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展,双气囊小肠镜对PJS患者小肠息肉的内镜下切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有效降低开腹手术的需要。而在治疗小肠息肉尤其是巨大息肉的过程中,需警惕穿孔的风险。既往的穿孔多表现为迟发性穿孔,而术中即时穿孔罕有报道。本文报道双气囊小肠镜内镜黏膜切除术中封闭小肠穿孔1例。通过对本例患者引起穿孔的原因的分析,以及正确的术中处理的经验小结,旨在为今后推广小肠疾病的内镜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