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并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并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制调查问卷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定量表(ESCA)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治疗依从性及自护能力。结果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ES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2.
韩雪晶  肖烨  孙旻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1187-1189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Na模型评分、MESO指数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1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MELD-Na、MESO指数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三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准确性。结果115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34例死亡。死亡组MELD、MELD-Na、MESO指数均高于生存组(P〈0.05),在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SO指数〉MELD-Na〉MELD(P〈0.05)。结论MELD、MELD-Na、MESO指数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而MESO指数对短期预后评估效率优于MELD-Na.能更准确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Na评分(MELD-Na)、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血钠比值(MESO指数)、Child-Pugh(CTP)分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4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3、6及12个月内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的MELD评分、MELD-Na评分、MESO指数及CTP分值,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MELD—Na评分、MESO指数和CTP分值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并获取最佳临界值。结果在随访的3、6及12个月内死亡组和存活组MELD、MELD—Na、MESO及CTP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在判断患者3、6及12个月生存率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LD—Na评分与MESO指数、MELD评分及CTP分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O.05)。而MELD评分与Child-Pugh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Na评分、MESO、MELD及CTP均能较好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其中MELD—Na仍是以上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中最具优势的评分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7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数量。结果乙型肝炎是发生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死亡组Child-Pugh、MELD分值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所有患者合并至少一种并发症,死亡组在腹水、感染、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HE)、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HRS)发生率及合并并发症数量也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P〈0.01)。结论Child-Pugh、MELD分值及并发症均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转归,可作为评价此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CTP)计分及MELD-Na模型评分(MELD-Na^+)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别计算1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Child-Pugh及MELD-Na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三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准确性。结果 116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有34例患者死亡,死亡组MELD-Na评分(24.1±2.5)与生存组(15.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LD-Na评分(0.825)〉MELD评分(0.779)〉Child-Pugh分级(0.626,P〈0.05)。结论 Child-Pugh计分、MELD计分和MELD-Na计分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而MELD-Na模型评分对短期评估效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的轻重,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近期变化趋势和幅度(△MELD)对我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病例资料和随访结果的16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计算每例患者人院时的MELD值及Child-Pugh评分和分级,1个月后再次行MELD评分,根据2次MELD值之差计算△MELD。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不同MELD、△MELD值间及不同Child-Pugh分级间患者的3个月生存率。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MELD、Child-Pugh评分和分级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生存率的准确性。结果MELD值各组中除〈10组与10~20组外,其他各组间3个月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值各组和Child-Pugh各级间3个月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ELD、MELD、Child-Pugh分级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79、0.626,任何两个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是一个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较好指标,其准确性优于MELD和Child-Pugh评分和分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只接受一般护肝、利尿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15例患者加用恩替卡韦治疗5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12周和52周时,治疗组患者AIJT水平低于对照组(P〈O.05),ALB和PT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死亡1例(6.7%),对照组死亡7例(46.7%,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死亡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与病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不同血清钠水平与病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45例肝硬化腹水伴低钠血症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清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轻、中、重度组,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Child—Pugh评分,观察其并发症和预后。结果患者低钠血症程度愈重,其MELD和Child-Pugh分值愈高,3组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组在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低钾血症、顽固性腹水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均明显高于中度组和低度组(P〈0.05,P〈0.01)。中度组在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也明显高于低度组(P〈0.05,P〈0.01)。中度组在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也明显高于低度组(P〈0.05,P〈0.01)。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血清钠水平与其病重程度相关,监测血清钠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硬化腹水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健康人、38例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6例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及31例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外周血PLT及MPV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相比,乙型肝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LT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相比,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水平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人相比,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MPV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相比,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偿代期患者MPV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水平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MPV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高载量HBV DNA对血小板参数降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拇指动脉管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0例肝硬化患者拇指动脉的管径、血管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结果:肝硬化患者拇指动脉的内径增宽、Vmax增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Vmin降低,与正常组比较,P〈0.05;有肝掌的肝硬化患者拇指动脉内径明显增宽、Vmin明显减缓,与无肝掌的患者比较,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外周血管扩张和心输出量增加的改变,失代偿期患者的血液淤滞状态更为明显;有肝掌的肝硬化患者更易出现失代偿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将83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治疗结果分为好转组(A组)和恶化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1b)、总胆固醇(Chol)、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凝血酶原时间(IT)、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化比值、肌酐、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腹部B超、主要并发症。结果A组并发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而并发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在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TBiI、Chol、CHE、TBA、PT明显高于B组(P〈0.05),而A1b在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ehg阳性率高于B组,而B组HbeAb阳性率高于A组(P〈0.05)。A组脾脏长径、门脉主干均大于B组,合并腹水多于B组(P〈0.05);MELD评分≤9分时,B组例数较少,20-29分组、≥30分组时B组例数明显增多(P〈0.05);Child-Pugh评分为B级的A组较多,B组较少,评分为C级的相反(P〈0.05)。结论TBiL、Chol、CHE、TBA、PT、HbeAg—HbeAb、脾脏长径、门脉主干、腹水及并发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2年的疗效。方法对初治的慢性乙肝32例(慢性乙肝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10例(肝硬化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1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应用ADV治疗2年,治疗前和治疗后每3个月检测Au等生化指标及HBVDNA等病毒学指标。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ADV治疗1年和2年时,3组ALT的复常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时慢性乙肝组HBVDNA水平下降的中位数为5.9log10 U/ml,肝硬化代偿期组为6.2log10 U/m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为2.9log U/m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在治疗6个月后的病毒学应答比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化代偿期组差。结论接受ADV治疗2年的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病毒学应答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0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LAM初始联合ADV治疗组和变异后联合组,疗程均为48周。结果初始联合组与变异后联合组患者ALT与TBil在治疗4、12、24与48周均较基线明显好转(P〈0.05),治疗4、12周后,两组均无HBVDNA转阴的患者,治疗24周后,分别有4例(40%)初始联合组与4例(20%)变异后联合组患者HBVDNA转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周后,初始联合组与变异后联合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90%(9/10)与40%(8/20),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60%(6/10)与20%(4/20),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联合组患者Child—Pugh评分在48周时,优于变异后联合组(P〈0.05)。结论ADV初始联合LAM治疗在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状况及抗病毒方面均明显优于变异后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对肝硬化失代偿期伴中度贫血患者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将肝硬化失代偿期伴中度贫血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绀30例,治疗组30例,分别给予基础保肝及联合维生素B12综合治疗,观测两组RBC、Hb及网织红细胞数值,分析维生素B12的治疗作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RBC、Hb、网织红细胞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绀治疗后比较RBC、Hb、网织红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BC〈0.05,PHb〈0.01,P网织红细胞〈0.01)。结论维生素B12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15.
参麦注射液合真武汤治疗肺心病失代偿期4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合真武汤治疗肺心病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合真武汤。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心功能参数、血液流变学等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95%。对照组为87.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PaO、PaCO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参数、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合真武汤治疗肺心病失代偿期(急性发作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酒精性肝硬化的常用实验室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常用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特点。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硬化患者9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测的结果。结果67.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CV升高;酒精性肝硬化患者AST升高较ALT明显,AST/ALT≥2的比率为45.5%;血清ALP和GGT明显升高,且GGT升高更显著(P〈0.05);血清胆红素升高,总胆红素≥34.2μmol/1的比率为61%;血清胆碱酯酶降低,失代偿期降低更显著(P〈0.01);白蛋白降低以失代偿期显著(P〈0.01);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空腹血糖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酒精性肝硬化存在多种实验室指标异常,失代偿期肝硬化在胆碱酯酶、白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方面与代偿期肝硬化相比有显著性差别。对判断酒精性肝硬化的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常规护肝及抗肝纤维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经肝动脉输注hUCMSCs(共2次,间隔15d);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及胆碱酯酶(CHE)。结果治疗后6、8周治疗组血清PA及CH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0.05、0.01)。结论经肝动脉移植hUCMSCs可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近期肝脏合成、储备功能;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给予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5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路径式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入院时,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3%(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0.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能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降低出现并发症几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中专生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探讨通过系统心理干预对提高医院中专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意义。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医院241名中专生护士进行心理测试,以此作为心理健康指标,与医院190名大专生护士比较;以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方法对医院中专生护士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并分别做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组间、组内比较。结果:干预前医院中专生护士SCL-90除人际关系和抑郁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医院大专生护士(P〈0.01);干预一年后,观察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明显下降(P〈0.01),阳性项目均分无显著差异(P〉0.05),除敌对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所有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院中专生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系统心理干预对提高医院中专生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郑盛  殷芳  严晓会  刘海  王玉波 《肝脏》2009,14(3):198-199,203
目的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近期变化(AMELD)对我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病历资料和随访结果的1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计算每例患者入院时的MELD值及Child—Pugh评分,1个月后再次行MELD评分,根据两次MELD值之差计算AMELD。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Child—Pugh、AMELD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生存率的准确性。结果116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有34例患者死亡,死亡组AMELD(3.43±2.58)与生存组(0.33±0.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ELD、MELD、Child Pugh评分对3个月预后评估的Auc分别为0.845、0.787、0.712,AMELD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评估价值显著优于初始MELD及Child—Pugh评分(P〈0.01)。结论AMELD是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一个较好的指标,其准确性优于MELD及Child—Pugh评分和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