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复方黄芪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程与疗效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黄芪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al hepatitis B,CHB)疗程与疗效间的关系。方法:104例HBV DNA和/或HBeAg阳性CHB患者给予口服复方黄芪颗粒治疗,于治疗0周、12周、24周、36周、48周检测生化及病毒学指标。结果:①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36.14%(30/83例)、51.56%(33/54例)、81.82%(9/11例)、66.67%(14/21例),治疗36周时最高,与其他疗程对比,P〈0.05。②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时,HBeAg阴转率分别为35.42%(17/48例)、31.71%(13/41例)、50.00%(2/4例)、40.00%(4/10例),治疗36周时最高,但与其他疗程对比,P〉0.05。③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时,ALT复常率分别为51.81%(43/83例)、63.64%(42/66例)、75.00%(6/8例)、87.50%(7/8例),治疗48周时最高,与其他疗程对比,P〉0.05。(少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时,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4.29%(63/98例)、69.23%(54/78例)、75.00%(6/8例)、70.00(7/10例)。结论:复方黄芪颗粒具有比较好的抑制HBV及恢复肝功能作用,随治疗时间延长,疗效有一定提高,在36周时总有效率达高峰,之后仍持续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损伤发生情况,及拉米夫定使用的疗程和疗效。方法将江西省胸科医院治疗前肝功能正常的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14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73例(失访4例,69例获得随访)和对照组69例(失访6例,63例获得随访)。对照组抗结核治疗至满疗程后停药,拉米夫定治疗组在使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至18个月后停药,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定期检测肝功能,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肝损伤率、总肝损伤率、死亡率、HBV-DNA阴转率、结核病治愈率及失败率进行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7。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4周内肝损伤率、总肝损伤率、死亡率分别为4.3%(3/69)、20.3%(14/69)、0.0%(0/69),均低于对照组[19.0%(12/63)、49.2%(31/63)、7.9%(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064,P=0.007;X2=15.176,P=0.0001;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3)。抗结核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HBVDNA阴转率E24.6%(17/69)、21.7%(15/69)]均高于对照组[3.2%(2/63)、3.2%(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311,P=0.0005;X2=10.115,P=0.001)。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结核病治愈率(89.9%,62/69)高于对照组(73.0%,4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7,P=0.012);治疗失败率(4.3%,3/69)低于对照组(17.5%,11/63),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5.972,P=0.015)。结论应用拉米夫定可降低慢性HBV携带者眼用抗结核药物所导致的肝损伤,使用18个月后停用相对安全,可为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尚建中  王建华 《山东医药》2006,46(31):38-38
4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d,疗程12个月,并给以常规的护肝治疗和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以常规护肝治疗和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停药后12个月时、停药24个月时HBV-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各时期HBsAg阴转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前C和/或C区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无变异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年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36例前C和/或C区变异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ADV1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1年。结果接受ADV治疗1年后前C区变异组、C区变异组,前C/C区变异组和无变异HBeAg阳性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分别为81.8%(9/11),84.6%(11/13),83.3%(10/12)和84.6%(11/13),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34.4%(4/11),30.8%(4/13),25%(3/12)和38.4%(5/13),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前C和/或C区变异慢性乙型肝炎和无变异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1年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5.
杜以真  王磊等 《肝脏》2002,7(1):22-24
目的 观察和对比单用拉米夫定与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拉米夫定组64例,单服拉米夫定,100mg或150mg,每日1次,其中54例(84.4%)用药超过12个月。联合组49例,拉米夫定用药2周后加用干扰素(甘乐能或罗尧愫),3MU-5MU肌肉或皮下注射,每周2次,24周后停干扰素,继续服拉米夫定,其中38例(77.6%)治疗超过12个月。两组在治疗6个月、12个月时分别进行疗效评价,并继续随访4-26个月。结果 拉米夫定组和联合组6个月时ATL/AST复常经分别为90.6%/92.2%和89.8%/93.9%(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6.9%和98.0%(P>0.05);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20.3%和28.6%(P>0.05)。12个月时两组ALT/AST 复常率分别为90.7%/90.7和89.5%/92.1%(P>0.05);HBVDNA阴转率为88.0%和89.5%(P>0.05);HBeAg的血清转换率则分别为31.5%(17/54)和55.3%(21/38),P<0.05。HBeAg的血清转换率似乎与治疗前的转氨酶水平较高、HBeAg和HBVDNA水平较低有关。治疗9-24个月期间拉米夫定组9例(14.1%)、聚合组6例(12.2%)发生HBV多聚酶MDD变异。结论 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和耐受性,1上后HBeAg的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  相似文献   

6.
降酶口服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降酶口服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慢性乙型肝炎2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4例)和对照组(80例)患者分别给予降酶口服液和护肝胶囊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ALT、AST、TBil、PT、A/G)及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对照组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19例患者行肝活检证实肝脏炎症活动度明显减轻,肝纤维化也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降酶口服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71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基因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慢丙肝)患者的丙肝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提取血清HCVRNA,套式PCR扩增方法扩增目的片段,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71例血清标本检测示,1b型占87.32%(62/71),2a型占12.68%(9/71),共有22个突变。1b型的突变率为33.87%(21/62),2a型的突变率为11.11%(1/9)。两种基因型突变率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研究中HCV基因型为1b和2a两型。1b型占多数,1b型的突变率高于2a型。  相似文献   

8.
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分为联合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联合组应用α-干扰素300万U,隔日1次肌注,连用6个月;苦参碱150mg静滴,1次/d,3个月。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1次/d,3个月后改为复方丹参片口服,3片/次,3次/d。连用3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组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BV—DNA转阴率(41.5%)高于对照组(2.1%),P〈0.001.肝功能指标、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2000年2月-2006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收治32例儿童(年龄从4周至14岁)CVST患儿。对其中22例行肝素抗凝治疗,持续12~18个月;对10例患儿应用血管内治疗方法,行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或机械性碎栓治疗。同时均给予降颅压、抗感染、抗癫痫等对症治疗,并分析患儿的病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预后情况。结果①患儿以癫痫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综合征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不同程度的脑静脉窦闭塞和脑实质损害征象。②引起CVST的病因中,感染占31.2%(10/32),颅脑外伤占37.5%(12/32),肾病综合征占3.1%(1/32),颅内肿瘤占3.1%(1/32),血液系统疾病占6.2%(2/32),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蛋白C或蛋白S缺乏)占6.2%(2/32),原因不明占12.5%(4/32)。③治疗后,32例患儿中,痊愈17例(53.1%),好转10例(31.2%),死亡5例(15.6%),总有效率为84.4%。24例患儿获得6个月至5年的随访,2例复发,5例仍有不同程度的颅内高压症状和体征,其余疗效稳定。结论儿童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神经影像学检查能为确诊提供依据;抗凝和静脉窦内溶栓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证实硝普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58例肝肾功能正常的心衰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比较硝普钠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分组方案为:A组为常规治疗组,以硝酸甘油或普洛林为扩血管药;B组为间断硝普钠治疗组,以硝普钠12.5~75mg/d,24小时间断静脉滴注;C组为连续硝普钠治疗组,以硝普钠100~300mg/d,24小时连续静脉滴注。各组加用强心、利尿等治疗。结果心功能改善显效率A组为46.9%(15/32),B组为90.5%(19/21),C组为100%。(12/12)。B、C两组较A组有显效性差异(P<0.005、P<0.005)。有效率分别为81.3%(26/36)、100%(21/21)、100%(12/12),无显著性差异(P>0.05)。B、C两组病人的血压下降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5)。三组病人中,无一例病人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硝普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常规方法,且使用安全,而连续静滴方案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的疗程及早期应答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179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分析早期应答、病毒变异、疗程等与疗效的关系。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DNA、HBeAg和HBeAg/抗-HBe各项指标逐渐改善;1年疗程的HBVDNA阴转率(57.0%)、HBeAg阴转率(39.7%)及HBeAg/抗-HBe转换率(16.8%)均明显高于治疗3个月时的水平(X2值分别为28.489、33.238、12.690,P〈0.01)。治疗12周时血清HBVDNA水平越低,到治疗52周及随访6个月末时HBVDNA转阴率及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越高。疗程为1年、1.5年时,出现HBeAg/抗-HBe转换者HBVDNA反弹率均为40.0%,远低于无转换者(88.2%、85.0%,x^2值分别为12.424、10.237,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疗程以1.5年为佳。早期应答者疗效较好,如不能在治疗的前3个月内达到DNA应答、1年内出现血清学转换,预示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远期预后。方法选择CHF病人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组加用卡维地洛(10~40)mg/d,在治疗前和观察期满5年时,分别对心功能NYHAⅡ级~Ⅲ级病人进行评估。结果5年期间,对照组和治疗组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率分别为85.71%和25.58%(P〈0.005),病死率分别为32.14%和9.30%(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心功能(NYHA分级)明显改善(P〈0.001),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卡维地洛可显著改善CHF病人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西沙必利对慢性浅表性胃炎Hp的根除作用.方法经内镜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且临床症状相近、Hp均为阳性的60例患者,(排除肝、胆、胰疾病及糖尿病)分成二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痢特灵0.1,3次/d,服2wk,得乐冲剂11袋,3次/d,西沙必利(商品名普瑞博思,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mg,3次/d,均服4wk;对照组除不服西沙必利外,其余均与治疗组相同.治疗前、治疗后2wb~4Wb均检查胃电图、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变化,45例在疗程结束时及停药4wb后分别做内镜并检测Hp.数据以平均值上标准差(S士S)表示,结果以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P清除率:治疗组100%(23/23),对照组86.4%(19/22)两组无显著差异,根除率:治疗组为87.0%(20/23),对照组为54.5%(202),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4wb后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80%(48/60),有效率20%(12/6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分别为50%(30/60),16.7%(10/60)和66.7%(40/60),两组有显著差异(P分别<0.02和<0.01).治疗Zwk~4wb后胃电图幅值,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分别<0.02及<0.of).结论此组观察结果证明,西沙必利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地具有一定的根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膦甲酸钠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膦甲酸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8例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9例,膦甲酸钠注射液3.0g/25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疗程4周。对照组为99例,等渗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疗程4周,随访24周。结果用药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12.8%和7.1%,随访24周时分别为5.5%和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HBV DNA≤10)拷贝/ml在用药4周.停药随访24周分别为64.2%(70/109)和40.4%(44/109),对照组分别为30.3%(30/99)和22.2%(22/99),x^2值分别为24.466和8.962,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转阴率用药4周、随访24周,治疗组分别为17.3%(14/81)、22.0%(11/50);对照组分别为5.8%(5/87)和5.4%(4/74),P值分别为0.0266和0.0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血清转换率用药4周、随访24周,治疗组分别为12.7%(10/79)和16.7%(8/48);对照组分别为3.7%(3/82)和1.5%(1/69),P值分别为0.0445和0.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分别为60.6%和21.2%,Z=5.6683,P〈0.05。结论膦甲酸钠注射液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的临床特征、肝脏病理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一2012年6月在我中心住院的36例儿童AIH的临床、肝脏病理、治疗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患者年龄中位数11岁(1.3~18.0岁),女性占69.44%。②8.33%的患者急性起病,16.67%亚急性起病,75.00%慢性起病,30.56%就诊时已发展为肝硬化。36例ALT、AST、TBIL、球蛋白(GLO)和免疫球蛋白(IgG)分别为(223.88±218.11)u/L、(352.92_+247.19)Ix/L、(90.20_+79.09)Ixmol/L、(34.51±11.06)g/L和(31.43±15.07)g/Lc77.78%的患者IgG高于正常,41.67%血沉快。32例行肝脏病理检查,其中65.63%肝脏炎症≥3级,68.75%肝纤维化≥3期。③分组:I型占77.78%,Ⅱ型占19.44%,2.78%自身抗体全阴性。I型患者GLO和IgG平均值明显高于Ⅱ型(P=0.003、0.000)。④32例接受治疗,其中75.00%激素单药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12.50%疗效不佳。治疗有效患者中11例治疗中出现转氨酶波动,5例停药后转氨酶波动需再次治疗,1例停药6个月后肝功能维持正常。⑤7例治疗前后行2次肝脏穿刺均提示肝脏炎症明显减轻,纤维化程度改善。结论①儿童AIH发病以慢性起病多见,I型为主;@2/3的儿童AIH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期较重,均≥3级/3期;③75.00%的AIH患者激素单药或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有效,激素治疗可明显改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但需较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乙肝泰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乙肝泰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倒。治疗组服用乙肝泰胶囊,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片,治疗12月,于治疗前后及停药12个月后检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其中治疗组升高Alb、降低Glb水平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12个月后,治疗组在改善ALT、Alb、Glb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DNA阴转率优于治疗组(P〈0.05)。停药1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DNA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反跳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乙肝泰胶囊可能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耶VDNA含量.改善肝功能。远期疗效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7.
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缬沙坦80~160mg/d.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7.09%,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两组治疗后心脏射血分数、B型尿钠肽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病人再发心衰及心血管原因的死亡均减少。结论 缬沙坦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基础上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并对心衰患者的二级预防有利。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近期与远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目的研究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方法3×106IU,im,1次/2d×3个月为1疗程,接受1~5个疗程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8例,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15年~3年.结果根据干扰素疗效的生物化学评判标准,第1个疗程治疗结束时,分别有765%(52/68),206%(14/68)和29%(2/68)的患者表现为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和不应答.519%(27/52)的完全应答者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6个月~10个月的间歇内复发.分别有19,1和3例患者接受了共计2,3和5个疗程治疗.在1~5个疗程干扰素治疗结束之后15年~3年的随访观察中,29例(427%)患者表现为持续完全应答,其中4例患者HCVRNA检测结果持续阳性;37例(544%)患者为部分应答;2例(29%)患者无应答.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的早期疗效较好,但完全应答者的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江苏省全球基金项目地市(徐州、南通、镇江)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方法从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镇江、徐州、南通三市共纳入项目治疗的MDRTB患者为175例。纳入治疗的175例MDR-TB患者中,男133例,女42例,年龄范围19-88岁,平均年龄(49.74±15.24)岁;对纳入治疗的175例患者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或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24个月(强化期6个月,巩固期18个月,两种治疗方案均是如此)。175例患者中,87例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治疗,88例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前6个月每月1次,后18个月每2个月1次)对患者进行痰涂片、痰菌培养、肝功能、血尿常规、胸片、体质量等项目的检查和监测。治疗全程实施IX)TS管理。分类资料用“率”描述,采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纳入治疗的175例MDR-TB患者中治愈84例,完成治疗11例,治疗成功率为54.29%(95/175)。失败53例,失败率为30.29%;其中不良反应停药18例,治疗失败35例(含9例转为XDR-TB治疗)。丢失11例,丢失率为6.29%;死亡14例,另有2例患者转出治疗而治疗转归未知。所有的MDR-TB患者中初治患者治疗成功率为63.64%(7/11),复治患者治疗成功率为62.65%(52/83),其他复治患者(返回、初治失败、初治3个月末阳性、复治失败患者)治疗成功率为44.44%(36/81),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3,P=0.004)。患者采用标准化方案治疗的成功率为51.72%(45/87),采用个体化方案治疗的成功率为56.82%(50/8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对治疗6个月末不同培养结果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6个月末痰检阴性患者治疗成功率高达73.73%(87/118),与6个月末痰检阳性18.18Voo(6/33)及未查痰的患者治疗成功率8.33%(2/24)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73,P〈0.001)。结论全球基金耐多药项目的成功实施、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转归结果较好,为江苏省耐多药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基因芯片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异烟肼(INH)、利福平(RFP)耐药性的可能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同时检测62株MTB临床分离株对INH、RFP的耐药性,并与比例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比例法药敏结果为判断标准,基因芯片法测定INH耐药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性分别为75%(12/16)、78.3%(36/46)、54.5%(12/22)、90%(36/40)、77.4%(48/62);测定RFP耐药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性分别:83.3%(15/18)、86.4%(38/44)、71.4%(15/21)、92.7%(38/41)、85.5%(53/62)。结论基因芯片法测定MTB对INH、RFP耐药性和比例法结果有较高的相符率,可作为MTB耐药性的快速筛选方法,是传统药敏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