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60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249篇
内科学   386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741篇
预防医学   16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86篇
  5篇
中国医学   277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目的评价蒙医温针治疗赫依偏盛型失眠症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赫依偏盛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蒙医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Streitberger针进行安慰剂针刺。观察2组治疗前后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量表评分及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IS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总时间延长、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相应提高,且睡眠结构有所变化,即N1期睡眠比例减少,REM睡眠比例增多(均P<0.05)。组间比较,除N2期睡眠及N3+N4期睡眠时间无差异,其余睡眠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蒙医温针可改善赫依偏盛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调节失眠症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进程,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味丹参饮预处理通过抑瘤基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TEN/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5只雄性远交群(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加味丹参饮组、加味丹参饮+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组、LY294002组,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60min的方法制备IRI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表达;取心肌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凋亡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Akt、PTEN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 Tn I水平显著升高,大鼠心肌凋亡指数增加,PTEN、Akt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丹参饮组c Tn I水平均显著降低,Akt表达升高,心肌凋亡指数和PETN表达降低(P<0.05);与加味丹参饮组比较,加入抑制剂后,c Tn I水平均明显降低,Akt表达降低,PTEN表达升高(P<0.05)。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加味丹参饮可以通过降低PTEN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心肌损伤,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在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诊治的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做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且术后随访10年。根据狭窄部位分为脊髓型组10例、神经根型组14例、混合型组16例,在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临床功能指标。结果三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置换椎间隙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及手术节段曲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组内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置换椎间隙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脊髓型组及混合型组患者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曲度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神经根型组无显著改善;脊髓型组患者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两种类型患者无明显改善。术前神经根型组患者JOA评分均明显高于脊髓型组及混合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脊髓型组及神经根型组JOA评分均高于混合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神经根型组及脊髓型组患者的Odom优良率明显高于混合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具有良好的长期疗效,不同类型患者中以脊髓型、神经型疗效较佳,混合型次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技巧,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中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共5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右侧狭窄26例、左侧15例、双侧12例;中度狭窄(30%~69%)35例、重度狭窄(70%~99%)16例、完全闭塞2例。结果其中50例单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动脉瘤夹闭术、1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管腔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支架取出术。术后颈部CTA及灌注成像提示颈动脉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脑组织灌注不同程度改善。随访3~24个月,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2例术侧颈部皮肤麻木、1例声音嘶哑、3例仍有轻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脑卒中病例。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及娴熟的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慢性心力衰竭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2-8mg/d+厄贝沙坦37.5~150mg/d,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2-8mg/d。治疗观察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6分钟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变,血钾、尿素氮、肌酐变化及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组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分别=2.55、2.04、2.98、3.39、2.58、3.24、3.07、3.28,t治疗组分别=2.35、2.14、3.08、3.29、2.56、3.22、3.05、3.18,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6分钟步行距离、LVEDV、LVESV、EF、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8、2.20、3:04、2.75、3.19,P均〈0.05);两组间心功能改善显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P〈0.05);组内治疗前后血钾、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分别=3.41、4.22、3.86,t治疗组分别:3.46、4.38、3.89,P均〉0.05)。结论培哚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用培哚普利,能提高临床疗效而未增加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对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模型组喂养高脂饲料造模,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推拿干预组。两组均继续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推拿干预组采用腹部推拿疗法进行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动物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骨骼肌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Y共活化因子lα(PGC-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的FPG与TC、LDL-C、FINS、HOMA-IR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TG、HDL-C、ISI及骨骼肌AMPK、PGC-1α、SIR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推拿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FPG、TC、LDL-C、FINS、HOMA-IR均显著降低(P<0.05,P<0.01),TG、HDL-C、ISI及骨骼肌AMPK、SIRT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腹部推拿疗法能够有效调节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改善和加强了骨骼肌SIRT1/PGC-lα通路的作用,更好发挥其调节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分泌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和内脏最小神经的发生率、起源及配布形式,为内脏神经切除治疗顽固性腹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998-01/2003-01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收集尸体标本20具(40侧)。在立体显微镜下对40侧常规防腐固定成年尸体的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和内脏最小神经的来源及配布形式作解剖、观测,计算其发生率。结果:两侧内脏神经的起源不对称。内脏大神经发生率为100%(40/40),内脏小神经为93%(37/40),内脏最小神经为53%(21/40)。内脏大神经有14种起源形式,最常起自第5~9胸神经节(28%,11/40),有2~10个根,最宽起自第3~11胸神经节,最窄起自第5~7胸神经节,有9例(23%,9/40)起自第5~10以外的胸神经节。内脏小神经有7种起源形式,最多起自第10~11胸神经节(35%,13/37),有1~3个根,有9例起自第10~11以外的胸神经节(24%,9/37)。内脏最小神经有4种来源形式,最多起自第12胸神经节(57%,12/21),有1~2个根,有9例起自第12以外的胸神经节(43%,9/21)。40%(16/40)的标本内脏神经间有交通。结论:内脏大神经普遍存在,大多数标本有内脏小神经和内脏最小神经,3条内脏神经起源形式多变,行内脏神经切除术时应特别注意起源于经典解剖学描述范围以外的神经根,内脏神经间的交通也是影响手术效果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研究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中医证型证候流行病学分布规律,为该病研究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48例,统计分析患者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中医证型及个人基本资料、症状特征等分布规律.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各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P=0.022)、年龄(P=0.00)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恶风、关节冷痛、畏寒喜暖、神疲乏力、走窜痛、口干渴、关节酸重、口苦、肢体麻木、四肢不温为RA常见症状;舌红、舌淡、舌暗为常见舌象;苔白、苔薄、苔黄、苔腻、苔厚为常见舌苔;齿痕舌、裂纹舌为常见舌型;脉沉、脉滑、脉细、脉弦、脉弱为常见脉象.分析实验室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证型依次为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风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病程、年龄可能对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患的临床、电生理特点,评价电生理在诊断SCD的价值。方法:收集33例解放军医院临床确诊的SCD患临床资料。28例测血浆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所有患行肌电图、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查,11例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6例行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采用美国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所有针极肌电图均正常,运动神经传导异常32根,感觉神经传导异常52根,胫神经SEP异常58侧,VEP异常14侧,BAEP异常5侧。血浆维生素B,:低于正常21例,叶酸低于正常7例。经统计学处理病程与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相关系数pearson=0.036,P=0.84,无明显相关。红细胞比容与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相关系数pearson=0.395,P=0.023。结论:临床诊断SCD要综合各项实验室检查,而神经电生理对SCD的病变部位的判断、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均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