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观察汉防己甲素治疗前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及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并与未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结果汉防己甲素治疗组肝内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明显下降,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汉防己甲素可降低血吸虫病小鼠肝内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OBEC3GmRNA表达水平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7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及16名健康人PBMC中APOBEC3GmRNA的水平,同时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HBV病毒载量及肝功能ALT。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APOBEC3G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外周血HBV病毒载量成正相关(r=0.73,P〈0.01),与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POBEC3G在人体内对HBV复制的影响可能不是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的配体罗格列酮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均分3组对照组,吡喹酮治疗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吡喹酮治疗组用吡喹酮500 mg/(kg·d)灌胃治疗2 d,罗格列酮治疗组在吡喹酮治疗2 d后再用罗格列酮4 mg/(Kg·d)灌胃治疗6周.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观察罗格列酮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及TGF-β1和α-SMA表达的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能显著抑制血吸虫病小鼠肝脏纤维组织的增生,降低肝脏TGF-β1及α-SMA的表达.结论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其抗纤维化机制与其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抑制其表达α-SMA及分泌TGF-β1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用人T肝(血浆置换联合持续血滤)治疗25例急性重型戊型肝炎,并对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和肝、肾功能变化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内Toll样受体4(TLR4)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鲎试剂法测定86例肝炎患者和11例对照组的血浆脂多糖(LPS)浓度,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RNA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结果肝炎患者血浆LPS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肝炎组升高最显著,与其他各型肝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型肝炎组单核细胞TLR4mRNA的表达升高最明显,与其他各型肝炎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各型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各型肝炎均存在内毒素血症,以重型肝炎最为显著,且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内TLR4mRNA的表达水平最高,可能与肝细胞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6.
TNF-α对培养的人肝星状细胞表达MMPs和IL-8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TNF-α对人肝星状细胞表达MMPs和IL-8的影响。用TNF-α刺激培养的hHSC,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培养上清中的MMPs和IL-8的浓度。结果显示受TNF-α刺激后,MMP-1、MMP-2和IL-8水平为28h>24h>20h>4h—16h(P<0.05~0.001);MMP-3为28h>24h(P<0.01),24h>20h>4h—16h(P<0.05)。TNF-α刺激后MMP-1和MMP-2产生较早,从8h起已高于对照组(P<0.05),而MMP-3的平均浓度,从20h起才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TNF-α可刺激hHSC表达MMP-1、MMP-2、MMP-3和IL-8,其表达水平随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未受TNF-α刺激的hHSC可表达一定量的MMPs,基本不表达IL-8。  相似文献   
7.
33例均为HBsAg、HBeAg及抗HBc三项阳性(部分伴HBcAg、DNA P或HBV DNA阳性)。病理报告慢性小叶性肝炎6例,慢性持续性肝炎27例.应用Southern Blot法共查肝内HBV DNA25例,其中阳性13例(52%),包括游离型9例,游离十整合型2例,整合型2例,应用双桥PAP法共查HBsAg及HBcAg23例,其中HBsAg阳性15例(65.2%),HBcAg阳性11例(43.8%)。提示肝内HBV DNA及HBcAg阳性组各项旰脏病变检出率在50%以上,项目(7项)比阴性组(5项)为高,并与血中DNAP、HBV DNA复制指标及ALT异常率相一致,肝内HBV DNA游离型及游离十整合型各项肝脏病变检出率也比整合型为高。因而,慢乙肝肝脏病变持续存在,与乙肝病毒复制有关,抗病毒治疗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OBEC3G mRNA的水平,以及其与IFN-γ mRNA、血清HBV病毒载量及ALT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7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及16名健康人PMBC中APOBEC3G和IFN-γmRNA的水平,并分别检测每个乙肝患者血清HBV病毒载量及肝功能ALT.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APOBEC3G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IFN-γmRNA无明显增高,A3G还与患者血清中的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73,P<0.01),但与IFN-γ及ALT水平无关(P>0.05).结论 表达增高的APOBEC3G蛋白可能只是HBV慢性感染的伴随表现,APOBEC3G蛋白是否具有抗HBV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商陆抗病毒蛋白对感染细胞模型中HCV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中HCV复制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PAP处理HCV感染细胞模型(HCV-HepG2),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及细胞内HCV RNA,以不同浓度的α-2b干扰素(IFNα-2b)处理同样的细胞模型作为对照。结果:经PAP处理后各模型组细胞内HCV RNA含量于48小时、96小时和144小时进行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培养上清液中HCV RNA含量在48小时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96小时和144小时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AP对HCV的抑制作用随PAP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以100μg/ml浓度的抑制作用最强。用IFN-α2b处理HCV—HepG2模型亦得出类似的结果。两者均以第48小时的抑制率最高。但在96小时、144小时时PAP对细胞内HCV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IFN(P〈0.05,P〈0.01)。结论:PAP对HCV感染细胞模型中的HCV复制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且作用强于IFN-α2b。PAP对细胞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10.
库普弗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原代培养肝细胞的细胞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景宏  贺永文  揭盛华 《肝脏》2007,12(4):254-256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时库普弗细胞激活对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SD大鼠肝细胞和库普弗细胞,制备内毒素(LPS)刺激的库普弗细胞的条件培养基(KCCM)并作用于肝细胞,检测肝细胞培养基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KCCM对大鼠原代肝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KCCM作用于肝细胞2 h后,肝细胞培养基中ALT、AST及LDH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在2~4 h内随时间延长ALT、AST及LDH含量均逐渐增加,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MTT结果显示,KCCM作用后12 h、24 h时间点对肝细胞具有明显损伤作用(P<0.05).结论 内毒素诱导库普弗细胞释放的可溶性因子作用一定时间后可直接对肝细胞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