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目的回顾调查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因、诱因和病死率,探讨防治对策。方法从住院病历数据库中检索出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出院和住院期间死亡的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例4760例,以60~69岁,70~79岁和≥80岁分为3个年龄段,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70~79岁和≥80岁年龄段与60~69岁年龄段相比,病因中冠心病随增龄增多(48.9%、51.6%比37.3%,P〈0.001),风湿性心脏病和心肌病随增龄减少(分别为7.3%、2.1%比20.8%和4.3%、1.6%比8.7%,P〈0.001),70~79岁年龄段肺心病比例最高;诱因中肺炎随增龄明显增多(17.3%、23.0%比13.8%,P〈0.01与P〈0.001);伴随疾病中高血压病、糖尿病随增龄增多(分别为51.9%、55.6%比41.7%和28.8%、28.0%比24.0%,P〈0.05至P〈0.001),心律失常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死率随增龄显著增高(13.1%、14.7%比7.1%,P〈0.001)。结论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因、诱因和伴随疾病构成比中,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肺炎随增龄增多,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随增龄减少,心律失常无显著性变化,住院期病死率随增龄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的病因变迁,探讨老年慢性心衰的防治对策. 方法 从住院病历数据库中检索出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出院的老年慢性心衰住院病例4760例,以6年为一时间段分成A组(1993~1998年)和B组(1999~2004年),再以60~69岁,70~79岁和≥80岁分为3个年龄段,比较分析2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病因学和病死率的变迁. 结果 (1)病因、诱因或伴随疾病构成比的变迁:B组高血压比例均高于A组,心律失常比例均低于A组;B组60~69岁和70~79岁年龄段糖尿病比例高于A组;B组60~69岁年龄段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比例低于A组;B组70~79岁年龄段心肌梗死比例高于A组,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比例低于A组.B组男性和女性心肌病比例低于A组;B组男性糖尿病比例高于A组,风心病比例低于A组;B组女性肺心病比例低于A组.B组与A组相比,肺炎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变化.(2)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变迁:B组60~69岁和70~79岁年龄段均有显著性下降,男性组也有显著性下降. 结论 近6年来,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的病因、诱因或伴随疾病构成比中,高血压和糖尿病增多,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病和心律失常减少;肺炎无显著变化;住院期间病死率下降;其原因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铜川地区1990、2000、2010年3个年度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病因构成和病死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史分析方法,按年度统计对比。入选的调查对象为确诊CHF住院患者。结果:共调查2 476例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住院年龄(60±17)岁,20年中3个时间段住院年龄依次分别为(52±16)岁、(59±17)岁、(64±15)岁,逐渐增大(P〈0.05)。病因学显著变化,冠心病由356%递升至49.2%,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从35.2%降低16.6%(均P〈0.05),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呈增长趋势。风心病呈下降趋势。3个年度住院病死率依次为6.9%、4.5%、5.1%,其中后两个10年的病死率均低于1990年时间段(P〈0.05)。近10年由冠心病引起心衰的病死率由1990年的9%下降至2010年的4%,较高血压病、风心病、糖尿病、肺心病下降最明显(P〈0.05)。并发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不并发糖尿病者。结论:30年来心衰病因构成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肺心病和风心病为主,前四者递增趋势明显,风心病呈下降趋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冠心病病死率下降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初发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及诱因状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老年初发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病因、诱因构成和病因聚集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线索。方法 144例AHF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比分析2组间病因、诱因构成和多病因情况。结果 老年组前3位基础病因为冠心痛(52.1%)、高血压(32.1%)、慢性肾功能衰竭(8.5%),非老年组前3位基础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32.6%)、慢性肾功能衰竭(21.7%)、扩张型心肌病(19.6%);在病因聚集性方面,老年组多病因AHF占49.5%,非老年组为9.8%;2组发病诱因均以感染最多见,老年组54.4%,非老年组51.2%;预后方面,老年组住院病死率(33.9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7.07%)(P〈0.05)。结论 老年与非老年AHF的病因构成比不同,冠心痛、高血压是老年AHF最常见的病因;老年多病因AHF多见;老年AHF患者住院病死率较高;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病诱因。在老年AHF的预防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诱因构成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3月—2014年10月我科住院的57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60岁~69岁为A组,70岁~79岁为B组,≥80岁C组,对其病因、诱因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是老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发病率分别56.7%、42.6%、33.2%),且多为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多种病因所致,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退行瓣膜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感染、心肌缺血加重、心律失常是其主要诱因(其发病率分别35.8%、26.3%、17.9%)。结论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是老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且多为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多种病因所致,感染、心肌缺血加重、心律失常是其主要诱因,积极防治病因及诱因是防治老年心力衰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15年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15年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在院30 d病死率的变化趋势和住院日情况。方法选择199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15年间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7319例(男4543例,女2776例),统计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在院病死率及住院日,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统计不同时段的生存时间。结果 15年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年龄呈增长趋势(P=0.000),平均住院日呈下降趋势(P=0.000)。在院30 d病死率从1993—1997年的7.0%,到1998—2002年的4.5%,再到2003—2007年的5.1%(P=0.002)。不同性别在不同时段的在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心肌梗死、瓣膜性心脏病为病因的心力衰竭患者在院病死率下降极为显著(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时段与病死率相关(2003—2007年比1993—1997年,HR 0.59,95%CI 0.46~0.76,P<0.001)。结论调整年龄后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在研究时段30 d在院病死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住院日呈下降趋势,住院患者年龄呈显著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十一年来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特点的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及年龄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特点。方法 根据本院近 11年来收集的 30 16例AMI患者的资料 ,按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及年龄分组 ,用 χ2 检验和u检验进行多侧面分析比较。结果 (1)近 11年来收治的AMI病例数大体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AMI患者的总体住院天数及住院病死率有显著下降 ,但老年AMI患者人数构成比增加 ,特别患AMI再住院的老年患者人数构成比显著增加 ,同时住院费用也急剧增加。 (2 )性别比较发现 ,90年代后期患AMI第一次住院的青年男性患者及老年女性患者有明显增多趋势。 (3)住院病死率分析发现 ,90年代后期AMI住院病死率的下降主要体现在老年男性患者住院病死率的下降 ,而中青年男性患者及女性住院病死率无明显下降。 (4)死因分析 ,男女总死因的前三位均为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力衰竭并休克。男性≤ 6 0岁组心源性休克明显占较高比例。 (5 )比较男女部分特点发现 ,未经年龄校正前女性的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 ,经年龄校正后差异变得不显著。女性比男性更少接受冠脉造影和 或PTCA术 ,再住院率较高。结论 AMI患者近 11年来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 ,男性发病年轻化  相似文献   

8.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2656例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病因和药物治疗的变化.方法 选择1973年7月至2002年12月确诊的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2656例,以每10年为一组分3组,对病因、临床特征和治疗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占同期慢性心衰住院总病例(3858例)的68.8%.男:女为1:1.入院时心功能以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Ⅲ和Ⅳ级居多(89.7%).3组患者的病因均以冠心病、肺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为主.随时代变迁,首位病因由肺心病(3组的病因构成比分别为62.8%、41.5%和21.1%)演变为冠心病(分别为24.3%、35.8%和62.5%).应用较多的药物依次是硝酸酯类(83.7%)、利尿剂(69.3%)、洋地黄类(59.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53.7%)和β-受体阻滞剂(18.4%).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冠心病治疗(分别为75.2%和80.8%),且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次是风湿性心脏病和肺心病.肺心病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分别为11.6%和2.0%.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首位病因从肺心病演变为冠心病;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和硝酸酯类仍为主要治疗药物,但ACEI、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也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基础心脏病,年龄,自主神经以及各种诱因。房颤会增加血栓栓塞(主要是脑卒中)、心力衰竭及其他一些并发症,从而加速病情进展及增加病死率,如何作好房颤的防治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的“三P”分类和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 (房颤 )是最常见的临床快速心律失常 ,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房颤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甲亢、冠心病、高血压病、缩窄性心包炎、肺心病等疾病。但发生于心脏正常而原因不明的房颤并不少见 ,称为孤立性房颤。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 :1寻找并纠正病因或诱因 ;2减慢心室率 ,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3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 ;4预防血栓 -栓塞并发症。老年人房颤的病因诊断 ,应注意 :1对初诊原因不明的房颤 ,应注意除外甲亢 ;2对无明确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老年人房颤不应盲目归因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脏退行性改变都可能是老年人房颤的原因 ,孤立性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老年肺心病患者232例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观察组(合并冠心病)和对照组(不合并冠心病),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n=42)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吸烟指数较大,心功能分级(NYHA)以Ⅲ、Ⅳ级偏多,合并症较多,住院天数长,死亡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较复杂,诊断必须结合病史、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且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SHF)及慢性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PSF)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武汉地区4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848例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分为CSHF组(n=560)、HFPSF组(n=288)。 每组根据有无房颤又分为房颤与非房颤亚组。 单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别分析CSHF和HFPSF患者房颤亚组和非房颤亚组总死亡 、 心脏泵功能衰竭死亡(心衰死亡)、 心源性猝死和栓塞相关死亡的差异 。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别比较CSHF和HFPSF患者房颤亚组与非房颤亚组不同预后的差异。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 CSHF和HFPSF组房颤亚组与非房颤亚组总死亡无差异。CSHF组中与非房颤亚组(n=374)相比,房颤亚组(n = 186)心衰死亡增高(P = 0. 01)、栓塞相关死亡增加(P0.05)。 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发现房颤增加CSHF患者栓塞相关死亡风险(HR = 2. 106,95% CI:1. 436 - 2.719,P〈0. 01)。 结论 房颤对CSHF和HFPSF患者预后的影响存在差异,仅增加CSHF患者栓塞相关死亡风险。房颤影响CSHF患者预后的原因可能不在于心律失常本身而在于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Reports on the prognostic importa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have provided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results. Thu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mpact of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on the prognostic importa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that might explain previous discrepancies. METHODS: The study population was 6676 patients consecutively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formation on the pres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flutter,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wer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Mortality was followed for 5 years.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0.25, atrial fibrillation/atrial flutter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in-hospital mortality (OR=1.8 (1.1-3.2); p<0.05) but not an increased 30-day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0.250.35.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trial fibrillation/atrial flutter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in-hospital mortality (OR=1.5 (1.2-1.9); p<0.001) and increased 30-day mortality (OR=1.4 (1.1-1.7); p<0.001) but not in patients without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hospital survivors, atrial fibrillation/atrial flutter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long-term mortality in all subgroups except those with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0.25. CONCLUSIONS: Atrial fibrillation/atrial flutter is primari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 Long-term mortality is increased in all subgroups except those with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25%.  相似文献   

14.
向征  王敏  曾娟  张燕  宋毅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07-2009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合并组)和25例单纯肺心病(单纯组)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并行心脏DSCT冠脉成像检查.结果 经检查后,合并组误诊率22.5%,单纯组误诊率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种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组较单纯肺心病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胸片、心电图、颈动脉彩超等)相比,而无创、相对价廉的DSCT有助于作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发症对慢性肺心病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37例慢性肺心病老年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的资料。结果并发症与病死率呈正相关(P=0.0000);死亡组人均并发症数显著高于非死亡组(P〈0.0001);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营养不良及合并肺炎为影响死亡的重要因素(P=0.0000-0.0289)。结论防治和减少并发症,纠正脏器功能衰竭等,可改善肺心病的预后。将并发症控制在3项以内,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春红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9):1105-1106
目的总结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及预后相关资料。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CAP患者(年龄)≥60岁)与中青年患者(年龄≤60岁)临床特征的异同。结果成人CAP患者321例,年龄(67±22)岁。老年CAP患者231例,其中73.4%患者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死亡率为12%,肺炎链球菌仍是老年CAP患者的最主要致病菌。与90例中青年CAP患者相比,老年CAP患者入院时出现呼吸困难、急性意识障碍、心率增快及呼吸急促的比例明显增多,病原体分布与中青年CAP患者存在差异。结论老年CAP患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临床表现、病原学具有其特殊性,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醛固酮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9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分为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n=3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代偿期组(n=3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组(n=30),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组患者的血醛固酮水平、多普勒超声检测肺动脉压力。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组血浆醛固酮浓度为(124.78±27.64)pg/ml,显著高于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79.91±20.76)pg/ml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代偿期组(83.56±28.45)pg/ml,P〈0.05;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肺动脉高压呈线性正相关(r=0.514,P〈0.05),与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248,P=0.019)。结论 醛固酮参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46例老年肺心病病理与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总结临床诊断老年肺心病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对46例老年肺心病病例以病理解剖与临床资料对照的方法,从发病年龄、临床误诊率、临床漏诊率、病因、死亡原因、右室壁平均厚度与病程和死亡年龄的关系以及肺心病伴发冠心病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老年肺心病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肺心病临床总误诊率达27%,总漏诊率6%。肺心病病因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最常见占84%。其死亡原因以呼吸衰竭和全心衰竭为主占53%。平均右室壁厚度随肺心病病程和死亡年龄升高而增加。肺心病伴发冠心病者占41%。结论以上结果表明老年肺心病临床误诊率较高,应严格掌握肺心病诊断标准以降低临床误诊率。积极降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发病率仍是预防肺心病的重要环节。老年肺心病伴发冠心病的比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努力防治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能够有效的降低老年肺心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直接PCI成功治疗的初发STE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HF将患者分为HF组和无HF组。确定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入选患者834例,男662例(79.4%),年龄(62.9±12.9)岁。其中,HF组94例(11.3%),无HF组740例(88.7%)。HF组的30 d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无HF组(24.5%比1.5%,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犯罪血管为前降支(HR 2.173,95% CI 1.12~4.212,P=0.022)、ln 24 h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HR 1.904,95% CI 1.479~2.452,P<0.001)、24 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1.0 mg/L(中位数)(HR 2.901,95% CI 1.309~6.430,P=0.009)和基线血糖(HR 1.022,95% CI 1.000~1.044,P=0.046)是住院期间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以24 h NT-proBNP≥1171 pg/ml为阈值诊断住院期间H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和76.8%(c=0.883, P<0.001),以24 h hsCRP≥13.5 mg/L为阈值诊断住院期间H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0%和77.0%(c=0.829,P<0.001)。在犯罪血管为前降支的患者中,24 h NT-proBNP<1171 pg/ml且24 h hsCRP<13.5 mg/L的患者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为0.4%,而24 h NT-proBNP≥1171 pg/ml且24 h hsCRP≥13.5 mg/L的患者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为6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TEMI患者即使接受直接PCI成功治疗,其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发生HF者预后差。犯罪血管为前降支、hsCRP、NT-proBNP和基线血糖是住院期间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检测并联合应用不同的血清生物标记物是预测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HF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澳门地区心房颤动的病因特征。方法 对1993~1998年本院内科住院病人中4518例发生心房颤动307例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心房颤动总发生率为6.78%,风湿性心瓣膜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9.65%,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分别为7.06%、6.23%和6.05%。在房颤瓣膜性心脏病占房颤病因构成比16.61%;非瓣膜性心脏病占79.48%。结论 本组病人房颤发生率依次为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占房颤病因构成比少数,非瓣膜性心脏病占大多数;房颤并非冠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