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9例行RFCA治疗PSVT患者术前与术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RFCA后5项HRV时域指标——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114.2±12.3)ms比(75.3±12.3)ms]、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115.1±11.4)ms比(74.2±12.1)ms]、24h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41.7±3.5)ms比(26.8±7.9)ms]、24h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35.6±5.7)ms比(13.6±4.1)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心搏数占24h总RR间期数的百分率(PNN50)[(13.3±4.5)%比(6.7±2.3)%]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心脏自丰神经有一定的损伤。导致自丰神绎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环肺静脉消融术前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动态改变及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左房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患者108例,根据术后3d和3个月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为房颤早期复发组(10例)、晚期复发组(21例)和无复发组(77例)。随访并比较各组患者HRV的变化。结果:与射频术前比较,射频术后3d未复发组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LF)、高频(HF)均显著降低;早期复发组术后平均心率显著增加,SDNN、LF、LF/HF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未复发组比较,早期复发组平均心率[(69.3±11.2)次/min比(75.4±14.0)次/min]、SDANN[(66.9±25.7)ms比(137.5±92.3)ms]、rMSSD[(22.1±10.6)ms比(46.2±19.2)ms]、LF[(233.1±31.4)ms比(251.7±17.3)]、HF[(228.0±82.4)ms^2比(508.0±13.5)ms^2]显著增加,LF/HF[(1.13±0.53)ms^2比(0.41±0.13)ms^2]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与未复发组比较,晚期复发组rMSSD[(23.9±11.10)ms^2比(52.0±28.7)ms^2]和HF[(344.4±103.2)ms^2比(482.1±100.6)ms^2]明显升高,LF/HF[(1.16±0.41)比(0.85±0.43)]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可能会减少阵发性房颤患者环肺静脉消融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高血压病(EH)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对50例健康查体(A组)及90例EH口服氯沙坦治疗前后行24hDCG检查,分析心率功率谱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 B组用药前后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高频功能和总功率,低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值分别显低于和高于A组,且治疗前后上述指标亦呈显变化。显示植物神经功能损害与病情呈正相关,治疗后血压有效下降的同时,HRV损害均有改善。结论 氯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可改善HRV。  相似文献   

4.
目的 随访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伴长间歇的临床转归.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9月共入选18例(男12例,女6例)阵发性房颤伴发作终止时窦性停搏≥3 s的患者,年龄37~72(56.8±11.7)岁,病程2~276(69.6±71.3)个月.所有患者均有房颤终止时窦性停搏≥3 s的临床资料,平均长RR间期3.1~8.0(4.5±1.6)s,部分患者伴有黑矇、晕厥先兆或者晕厥症状.首次消融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肺静脉前庭隔离术达到肺静脉-左心房电学隔离;术后常规程序刺激诱发,若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或者非肺静脉触发灶,同时消融.术前,术后3d,1、3、6个月分别常规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测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 18例患者共进行了27次消融,8例1次手术成功,5例行2次手术,2例行3次手术,3例复发未再行手术治疗.首次消融术中,3例诱发典型心房扑动,同时行后位峡部消融,达到双向阻滞;3例术中出现显性去迷走[血压< 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60次/min].10例复发患者中,1例合并左心房后壁的局灶房颤,第3次消融时成功.平均随访(34.1±7.5)个月,术后2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3例房颤复发,其中1例为起搏器植入术后,1例房颤复发患者终止后有10.4 s的长间歇,植入单腔起搏器,另外1例房颤复发但无症状,未作特殊处理,临床密切随访.共12例完成6个月动态心电图随访的患者符合分析要求.术前反应迷走神经功能的HRV指标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高频(HF),低频(LF)/HF分别为(42.0±11.1)ms,(136.0±24.9)ms,12.5±3.9,1.32±0.26.术后随访发现其指标均下降并持续至少3个月,但在6个月时恢复.结论 房颤发作时能够抑制窦房结功能,导致长间歇;射频消融治疗祛除房颤这一原始因素后,窦房结功能常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HS的病人127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经人机对话,人工分析校正后,记录24h心率、心率变异性指标和心率减速力数值,观察DC和HRV时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C值与HRV各时域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与相邻NN之差50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三角指数、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关性较强,与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和24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或标准差(SDSD)相关性较弱;DC与年龄和平均心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1、-0.774,P0.01)。结论 DC与HRV时域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定量评估迷走神经张力对心率负性频率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左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左房线性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术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来评价其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对25例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平均心率;时域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M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RR间期所占百分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高频比值(LF/HF)。结果患者术前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平均心率,SDNN,SDANN,RMSSD,PNN50,LF,HF,LF/HF分别为151±41次/分,47±5次/分,70±9次/分,126±26ms,111±24ms,27±7ms,6±5ms,98±66ms2,86±119ms2,2.4±3.5;术后各指标分别为136±37次/分,66±8次/分,84±9次/分,57±17ms,53±17ms,16±7ms,2±3ms,18±19ms2,16±19ms2,1.2±1.6;手术前后各指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左房线性消融术后HRV降低,此可能是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封堵术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成功接受介入治疗的ASD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ASD组),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4天记录24h动态心电图,由电脑自动分析并经心电专业人员校正,得出HRV的各项时域指标;另按术前心脏超声测得的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分为Ⅰ组(Qp/Qs〈1.5)与Ⅱ组(Qp/Qs≥1.5),分析两亚组患者HRV,并行Qp/Qs与HRV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D组封堵术前后24hRR间期标准差(SDNN)及24h内每5min节段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均显著降低(P〈0.01或0.05);Ⅱ组降低更明显。ASD组封堵术后RR间期、SDNN及SDANN均较术前增加(P〈0.05);Ⅱ组介入治疗术后的SDNN、ASDNN较Ⅰ组术后明显减小(P〈0.05)。ASD患者术前SDNN及SDANN与Qp/Qs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8、-0.644,P〈0.01)。结论ASD封堵术后HRV水平明显恢复;Qp/Qs越大的ASD患者不仅术前HRV水平降低更显著,术后的恢复也越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环肺静脉消融(CPVA)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接受CPVA的PAF患者110例[年龄(59.07±11.54)岁,男67例,女43例],患者均接受CPVA至肺静脉电隔离。分别于消融前及术后第2天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变化及其对消融效果的影响。结果 随访14.46±5.57个月,心房颤动(AF)消融成功率为72.45%(71/98)。完成随访的98例患者中,AF无复发71例,设为消融成功组(男45例、女26例);复发27例,设为消融复发组(男15例、女12例)。两组消融前HRV相似,消融后HRV显著降低(P<0.05);消融成功组HRV均较消融复发组进一步显著降低(P<0.05)。结论 CPVA使HRV显著降低,产生去自主神经效应,这可能是CPVA治疗PAF的机制之一。增加去神经效应对PAF消融长期成功率有一定影响,明确了AF射频消融与HRV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Ⅱ型心肾综合征病人高血压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了解高血压对Ⅱ型心肾综合征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4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的Ⅱ型心肾综合征病人,共187例,按其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n=105)及血压正常组(n=82),采用MIC-12H型三导同步全信息动态心电图系统记录各组病人的HRV数据,比较两组病人间HRV的时域指标,相邻间期差值50 ms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结果高血压组病人PNN50、RMSSD、SDANN、SDNN均低于血压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MSSD、SDANN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HRV、SDANN、SDNN与心功能分级具有负相关性,而PNN50、RMSSD与心功能分级无相关性。结论Ⅱ型心肾综合征伴有高血压病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较重,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PCI术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观察冠心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HRV变化,评估PCI对冠心痛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70%定为中度狭窄组(43例),>70%定为重度狭窄组(22例),结合临床情况排除冠心痛诊断者50例作为正常组.术前行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HRV时域指标.结果 中、重度狭窄组HRV指标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均低于正常组(P<0.05),重度狭窄组HRV指标中SDNN、sDANN显著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适合PCI的患者65例,于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测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PCI术后3个月HRV中SDNN、SDANN和高额均较术前改善显著(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V的降低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消融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右侧神经丛消融以观察消融对心率的影响。方法:12例心动过缓伴心房颤动的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0.58±9.25)岁,在完成环肺静脉隔离的基础上,进行解剖指导下右侧神经丛的消融。结果:12例均完成四个肺静脉隔离及上腔静脉去神经消融,消融上腔静脉过程中,心率由(72.92±5.30)次/min增加到(84.58±5.63)次/min,术后平均随访(18±8)个月,心房颤动成功率50%。心率由术前(56.67±4.87)次/min,增加到术后1w(68.92±6.20)次/min,术后6个月(65.75±4.09)次/min。心率变异性(SDNN)由术前(132.83±16.7)ms减少为术后1w(87.67±19.21)ms,术后6个月(109.75±18.65)ms。结论:在环肺静脉消融的基础上,进行解剖指导下的上腔静脉消融可以进一步提高心率,达到去迷走神经支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后二尖瓣峡部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发生机制及其消融策略。方法122例房颤患者采用EnSite-NavX和环状电极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后32例复发房颤或房速,8例经EnSite-NavX激动标测及拖带标测证实存在二尖瓣峡部房速,在三维导航下于左下肺静脉口部下缘至二尖瓣环之间行线性消融,对不能成功阻断二尖瓣峡部传导者予以冠状静脉窦内消融。术中同时探查双侧肺静脉电位,如传导恢复予以再次隔离。结果8例中2例呈无休止性发作,6例为阵发性,可被程序刺激诱发。房速的周长217.5±20.6ms,其中顺钟向折返5例,逆钟向折返3例。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至完全性双向传导阻滞5例,3例心内膜途径失败者经冠状静脉窦内消融,其中1例获得成功。术后随访5.5±4.3个月,6例无房颤及房速发作,1例仍有阵发性房速发作。另1例术后房速呈无休止发作,予以胺碘酮及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治疗。结论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后发生的二尖瓣峡部房速与左房线性消融治疗房颤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有关,其主要的机制是消融线相关的大折返性心动过速,阻断峡部传导可以治疗此类房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导管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外科消融术后复发的电生理特征和疗效。方法8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外科消融后复发患者,平均年龄(49.1±4.5)岁(男性3例),二尖瓣置换术后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后3例。房性心律失常复发时间距外科手术(1.2±0.9)个月。根据复发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类型,消融方法主要包括消融线径补点消融、肺静脉补点隔离、消融局部折返和碎裂电位消融。消融术后随访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结果8例患者中5例复发心房扑动(房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三尖瓣峡部依赖2例,二尖瓣峡部依赖1例,左肺静脉缝隙依赖1例,左心房前壁局部折返1例,导管消融均终止,并实现消融线阻滞(必要时)。3例复发房颤(2例阵发性,1例持续性)均存在至少1根肺静脉传导恢复,消融关闭缝隙达到肺静脉隔离,持续性房颤加碎裂电位消融,同时关闭原消融线缝隙。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6.7±2.9)个月,共6例(75%)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5例房扑/房速中4例无复发,1例复发阵发性房颤。2例阵发性房颤无复发,1例持续性房颤术后复发阵发性房颤。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外科消融术后主要复发房扑/房速,后者主要与原消融线或肺静脉消融环的缝隙有关,或为与初次消融无关的局部折返。少数复发为房颤,可能与肺静脉传导恢复、消融线缝隙有关。导管消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组合"消融术式治疗慢性心房颤动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目的 评价"组合"消融术式治疗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慢性房颤患者340例,年龄(62.2±10.1)岁,房颤病程(5.6±6.4)年.消融术式为环肺静脉隔离(CPVI)+碎裂电位(CFAEs)消融.消融术后口服华法林和胺碘酮3个月,定期随访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对首次消融术约2个月以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二次消融.结果 337例完成消融,3例患者因并发心脏压塞终止.消融术时间(234±31)min,X线曝光时间(25±12)min.CPVI终止房颤11例(3.26%),其中直接恢复窦性心律5例,转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6例.326例进行CFAEs标测和消融.CFAEs消融终止房颤138例(40.9%),其中直接终止恢复窦性心律51例(15.1%),转为房速87例(25.8%).消融结束仍为房颤188例.消融术后(2.3±1.2)个月后共有房性快速心律失常(ATa)复发143例(42.4%),其中房速52例,房颤65例,房颤合并房速26例,接受再次消融121例(35.9%).3例(0.8%)心脏压塞患者中1例外科修补,2例心包穿刺引流保守治疗痊愈.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0.8%),经保守治疗痊愈,脑卒中2例,左下肺静脉轻度狭窄3例(0.8%).平均随访(15.4±4.3)个月,共有256例(76%)维持窦性心律[71例(31.6%)服用胺碘酮,121例(35.9%)二次消融].多变量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和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是慢性房颤消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CPVI+CFAEs消融治疗慢性房颤一次消融复发率为42.4%,二次消融可以将成功率提高到76%,左心房内径和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是慢性房颤消融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左心房和肺静脉三维重建与有左心房三维重建的Carto系统引导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的差异。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12月在本中心由同一位熟练术者行Carto系统引导下导管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31例,其中17例接受无左心房和肺静脉三维重建的消融术(非重建组),14例接受有左心房三维重建的消融术(重建组)。具体消融方法为以环肺静脉电隔离为基础,按照个体情况选择是否行三尖瓣峡部画线消融。消融终点均为肺静脉电位与心房完全隔离,电生理检查不可诱发持续的房颤、心房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对比上述两组患者消融术中各步骤的耗时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重建组男女比例为10:4,非重建组为11:6,P〉0.05;重建组年龄(54.64±15.58)岁,非重建组(59.41±10.59)岁,P〉0.05;重建组房颤病程(5.05±10.4)年,非重建组为(7.34±7.74)年,P〉0.05。重建组左心房内径(35.29±4.73)mm,非重建组是(36.47±6.15)mm,P〉0.05。重建组消融术时间(107.23±28.92)min,非重建组是(93.47±26.09)min,P〉0.05;重建组X线曝光时间(21.09±6.49)min,非重建组是(14.16±5.35)min,P〈0.05;重建组环右肺静脉消融时间(27.29±18.53)min,非重建组是(18.00±4.51)min,P〈0.05;重建组环左肺静脉消融时间(28.14±9.26)min,非重建组是(23.94±7.10)min,P〈0.05。消融术后随访2~13个月,重建组85.7%无明显房颤发作,非重建组是82.4%(P〉0.05)。结论与有左心房三维重建的Carto系统引导下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相比,无左心房和肺静脉三维重建可以缩短消融术和x线曝光时间,可以达到相同的消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中不同终点与临床成功率的关系.方法 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入选持续性房颤患者124例,男性76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62.4±11.5)岁.平均左心房内径(44.6±6.5)mm,平均房颤病程(2.34±3.5)年.消融术式采用Carto系统引导环肺静脉前庭隔离(CPVI)和心房复杂碎裂电位(CFAEs)消融,单Lasso导管标测肺静脉电位.按照消终点分组:CPVI终止房颤组、CPVI转化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组、CPVI+CFAEs终止房颤组、CPVI+CFAEs转化为房速组以及CPVI+CFAEs后仍为房颤组.消融结束未恢复窦性心律者均行直流电转复.消融术后随访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消融术.平均消融术时间(201±34)min,平均x线透视时间(23±12)min.CPVI恢复窦性心律4例,CPVI使房颤转变为房速5例(2例消融成功,3例消融未终止).共115例进行CFAEs标测和消融:20例转复为窦性心律;24例转化为房速(其中13例消融成功,11例消融未终止).共71例消融结束仍为房颤,均经直流电复律成功转复.术后平均随访(4.5±2.1)个月,共有34例患者接受再次消融.随访(9.5±2.7)个月,CPVI终止房颤组4例无复发,CPVI转化为房速组4例无复发,1例复发房速;CPVI+CFAEs终止房颤组17例无复发,2例复发房速,1例复发房颤;CPVI+CFAE8转化为房速组17例无复发,5例复发房速,2例复发房颤.CPVI+CFAEs仍为房颤组术后36例成功,25例复发房颤,10例复发房速,P=0.01.结论 持续性房颤消融术中不同终点影响临床成功率.消融术中恢复窦性心律或转变为房速成功率高,消融术中未恢复窦性心律或转变为房速消融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复发的影响.方法 1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导管联合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其中17例(14.2%)合并典型房扑(房扑组,其余作为对照组),行三尖瓣环峡部消融,三尖瓣环峡部消融终点为三尖瓣环峡部双向阻滞.房颤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3个月后发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结果 房扑组房颤病程(9.8±10.7)年,长于对照组(5.9±6.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房扑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91~401(237±79)d,房扑组房颤复发率为47.1%,对照组房颤复发率为12.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校正年龄、房颤病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直径等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发现消融术前合并房扑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3.52,95%可信区间1.32~9.34,P=0.012).结论 典型房扑可能增加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房颤导管消融前应对患者是否合并典型房扑进行认真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作肺静脉造影行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3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无肺静脉造影组(n=18)和肺静脉造影组(n=16),无肺静脉造影组不作肺静脉造影,余步骤与肺静脉造影组相同,两组均在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重建左心房及肺静脉,再分别行左、右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消融终点为肺静脉与心房完全电隔离。结果无肺静脉造影组消融术时间[(92.78±19.46)minvs.(106.44±20.18)min,P0.05]及X-线曝光时间[(11.47±4.32)minvs.(16.06±8.72)min,P0.05]少于肺静脉造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心房三维重建时间[(6.22±2.65)minvs.(6.31±3.00)min,P0.05]、左、右侧环肺静脉消融时间[(21.61±7.66)minvs.(20.50±8.09)min,P0.05;(17.33±10.22)minvs.(17.48±7.86)min,P0.05]及即刻消融成功率[100%(18/18)vs.100%(16/16),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作肺静脉造影,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房颤消融治疗,可达到相同消融效果,可节省消融术及X-线曝光时间,减少手术步骤、耗材和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合并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存在一定挑战,本研究拟评价这类患者房间隔穿刺及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共入选16例[年龄(56±12)岁,10例男性]房缺封堵术后接受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10例,持续性房颤6例。房间隔封堵器之外无穿刺空间者直接穿刺封堵器,在球囊扩张辅助下建立左房入路后单导管完成所有操作。阵发性房颤消融策略为环肺静脉电隔离;持续性房颤消融策略为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心房线性消融并实现传导阻滞。结果 16例患者中,房间隔穿刺成功率100%,11例(A组)直接穿刺房间隔成功,5例(B组)穿刺封堵器并经球囊扩张后长鞘可顺利通过。与A组比较,B组房间隔穿刺操作时间[(38±8)min vs(5±3)min]、总透视时间[(54±15)min vs(31±11)min)]以及总手术时间[(224±36)min vs(165±35)min)]显著延长,P均〈0.05。除B组中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未实现二尖瓣峡部传导阻滞之外,所有患者实现既定手术终点,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经胸超声未见房间隔水平左向右分流。平均随访(16±6)个月,12例(75%)患者维持稳定窦性心律。结论房缺封堵术后合并的房颤经导管消融安全,有效。球囊扩张辅助下可直接穿刺房间隔封堵器获得左房入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中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和三磷酸腺苷:ATP),在检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非肺静脉触发灶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12月色浙江邵逸夫医院心内科所有患者接受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CPVI术136例患者,其中87例消融前后分别应用ISO+ATP诱发房颤,Lasso导管置于右上肺静脉口、消融导管置于左上肺静脉中,结合冠状静冰窦导管判断房颤的触发灶,然后通过消融验证。结果87例首次接受导管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吏用ISO+ATP后16例证实有非肺静脉房颤触发灶。其中,消融前诱发8例房颤、1例房性心动过速(房塞)、1例频发房性早搏(房早)。2例消融前诱发的患者CPVI术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ATa)仍存在,余8例及5例消融前未被诱发者CPVI后再次诱发时又检出非肺静脉触发灶。其中,9例为房颤(起源上腔静脉5例、冠状静脉窦内靠近口部1例、左心房后壁2例、不明1例),3例房性心动过速(均为冠状挣脉窦口起源)和1例频发房性早搏(上腔静脉起源)。14例患者在相应非肺静脉触发灶部位消融后心聿失常均终止,且不再被诱发。2例起源不明的房颤患者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随访2年,单次手术或功率为87.5%(14/16)。结论静脉注射ISO+ATP可简单有效地检出阵发性房颤非肺静脉触发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