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能及时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 ,有效地缩小梗死面积 ,改善心功能 ,提高梗死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是梗死相关动脉 (IRA)开通后 ,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再灌注心律失常 (RA) ,有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果不及时治疗 ,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本文总结 2 4 5例 AMI患者行急诊 PTCA后严重 RA的发生情况 ,并分析 RA类型与 AMI相关动脉的关系 ,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2 4 5例 AMI患者 ,分别于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在北京朝阳医院…  相似文献   

2.
1心肌梗死后是否需常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NEnglJMed,2006,355:2395-2407(英文)]纽约大学医学院Hochman等报告,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发病3~28d后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结合药物治疗,与单用药物治疗相比,不能改善患者的死亡、再发心肌梗死(MI)和严重心力衰竭的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例,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70岁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 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STE AMI)患者5 2例(≥70岁组) ,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若判定梗死相关动脉未能有效开通,则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为非TIMI 3级灌注、同时患者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并除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即进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补救性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同时与<70岁的6 7例(<70岁组)STE 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70岁组患者比较,≥70岁组的STE AMI患者在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低,同时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绝对数较大;但梗死相关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比例两组无差异,同时,在≥70岁组,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后,再行PCI的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并未见增加。结论 ≥70岁组患者静脉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进行补救性PCI成功比例与<70岁组的STE AMI患者相同,在严密监测出、凝血参数情况下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比分析其对AMI患者血管再通、心肌血流灌注、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出血并发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探讨前者治疗AMI的可行性.方法 初发的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延迟PCI组38例和择期PCI对照组42例,其中延迟PCI组就诊后首先给予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按10 μg/kg在3 min推注完毕,继而以0.15μg·kg-1·min-1由微量泵持续泵入,随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血管开通情况,血管未开通者及血管虽已开通但残余狭窄大于70%者行PCI治疗,维持泵入替罗非班24~48 h.择期PCI对照组就诊后常规给予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梗死后7~10 d行PCI治疗.处理梗死相关血管(IRA).所有患者均给予标准的抗凝、抗血小板、降脂、抑制重构等治疗.记录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心肌灌注、心功能改善及MACE发生.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梗死前心绞痛、梗死部位、IRA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心肌灌注分级TMP2级以上的比例延迟PCI组高于择期PCI对照组(P<0.05);ERNA显示术后1 w延迟PCI组住院期的左室峰射血率(LER)及左室峰充盈率(LPFR)值延迟PCI组均高于择期PCI对照组(P均<0.01);左室峰射血时间(LTPER)、左室峰充盈时问(LTPFR)延迟PCI组均低于择期PCI对照组(P均<0.01).术后3个月随访时.两组LVEDVI、LVESVI均较前明显降低,LVEF较前均显著增加(P<0.05).MACE发生率、出血并发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延迟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与择期PCI相比,能尽早开通IRA、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更好地保护心功能;延迟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没有增加PCI术后出血并发症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KillipⅠ~Ⅲ级AMI住院患者68例,AMI后10~14 d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闭塞,依据是否行PCI将入选患者分为PCI组和对照组,并在住院和随访期间行C反应蛋白(CRP)、脑钠素(BNP)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测定两组AMI后7 d及6个月时CRP及BNP水平。结果 AMI后1个月,两组各项心功能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时成功PCI组LVEF、LVESVI、LVEDVI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心功能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PCI组CRP、BNP降低,与AMI 7 d时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后择期PCI,开通IRA,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择期完全开通和不完全开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非梗死相关血管的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07-01-2008-12在我院所有直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154例,对非梗死相关血管择期完全血管开通与不完全血管开通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完全血管开通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完全血管开通组(4∶20,P=0.009),其余临床事件,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完全血管开通较不完全开通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对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高龄 (≥ 80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安全性和近、中期疗效。方法  1999年 9月至 2 0 0 3年 10月收治的行急诊PCI(<12h)的AMI患者中≥80岁的 2 1例 (高龄组 )和 <6 0岁的 37例 (年轻组 ) ,分析两组基础资料特征、即刻手术成功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 )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高龄组心力衰竭及多支病变比例高于年轻组 (分别为 71%vs 16 %和 81%vs35 % ,P均 <0 0 5 ) ,高龄组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年轻组 [(6 3 6± 17 0 )minvs (5 5 3± 13 0 )min ,P <0 0 5 ]。两组患者急诊PCI成功率均为 10 0 %。住院期间死亡高龄组 2例 ,年轻组 0例。随访 4个月至 4年 ,高龄组发生心绞痛 3例、心肌梗死 2例、猝死 0例 (共占 2 4 % ) ;年轻组发生心绞痛 3例、心肌梗死 0例、猝死 0例 (总计 8% ,P <0 0 5 )。结论 高龄AMI患者急诊PCI成功率高 ,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延长 ,围手术期死亡和近、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9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尿激酶溶栓联合PCI(A组 )和直接PCI (B组 )。A组 50例患者接受尿激酶 150万单位或 2 0 0万单位治疗后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 ,必要时做PCI。B组 46例患者直接PCI。比较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早期与最后心肌梗死面积 (2周后 )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A组为 94 0 % ,B组 95 7% ;两组患者首次造影时梗死相关动脉已达TIMI 3级血流者19例 (A组 13例 ,B组 6例 ) ,经PCI后变为TIMI 3级血流者 67例 (A组 3 3例 ,B组 3 4例 ) ;两组间术后 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无差异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造影显示溶栓已达TIMI 3级血流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好于直接PCI者 ;两组早期及最后心肌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住院病死率A组 4 0 %、B组 2 7% ,均未见严重出血风险。  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尿激酶溶栓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可使部分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尽早开通 ,有利于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的择期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早期、完全、持续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心肌的组织灌注.急性期的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都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并且已经被几十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对于已经过了急性期时间窗的AMI患者来说,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开通已经闭塞的冠脉,但是否可使患者真正受益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对择期PCI的疗效和时机选择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机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2例新发老年STEMI患者施行PCI治疗,根据发病距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时间分为两组,12 h内为急诊PCI组(56例),12 h后为择期PCI组(36例).比较两组TIMI血流情况,术后Killip心功能分级及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超声心动图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急诊PCI组TIMI 3级血流患者比例高于择期PCI组(P<0.05),两组术后1、3个月时左心功能均较术前改善(P<0.05),急诊PCI组术后1、3个月超声心动图指标明显优于择期PCI组(P<0.05).结论 急诊PCI及择期PCI均能改善老年STEMI患者左心功能,而急诊PCI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直接PCI术与溶栓后不同血流状态患者行择期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AMI并行PCI术的患者,分为直接PCI组20例,溶栓后IRA血流TIMI 0、Ⅰ级组14例和溶栓后IRA血流TIMIⅡ、Ⅲ级组20例,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3组术后3d、术后30d和术后90d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管再通率达100%。直接PCI治疗后30d、90d的AMI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较之术后3d时改善明显;溶栓后血流TIMI 0、Ⅰ级的患者术后LVEF值、LVEDVI、LVESVI有所改善,但较之直接PCI组却明显降低;但溶栓后血流TIMIⅡ级和Ⅲ级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的改善与直接PCI组无明显区别。结论:AMI起病7~10d再开通血管的患者心功能明显不如急诊开通者,而不管是急诊PCI还是溶栓开通血管后再行择期PCI均可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已有较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都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方法,可以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AMI患者仅仅行静脉溶栓治疗,并不能全部恢复闭塞血管至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2~3级,仍然发生左心室重构,影响预后,而PCI治疗后能即刻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长期预后较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AMI患者经急诊静脉溶栓后延迟PCI术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择期完全开通及不完全开通非梗死相关动脉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于唐山市工人医院就诊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多支病变的STEMI患者287例,梗死相关动脉(I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非IRA择期完全开通及不完全开通患者临床随访1年,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对高危患者完全再血管化预后好,心脏事件及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完全血管开通组。结论急性STEMI患者,对于高危且临床症状典型的多支病变患者应实行完全再血管化,对于非高危且不伴有明显缺血症状的患者仅对其梗死血管动脉行PCI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急性心肌梗死且急诊行PCI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所需时间、IRA是否完全闭塞及梗死面积大小的之间的关系。结果 125例患者中85例发生RA(68%)。梗死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6~12h开通者(p<0.05)。完全闭塞组RA发生率总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次全闭塞组RA发生率(p<0.05)。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与局限性心肌梗死RA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直接PCI后RA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IRA病变程度、发病至开通IRA时间明确相关,与梗死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抢救,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阻塞,重建心肌血运的效果毋庸置疑,但在成功开通心外膜梗死相关血管后,有5%~30%的患者发生了无复流现象(NR)[1].NR是PCI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和没有发生该现象的患者相比,心肌梗死后发生NR患者在近期更多发生慢性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且有NR患者的病死率是没有发生NR患者的5~10倍[2-3],而无论是在实验中造成AMI模型,然后再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发生NR的动物[4]还是在临床上AMI后经急诊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发生NR的患者[5],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都是引起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本文对AMI后NR与VA可能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例诊断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PCI及IABP辅助治疗,术后4周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评估梗死区的心肌收缩功能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6例患者中6支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共植入支架8枚。无致命性并发症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及术中死亡等)。IABP维持时间4~1 3d,平均(6. 7±1 . 2 )d,术后心脏彩超检查6例患者都有心肌节段性运动异常,1例心尖区室壁瘤形成,左室射血分数为0 .47±0 . 1 1 (0 . 3 5~0 . 5 8)。随访3个月,无死亡、靶病变血管重建治疗、血栓形成或心肌梗死。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急诊PCI及IABP治疗,在短时间内改善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能有效地恢复梗死区心肌早期再灌注,缩小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 14 6例AMI接受 PCI治疗者分为四组。急诊直接 PCI组 (急诊组 ) 45例 ,溶栓后梗死相关动脉 ( IRA)未通行补救 PCI组(补救组 ) 3 1例 ,溶栓后 IRA开通行延迟 PCI组 (延迟组 ) 3 2例 ,未行溶栓 4周内择期 PCI组 (择期组 ) 3 8例。延迟及择期组术中对严重狭窄的非 IRA同时进行处理。对所有患者随访 3~ 12个月 ,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4 6例患者 IRA14 9支 (其中 3例为双支 IRA) ;14 9支 IRA及 3 5支非 IRA行支架置入 ,14 5例获有效血运重建 ,IRA支架的置入率为 10 0 % ,扩张后即刻造影结果平均残余率 <10 % ,手术成功率 99.3 %。术中 3 8例出现无再流现象 ,急诊组及补救组发生率高于后两组 ,P<0 .0 5。术后死亡 4例 ,择期组高于其他三组 ,P<0 .0 5。再发心绞痛者 19例 ,急诊组及补救组低于另外两组 ,P<0 .0 5;择期组再发 AMI1例。结论  PCI是治疗 AMI的积极有效的方法 ,急诊 PCI即刻手术成功率高 ,补救 PCI是抢救高危患者的有效方法 ,两种方法术中无再流的发生率较高 ,但效果最好 ;延迟 PCI、择期 PCI能改善患者预后 ,但易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8.
吴志国  李广平 《山东医药》2012,52(1):109-111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张积极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使缺血心肌得到充分再灌注。但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虽然造影显示心外膜血管已开通,但仍有10%~30%的病例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即心肌无复流(NRF)现象。PCI后NRF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临床预后不良、心功能下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以尽可能早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并达充分再流。再灌注治疗后的冠脉血流是AMI患者临床疗效的一个主要的决定因素。研究报道PCI过程中血小板或栓子的释放可能会导致冠脉造影时的无再流现象。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手术过程中斑块体积的减小对术后冠脉血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有或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我科住院的首次AMI患者 37例 ,其中男 31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5 8 3±12 6 )岁。既往有心功能不全者排除在外。患者按发病前 2 4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 :有心绞痛组 (A) 2 4例 ,无心绞痛组 (B)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梗死部位、心功能、梗死相关动脉 (IRA)重建时间、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6h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