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以尽可能早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并达充分再流。再灌注治疗后的冠脉血流是AMI患者临床疗效的一个主要的决定因素。研究报道PCI过程中血小板或栓子的释放可能会导致冠脉造影时的无再流现象。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手术过程中斑块体积的减小对术后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共入选70例AMI患者,其中  相似文献   

2.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方法,85%的患者可恢复正常冠脉前向血流,少数心肌濒临坏死或严重缺血者则未完全恢复血流,即无复流.无复流预示心肌再灌注不良和心功能不全,这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增加[1].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我们对急诊PCI后冠脉造影无复流和正常血流患者进行了心功能指标检测,以探讨急诊PCI后冠脉造影无复流患者左室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以恢复冠脉血流并达到心肌组织的完全再灌注。然而,急性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特别是急诊PCI后,心肌组织再灌注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准确  相似文献   

4.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以恢复冠脉血流并达到心肌组织的完全再灌注。然而,急性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特别是急诊PCI后,心肌组织再灌注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地评价心肌组织灌注成为今后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1冠脉造影评价1.1TI MI血流分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 MI)血流分级最初是被用于描述急性心肌梗死闭塞的冠脉再通(包括溶栓或急诊PCI)后冠脉血流的情况,分为:0级(完全闭塞,无前向血流)、Ⅰ级(微前向血流,心肌无灌注)、Ⅱ级(血流缓慢,部分心肌灌注)和Ⅲ级(血流正常和完全心肌灌注),目前已广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脉血流评价。研究显示:它与患者的临床预后明显相关,分级越高,其预后越好。一项包括5498例AMI患者的荟萃研究也显示,溶栓治疗90min后达到TI MIⅢ级的患者死亡率为3.7%,而TI MIⅡ级和TI MI0/Ⅰ级分别为6.1%和9.3%。由于TI MI血流分级应用简便,一些学者也用它来间接评价心肌组织灌注。冠脉开通后无残余狭窄、夹层、痉挛或血栓形成,而血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收集因AMI行PCI治疗患者165例,其中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组86例,单纯行PCI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治疗能有效改AMI患者冠脉血流,降低无复流现象,改善急诊PCI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状动脉(冠脉)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回顾性分析我院33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急诊PCI支架置入即刻,在无影响血流的血栓、栓塞、夹层、痉挛情况下,冠脉造影前向血流≤TIMI2级为无复流,TIMI 3级为正常血流.冠脉无复流患者42例,利用Excel随机函数表,由其余294例急诊PCI冠脉前向血流恢复正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5例,为正常血流组.随访6个月,观察有无心脏性猝死和非致命性心脏事件.结果无复流组发生充血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心脏性猝死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无复流组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冠脉血流正常组.结论无复流患者的心肌损害严重,梗死或濒临坏死的心肌范围广泛,强烈提示AMI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MI患者经急诊冠脉造影示TIMI 0~1级,预计行PCI者9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替罗非班组(n=45)和对照组(n=45)。替罗非班组PCI术前开始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48 h。对照组同常规PCI。观察两组冠脉复流3、0 d再梗死及死亡情况,并监测术前、术后血小板活化度。结果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无慢复流、无复流现象发生,TIMI 3级血流发生率100%;对照组急诊PCI术后TIMI 0~2级,即无复流及慢复流发生率11.10%(5/45),TIMI 3级血流发生率88.90%(4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30 d盐酸替罗非班组无再梗死及死亡;对照组再梗死及死亡发生率6.66%(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盐酸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血小板活化度,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结论在AMI急诊PCI围术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既可开通冠脉,又可改善冠脉血流,减少术后再梗死,达到真正意义上挽救心肌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13)急性心肌梗死的理想再灌注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 (冠脉 )粥样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了血栓形成 ,使冠脉管腔急性完全闭塞所致 ,其治疗的关键是尽早给予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 ,使闭塞的冠脉再通 ,恢复冠脉血流和心肌的再灌注。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AMI早期 (<6小时 )行急诊PCI(包括支架置入 )能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左心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预防左心室扩大和重塑、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然而 ,AMI急诊PCI使冠脉再通后 ,约 10 %~ 30 %的患者可并发…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无再流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的无再流现象.方法对我院2001年10月至2003年8月间,连续21例AMI直接PCl无再流患者的临床特点、急救处理、冠脉病变特点和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例AMI直接PCI患者,21例(9.5%)并发了无再流现象,大多数(19例)出现了冠脉急性闭塞的剧烈表现,需升压药和冠脉内硝酸甘油、钙拮抗剂等紧急处理,少数(2例)无症状,不必治疗.1例因心血管崩溃死亡.进一步分析显示无再流者大多数为100%闭塞(19例)和非血栓性(17例)病变,3例已有侧支循环形成;少数为血栓性病变(4例)、并发远端血栓栓塞3例;大多数(17/19例)发生在球囊预扩成功,血流恢复的基础上植入第一个支架后;少数在植入第二个支架(2例)和球囊扩张已植入的支架后(3例)才出现无再流,硝酸甘油和合心爽有特效;提示无再流主要是冠脉微血管栓塞并发了弥漫痉挛所致.结论AMI直接PCI时,100%闭塞和非血栓病变球囊预扩成功再植入支架时易发生无再流现象,治疗应首选硝酸甘油和钙拮抗剂,血压低时也应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共6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腺苷组。以PCI后最终冠脉造影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帧数(corrected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ame count,cTFC)为标准,当cTFC≥23时诊断为无复流。PCI前、后采集肘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两组无复流发生率及血浆心肌酶和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腺苷组中无复流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腺苷组CK-MB和hs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K-MB、hsCRP与无复流显著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冠脉内应用腺苷能有效降低无复流的发生,降低血浆心肌酶、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无再流的相关因素,并评估无再流对于该类患者的长期预后意义。方法930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依其是否发生无再流分为两组,分析无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两组患者院内和长期随访中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930例患者中共82例发生无再流(8.8%)。与正常血流组相比,无再流组患者的入院血糖水平[(9.8±4.3)mmol/L比(8.5±3.5)mmol/L,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369.4±167.8)U/L比(282.3±161.7)U/L,P<0.01]、PCI术前0级血流(69.5%比54.5%,P=0.009)发生率较高,AMI前心绞痛发生率较低(19.5%比48.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血糖水平、缺乏AMI前心绞痛、PCI术前0级血流及严重心力衰竭是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无再流患者院内MACE(37.8%比11.3%,P<0.01)和院后(2.5±1.2)年随访MACE发生率(37.5%比17.4%,P<0.01)均显著高于正常血流患者,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无再流组患者心因性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患者(29.9%比11.7%;logrank检验,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无再流是AMI患者长期心因性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相对危险度3.83,95%可信区间1.71~5.57)。结论入院血糖水平、缺乏AMI前心绞痛、PCI术前0级血流及严重心力衰竭是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与正常血流组相比,无再流组患者院内及长期随访MACE发生率分别增高3.3和2.2倍。  相似文献   

12.
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行急诊PCI能挽救缺血心肌,从而改善近期和远期的预后。然而,AMI急诊PCI使冠脉再通后,约10%~30%的患者可并发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不能实现心肌组织的有效再灌注,结果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李守贵 《山东医药》2008,48(28):40-41
将11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前30 min嚼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 mg,观察组在PCI术中持续静滴甘油10~20 μg/min,球囊扩张前冠脉内给予地尔硫卓0.2 mg/次.结果 观察组发生无再流1例,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发生无再流6例,死亡1例.认为地尔硫卓能有效预防AMI患者急诊PCI中的无再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血流、心功能及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HCgp-39)、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治疗的176例AMI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PCI治疗)与替罗非班组(...  相似文献   

15.
(3)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新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在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的基础上有血栓形成,致冠脉急性闭塞的结果.因此,治疗AMI的关键是尽早实施冠脉血运重建术,迅速使闭塞的梗塞相关冠脉(IRCA)再通,恢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和心肌灌注,才能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室功能,从而改善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目前,AMI冠脉血运重建的方法主要是溶栓疗法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相似文献   

16.
内皮细胞损伤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流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经溶栓或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冠脉恢复正常血流患者和冠脉无复流患者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PCI患者,根据术后血流分级(TIMI分级)分为两组,冠状动脉血流≤TIMI2级40例,为无复流组,TIMI3级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冠脉血中内源性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蛋白(CD63)水平,以此判断内皮细胞受损情况。结果:PCI术后无复流组较对照组冠脉中NO明显减少[(41.52±6.1):(61.94±10.7)μmol/L],而ET[(117.42±11.1):(59.08±9.8)mg/L]、CD63[(7.43±8.2)%:(2.05±2.8)%]显著增加(P均0.05)。提示在PCI后患者出现无复流现象者较血流恢复正常者冠状动脉内皮损伤更严重。结论:内皮细胞损伤是冠状动脉PCI术后无复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R)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162例,根据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分为无复流组34例和正常血流组130例。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采用自我平衡模型分析法(HOMA)指数(IRI)评价IR,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2)无复流组患者的IRI水平明显高于血流正常组(P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与IR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280例,根据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IMI)血流分级分为慢血流/无复流组(TIMI≤Ⅱ级)54例和正常血流组(TIMI>Ⅱ级)226例。比较2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入院时基线资料、术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术前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 慢血流/无复流组吸烟史、Killip分级Ⅱ级比例、心率、再灌注时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及HDAC3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灌注时间、NLR、HDAC3是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P<0.05,P<0.01)。再灌注时间+NLR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术对超急性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冠脉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超急性期STEMI且行PCI术的患者100例,根据PCI过程是否使用冠脉内血栓抽吸分为血栓抽吸组(48例)和常规PCI组(5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PCI术中慢血流/无血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一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常规PCI组比较,血栓抽吸组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15.38%比2.08%)及术后随访一年临床MACE总发生率(42.31%比16.67%)均显著降低(P分别=0.020,0.005)。结论:血栓抽吸术可显著减少超急性期的STEMI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同时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一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罗红霉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分为急症和择期PCI治疗组,此两组根据有无罗红霉素干预再随机分出2个小组,分别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检测术前、术后外周血中IL-1、IL-6、IL-10、TNF-α的含量和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率;运用校正TIMI帧数(CTFC)评价冠脉血流速度;监测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检测。结果急诊PCI治疗组之间,罗红霉素干预组PMNs凋亡率高于对照组,CTFC较对照组加快,MDA浓度、TNF-α、IL-1、IL-6浓度小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增强。术后8 w行心脏超声检测,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择期PCI治疗组两小组之间情况与前者相似,两大组之间的比较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PCI术前和术后应用罗红霉素,在急诊PCI和择期PCI中均可显著减轻A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