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心内科确诊为AMI并行急诊PCI的179例住院患者,并依据梗死相关动脉分布分为三组:左前降支(LAD)组,左回旋支(LCX)组,右冠状动脉(RCA)组,并对以上行急诊PCI患者术后出现RA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9例患者中有85例出现RA,非RA组患者术前的年龄、性别(男)、血糖、吸烟、饮酒、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空腹血糖、肌酐、总胆固醇及血钾水平均与R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A组梗死相关动脉分布为LAD 42例,LCX 12例,RCA 31例。LAD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RCA组(P0.05);RCA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LAD组(P0.05);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6 h发生心律失常56例(64.37%),6 h发生RA 24例(26.09%);RA主要发生于AMI后梗死相关动脉较早开通者。结论 AMI急诊PCI后RA发生率高,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有相关性,其发生率与再灌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急性心肌梗死且急诊行PCI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所需时间、IRA是否完全闭塞及梗死面积大小的之间的关系。结果 125例患者中85例发生RA(68%)。梗死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6~12h开通者(p<0.05)。完全闭塞组RA发生率总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次全闭塞组RA发生率(p<0.05)。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与局限性心肌梗死RA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直接PCI后RA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IRA病变程度、发病至开通IRA时间明确相关,与梗死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3.
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 ,需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可缩小梗死心肌范围 ,防止心室重构 ,改善左室功能和预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PTCA)与静脉溶栓相比 ,其血管开通率高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以明显减少急性闭塞和再狭窄 ,已成为AMI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4月共对 78例AMI患者行急诊PTCA ,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78例中 ,男 5 3例 ,女 2 5例 ,年龄 31岁~90岁 ,平均 5 9岁。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 :1 缺血性胸痛持续 30分钟 ;2 至少 2个相邻的胸导联或下壁导联ST段抬高 ;…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挽救濒死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在AMI治疗中至关重要。梗死相关动脉持续闭塞的患者 ,容易发生心脏进行性扩大和心功能减退。但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及发病后就诊时间的早晚 ,临床上能在心肌梗死 2 4h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的患者不足心肌梗死患者的 1 /3,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EPCI)成为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研究择期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与保守治疗相比 ,探讨择期PCI治疗在AMI恢复中对左心功能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2 0 0 0年 7月~ 2 0 0 3年 1 2月 ,对在我…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抢救,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阻塞,重建心肌血运的效果毋庸置疑,但在成功开通心外膜梗死相关血管后,有5%~30%的患者发生了无复流现象(NR)[1].NR是PCI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和没有发生该现象的患者相比,心肌梗死后发生NR患者在近期更多发生慢性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且有NR患者的病死率是没有发生NR患者的5~10倍[2-3],而无论是在实验中造成AMI模型,然后再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发生NR的动物[4]还是在临床上AMI后经急诊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发生NR的患者[5],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都是引起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本文对AMI后NR与VA可能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术,观察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左前降支闭塞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闭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闭塞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前降支闭塞组(P<0.05).AMI发病6h之内IRA开通组RA的发生率高于6 h~12 h IRA开通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RA的发生率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以及AMI发病后IRA开通的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RA),以室性早搏发生率最高;梗死相关动脉(IRA) 为左前降支(LAD)者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右冠状动脉者,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各种RA发生率与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无统计学差异;发病4 h内开通IRA者RA、快速性心律失常总体发生率及室颤发生率显著高于4~8 h及>8 h者,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8 h者;予静注或滴注利多卡因、静注阿托品、临时起搏器、电除颤等治疗,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控制.认为AMI患者直接PCI后RA发生率高,其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IRA、IRA病变程度、发病至开通IRA时间明确相关;RA一般预后良好,多数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或经皮冠状动脉成行(PTCA)术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2012年3月78例急诊PCI和10例急诊PTCA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急诊PCI或PTCA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采取的相关处理方法及最终心律失常的转归,以便于掌握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达到降低急诊PCI术的病死率。结果本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68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5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16例),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7.2%。88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经血运重建血管均再通,其中行PCI(PTCA+STENT)术76例,单纯行PTCA术12例;死亡1例,是支架后无复流发生所致。结论急诊PCI术时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特别要警惕室性心律失常及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术前已有心律失常患者要给与相关药物应用,对于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已有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应给予安装临时起搏器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aminal 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71例 AMI患者行急诊 PTCA及支架治疗 ,60例患者行溶栓治疗 ,比较两组住院情况。结果 PTCA及支架术治疗组 ,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 10 0 % ,无死亡 ,住院天数为 9.6± 4.1天 ,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5 2 .8± 7.2 %。溶栓治疗组住院期间死亡 9例 ,抢救成功率 85 % ,血管再通率 75 % ,住院天数为 17.6± 7.8天 ,超声心动图测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43 .6± 5 .2 %。结论 急诊 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 AMI,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 (P<0 .0 1) ,明显改善心功能 (P<0 .0 5 ) ,缩短住院时间 (P<0 .0 1)  相似文献   

10.
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效果。方法 :13例 AMI患者行急诊 PTCA治疗 ,男 10例 ,女 3例 ,年龄 38~ 85 (6 0 .2± 13.6 )岁。其中 6例并发心源性休克 ,3例系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 PTCA,4例不适作溶栓治疗。梗死相关血管 :前降支 9例 ,右冠状动脉 4例。结果 :PTCA成功率92 .3% ,死亡 1例。术前梗死相关血管狭窄 (98.7± 3.0 ) % ,术后残余狭窄为 (14.6± 16 .2 ) %。 3例术中发生心室颤动 ,1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1例出现无再流现象 ,经反复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后恢复。术后 1例死亡 ,11例长期生存 ,随访 1~ 18个月无心脏事件发生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AMI时行急诊 PTCA成功率高 ,对溶栓禁忌证、溶栓失败或 AMI并发心源性休克者应积极行急诊 PTC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例,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70岁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 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STE AMI)患者5 2例(≥70岁组) ,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若判定梗死相关动脉未能有效开通,则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为非TIMI 3级灌注、同时患者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并除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即进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补救性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同时与<70岁的6 7例(<70岁组)STE 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70岁组患者比较,≥70岁组的STE AMI患者在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低,同时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绝对数较大;但梗死相关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比例两组无差异,同时,在≥70岁组,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后,再行PCI的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并未见增加。结论 ≥70岁组患者静脉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进行补救性PCI成功比例与<70岁组的STE AMI患者相同,在严密监测出、凝血参数情况下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2.
选择成功地进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 PCI)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33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7例 ,年龄 4 2~ 78(6 2 5 5± 10 13)岁。入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梗死相关动脉 (IRA)闭塞。P PTCA前嚼服阿司匹林30 0mg ,口服抵克力得 2 5 0mg。术后酌情给予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年龄阶段PTCA术的AMI患者住院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 ,评估年龄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因急性心肌梗死 (AMI)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患者 2 0 2例 ,并且AMI发病均在一个月内。诊断AMI按WHO标准。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四组 :(1)≥ 70岁组 (36例 ) ,(2 ) 6 0~ 6 9岁 (5 6例 ) ,(3) 5 0~ 5 9岁 (5 4例 ) ,(4 ) <5 0岁组(5 6例 )。术前观察病人心功能以及左室造影测量射血分数值。按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 ,以确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行球囊扩张 ,必要时置入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28例急诊PCI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将发生电风暴的患者纳入电风暴组,未发生电风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电风暴定义为24 h内自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2次,需要紧急治疗者(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电复律或电除颤).结果 228例急诊PCI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39例,发生率为17.1%.梗死相关动脉为左主干、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电风暴发生率分别为55.6%、23.7%、12.4%和0.电风暴组的年龄、梗死相关动脉直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3、0.012、0.036、0.018、0.001、0.049).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越高,电风暴发生率越低.而性别、收缩压、舒张压、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相关动脉直径(OR:2.381,95%CI:1.127~5.028,P=0.023)、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血流,TIMI分级(OR:4.744,95%CI:1.773~12.691,P=0.002)、再灌注心律失常(OR:12.680,95%CI:4.360~36.879,P:0.000)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急诊PCI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最常见于梗死相关动脉为左主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直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TIMI血流分级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李荣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390-4392
目的 对比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静脉溶栓、一般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290例老年AMI患者分为急诊PCI组170例,静脉溶栓组37例,一般治疗组83例,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ACE,包括再梗死、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发生率.结果 急诊PCI升高LVEF值;明显降低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 急诊PCI老年AMI能安全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及时灌注缺血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后出现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与心室复极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与结果:对36例AMI行PTCA手术患者术前术后12导联心电图同步监测描记,发现:(1)PTCA术后出现RA时,心电图上QTd值比术前有明显延长(P<0.01),(2)PTCA1h后心电图QTd较术前缩短者,心律失常发生明显减少(P<0.01),结论:(1)PTCA术生出现RA与QTd延长有关;(2)成功的PTCA 1h后心律失常的减少与QTd缩短有关。  相似文献   

17.
1995年 1 2月至 1 997年 1 2月共对 3 2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施行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其中 1 8例置入冠脉内支架 2 0枚。直接PTCA 2 3例 ,补救性PTCA 9例。病人年龄 3 8~ 86岁 ,1 9例为多支病变 ,1 0例并发心源性休克。介入治疗后梗塞相关动脉 (IRA)全部开通 ,无手术并发症。术后 3 1例恢复TIMI 3级血流灌注 ,1例 2级。心源性休克病死率 3 0 %。对存活出院的 2 9例随访 1~ 2 5个月无室壁瘤、心力衰竭及死亡者 ,1例术后半年再发AMI。提示急诊介入治疗能明显降低AMI病死率 ,并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多项研究证实,墓碑型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面积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低,且住院心源性休克、泵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增加[1-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来前壁AMI的临床资料,探讨幕碑型心电图改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直接PCI的疗效。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选择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我院心内科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能确认梗死相关动脉,并且梗死相关动脉适合行PC I术;无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  相似文献   

19.
李旭平 《内科》2007,2(4):688-68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特点及急救护理。方法12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AMI患者,其中74例发生RA,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为:左前降支组(LAD)31例、左回旋支(LCX)组11例、右冠状动脉(RCA)组32例,分析干预不同的冠状动脉中RA的发生情况。结果LAD组发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多见,RCA组发生交界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多见,部分患者需临时心脏起搏、电除颤等。结论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常发生RA。RCA病变患者术中缓慢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多见,LAD病变患者术中发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在术前需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如阿托品、胺碘酮)、备好临时起搏器、除颤仪。术中密切观察心电示波及压力示波并熟练掌握电除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 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2例老年 AMI患者行急诊 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 (PTCA组 ) ,48例老年 AMI患者行溶栓治疗 (溶栓组 ) ,比较两组住院与随诊期间的情况。结果 PTCA组住院期间死亡 3例 ,抢救成功率 92 .3% ,平均住院天数 1 0 .6d(8.5± 4.2 d) ,2 w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 9.5%± 3.2 % ,随诊 1 2个月 ,心绞痛再发 3例 ,再行 PTCA4例 ,冠脉搭桥 3例。溶栓组住院期间死亡 6例 ,抢救成功率 87.2 % ,平均住院天数 2 0 .4 d(1 6.2± 7.5 d) ,2 w LVEF为32 .8%± 6.2 % ,随诊 1 2个月 ,心绞痛再发 1 5例 ,择期 PTCA1 3例 ,冠脉搭桥 3例。结论 对老年 AMI患者急诊 PTCA及支架置入术可即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明显降低 AMI住院死亡率 ,缩短住院天数 ,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