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CD是一种慢性透壁性炎性疾病,该病可累及肠黏膜至浆膜层,临床表现以腹痛和腹泻症状较为常见,并往往伴有肠梗阻和肠道瘘管形成等并发症。病变可累及自口腔延至肛门的消化道,较典型的病变部位在回肠、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类药物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和未定型结肠炎.UC以局限于结肠的弥漫性黏膜炎症为特征,CD以斑片状、透壁性炎症为特征并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分型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炎症性肠病。中医学没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名记载,根据本病的临床特征,类似于中医之“肠游”、“痢疾”、“泄泻”和“腹痛”范畴。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侯论》中指出:“凡痢,口里生疮,则肠间也有疮也。”此乃中医学对UC口腔并发症最早之描述。  相似文献   

4.
我们选择了病理学特征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UC)十分相似的大鼠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模型,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结肠炎发病的治疗作用和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参与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炎性反应的细胞和细胞因子不同于克罗恩病(CD)。在UC,聚集于肠黏膜固有层的CD4T淋巴细胞分泌大量白细胞介素(IL)-5等细胞因子,而IL-4、IL-12和γ干扰素(IFNγ)等却无显著变化;值得注意的是,CD1d标志的自然杀伤T细胞(NKT)分泌IL-13显著增高。UC的这种以IL-5和IL-13增高为特征的肠黏膜病变被称之为非典型Th2型免疫性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6.
邓勇彬 《胃肠病学》2012,17(1):43-46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UcCRC)是溃疡性结肠炎(UC)最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由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结直肠黏膜慢性炎症背景下的遗传学改变在UcCR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本文就UcCRC中的常见基因组和表观遗传不稳定性,包括染色体不稳定性(CIN)、微卫星不稳定性(MSI)、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肠道菌群紊乱在其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UC的维持缓解治疗方法包括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及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等,它们具有潜在不良反应、高费用及长期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等缺陷。应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为可行的维持UC缓解的方法,此文就益生菌在UC维持缓解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窦晓坛  郑萍 《胃肠病学》2011,(11):682-68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γ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细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有PPAR-γ、1和B,6三种亚型。近年研究显示PPAR-γ在维持肠道免疫平衡、抗炎、抗肿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PPAR-γ表达障碍。本文就PPAR-γ及其配体在UC结肠炎症和结肠炎癌变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结肠与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与克罗恩病(CD)一起,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溃疡性结肠炎以慢性、反复发作、病因不明为特征,1978年以来,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该病发病率在我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迄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近年的一些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免疫调节所引起的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近年来,随着对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深入,UC与NF-κB的关系已引起了人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 讨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UC)易感性与谷胱甘肽转硫酶(GST)PI基因型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76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140例健康人群的GSTPI基因型,采用X^2检验,分析比较GSTPI基因型频率在UC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GSTPI基因VaL/VaL基因型频率在UC组中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48.7%vs34.3%,P=0.039);根据临床特征对UC组和进行分层分析,发现VaL/VaL基因型在远端UC中的分布频率高于广泛结肠UC(P=0.017)。结论 GSTPI基因型与中国汉族人群UC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细胞因子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近10年来,UC在我国呈上升趋势,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其免疫学机制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而其中细胞因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被视为是UC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国内学者运用现代实验技术开展了中医药治疗UC对其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以探讨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机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近年来此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邓卫萍  杨红  钱家鸣 《胃肠病学》2011,16(9):544-546
手术是溃疡性结肠炎(UC)内科治疗无效或发生严重并发症者的治疗选择.目的:分析UC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可能预测因素.方法:纳入1998年8月~2009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UC患者312例,其中34例接受手术治疗,278例接受非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类临床资料.结果:住院UC患者手术率为10.9%,手术死亡率为5.9%,重度UC患者手术率为23.9%.手术组13例患者为激素抵抗,8例为激素依赖,9例发生严重并发症,4例激素治疗有效者主动要求手术治疗.手术组平均住院次数显著多于非手术组(P〈0.05),术前Hb、白蛋白显著低于非手术组(P〈0.05),CRP显著高于非手术组(P〈0.05),重度结肠炎、全结肠炎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疾病严重程度高、病变范围广、对激素抵抗的UC患者,手术需求增加.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反应,病变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并可向全结肠蔓延,呈反复交替发作和缓解的特点,因此,治疗目的是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避免疾病活动和复发.在临床上,早期的治疗目标是以临床症状消失为标志的“临床缓解”,近年来治疗目标提升为“黏膜愈合(mucosalhealing)”.但即使黏膜愈合了,UC患者的肠道黏膜仍然存在持续的低度炎性反应,必须重视这种低度炎性反应对UC整个病程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种神经肽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及正常结肠黏膜中的差异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和生长抑素(SS)在43例溃疡性结肠炎及13例正常结肠黏膜中的表达。结果UC中VIP和SS较正常组织表达下降,而SP表达较正常组织增加。结论VIP、SP及SS参与UC的发病过程,且与腹泻的次数存在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白介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环境、感染及免疫四大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上。而免疫因素是UC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其中细胞因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被视为UC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成为近10年来UC研究的热点。白介素(interleukin,IL)是细胞因子中最主要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一组淋巴因子,并在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免疫应答及某些细胞的激活过程中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分析及其处理对策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随访其预后,以评价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处理对策。方法收集2002年~2007年我院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对其病情、随访治疗和预后进行评估。结果共纳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男女比例为1.56:1,年龄14~71岁,平均年龄(40±17)岁。消化系统表现以腹泻最多(95.3%),其次为便血(84.4%)和腹痛(76.6%),全身表现以发热(92.2%)多见。病变累及全结肠者占50.8%,重度活动期患者占82.8%。治疗药物主要为单纯氨基水杨酸制剂(67.2%)和氨基水杨酸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28.1%)。经内科治疗后完全缓解者占26.6%,有效者占71.9%。50%患者治疗后复发。结论本组溃疡性结肠炎以全结肠病变和重度活动期患者居多,肠外表现少,并发症少,癌变率较低,绝大多数患者经氨基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抗炎和调节免疫反应,近来细胞因子和生物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受到重视,本文就UC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结肠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或里急后重。病情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难愈,属于中医学之“肠癖”“泄泻”“痢疾”范畴。陈治水教授擅长治疗胃肠疾病,尤其对UC的治疗每获良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UC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义国  王亚茹 《山东医药》2009,49(1):106-107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UC和CD在临床表现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两者又各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