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基因型对干扰素α-2b疗效的影响。方法:以患者年龄、性别、基线指标进行匹配,按照基因分型结果分组,比较干扰素治疗48周时的应答情况。结果:在治疗48周结束时,基因B型HBV感染的患者完全应答率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43.8%(28/64)和68.2%(15/22),显著高于C型患者的完全应答率[22.2%(10/45)]和HBeAg阴转率[28.6%(4/14)]。结论:CHB患者HBV的基因型可影响干扰素α-2b的治疗效果,基因B型在治疗48周时应答情况优于基因C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秦皇岛市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疗效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136例CHB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疗程48周,用药前采用PCR方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A~D基因型。结果:秦皇岛市CHB患者基因型以C型为主,占75.74%,其次为B基因型占16.91%,B/C混合型占7.35%,B基因型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48周时显示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治疗有效率4方面均高于C型及B/C基因型(P0.05),B基因型HBV感染者有较低的YMDD变异发生率。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与基因型有关,HBV基因型测定可作为预测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关系。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对CHB进行HBV基因分型,观察123例(B型93例和C型30例)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和YMDD变异的变化。ALT复常率为92.47%,HBeAg阴转率为27.96%,HBVDNA阴转率为82.80%,有效应答率为89.25%,与C基因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05)。B型YMDD变异的发生率为9.68%,显著低于C型的26.67%(P<0.05)。B型对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高于C型,YMDD变异的发生率则低于C型。HBV基因型是影响拉米夫定疗效和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的特点,探讨基因型与临床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20例CHB患者的HBV基因型,同时检测血清HBVDNA、HBV-M、肝功能等,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20例CHB患者B基因型43例,占35.83%,C基因型77例,占64.17%;在年龄、性别、肝功能及病情程度之间,B、C基因型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C基因型患者的HBVDNA水平、HBeA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基因型(P0.05),其肝组织炎症评分和纤维化评分也均明显高于B基因型(P0.05)。结论:本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C型血清HBVDNA水平及HBeAg阳性率高于B型,C型引起的肝组织病变较B型严重。HBV基因分型对判断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延安地区不同HBV基因型临床特征及其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 用PCR鉴定延安地区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并对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12个月,随访12个月,对治疗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 延安地区HBV基因型以B、C基因型为最常见;B基因型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C基因型,且B+C基因型HBeAg阳性率也明显低于C基因型;B基因型与B+C基因型、B基因型与D基因型、C基因型与D基因型、D基因型与B+C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基因型对干扰素的完全应答率、持续应答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而无应答率低于C基因型;B+C基因型的干扰素应答率低于B、C基因型.结论 延安地区B、B+C基因型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C基因型;B基因型对干扰素的完全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B+C基因型的干扰素应答率低于B、C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的检测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用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方法检测468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型.分析HBV基因型与病毒复制、基本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肝病病情轻重、干扰素疗效的关系.结果:深圳地区HBV基因型以B和C基因型为主,分别占25.0%和64.9%;C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68.8%)高于B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35.0%)(P<0.01);C基因型的血清HBV DNA水平也明显高于B基因型(1g 6.74 copies/ml vs. 1g 5.44 copies/ml, P<0.01);轻中度慢性肝炎以B基因型为主,而重度慢性肝炎以C基因型为主;B基因型对干扰素的有效应答率为47.2%,C基因型的有效应答率为2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V基因分型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及抗病毒治疗疗效预测.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α1b疗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 ,随机观察 10 5例 (B型 5 3例和C型 5 2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1b治疗 6个月和随访半年后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扰素α1b治疗 6个月和随访半年后 ,B基因型患者的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和HBeAg/抗 HBe的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C基因型 (P <0 . 0 1) ,B基因型患者的有效应答率为 5 2 . 83 %,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 2 5 . 0 0 %(P <0 . 0 1)。B基因型的持续应答率高于C型 ,复发率低于C型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结论 B基因型对干扰素α1b的抗病毒疗效显著高于C型 ,HBV基因型是影响干扰素α1b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黎明  吴锦瑜 《山东医药》2012,52(7):63-65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对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及HBV耐药变异情况。方法对应用阿德福韦酯初治的336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治疗前行HBV基因分型检测;治疗48周和96周分别对临床疗效及HBV耐药变异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8周B基因型HBV感染者(B基因型)血清HBV-DNA均值较基线下降幅度及血清HBV-DNA转阴(血清HBV-DNA<1×103copies/mL)率优于C基因型HBV感染者(C基因型),P<0.05;B基因型与C基因型者血清ALT复常率及血清学应答(血清HBeAg转阴或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血清HBV-DNA阴性者继续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至96周,B基因型与C基因型者血清学应答率和HBV耐药变异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B基因型HBV者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效果优于感染C基因型者;血清ALT复常率、血清学应答率及HBV耐药变异率与HBV基因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及早期HBV DNA应答对干扰素-α2b疗效的影响。方法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b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结束时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 DNA和ALT的变化。结果在完成治疗的129例患者中,C型感染者57例,B型感染者42例,B/C感染者30例。在治疗结束时,B型患者的综合应答率为42%,优于C型28%及B/C混合型16%。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3月时HBV DNA呈现应答者,治疗结束时应答率高(HBV DNA快速应答的偏回归系数=0.801,P=0.001,优势比=4.5,优势比的95%可信区间为3.01~5.28)。结论快速病毒学应答和感染病毒的基因型可以预测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HBV基因型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HBV不同基因型对α-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α-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抗病毒疗效.患者的HBV基因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前C区和BCP(基础核心启动子)区基因位点变异采用HBV基因多态性芯片进行检测.结果:9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C型、B型为主,未发现A、E、F基因型.HBV DNA高复制水平明显与C基因型及混合基因型有关.B基因型对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明显优于C、D型,而混合基因型对α-干扰素的应答最不敏感.仅B基因型对α-干扰素治疗产生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及无应答时HBeAg的转阴与HBV前C区nt 1 896位点变异、以及BCP区nt 1 762、nt 1 764双位点变异有关.C基因型HBV前C区及BCP区基因变异发生率明显高于B型.结论:HBV基因型与HBV DNA复制水平、HBV基因变异以及α-干扰素抗病毒疗效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HBV基因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志华  王桂琴  曹燕  徐永群  王琦 《肝脏》2007,12(6):455-458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分型及其对慢性肝病的影响,为制定针对不同HBV基因型抗病毒的个体化方案提供分子病毒学依据。方法临床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314例,采用RDB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山西地区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感染的HBV均为B和C基因型,分别占56%、26%,并存在混合感染(17%);C与B基因型患者相比,血清病毒载量高、肝脏损伤严重;混合感染的患者与单一基因型感染者相比病毒载量更高、肝损伤更严重;肝硬化患者感染的HBV主要为C基因型及B、C混合感染,且肝损害严重、病毒复制率高;肝癌患者中C基因型感染占42.19%,B、C混合感染占37.5%,B基因型感染可能与年轻患者肝癌的发生有关。结论B基因型HBV感染与C基因型及混合感染相比,病毒载量低、肝损害轻,但年轻患者应监测肝癌的发生;C基因型及混合感染的患者预后较差,肝硬化、肝癌发生率高,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防止严重肝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上海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布概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基因型分布概况.方法 2003至2007年入住上海长海医院的62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和随机抽取的73例同期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对所有患者血清HBV S区基因应用直接基凶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收集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和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对组间均数差异应用t检验,频率差异用x2检验.结果 上海地区AHB和CHB的主要病毒基因型为B型、C型,分别为48.4%(30/62)、51.6%(32/62)和26.0%(19/73)、74.0%(54/73),B型在AHB比例明显高于CHB(P<0.05).在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转归方面,这两种病毒基囚型在AHB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型在CHB中比例明显高于AHB(x2=7.25,P<0.01).AHB组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多伴侣性接触,为18例,占29.0%;CHB组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为38例,占52.1%.结论 上海地区AHB和CHB主要病毒基因型均为B型和C型,AHB组B型所占比例相对较高,CHB组C型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病毒基因型与AHB临床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与HBeAg表达和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利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方法检测HBV基因型,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HBV DNA。结果在1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V基因型C型84例(70%)、B型31例(25.8%),BC混合型5例(4.2%),未发现A、D、E、F基因型;C型在慢性重型肝炎组最高(P〈0.05);在C基因型中HBeAg(+)患者较HBeAg(-)患者多见(P〈0.05),在B基因型中,HBeAg(+)和HBeAg(-)患者分布无明显差别。结论徐州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和B型多见,e抗原的表达率在C型中较高;基因型B型与C型相比,C型引起肝脏损伤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法检测90例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V基因型,对其中41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抗病毒治疗48周,49例患者给子干扰素α(3 MU/次,隔日1次)抗病毒治疗48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时分别检测血清生化指标(ALT)、病毒学血清标志物(HBeAg和抗-HBe)和HBV DNA水平。结果 90例CHB患者中HBV B基因型者16例,C基因型者74例。41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感染B和C基因型患者48周时对拉米夫定治疗应答率分别为33.3%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例患者应用干扰素α治疗,48周时感染基因B型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消失率和HBV DNA阴转率均高于感染基因C型患者(分别为60.0%和20.5%,50.0%和17.9%, 50.0%和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HBeAg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因B和C型对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无影响,基因B型对干扰素α治疗的疗效优于C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HBV不同基因型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30名HBV患者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PCR-RFLP检测HBV基因型, 观察不同基因型HBV对干扰素的应答水平.结果: 30例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40.0%)和C型(56.67%)为主, C型患者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B型患者(6.03±1.35 vs 5.45±1.21,P<0.05), B型患者对干扰素应答率显著高于C型患者, 在无应答患者中分别有1名B型和C型转变为D型.结论: HBV基因型与HBV DNA复制水平、抗病毒疗效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治疗过程中可发生基因型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基因型、基因亚型分布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分析109例新疆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感染病毒的基因型及基因亚型.多标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结果 109例新疆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8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17例,肝癌4例.13基因型HBV感染者9例,占8.3%,C基因型感染者50例,占45.9%,C/D基因型重组体32例,占29.4%,D基因型感染者18例,占16.5%,C基因型、C/D基因型重组体为主要基因型.经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测序检测,鉴定9份B基因型HBV,均为Ba亚型.50例C基因型HBV感染者病毒基因亚型分布情况:Cl亚型27例,占54%,C2亚型23例,Cl亚型比C2亚型感染者多.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中,HBV Ba基因亚型感染者分别为8例(9.1%)、1例(5.8%)和0例;C2基因亚型感染者分别为17例(19.3%)、8例(47.5%)和2例(50%);C/D基因型感染者分别为29例(33.0%)、2例(11.9%)和1例(25%),随着病情加重,Ba基因亚型和C/D基因型感染者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C2基因亚型感染者所占比例增加.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以Cl基因亚型为主,新疆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存在C/D基因型重组体.C2基因亚型HBV感染预示病情严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恩替卡韦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耐药分析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出恩替卡韦(ETV)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耐药.方法: 收集ETV治疗失败的患者血清20份,根据应答情况分为非完全病毒学应答组和病毒学突破组.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ETV耐药,NCBI HBV基因型分析软件确定HBV基因型.结果: 20例患者中,检出ETV耐药11例,其变异类型以rtM204V+rtL180M+rtT184L为主.非完全病毒学应答组6例患者中未检出ETV耐药,病毒学突破组14例患者中检出ETV耐药11例,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P = 0.0022).B基因型6例患者中检出ETV耐药3例,C基因型14例患者中检出ETV耐药8例,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tM204V+rtL180M+rtT184L变异类型在B和C基因型的ETV耐药患者中较为常见;ETV耐药多见于病毒学突破患者;ETV治疗失败患者的耐药检出率在B和C基因型中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别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对70例HCC患者和57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和分析。结果HCC患者中C基因型占74.29%,B基因型占24.29%%,BC基因型占5.71%。HCC患者c基因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CHB患者(P〈0.05)。HCC(40~50)岁年龄组和5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中B基因型分别占16.67%、28.57%;C基因型分别占83.33%、68.57%,两年龄组患者B、c基因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HCCB、C基因型患者的血清HBeAg阳性率、HBeAb阳性率、e系统(HBeAgHBeAb)阴性率及HBVDNA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南京地区HBV相关HCC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少量为BC混合型。HCC患者的基因型与发病年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HCCB、C基因型患者的HBeAg表达状态以及HBVDNA复制水平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基因型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应答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方法,分析42例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基因型及HBeAg不同状态时对抗病毒治疗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对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应笞率不同,B基因型的持续应答率为66.7%(12/18),C基因型持续应答率为27.3%(3/11)。HBeAg阴性患者的持续应答率为87.5%(7/8),HBeAg阳性患者为38.1%(8/21), P<0.05。结论HBV基因型及HBeAg的不同状态是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的重要因素,且后者比前者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替诺福韦酯(TDF)治疗多重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及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纳入75例多重耐药CHB患者,根据HBV基因型分为B型(n=21)和C型(n=54)2组,均予TDF300mg/d抗病毒治疗,并进行48周临床随访。[结果](1)B型患者第12、24、36、48周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清除率分别为57.1%、81.0%、85.7%、90.5%;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分别为47.6%、76.2%、85.7%、90.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9.5%、14.3%、19.0%、23.8%。C型患者第12、24、36、48周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清除率分别为29.6%、66.7%、75.9%、79.6%;ALT复常率分别为40.7%、70.4%、81.5%、81.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6%、13.0%、18.5%、20.4%。(2)Kaplan-Meier分析发现,B型患者病毒学应答显著早于C型患者(P=0.040)。[结论]TDF治疗对多重耐药CHB患者有效,且在HBV基因B型患者中可获得更早的病毒学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