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未愈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312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手术治疗未愈者24例,治愈者288例。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营养状况、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手术入路、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患者依从性、脊柱病变节段、是否并发其他部位结核、耐药情况、病灶清除情况、内固定稳定性、术前规范抗结核时间、全程随访情况、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评定等信息,分析导致患者术后未愈的影响因素。结果 未愈组不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者、脊柱病变>2个节段者、耐药结核病者、病灶清除不彻底者、全程未进行规律随访者、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评定为无效者、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12个月者、行后路手术者分别占75.0%(18/24)、66.7%(16/24)、41.7%(10/24)、66.7%(16/24)、58.3%(14/24)、58.3%(14/24)、41.7%(10/24)、66.6%(16/24),均明显高于治愈组[分别占27.4%(79/288)、35.8%(103/288)、12.1%(35/288)、35.8%(103/288)、26.4%(76/288)、29.2%(84/288)、4.9%(14/288)、17.7%(51/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0.11、7.19、15.64、8.97、11.01、8.75、12.14、12.2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OR(95%CI)=3.15(1.03~9.64)]、脊柱病变>2个节段[OR(95%CI)=2.52(1.29~4.94)]、耐药结核病[OR(95%CI)=4.31(1.25~14.88)]、病灶清除不彻底[OR(95%CI)=4.90(1.39~17.27)]、全程未规律随访[OR(95%CI)=3.99(1.39~17.27)]、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评定为无效[OR(95%CI)=4.46(1.34~11.84)]、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12个月[OR(95%CI)=12.30(2.20~68.80)]及行后路手术方式[OR(95%CI)=6.51(1.77~23.91)]是脊柱结核患者术后不愈的危险因素。 结论 脊柱结核诊治过程中要早期就诊,采用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方案治疗,避免适应性耐药,手术尽量选择前路手术方式,术中尽可能彻底清除病灶,术后注重全程随访,及时调整不合理抗结核药物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肺结核患者的生命质量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12月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全军结核病研究所的住院肺结核患者336例,采用调查问卷和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336份调查问卷,回收336份,应答率为100.00%,有效问卷为270份,有效率80.36%。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70例肺结核患者视觉模拟尺度(EQ-VAS)得分为(73.59±18.24)分,EQ指数(EQ-index)得分为(0.78±0.29)分,五维度测量水平存在困难构成比在21.5%(58/270)和30.7%(83/270)之间。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行动能力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4.291(95%CI:1.714~10.744)]、自觉结核病严重程度[OR=5.029(95%CI:1.810~13.971)]、是否咯血[OR=2.315(95%CI:1.036~5.173)];自我照顾能力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6.652(95%CI:2.495~17.734)]、自觉结核病严重程度[OR=6.248(95%CI:2.099~18.597)];日常活动能力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3.028(95%CI:1.295~7.081)]、自觉结核病严重程度[OR=3.640(95%CI:1.471~9.010)]、是否咯血[OR=2.522(95%CI:1.146~5.554)];疼痛或不舒服的危险因素有自觉结核病严重程度[OR=7.923(95%CI:2.431~25.822)];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有自觉结核病严重程度[OR=2.479(95%CI:1.007~6.102)]和患病后心理压力[OR=5.112(95%CI:1.736~15.052)];自我行动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的保护因素为是否接受过结核病相关健康教育[OR=0.259(95%CI:0.105~0.638);OR=0.227(95%CI:0.085~0.606)]。结论 年龄和心理压力是影响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是否接受结核病相关健康教育是影响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保护因素,应强调结核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保护意识和预防意识,从而改善结核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耐药肺结核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收治的所有耐药肺结核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主要内容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评估患者社会支持程度,根据《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评分50分为界点将患者分为高分组(68例)和低分组(92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耐药肺结核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6.900;95%CI:2.984~15.953;P=0.005)、初中及以下学历(OR=2.870;95%CI:1.236~6.665;P<0.001)、未婚(OR=1.257;95%CI:0.545~2.899;P=0.045)或离异(OR=3.960;95%CI:1.742~9.001;P=0.030)、轻度抑郁(OR=6.325;95%CI:2.910~13.750;P=0.022)或中度及以上抑郁(OR=10.733;95%CI:3.847~29.950;P<0.001)、农村地区(OR=2.294;95%CI:1.209~4.353;P=0.040)、家庭人均月收入<2500元(OR=5.881;95%CI:2.348~14.733;P<0.001)、复治(OR=2.030;95%CI:1.074~3.838;P=0.013)及耐多药(OR=1.860;95%CI:0.854~4.048;P<0.001)或广泛耐药(OR=3.409;95%CI:1.533~7.581;P<0.001)均是耐药肺结核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初中及以下学历、未婚或离异、抑郁、农村地区、家庭人均月收入<2500元、复治及耐多药或广泛耐药等,是耐药肺结核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州市耐药结核病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胸科医院登记治疗的符合选例要求的677例耐药结核病患者病案数据,分析不良治疗结局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677例研究对象中,193例(28.5%)治疗成功、280例(41.4%)在治、204例(30.1%)出现了不良治疗结局(包括13例因发生不良反应停止治疗、9例失败、32例死亡、150例失访)。其中,发生不良治疗结局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29d。基于完整数据集的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广州市外户籍、合并糖尿病、省间流动和年龄增长是耐药结核病患者发生不良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分别为HR(95%CI)=1.74(1.21~2.49),P=0.002;HR(95%CI)=1.59(1.10~2.32),P=0.015;HR(95%CI)=2.29(1.26~4.18),P=0.007;HR(95%CI)=1.01(1.00~1.03),P=0.011],耐多药是保护因素[HR(95%CI)=0.53(0.36~0.79),P=0.002]。 结论: 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不良治疗结局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和长期管理,特别是其中合并糖尿病、流动自外省、年龄更大、因户籍所限不能享受本市医疗优惠待遇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广州市结核病患者诊断延误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8—2018年广州市登记治疗的125180例结核病患者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患者来源、患者分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核病患者诊断延误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08—2018年广州市结核病患者从初次就诊至诊断的天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5(2,15)d,诊断延误率为27.43%(34343/1251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5~102岁年龄组、汉族、职业为教师/医务人员/干部、患者来源为健康检查的诊断延误率分别为29.70%(4610/15524)、27.50%(33829/123013)、33.22%(1320/3974)、37.86%(1017/2686),明显高于年龄25~<45岁(26.69%,13585/50894)、少数民族(23.72%,514/2167)、工人及民工(21.10%,4752/22520)、患者来源为转诊(25.36%,14416/56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5.253、15.291、879.541、570.472,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下特征的结核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诊断延误: 25~<45、45~<65、65~102岁年龄组[以<25岁年龄组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1.072(1.033~1.110)、1.136(1.090~1.184)、1.168(1.105~1.235)];汉族[以少数民族为参照,OR(95%CI)=1.155(1.044~1.278)];职业为儿童及学生、商业服务、教师/医务人员/干部、农民、离退休人员、家政/家务/待业、其他[以工人及民工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1.730(1.617~1.851)、1.784(1.683~1.890)、1.828(1.698~1.968)、1.167(1.111~1.227)、1.632(1.535~1.736)、1.436(1.378~1.497)、1.525(1.462~1.590)];患者来源为健康检查、接触者检查、因症就诊、因症推荐、追踪 [以转诊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1.704(1.572~1.848)、1.531(1.227~1.910)、1.031(1.003~1.060)、1.346(1.192~1.520)、1.535(1.467~1.606)]。结论 2008—2018年广州市结核病患者诊断延误现象逐年上升。对上述各类诊断延误的影响因素,需要重点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在线检索的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8月1日。中文检索词:胸腺五肽、肺结核;英文检索词:thymopentin、pulmonary tuberculosis。按照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到相关文献326篇,其中,中文文献322篇,英文文献4篇,最终纳入18篇。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复治菌阳肺结核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可提高患者治疗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风险比(RR)(95%CI)=1.28(1.17~1.40)]、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RR(95%CI)=1.24(1.18~1.29)]、病灶吸收率[RR(95%CI)=1.27(1.19~1.37)],以及空洞闭合率[RR(95%CI)=1.39(1.26~1.54)];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95%CI)=0.82(0.63~1.07)]。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能提升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水平[加权均数差(WMD)(95%CI)=11.03(8.79~13.27)],降低CD8 +T淋巴细胞水平[WMD(95%CI)=-8.34(-12.54~-4.14)],提升CD4 +/CD8 +水平[WMD(95%CI)=0.51(0.26~0.75)]。结论 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许金红  杨松  张立新  钟颖  邱倩 《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2):1301-1309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发生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主要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为我国提供有效预防MDR-TB的措施,达到病因预防(一级预防)的目的。方法 时间限定为2005年1月至2019年5月,在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与维普)检索中国耐多药结核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论文,经过对论文的筛选、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检索结果、入选及排除标准,共纳入55篇论文,通过Meta分析,发现MDR-TB相关的危险因素有9种。结果显示外省户籍人口(OR=1.92;95%CI=1.48~2.51)、家庭收入低下(OR=2.12;95%CI=1.72~2.63)、患者分类为复治患者(OR=6.28;95%CI=4.72~8.36)、既往有抗结核药物治疗史(OR=5.73;95%CI=4.56~7.20)、既往抗结核药物治疗史次数≥2次(OR=4.41;95%CI=3.35~5.80)、药物不良反应(OR=4.89;95%CI=2.48~9.62)、中断治疗(OR=3.59;95%CI=2.02~6.38)、肺部空洞(OR=1.56;95%CI=1.25~1.93)和吸烟(OR=1.59;95%CI=1.12~2.25)与MDR-TB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中国MDR-TB的发病危险因素可能为外地人口、家庭收入低下、复治患者、既往抗结核治疗史、既往抗结核治疗史次数≥2次、药物不良反应、中断治疗、肺部空洞和吸烟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参照TBM诊断标准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22例TBM患儿,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儿临床各种指标及因素对预后转归(治疗后6个月)的影响。结果 222例患儿中,129例(58.11%)患儿预后良好,93例预后差,其中7例死亡。男童117例(52.70%),中位年龄6岁,其中<5岁者107例(48.20%);108例(48.65%)有与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史;110例(49.55%)确诊时长>21 d;137例(61.71%)患儿存在营养不良;205例(92.34%)结核病灶累及2个及以上部位或脏器,并以并发肺结核最常见[200例(90.09%)];病情分期(按照GCS评分)为Ⅱ期和Ⅲ期的患儿有144例(64.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葡萄糖及氯化物含量高是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OR(95%CI)=0.444(0.257~0.769);OR(95%CI)=0.914(0.854~0.980)],两者含量越高预后不良的发生率越低;而意识改变、性格改变、脑积液和梗阻性脑积液的高发生率则是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6.969(2.283~21.277);OR(95%CI)=2.531(1.105~5.796);OR(95%CI)=3.429(1.546~7.604);OR(95%CI)=10.233(1.059~98.886)]。结论 TBM患儿预后差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积极寻找结核病密切接触史和其他脏器结核感染证据有助于TBM的早期诊断,改善患儿营养不良、降低脑积液的发生率则有助于改善TBM患儿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的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获取2018年福建省登记的650例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相关信息,包括利福平耐药情况、患者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户籍及登记分类情况。分析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福平耐药的影响因素。 结果 650例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中利福平耐药患者143例,耐药率为2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男性、本地户籍、职业为农民工及登记分类为其他的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率分别为12.2%(22/180)、20.1%(109/541)、17.8%(81/455)、18.4%(78/425)、6.2%(1/16),明显低于年龄<25岁[46.2%(12/26)]、女性[31.2%(34/109)]、外地户籍[31.8%(62/195)]、职业为家政/家务/待业人员[33.6%(42/125)]、登记分类为复治失败/慢性患者[77.8%(7/9)]的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21.57、6.45、15.58、13.15、54.8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5~34岁和≥65岁[以“<25岁”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0.32(0.11~0.95)和0.24(0.09~0.65)]的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风险较低;外地户籍[以“本地户籍”为参照,OR(95%CI)=1.87(1.19~2.93)]、职业为家政/家务/待业[以“农民工”为参照,OR(95%CI)=2.01(1.21~3.34)]、登记分类为复发、初治失败、复治失败/慢性患者[以“其他”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10.90(1.34~88.68)、23.69(2.67~209.87)、133.89(9.50~1887.37)]的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风险较高。 结论 福建省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率较高。年龄<25岁,户籍为外地,职业为家政/家务/待业,登记分类为复发、初治失败及复治失败/慢性患者是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对利福平耐药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州市大学生罹患肺结核的相关因素,为大学生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州市4所高等院校大学生进行结核病筛查。采用1∶4配比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在这期间经筛查确诊的并在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登记的11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病例组,每例患者按照“同性别、同年龄、同院系、同寝室”的匹配条件选择4名排除肺部可疑病变,并在近2周内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健康学生,共464名作为对照组。使用自行设计并经结核病专家指导的调查表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等21个调查变量,包括体质量指数、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生活行为方式、膳食状况、心理社会因素、结核病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等指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21个因素纳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罹患肺结核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核病接触史(OR=5.44;95%CI:1.30~22.71;P=0.020)、吸烟(OR=14.30;95%CI:3.86~51.76;P<0.001)、性格内向(OR=5.99;95%CI:2.67~13.44; P<0.001)、负性生活事件(OR=3.73;95%CI:1.19~11.73;P=0.024)是大学生罹患肺结核的危险因素;生活费≥800元/月(以<800元/月为参照,OR=0.06;95%CI:0.02~0.23; P<0.001),蔬菜水果摄入≥7次/周(以<3次/周为参照,OR<0.01;95%CI:<0.01~0.06;P<0.001)是大学生罹患肺结核的保护因素。结论 结核病接触史、吸烟、性格内向、负性生活事件可增加大学生罹患肺结核的危险;生活费水平高、蔬菜水果摄入增加可降低大学生罹患肺结核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参照TBM诊断标准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22例TBM患儿,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儿临床各种指标及因素对预后转归(治疗后6个月)的影响。结果 222例患儿中,129例(58.11%)患儿预后良好,93例预后差,其中7例死亡。男童117例(52.70%),中位年龄6岁,其中<5岁者107例(48.20%);108例(48.65%)有与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史;110例(49.55%)确诊时长>21 d;137例(61.71%)患儿存在营养不良;205例(92.34%)结核病灶累及2个及以上部位或脏器,并以并发肺结核最常见[200例(90.09%)];病情分期(按照GCS评分)为Ⅱ期和Ⅲ期的患儿有144例(64.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葡萄糖及氯化物含量高是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OR(95%CI)=0.444(0.257~0.769);OR(95%CI)=0.914(0.854~0.980)],两者含量越高预后不良的发生率越低;而意识改变、性格改变、脑积液和梗阻性脑积液的高发生率则是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6.969(2.283~21.277);OR(95%CI)=2.531(1.105~5.796);OR(95%CI)=3.429(1.546~7.604);OR(95%CI)=10.233(1.059~98.886)]。结论 TBM患儿预后差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积极寻找结核病密切接触史和其他脏器结核感染证据有助于TBM的早期诊断,改善患儿营养不良、降低脑积液的发生率则有助于改善TBM患儿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湖南省结核病并发HIV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7年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57例结核病并发HIV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同期本院收治的未感染HIV的结核病患者中抽取2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社会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等指标,以及结核病并发HIV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125例,79.6%)、年龄在20~60岁[其中20~39岁55例(35.0%)、40~60岁79例(50.3%)]、已婚(102例,65.0%)、发热(70例,44.6%)、颈部肿块(31例,19.7%)、腹胀(9例,5.7%)、腹痛(10例,6.4%)、淋巴结结核(50例,31.8%)、并发梅毒感染(32例,23.0%)的结核病患者更易被检出HIV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7.55、21.31、15.06、49.98、15.70、4.85、5.95、22.39、25.05,P值分别为0.006、0.000、0.005、0.000、0.000、0.028、0.015、0.000、0.000);结核抗体、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在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16.8%(25/149)和61.7%(50/81)]均低于对照组[34.1%(60/176)和78.2%(86/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2.52、6.45,P值分别为0.000、0.04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中20~39岁和40~60岁年龄组是影响结核病并发HIV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值)分别为12.54(1.53~102.89)、9.09(1.20~69.40)];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结核、并发梅毒感染在结核病并发HIV感染患者中的比率更高[OR值(95%CI值)分别为6.51(2.35~18.01)、5.80(1.93~17.41)、15.06(2.71~83.84);结核病并发HIV感染患者并发支气管结核的比率更低[OR值(95%CI值)为0.03(0.00~0.31)]。 结论 20~60岁年龄段的结核病患者出现HIV感染的概率更大,结核病并发HIV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淋巴结结核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结核病患者老年密切接触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其结核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6—12月于湖南省胸科医院住院的结核病患者老年密切接触者(年龄≥60岁)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及获得知识的途径。共发出问卷199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193份,有效率97.0%。对调查对象的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93名调查对象以小学文化程度为主[47.2%(91/193)],职业以农民为主[62.2%(120/193)];对7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56.3%(760/1351)。7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中,以“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及“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的单一知晓率较高,分别为74.1%(143/193)和60.1%(116/193);以“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及“结核病防治定点医疗机构检查治疗结核病是否有减免政策”的单一知晓率最低,均为47.7%(92/193)。单因素分析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得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85.7(74.9,85.7),明显高于小学文化程度者[57.1(28.5,85.7)];经宣传活动获得知识者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得分为85.7(67.8,100.0),明显高于未经宣传活动获得知识者[57.1(28.5,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87,P=0.020;Z=-3.7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小学文化程度者,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高[OR(95%CI)=7.44(1.81~30.58)];经宣传活动获得知识者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高[OR(95%CI)=3.71(1.68~8.19)]。结论 结核病患者老年密切接触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文化程度及知识获取途径是其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云南省腾冲市住院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的住院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粪便,提取核酸进行PCR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共招募507名研究对象,其年龄中位数为52岁(95%CI:51—55),其中男性260人,年龄中位数为53岁(95%CI:53—55),女性247人,年龄中位数为51岁(95%CI:49—54)。人芽囊原虫的感染率为9.47%(48/507,95%CI:7.13—12.44)。非水冲厕所 (OR=3.248,95%CI:1.245—8.473)、饮用生水(OR=3.11,95%CI:1.557—6.213)和贫血(OR=2.601,95%CI:1.245—8.473)与人芽囊原虫的感染的有统计学关联。人芽囊原虫感染和腹胀(OR=0.284,95%CI:0.067—1.199)、食欲不振(OR=0.762,95%CI:0.330—1.758)、皮肤瘙痒(OR=0.82,95%CI:0.312—2.156)和便秘(OR=1.462,95%CI:0.621—3.419)都没有统计学关联。结论 人芽囊原虫感染率较高,非水冲厕所和饮用生水是影响人芽囊原虫感染的主要因素。提高健康教育知识,改善卫生条件可降低人芽囊原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杭州市肺结核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品的耐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杭州市防治耐药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8年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就诊的杭州市全部常住人口中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12 851例,纳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且对一线抗结核药品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信息全面的3807例患者。通过国家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和结核病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户籍、职业、治疗分类(初治和复治)、肺部有无空洞、患者来源及现居住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杭州市耐药肺结核患者耐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807株菌株中,907株(23.82%)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品耐药,耐药顺位依次为异烟肼(18.57%,707例)、链霉素(18.41%,701例)、利福平(12.03%,458例)、乙胺丁醇(6.41%,244例);所有患者的耐多药率和多耐药率分别为11.11%(423/3807)和4.44%(169/3807)。2014—2018年不同年份肺结核患者耐药率分别为22.87%(185/809)、25.55%(198/775)、25.60%(181/707)、23.04%(188/816)、22.14%(155/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4.275,P=0.370);耐多药率分别为11.12%(90/809)、13.16%(102/775)、11.88%(84/707)、11.40%(93/816)、7.71%(54/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11.276,P=0.024)。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男性和初治患者,女性和复治肺结核患者是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OR(95%CI)=1.308(1.111~1.540);OR(95%CI)=4.281(3.498~5.238)];相对于下沙区,居住在其他6个区的结核病患者发生耐药的可能性较大,萧山区和富阳区的风险更高[OR(95%CI)=4.400(2.559~7.565); OR(95%CI)=3.803(2.037~7.098)]。相对于男性、<40岁、初治患者,女性、≥40岁、复治的肺结核患者是产生耐多药的危险因素 [ OR(95%CI)=1.724(1.364~2.178);40~岁组:OR(95%CI)=3.418(1.599~7.305);60~岁组:OR(95%CI)=3.885(1.832~8.239); 复治:OR(95%CI)=7.645(5.984~9.766)]。结论 杭州市应该加强年龄≥40岁、复治、女性、居住在萧山地区、富阳区耐药结核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是降低杭州市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产生和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近10年在结核病患者与HIV/AIDS人群中对HIV抗体和活动性结核病双向筛查的数据,评价M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现模式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2—2020年结核病患者(68155例)HIV抗体检测结果及结核病诊断、治疗相关资料;通过《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管理工作年度报表》收集2012—2020年HIV/AIDS人群接受结核病相关检查情况。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评价筛查阳性率随年度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需筛查人数(NNS),评价筛查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2012—2019年上海市长宁区、浦东新区10769例肺结核患者中HIV阳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2—2020年上海市累积发现MTB/HIV双重感染患者308例,其中新确诊HIV感染者64例,占全部MTB/HIV双重感染患者的20.78%。2012—2020年间,结核病患者中HIV抗体检测阳性率由2.42%(32/1322)下降到0.50%(20/3995),总体呈下降趋势(APC=-16.64,t=-7.007,P<0.001);HIV/AIDS人群中活动性结核病确诊率由1.02%(50/4912)下降到0.21%(25/11878),同样呈下降趋势(APC=-14.27,t=-4.038,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95%CI)=5.386(2.306~12.581)],年龄36~75岁[36~45、46~55、56~65、66~75岁OR(95%CI)值分别为26.243(3.230~213.244)、32.736(3.993~268.358)、20.309(2.482~166.144)、13.461(1.692~107.059)],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死亡[OR(95%CI)=14.875(3.192~69.312)],并发肺外结核[OR(95%CI)=3.451(1.607~7.409)]是MTB/HIV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上海市目前采取的 M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核病患者的HIV阳性率和HIV/AIDS人群的活动性结核病确诊率均迅速下降。男性、年龄36~75岁、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并发肺外结核是MTB/HIV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试剂盒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7—10月间于湖南省胸科医院住院并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细菌学、病理、诊断性治疗等手段单独或联合确诊的128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07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FT-GIT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造成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7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QFT-GIT结果显示假阴性188例(17.5%),真阳性884例(82.5%)。QFT-GIT真阳性结果中40~岁与60~92岁年龄组的患者分别占32.1%(284/884)和23.0%(203/884),复治患者占18.3%(162/884),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患者占11.0%(97/884),培养阴性患者占72.5%(641/884)、白蛋白<35g/L的患者占9.6%(85/884)、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的患者占1.8%(16/884);QFT-GIT假阴性结果中40~岁与60~92岁年龄组的患者分别占36.7%(69/188)和38.8%(73/188)、复治患者占31.4%(59/188)、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患者占20.7%(39/188)、培养阴性的患者占86.2%(162/188)、白蛋白<35g/L的患者占19.1%(36/188)、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的患者占7.4%(14/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31.819、16.085、13.574、16.651、14.072、18.10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岁年龄组(OR=1.972,95%CI=1.306~2.976,P=0.001)、60~92岁年龄组(OR=2.782,95%CI=1.832~4.224,P<0.001)、复治(OR=1.741,95%CI=1.174~2.581,P=0.006)、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OR=2.043,95%CI=1.314~3.176,P=0.002)、痰培养阴性(OR=3.354,95%CI=2.066~5.446,P<0.001)、白蛋白<35g/L(OR=2.777,95%CI=1.721~4.481,P<0.001)、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OR=3.662,95%CI=1.679~7.987,P=0.001)为QFT-GIT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40~岁年龄组、复治、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培养阴性、白蛋白<35g/L和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是造成QFT-GIT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搜集有关中国MDR-PTB治疗转归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1项研究,包含46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多因素分析中,复治(OR=2.63,95%CI:1.54~4.47)、合并症(OR=4.28,95%CI:2.61~7.03)、不良反应(OR=2.71,95%CI:1.87~3.93)、空洞(OR=2.79,95%CI:1.82~4.28)、不合理化疗(OR=5.80,95%CI:2.05~16.41)、不规范治疗(OR=6.05,95%CI:1.91~19.18)均与MDR-PTB治疗转归相关。 结论: 临床相关因素中的复治、合并症、不良反应、空洞、不合理化疗和不规范治疗是我国MDR-PTB患者发生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加强管理,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MDR-PTB治疗失败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64例临床确诊为初治TB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卡介苗接种史、体温、脑膜刺激征、TBM严重程度[采用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评价表评分分级]、脑脊液参数、头颅MR或CT表现(脑积液、脑梗死、脑脓肿或结核瘤、脑膜强化)、胸部CT表现、机械通气、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脑脊液病原学结果、起病2周内应用利奈唑胺的患者例数、预后结局(治疗后9个月内);并根据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5例)和预后不良组(69例)。采用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预后不良组在0~15岁(36.2%,25/69)、MRC Ⅲ级(58.0%,40/69)、脑梗死(45.2%,28/62)、脑积液(54.8%,34/62)、机械通气(19.4%,13/67)患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17.9%(17/95)、20.0%(19/95)、4.3%(4/93)、11.8%(11/93)、5.4%(5/92)](χ 2=7.06,P=0.008;χ 2=25.02,P=0.000;χ 2=37.91,P=0.000;χ 2=33.40,P=0.000;χ 2=7.53,P=0.006),而2周内使用利奈唑胺的比率(8.7%,6/69)低于预后良好组(21.1%,20/95)(χ 2=4.58,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15岁[Wald χ 2=4.46,P=0.035,OR(95%CI)=3.51(1.09~11.22)]、MRC Ⅲ级[Wald χ 2=5.82,P=0.016,OR(95%CI)=3.95(1.29~12.09)]、脑梗死[Wald χ 2=22.82,P=0.000,OR(95%CI)=25.90(6.81~98.40)]、脑积液[Wald χ 2=19.13,P=0.000,OR(95%CI)=10.00(3.56~28.07)]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早期加用利奈唑胺是保护因素[Wald χ 2=6.48,P=0.011,OR(95%CI)=0.14(0.03~0.64)]。结论 0~15岁、MRC Ⅲ级、脑梗塞、脑积液是TBM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加用利奈唑胺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姚利  盛健  王冰  戴希勇 《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0):1084-1089
目的 系统评价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of tuberculosis,T-SPOT.TB)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获得以T-SPOT.TB诊断脊柱结核的相关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以MetaDisc 1.4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219篇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8篇文献。外周血T-SPOT.TB诊断脊柱结核的汇总敏感度为88.0%(95%CI:85.0%~91.0%),汇总特异度为90.0%(95%CI:86.0%~93.0%),汇总阳性似然比为8.67(95%CI:6.47~11.62),汇总阴性似然比为0.13(95%CI:0.10~0.16),汇总诊断OR值为63.14(95%CI:42.14~94.60),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5。结论 外周血T-SPOT.TB对脊柱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快速诊断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