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研究发现低氧诱导因子-1(HIF-1)与机体缺氧的生理反应有关,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此外人视网膜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呈高表达。但二者在胚胎期缺氧环境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仍有待研究。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胚胎发育过程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HIF-1α和VEGF在视网膜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30只清洁级SD孕鼠剖腹取出胚胎10、12、14、16、20d鼠,每组取5只孕鼠,每只孕鼠随机选取2只胎鼠进行观察。摘除胎鼠一侧眼球,分离视网膜并制备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不同胎龄大鼠及成年大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α mRNA及VEGF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在大鼠视网膜胚胎早期(10~12d)即可检测到HIF-1α和VEGF蛋白均呈高表达,二者的表达强度均随胎龄的增加而减弱(F=56.70,P〈0.01;F=60.78,P〈0.01),各胎龄组视网膜中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成年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胎龄的增加HIF-1α蛋白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与VE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6,P=0.00)。RT—PCR检测结果表明,大鼠胚胎早期(10~12d)即可检测到HIF-1α mRNA和VEGF mRNA在视网膜中均呈高表达,二者的表达均随胎龄的增加而减弱(F:68.84,P〈0.01;F=96.49,P〈0.01),各胎龄组视网膜中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成年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视网膜胚胎发育过程中HIF-1α及VEGF的表达随着胎龄的增加均呈先高后低的动态变化趋势,提示HIF-1α/VEGF通路参与大鼠视网膜的胚胎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以及双靶点干预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变化。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1组)和糖尿病(DM)组。经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后8、10、12周取大鼠视网膜标本行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CTGF mRNA表达变化。根据上述结果,选取相同条件的大鼠60只,随机选择50只大鼠依照上述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CON2组)。建模后第10周,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双靶点干预组、ranibizumab单靶点干预组、CTGF小发夹RNA(shRNA)单靶点干预组、DM未干预组。干预1周后取各组大鼠视网膜标本,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VEGF、CTGF mRNA表达变化。结果 建模后第8周,DM组大鼠视网膜CTGF mRNA水平显著增高且一直持续到第12周,与CON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2.67、-2.42,P<0.05);第8周时DM组大鼠视网膜VEGF mRNA水平与CON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3,P=0.669);第10周时显著上调且一直维持到第12周,与CON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2.57,,P<0.05)。 Ranibizumab单靶点干预组大鼠视网膜VEGF mRNA表达水平较DM未干预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P<0.05),与CO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05);CTGF mRNA表达显著高于DM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5)。CTGF shRNA单靶点干预组大鼠视网膜CTGF、VEGF mRNA表达均较DM未干预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3、-2.92,,P<0.05)。双靶点干预组大鼠视网膜VEGF、CTGF mRNA表达均下调,与DM未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9、-5.11,,P<0.001);与CO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16、1.139,,P>0.05)。结论 早期DM大鼠视网膜内VEGF、CTGF基因表达即升高,且CTGF升高较VEGF早。Ranibizumab结合CTGF shRNA双靶点干预能同时降低VEGF、CTGF基因在DM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特异性抑制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CN1)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NV)的抑制作用.方法 7日龄C57BL/6J小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只.参照文献方法制备OIR模型.小鼠出氧箱前1d即鼠龄11d时,对照组、实验组小鼠玻璃体腔分别注射空载体质粒、CCN1siRNA表达质粒各1μl.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病理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C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分布规则、分支良好、新生血管密度减少.两组间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6,P<0.05);CCN1、VEGF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53、5.365,P<0.05);CCN1、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73、5.323,P<0.05);CCN1、VEGF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24、9.153,P<0.05).结论 特异性抑制CCN1能有效抑制OIR模型小鼠RNV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代谢性酸中毒诱导新生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进程,探讨其发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实验组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425只。从大鼠出生后第2天开始按535 mg/kg的剂量管饲NH4Cl(浓度为50 mg/ml),每天2次,管饲6 d,然后进入恢复期。另选150只新生大鼠未进行管饲,作为对照组。两组大鼠分别于出生后3、5、8、10、13、20 d处死。取出双眼进行视网膜铺片和二磷酸腺苷酶染色,对视网膜血管进行评估;用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VEGF的测定。结果实验组鼠在出生后3、5、8、10、13、20 d的新生血管(NV)发生率分别为0%、9%、26%、55%、19%、0%。出生后第3天,实验组鼠VEGF的蛋白水平[(101.1±14.2 ) pg/mg]比对照组[(133.2±15.9) pg/mg下降(P=0.004),出后生第8天,实验组鼠VEGF蛋白水平[(98.4±19.2) pg/mg]比对照组[(78.1±8.7)pg/mg]升高(P=0.028);出生后第5、10、13、20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性酸中毒可能损害了正在发育的视网膜血管而引起新生血管;酸中毒引起的视网膜新生血管与VEGF有关。(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96-299)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大鼠中的表达。方法 84只新生Wistar大鼠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高氧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大鼠。高氧组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大鼠7、14日龄时,取眼球行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大鼠14日龄时,取眼球行视网膜石蜡切片,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大鼠12、14、16日龄时,取眼球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147、MMP-2和VEGF的表达。采用双因素相关分析法分析CD147表达与MMP-2、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大鼠7日龄时,对照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呈放射状分布,血管径较粗;高氧组大鼠视网膜血管收缩,大面积无血管区,仅见少量小面积的血管网。大鼠14日龄时,对照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发育较好,网格规整;高氧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增生、纡曲、扩张,并在灌注区与非灌注区交界处形成新生血管丛、渗出、出血。大鼠14日龄时,对照组、高氧组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1.30±1.26)、(19.70±3.56)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13,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各层可见CD147、MMP-2、VEGF有少量表达;高氧组大鼠视网膜各层可见CD147、MMP-2、VEGF有大量表达。大鼠12、14、16日龄时,两组大鼠视网膜各层中CD147(t=5.612、11.390、6.355)、MMP-2(t=4.122、8.047、4.422)、VEGF(t=4.955、12.176、5.110)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CD147的表达与MMP-2、VEG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755、0.820,P<0.01)。 结论 CD147、VEGF、MMP-2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大鼠中有大量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LF2000)介导pSUPER为载体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特异性小干扰RNA重组质粒(pSUPERsiHIFα)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SUPERsiHIF-1α.将48只7日龄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每组12只.正常组小鼠在正常空气中饲养.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建立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后空白对照组小鼠不再作任何处理.于出舱前1d,空载体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pSUPER和LF2000脂质体混合物1μl,基因治疗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重组质粒pSUPERsiHIF1α和LF2000脂质体混合物1μl.采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作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各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 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正常组小鼠整个视网膜血管分布呈均匀网状;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小鼠视网膜中周部可见大片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丛,伴荧光渗漏;基因治疗组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丛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明显减少,视网膜血管网状结构基本正常.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50.016,P<0.05);基因治疗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12.469,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HIF-1α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浆中.正常组小鼠视网膜中HIF-1α蛋白表达均呈阴性,VEGF蛋白表达呈弱阳性;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小鼠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呈阳性;基因治疗组小鼠视网膜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呈弱阳性.RT-PCR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较正常组小鼠视网膜中HIF-1α mRNA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2.326,P<0.05).基因治疗组小鼠视网膜中HIF-1α 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下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3336.425,P<0.05).结论 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pSUPERsiHIF-1α转染视网膜可有效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TA)对激光光凝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Brown Norway健康大鼠48只,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分别为20、20、8只大鼠。实验组、对照组大鼠行激光光凝后,给予后Tenon囊下注射TA或生理盐水50 μl。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激光光凝后1、3、7 d,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激光光凝后1、3、7 d,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其VEGF、IL-6、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VEGF、IL-6、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激光光凝后1 d,VEGF mRNA表达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VEGF、IL-6、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Tenon囊下注射TA可有效降低激光光凝导致的糖尿病大鼠VEGF、IL-6、TNF-α表达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Toll受体4(TLR4)、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视网膜中白细胞聚集与视网膜通透性改变。方法 Brown Norway大鼠120只,剔除自然死亡1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3只大鼠。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建模后4周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观察大鼠视网膜中TLR4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大鼠视网膜匀浆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性细胞水平;吖啶橙眼底血管造影观察视网膜中白细胞密度;伊凡思蓝(EB)检测视网膜通透性。结果 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视网膜TLR4 mRNA、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06、0.789,P<0.05);视网膜匀浆上清液中MCP-1、IL-1β、TNF-α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622、5.758、4.829,P<0.05)。实验组、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白细胞密度分别为(6.2±0.5)×10-5、(2.2 ±0.3)×10-5个细胞 /像素2,实验组大鼠视网膜中白细胞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5,P<0.05)。实验组、对照组大鼠视网膜EB渗漏量分别为(23.41±4.47)、(13.22±3.59) ng/mg,实验组大鼠视网膜EB渗漏量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8,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TLR4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均显著提高;视网膜中白细胞密度和视网膜渗漏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脯氨酸羟化酶2(PHD2)的表达变化和对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至融合的HRECs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甘露醇对照组与高糖组。正常对照组细胞培养液含5 mmol/L葡萄糖,甘露醇对照组细胞培养液含5 mmol/L葡萄糖和25 mmol/L甘露醇,高糖组细胞培养液含30 mmol/L葡萄糖。培养24、48 h后收集细胞蛋白、上清液及RNA。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PHD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PHD2、HIF-1α、VEGF及occludin基因的转录水平;相对分子质量7×104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检测细胞旁通透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甘露醇对照组与高糖组HRECs中PHD2蛋白表达水平均先降低后升高,HIF-1α表达升高,occludin表达降低;高糖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D2:F=7.618、8.627,P<0.05;HIF-1α:χ2=7.692、7.652,P<0.05;occludin:F=23.23、7.317,P<0.05;VEGF:F=10.768、4.562,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甘露醇对照组与高糖组HRECs的PHD2、HIF-1α、VEGF及occludin基因转录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D2:F=5.69、14.27,P<0.05;HIF-1α:F=6.07、10.47,P<0.05;VEGF:F=12.31、9.14,P<0.05;occludin:F=8.77、8.00,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甘露醇对照组与高糖组细胞旁通透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7、F=56.09,P<0.05)。结论 高糖诱导HRECs PHD2表达发生变化。PHD2可能在内皮细胞屏障破坏中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其机制与HIF-1α、VEGF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川芎嗪(TM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缺氧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取2~5代细胞进行实验.将HUVECs分为对照组、氯化钴(CoCl2)缺氧组及50、100、20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CoCl2缺氧组利用150 μmol/L的CoCl2干预HUVECs 4 h;50、100、20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在CoCl2干预HUVECs 4 h后,再加入不同浓度TMP继续培养8h.分别提取各组细胞RNA和总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脯氨酰羟化酶2(PHD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时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oCl2缺氧组PHD2mRNA表达下降(t=3.734),HIF-1α和VEGF mRNA表达升高(t=4.589、3.9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00、20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分别与CoCl2缺氧组比较,PHD2 mRNA表达均升高(t=3.286、3.617、3.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 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t=1.025、0.726、-1.3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 mRNA表达均有所下降,但5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6,P>0.05),100、20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与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4、3.492,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oCl2缺氧组PHD2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2,P<0.05);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8、3.257,P<0.05).50、100、20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分别与CoCl2缺氧组比较,PHD2蛋白表达均升高(t=2.813、3.026、3.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有所下降,但5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6、1.986,P>0.05),10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t=3.058、2.976)及200 μmol/L TMP药物处理组(t=3.828、3.136)与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P能上调缺氧HUVECs中PHD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HIF-1α蛋白、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小片段干扰性RNA(siRNA)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构建HIF-1αsiRNA重组质粒.C57BL/6J小鼠玻璃体腔注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质粒pEGFP-N1,1 d后视网膜铺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选7天龄C57BL/6J小鼠90只,17只为正常组,73只建立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HIF-1α siRNA组、VEGF siRNA组及共转染组).于出氧舱前1 d,向空载体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空载体质粒;HIF-1α siRNA组注射HIF-1α siRNA,VEGF siRNA组注射VEGF165 siRNA,共转染组注射HIF-1αsiRNA+VEGF165 siRNA.采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方法观察血管形态变化;制作组织切片计算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HIF-1α和VEGF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最小显著差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EGFP-N1经脂质体LF2000介导转染视网膜细胞后1 d即可见GFP表达.基因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新生血管丛明显减少,荧光渗漏明显减轻,其中共转染组效果最明显.基因治疗组[HIF-1α siRNA组为(27.73±2.33)个,VEGF siRNA组为(15.43±3.23)个,共转染组为(8.70 ±2.88)个]较其他3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量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016.527,P<0.01).视网膜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模型对照组(1.08±0.06,0.383±0.009)和空载体组(1.09±0.05,0.386 ±0.010)较正常组(0.81 ±0.07,0.035±0.003)上调,而HIF-1α siRNA组(0.46±0.06,0.182±0.008)较模型对照组下调,抑制效率分别为57.4%和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9.804,2686.001;P<0.01).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模型对照组(1.53 ±0.07,0.340±0.004)和空载体组(1.59±0.06,0.337±0.009)较正常组(0.27±0.08,0,051±0.008)明显上调,而基因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1.423,2513.583;P<0.01),其中共转染组下调最明显,抑制效率分别为85.6%和80.9%.结论 HIF-1α siRNA和VEGF165siRNA均可有效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两种siRNA共转染抑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和意义,并探讨两者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照实验研究.对新生C57BL-6N系小鼠给予高氧后,置相对低氧环境中饲养,诱导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在小鼠生后第12、14及17天摘除眼球,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及荧光素灌注造影,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全视网膜新生血管组织对VEGF与PEDF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的差异,并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分布与形态变化,通过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对新生血管进行量化.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mRNA与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差异,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高氧环境中(出生第12天小鼠),OIR模型鼠VEGF蛋白质表达A值(0.47±0.12)较正常鼠(1.81±050)下降,PEDF蛋白质表达A值(5.35±0.94)较正常鼠(0.68±0.17)明显升高;而相对低氧环境中(出生第14和17天小鼠),VEGF蛋白质表达A值(2.15±0.46,5.49±0.97)较正常鼠(0.90±0.05,0.88±0.91)明显升高,PEDF蛋白质表达A值(2.07±0.35,1.37±0.48)较正常鼠(2.62±0.68,5.30±0.59)明显下降,尤以第17天下降显著.对不同时间点VEGF和PEDF蛋白质表达水平进行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时间点的VEGF蛋白质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450,P=0.000),各时间点的PEDF蛋白质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237,P=0.000).出生第12、14及17天小鼠视网膜VEGF蛋白质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10,0.000),PEDF蛋白质的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46,0.000);出生第12、14及17天小鼠视网膜VEGF 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0.001),PEDF mRNA的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00).伴随着视网膜组织的缺氧,出现了VEGF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和PEDF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导致视网膜组织中VEGF与PEDF蛋白质表达失衡;VEGF与PEDF的mRNA表达亦发生类似变化,且较蛋白质改变提前发生.上述改变均伴随着同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及其严重程度而逐渐加重.结论 VEGF和PEDF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失衡可能足造成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机制之一.(中华眼科杂志,2008,44:734-74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克拉霉素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及角膜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6只(6眼) 、胃饲克拉霉素60 mg·kg-1的实验组18只(18眼)、胃饲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18只(18眼).除正常组外,余36只(36眼)制备大鼠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模型.分别于造模后4 d、7 d、14 d运用裂隙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新生血管长度及面积、VEGF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新生血管生长度(t4=25.631,P<0.05;t7=52.663,P<0.05;t14=24.840,P<0.05)短、血管面积(t4=27.668,P<0.05;t7=51.823,P<0.05;t14=33.854,P<0.05)小、VEGF表达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克拉霉素能减少VEGF的表达来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探讨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脯氨酰羟化酶(PHD-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DM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0、48只.对DM模型组大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1%链脲霉素枸橼酸(STZ)溶液建模,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构橼酸缓冲液.造模后1、3、6个月,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形态.造模后1~6个月,采用伊凡思蓝(EB)灌注视网膜铺片检测视网膜组织内EB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视网膜PHD-2阳性染色的分布特点;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中PHD-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血管走行规则,浅深层血管形态清晰;DM模型组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持续存在.造模后1~6个月,DM模型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外组织内EB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0,2.722,2.845,2.342,2.456,3.823;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DM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均可见PHD-2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及血管壁.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DM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PHD-2表达在造模后1、2个月时较正常对照组下降(t=16.230,16.390;P<0.05);HIF-1a表达在造模后1、2、3个月时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t=27.073,36.709,10.176; P<0.05);VEGF表达在造模后1~6个月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t=13.547,31.984,21.897,8.912,9.019,14.046;P<0.05).结论 PHD-2在DM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有丰富表达.PHD-2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其作用途径及机制与VEGF作用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寒溪  杨红 《眼科研究》2007,25(12):928-932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作用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互关系.方法 建立高浓度氧诱导的SD新生鼠ROP模型,腹腔分别注射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抑制剂L-NNA 150mg/(kg·d)和诱导型NOS(iNOS)抑制剂L-NIL 25 mg/(kg·d).一段时间后,取新生鼠眼球制备切片计数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结果 氧气组视网膜cNOS活力较空气组显著增高(P<0.05),iNOS活力明显降低(P<0.05).L-NNA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VEGF在高氧期表达增加60.38%,相对低氧期表达减少17.97%,以上指标L-NIL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制cNOS产生的NO能减少后者引起的血管活性以及细胞毒性效应,从而减轻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并且能下调视网膜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环氧合酶-2及其抑制剂对角膜新生血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董媛  张明昌 《眼科研究》2007,25(6):424-427
目的 观察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探讨COX-2抑制剂Celecoxib对CNV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T-PCR法检测碱烧伤后COX-2和VEGF蛋白、mRNA在角膜中的分布,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COX-2与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计算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碱烧伤2 d,CNV芽形成,4 d出现成熟的新生血管腔.活化的COX-2、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碱烧伤24 h开始增加,4 d达峰,7 d开始回落,14 d仍有表达.COX-2主要表达于大鼠角膜损伤上皮及修复的上皮层、基质层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VEGF与COX-2的表达部位一致.实验Ⅱ组和Ⅲ组COX-2和VEGF蛋白、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Ⅰ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在炎性CNV形成过程中表达上调,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而起重要作用.Celecoxib抑制COX-2的表达,抑制CNV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鼠视网膜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 -1α)的时空表达,探讨其表达变化与视网膜发育的关系。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孕12、16、20 d 组,出生后1、5、10 d组及成年组,每组各5只,共35只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方法检测视网膜H IF-1α蛋白及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 胚胎期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均有HIF 1α阳性表达,出生后发育早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也可见HIF-1α阳性表达,以神经节细胞、内网层更明显。随着发育进展,其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节细胞层。大鼠视网膜HIF-1α蛋白及mRNA的表达在胚胎期最高、出生后发育期逐渐下降、成年期最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鼠视网膜胚胎及出生后发育过程中HIF-1α的表达存在时空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大鼠视网膜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游志鹏  宋华  赵菊莲 《眼科研究》2009,27(11):992-99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在肿瘤血管形成、浸润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中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B组织中HIF-1α蛋白、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的分级的相关性及HIF-1α和VEGF两者的相关性。结果HIF-1α、VEGF蛋白在RB中呈高表达,HIF-1α阳性细胞为肿瘤细胞核染色、部分胞浆染色,VEGF阳性细胞为肿瘤细胞胞浆染色,HIF-1α、VEGF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表达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HIF-1α、VEGF二者表达存在正相关(rs=0.946,P〈0.01)。结论HIF-1α及VEGF的高表达与RB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在RB新生血管形成、肿瘤的浸润、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杞菊地黄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STZ(40 mg·kg-1)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继续以高脂饲料饲养4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观察大鼠视网膜病变情况确定DR模型是否成功。将DR大鼠(48只)分为模型组、羟苯磺酸钙组(5.4 mg·kg-1)、杞菊地黄汤高剂量组(16.74 g·kg-1)、低剂量组(8.37 g·kg-1),以正常大鼠为对照组(10只)。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和视网膜新生血管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Western-blot检测视网膜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视网膜中Ang-1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显著升高(P<0.01),微血管数量增加、眼底荧光素渗漏,血清及视网膜中Ang-1、VEGF含量均升高(均为P<0.05),视网膜中HIF-1α和VEGFR2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为P<0.01);与模型组比较,杞菊地黄汤高剂量组大鼠FBG下降(P<0.05),视网膜新生血管数量下降、荧光素渗漏面积显著减少,视网膜中Ang-1、VEGF、HIF-1α和VEGFR2水平均显著下降(均为P<0.05);杞菊地黄汤低剂量组视网膜中HIF-1α、Ang-1、VEGF表达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 杞菊地黄汤能抑制DR模型大鼠新生血管,缓解视网膜病理损伤状况,其作用机制与调控HIF-1α/VEGF/VEGFR2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rd小鼠[C3H/HeN (Pde6brd-/rd-)]RP过程的影响。方法 40只新生rd小鼠随机分为10组,5组为实验组,5组为对照组,每组4只小鼠。实验组,出生后每日腹腔注射米诺环素22.5 mg/kg;对照组,出生后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在出生后1、7、14、21、28 d各处死一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取眼球做组织学观察并行凋亡细胞检测,并对两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数、外核层厚度以及凋亡细胞数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rd小鼠出生后7 d光感受器细胞开始凋亡,14 d达高峰,28 d光感受器细胞完全消失;(2)出生后7 d实验组光感受器细胞数目和外核层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出生后14、21 d实验组光感受器细胞数目和外核层厚度多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 d:t=-3.03、P=0.016,t=-4.469,P=0.004;21d: t=-8.782、P<0.001,t=-3.497、P=0.004);(4)出生后7、14 d实验组外核层凋亡细胞数目少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7、P=0.004,t=-8.782、P<0.0001)。结论 米诺环素在rd小鼠RP早期可以延缓光感受器细胞丢失,但不能完全阻止R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