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医源性早产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源性早产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医源性早产对早产儿窒息的影响.结果:孕28~33+6周出生者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孕34~36+6周出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源性早产新生儿窒息组体重明显低于早产儿无窒息组(P<0.05);医源性早产儿同孕周新生儿窒息率与自发性早产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及孕周是影响早产儿窒息发病率的主要因素,而并非医源性早产本身.医源性早产的患者,在母婴安全的条件下延长孕周,增加新生儿体重以减少早产儿窒息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辅助生殖技术多胎妊娠选择性经阴道减为单胎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获得妊娠的患者,其中单胎妊娠2760例,双胎未减胎1258例,三胎未减胎15例,减胎后单胎18例。比较各组的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低体重儿出生率等。结果:减胎后单胎组与多胎未减胎组比较,早产率、剖宫产率及低体重儿出生率降低(P0.05),分娩孕周延长(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P0.05)。单胎妊娠组与减胎后单胎组患者的年龄、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低体重儿出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胎妊娠孕早期实施选择性经阴道减胎术,仅保留一个胎儿,可有效降低母婴早产及剖宫产导致的风险,从而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羊膜腔灌注用于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北京妇产医院妊娠晚期羊水过少行羊膜腔灌注患者118例,选择同期未行羊膜腔灌注的1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母儿结局及并发症。结果①灌注组平均分娩孕周(39.1±1.2)周,对照组平均分娩孕周(39.2±1.1)周;②灌注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别为21.2%和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NICU入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胎盘早剥、宫内感染、产褥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羊膜腔灌注用于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有助于延长孕周,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相关构成因素及不同孕周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95例PPROM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孕周2833~(+6)周)和对照组(孕周3436~(+6)周),分析其相关构成因素、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生殖道感染是PPROM的最主要构成因素,占33.68%。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感染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期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是PPROM最主要的构成因素,对妊娠不足34周的PPROM患者采取积极保胎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以延长其孕周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干预性早产病因构成及其影响新生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因母儿因素进行干预性早产的28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正常足月分娩271例及自发性早产27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的早产儿结局。结果:常见需干预性早产的母儿因素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21例(48.86%)、前置胎盘68例(10.35%)、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39例(5.93%)、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71例(10.81%)、胎盘早剥52例(7.91%)等。自发性早产组与干预性早产组的终止妊娠孕周无显著差异[(34.044+1.996)周VS(34.229±1.622)周,P=0.229];而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与转NICU率、新生儿病率则差异显著(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病变、血压值、浮肿程度、尿蛋白定量、自觉症状、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FGR)、未正规产检、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转NICU治疗情况与新生儿不良结局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新生儿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定期产前检查、分娩孕周、FGR、胎儿窘迫、新生儿体重、出生时Apgar评分(P均〈0.05)。结论:干预性早产儿体重越低、胎龄越小,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死亡率越高。FGR、胎儿窘迫是围产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预后不良,继续延长孕周无益。定期产检可降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围产儿预后的保护因素;选择干预性早产的时机,适当增加孕周及出生体重对改善围产儿结局有益。  相似文献   

6.
聂明月  王欣  段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11):856-85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早产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343例双胎妊娠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早产组170例,足月产组173例,分析引起双胎妊娠早产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早产组平均分娩孕周、剖宫产率、第一胎头先露比例、两胎儿平均出生体质量、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显著低于足月产组,而单绒毛膜性比例及新生儿窒息比例显著高于足月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绒毛膜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及瘢痕子宫是双胎妊娠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与胎儿绒毛膜性、胎膜早破、HDCP及瘢痕子宫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对合并高危因素的双胎妊娠需要高度重视,在加强孕期监护同时,应依据风险因素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以确保母婴安全、减少新生儿窒息与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早产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分娩的2427例双胎妊娠临床资料,将分娩孕周为28~36~(+6)周的双胎妊娠孕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早产组(1741例),同期分娩孕周为37~40~(+6)周的双胎妊娠孕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对照组(686例),比较两组病例临床资料特点,分析导致双胎妊娠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2009~2016年双胎妊娠分娩量呈上升趋势,平均早产率为71.73%。双胎妊娠早产中自发性早产占47%,医源性早产占28%,胎膜早破占25%。早产组平均分娩年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孕比例、初产妇比例、规律产检比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剖宫产次、当次分娩剖宫产率及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粘连、瘢痕子宫比例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前置胎盘及不规律产检是双胎妊娠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双胎妊娠早产原因以自发性最多,其次为医源性及胎膜早破。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前置胎盘及不规律产检是双胎妊娠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颈长度、不同诊断孕周的单胎妊娠短子宫颈孕妇,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产前检查,妊娠12~33周+6超声检查诊断为短子宫颈(≤25 mm)的单胎妊娠孕妇4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435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子宫颈长度<10 mm 21例,≥10 mm 414例;诊断孕周<24周106例,24~29周+6104例,≥30周225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休息组、孕酮组、环扎组,比较不同子宫颈长度、不同诊断孕周下3组孕妇的孕37周前分娩率、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不良结局等妊娠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短子宫颈的发生率为7.07%(435/6155),其中,诊断孕周<24周106例(1.72%,106/6155)、24~29周+6104例(1.69%,104/6155)、≥30周225例(3.66%,225/6155)。(2)子宫颈长度<10 mm的21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单纯休息组8例,孕酮组1例,环扎组12例。单纯休息组和环扎组的中位分娩孕周[分别为28.5周(25.0~40.0周)、37.0周(28.0~40.0周),U=18.000,P=0.020]、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1245 g(630~3830 g)、2648 g(1560~3830 g),U=19.500,P=0.028]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环扎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优于单纯休息组(分别为3/12、6/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3)子宫颈长度≥10 mm且诊断孕周<24周的96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单纯休息组36例,孕酮组26例,环扎组34例,3组的分娩孕周、校正后的孕37周前分娩率、孕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不良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辅助生殖技术助孕(OR=11.97,95%CI为1.88~76.44,P=0.009)、感染(OR=46.03,95%CI为5.12~413.58,P=0.001)、羊膜腔内絮状沉积物(OR=9.87,95%CI为1.69~57.60,P=0.011)、妊娠期短子宫颈史(OR=7.24,95%CI为1.04~50.24,P=0.045)为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4)子宫颈长度≥10 mm且诊断孕周为24~29周+6的95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单纯休息组52例、孕酮组34例、子宫颈环扎术组9例。各治疗组的分娩孕周、孕37周前分娩率、孕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40,95%CI为4.67~680.61,P=0.002)。(5)子宫颈长度≥10 mm且诊断孕周≥30周的223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孕34周前分娩率为6.3%(14/223),妊娠结局良好。各治疗组的分娩孕周、孕37周前分娩率、孕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OR=10.91,95%CI为2.21~53.96,P=0.003)和早产史(OR=8.63,95%CI为1.25~59.65,P=0.029)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短子宫颈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子宫颈长度<10 mm的短子宫颈孕妇行子宫颈环扎术治疗的结局优于单纯休息和孕酮治疗;子宫颈长度≥10 mm的短子宫颈孕妇行孕酮及子宫颈环扎术治疗与单纯休息相比,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感染、羊膜腔内絮状沉积物、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妊娠期短子宫颈史、早产史是短子宫颈孕妇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早产儿与自发性早产儿的妊娠结局,探讨ICP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23例ICP患者,统计因ICP及其并发症而终止妊娠的早产儿(ICP早产组)的早产率、孕周、儿科住院情况、处理和结局,并与同期自发性早产280例(自发性早产组)进行围生儿结局对比分析。结果:1323例ICP孕妇,发生早产270例,早产率20.41%,其中双胎12例,分娩胎儿282个,经阴道分娩83例,剖宫产187例(69.26%)。与自发性早产组相比: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CU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均较自发性早产组高(P<0.05)。结论:ICP早产和剖宫产密切相关,医源性提前终止妊娠是早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ICP早产儿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复发性流产(RSA)综合保胎治疗成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母婴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年龄小于35岁,孕早期住院予综合保胎治疗成功的,并且于我院分娩的RSA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无自然流产史、未经保胎治疗于我院分娩的孕妇10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出血、羊水、胎儿、新生儿情况,新生儿随访至生后12周。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排除死胎及畸形引产,2组产妇出血量、羊水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新生儿评分,性别比,早产、巨大儿、新生儿出生缺陷、12周黄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产妇足月分娩孕周和孕足月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SA综合保胎治疗安全有效,未发现对母婴产生不良影响,可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盘亮氨酸氨基肽酶(P-LAP)和白介素-6(IL-6)在正常孕妇和早产孕妇孕晚期(孕28~36+6周)母血浆中的变化趋势。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孕晚期孕妇血浆中P-LAP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1)P-LAP的浓度随着孕周的增长而不断增加(P<0.01),IL-6的浓度不随着孕周的增长而增加(P>0.05);(2)早产组分别低于先兆早产组和足月组(P<0.01);(3)当早产组P-LAP浓度位于或低于足月组10th百分位水平时,早产发生率比先兆早产组升高(P=0.008),增加了2.15倍的危险度;(4)对研究组血浆P-LAP和IL-6浓度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P-LAP的浓度随着孕周的增长而不断增加,早产孕妇在入院时的血浆P-LAP低水平可以预测其预后。P-LAP水平下降,是早产和正常分娩发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早产相关因素及早产儿结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早产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01年1月1日-2007年6月30日在我院分娩的早产儿508例作为病例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足月分娩产妇50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相关情况,围产儿结局,分析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早产儿窒息、RDS发生率及死亡率与足月儿相比差异显著;孕周越小,发病率及死亡率越高。胎膜早破、胎位异常、胎盘因素是造成早产的高危因素。应用地塞米松与未应用者相比,足量应用地塞米松与未足量应用者相比,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早产儿死亡率均明显降低。孕35周后早产患者,延长孕周并不能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论早产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孕周越小,早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越高。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改善早产儿结局的重要治疗措施。35~36^+6周PPROM者建议在破膜48h内分娩,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按照2013年《妇产科学》第8版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最新分类,回顾性分析421例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患者(其中轻度贫血组368例,重度贫血组53例)和同期入院的正常产妇(对照组500例)。对比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羊水过少发生率、羊水污染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体质量儿出生率。结果:重度贫血组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体质量儿出生率高于轻度贫血组和对照组(均P<0.05)。轻度贫血组羊水污染发生率,胎儿窘迫率,低体质量儿出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3组患者产钳助产率和羊水过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产科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应加强妊娠期贫血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有打鼾或OSAHS高危因素的妊娠妇女,经夜间动态血氧饱和度(SaO2)和/或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检查确诊为OSAHS的患者12例,记录其母儿结局。结果 12例妊娠合并OSAHS患者均有打鼾症状,8例妊娠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其中1例有OSAHS家族史,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10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10例患者接受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依从性良好。治疗前后进行SaO2监测,治疗前后平均SaO2(MSaO2)分别是(96.29±0.63)%和(94.32±1.14)%(P〈0.001),最低SaO2(LSaO2)分别是(89.5±5.28)%和(80.85±9.42)%,两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同时每小时SaO2下降≥4%的次数[(0.96±1.00)次/h]较治疗前[(11.16±12.06)次/h]有显著下降(P〈0.05)。早产5例,足月产5例,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加重未进入围生期2例;并发妊娠期糖尿病6例,产后出血2例。10例活产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231.7±702.5)g(1500~4070)g,其中9例在诊断OSAHS后采取了CPAP治疗,均无胎儿生长受限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5例早产儿和1例37周足月儿出生后低血糖转儿科治疗。结论妊娠期妇女尤其是有OSAHS高危因素者,详细询问病史并注意是否有OSAHS的症状,一旦怀疑OSAHS,需要行整夜SaO2监测或PSG检查。OSAHS患者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和早产的发生率较高。CP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妊娠期OSAH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knife conization,CKC)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Ⅲ,CINⅢ)行冷刀锥切术的41例(锥切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并将其与同期无宫颈病变治疗史妊娠分娩的4 446例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41例患者中,3~6个月内妊娠者5例,6~12个月妊娠者17例,12~24个月妊娠者14例,2年后妊娠者5例。7例孕早期行人工流产,2例孕早期自然流产,1例晚期流产,31例成功分娩(75.61%),其中5例(16.13%)早产,26例(83.87%)足月分娩;阴道分娩23例,无宫颈性难产,剖宫产8例。与对照组比较,锥切组的妊娠时限短于对照组(P0.001);锥切组早产率高于对照组[8.57%(381/4 446)](P0.01);锥切组胎膜早破率[19.35%(6/31)]高于对照组[7.11%(316/4 446)](P0.01);锥切组早产胎膜早破[9.68%(3/31)]高于对照组[1.17%(52/4 446)](P0.001);新生儿出生体重2 511~4 050 g,无新生儿窒息。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裂伤和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是孕中期流产、早产和早产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不增加宫颈裂伤的发生率,不影响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及植入深浅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266例单胎胎盘植入(病例组)及266例单胎非胎盘植入(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例组再分为浅层侵入组(191例)和深层侵入组(75例)。深层侵入组由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组成,浅层侵入组由粘连性胎盘组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输血治疗、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和入住NICU、胎儿死亡方面均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在有剖宫产史、实施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胎儿性别等方面则无显著差异(P0.05)。孕妇高龄、有剖宫产史、孕产次和流产次数增多与深层侵入的发生显著相关。与浅层侵入组比较,深层侵入组中孕妇行输血治疗、合并产后出血或前置胎盘、术后入住ICU治疗、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和入住NICU治疗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显著升高;在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合并先露异常或胎膜早破等方面,深层侵入组与浅层侵入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胎盘植入,尤其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使母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增高,与其相关的并发症与合并症亦可威胁母儿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关系及脐血ADMA对预测NRDS的意义。方法以胎龄35周、体质量2500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18例NRDS为实验组,其中分2级以上RDS组14例,1级RDS组4例;17例同期住院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分别抽取脐带血,生后7、14d桡动脉血各2mL,用ELISA法进行ADMA检测。结果 (1)ADMA变化: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脐血ADMA无明显相关关系;(2)ADMA与NRDS的关系:2级以上RDS组脐血中ADMA明显高于1级RDS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d和14d的ADMA水平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级以上RDS组脐血ADMA与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532,0.663,P0.05)。结论脐血ADMA是独立于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及母亲是否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指标;脐血ADMA可能是2级以上NRDS的预测因子,脐血ADMA越高,机械通气和吸氧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预防感染性早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感染性早产小鼠模型(模型组)胎盘NF-κBp65、TNF-α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NAC干预后(NAC预防组和NAC治疗组)早产率、NF-κBp65和TNF-α的表达变化,并以正常孕鼠作对照。结果:对照组孕鼠无早产的发生,而模型组全部早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NF-κBp65、TNF-α有少量表达,模型组则都显著升高(P<0.05);NAC预防组与模型组比,NF-κBp65和TNF-α表达明显减少(P<0.05),且早产率也明显下降(P<0.05);NAC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AC可降低感染性早产小鼠胎盘NF-κBp65和TNF-α的表达,对于感染性早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其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测量2236例足月单胎初产妇孕前的身高、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长情况,计算孕前体重指数,并分别观察肥胖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产程以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发生情况。结果:①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早产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孕妇总产程、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巨大儿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及围生儿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结论: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均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和增高了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医源性早产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108例医源性早产的原因,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重度妊高征和妊娠合并心脏病为引起医源性早产的最常见原因。在有规律产前检查的病例中,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降低。有计划地在孕30周后羊膜腔内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产后加强新生儿护理,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对于不可避免的医源性早产,规律的产前检查和适当的诊治能够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