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目的 掌握淳化县大骨节病流行因素,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淳化县大骨节病历史病区按地理类型划分为原区、河道和山区3个类型,分别从3个类型病区中随机抽取2个病区村进行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病区地形、住房类型、卫生条件、主食品种、人均收入、病区改水、药物防治共7个方面的情况.结果 7个方面条件的改善对大骨节病流行有降低的作用.结论 影响淳化县大骨节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在逐步改善,目前淳化县已达到国家控制标准.继续加强防治措施的落实和病情监测,积极探索病因是大骨节病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淳化县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全县15个乡镇7~16岁在校学生及16岁以上人群进行临床普查,结合历史资料对病情进行动态分析。结果:2005年临床普查16岁以上人群156772人,Ⅰ度及以上患者6449人,患病率为4.1%;普查7~16岁学生37314人,未检出新发病例,人群病情处于下降态势。结论:淳化县大骨节病已达到国家控制标准。继续加强防治措施的落实和病情监测,积极探索病因是大骨节病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和防治措施效果,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数据和资料。方法对32个病区县5年内开展2次病情调查,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每个县抽取5个病区乡(不足5个者全部抽取),在每个病区乡抽取3个病区村作为调查村(不足3个者全部抽取),对调查村全部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和右手正位X线检查,收集调查村大骨节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大骨节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县级自评;省级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病区县进行复核。结果32个县所有调查的病区村近5年内2次病情调查7~12周岁儿童无临床病例,X线阳性检出率≤3%,无手部骨端改变病例;大骨节病防治工作组织管理得分均在85分以上。省级抽查的16个县结果与县级自评结果基本相符。结论四川省32个大骨节病病区县均达到病区消除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西安大骨节病流行及防治现状,评估防治效果,指导防治工作.[方法]对病区7~12岁儿童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对成人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对病区硒盐公司和居民用户硒盐质量进行监测.[结果]儿童大骨节病新发病例减少,监测点X线检出率符合国家控制标准;硒盐质量合格率逐年上升.[结论]通过多年综合防治,病情有所下降,但防治措施的运作仍存在许多问题,今后应加强病区群众健康教育,把成人大骨节病的研究、治疗列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防治研究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历史病情资料回顾并与大骨节病x线病情对比,浅析大骨节病防治效果。结果采取改水、换粮、加硒、投药和改善环境卫生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儿童大骨节病患病率明显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呼伦贝尔市7个病区旗、市有3个市达标,但与国家控制病区标准还有一定距离。且青海省兴海县上、下鹿村2008年病情监测X线检出率和干骺端检出率分别为18.87%、35.29%和13.21%、26.47%,说明大骨节病防治工作依然严峻;而成人大骨节病现患年龄集中在40~50岁之间。结论大骨节病病因迄今未明,随着儿童大骨节病新发病例减少,突出地暴露出成人大骨节病病情的严重,提示大骨节病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河南省大骨节病流行现状及其原因,提出我省今后的主要防治策略.方法 选择在地形、地貌、生产、生活等特点上具有我省代表性的病区为监测点,连续12年进行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和拍摄7~12岁儿童X 线手片调查.结果 12年共拍摄7~12岁儿童X线手片1 928人,X线阳性17人,阳性检出率为0.88 %,其中干骺端7...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骨节病防治研究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历史病情资料回顾并与大骨节病X线病情对比,浅析大骨节病防治效果.结果 采取改水、换粮、加硒、投药和改善环境卫生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儿童大骨节病患病率明显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呼伦贝尔市7个病区旗、市有3个市达标,但与国家控制病区标准还有一定距离.且青海省兴海县上、下鹿村2008年病情监测X线检出率和干骺端检出率分别为18.87%、35.29%和13.21%、26.47%,说明大骨节病防治工作依然严峻;而成人大骨节病现患年龄集中在40~50岁之间.结论 大骨节病病因迄今未明,随着儿童大骨节病新发病例减少,突出地暴露出成人大骨节病病情的严重,提示大骨节病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的调查,掌握兴海县大骨节病病区分布范围、流行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对兴海县唐乃亥乡、曲什安镇、龙藏乡及中铁乡共11个村的7~13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结果4个调查点临床总患病率为1.25%(10/801),临床病情在0%~5.27%之间,X线总检出率为5.24%(42/801),X线病情在0%~10.87%之间,其中干骺端检出率在0%~8.70%之间,骨端检出率在0%~3.08%之间。结论兴海县4个调查点只有赛日巴村未检出大骨节患者外,其余10村均有大骨节患者存在,病情以唐乃亥乡为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非大骨节病病区村7~12岁儿童干骺端的改变率,为病区村判定消除大骨节病提供依据。方法 在吉林、辽宁、陕西、山西和内蒙古5个大骨节病病区省份随机调查36个非大骨节病病区村。用全数字化多功能X线摄影系统(DR)拍摄每个调查村全部7~12岁儿童右手X线片,并按照《大骨节病诊断》标准(WS/T 207-2010)诊断。结果 在调查的36个村中,只有13个村的儿童右手X线干骺端发生改变,且无骨端改变病例,以村为单位X线干骺端改变率均<3%。结论 建议判定病区村消除大骨节病的标准为7~12岁儿童干骺端改变率<3%。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是我国大骨节病重病区省份之一[1].除已判定的贵德县、班玛县、兴海县和同德县等4个病区外,大骨节病在青海省其他各地均未开展过调查工作.为全面掌握大骨节病病区分布范围和防止大骨节病流行,2015年对海西州的乌兰、都兰2个县和海北州的海晏、门源2个县进行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海大骨节病防治措施。方法回顾青海大骨节病历史,结合当地大骨节病现状,提出防治措施。青海省1981年发现大骨节病,目前病情居高不下,是全国重病区之一。结果青海大骨节病目前应做到因地制宜,根据本省的特殊地理环境制定可行的防治措施,最终消除大骨节病。结论准确掌握病情动态,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每年防治监测工作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常州市2004年~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每3~4年常州市会出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高峰,最近3年发病数呈现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9~10月为发病高峰;发病病例以青少年和青壮年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学生、工人和农民为主;所辖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模型预测2011年发病数在10例以内,发病高峰出现在9月前后。结论:夏秋季节,重点保护易感人群;健全预警机制,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居民的个人防护意识,一旦发病,病人应居家休息,减少公共场所活动。  相似文献   

13.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至今病因未明,且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因此寻找早期生物学诊断标志物对于大骨节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结合近年来国际上在骨关节病方面的研究方法和进展,综述了大骨节病既往在代谢方面的研究以及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寻找生物标志和进行病因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大骨节病、克山病地理分布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克山病与大骨节病是目前仅存在于我国的两种地方病,其病区分布范围为我国东北到西南的一个斜形的带状区域内,这种分布在人类现今所认识的疾病中是独一无二的。疾病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是疾病的病因及影响因素的反映,是病因研究及疾病预防控制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我国独特的海陆配置、气象、气候、影响真菌生长及产毒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导致这两种地方病独特地理分布的成因,期望对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的病因研究、现场控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是一种典型的慢性、地方性、退行性骨关节病。它以侵犯儿童生长期关节软骨为主,导致软骨坏死,最终骨端膨大、变形。至今该病的病因未明。但生物地球化学学说认为,大骨节病的发生与特定的地理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即某些化学元素或化合物在病区环境中的含量过多、缺乏或比例失调等问题,会影响体内矿物质的正常代谢而导致大骨病的发生‘“。本文依据有关研究,在总结相关观点的基础上,通过阐述微量元素硒、碘、氟与大骨节病关系的研究概况,明确硒、碘、氟与大骨节病究竟有何关联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2009—2020年益阳市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特征、流行规律,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获取2009—2020年益阳市手足口病发病数据,从益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取病原学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 20.0软件对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9—2020年,益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23 400例,死亡11例。2009年发病率最低(82.36/10万),2014年发病率(382.07/10万)最高。疾病的季节性呈双峰流行,主高峰为4—7月(占58.26%),次峰为10—11月;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8.200,P=0.077);≤5岁儿童组发病人数最多,占96.05%;职业分布上,散居儿童占87.30%,幼托儿童病例占9.84%。2010—2020年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4 578份,病原阳性率为63.54%,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阳性构成比分别为20.04%和24.75%。各年不同病毒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3.550,P<0.001)。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乡镇幼托机构(21起)。 结论 益阳市手足口病自2014年以来呈下降趋势,重点防控人群是≤5岁儿童,重点防控场所为乡镇幼托机构;应关注优势病原体的变化,不同年份检出的优势肠道病毒,相应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陕西省地方病防治工作现状.方法: 利用陕西省卫生统计年报资料,分析地方病区分布及患病率等指标.结果: 全省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已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阶段性控制目标,而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步子不大,改水、改灶进展缓慢.结论: 陕西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危害远未消除,全省仍有390多万现症患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昆明市居民食用加工不当菜豆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入院治疗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针对性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2015—2020年昆明市所有由食用加工不当菜豆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0年昆明市共报告因食用加工不当菜豆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病例2 076例,报告病例呈逐年递增趋势,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发病人群年龄分布在21~50岁。食用不同种类加工不当菜豆引起食源性疾病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食用加工不当东北油豆的人群罹患率最高(54.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用不同种类加工不当菜豆、不同场所就餐、不同地区患者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食用加工不当四季豆的人群住院率最高(3.59%)。食用加工不当四季豆、集体食堂用餐以及城区地区是病例住院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食用加工不当菜豆引起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和住院治疗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精准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吴波  毛德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193-3194
目的了解万州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订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6年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39.64/10万,发病率从2007年后呈逐年上升趋势;春夏季发病明显高于秋冬季,主要集中在3~7月;发病以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5.11%。结论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重中之重在学生,小学新生入学前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