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楠  毛志鹏 《中国卫生产业》2020,(5):188-189,198
目的分析昆明市2013-2017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昆明市2013-2017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昆明市2013-2017年丙型病毒性肝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5年达到发病高峰,其发病率高达32.80/10万,总体上2013-2017年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肝炎和丙肝以官渡区、五华区和西山区为主要的高发地区;无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四季均有发病;易发生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群为35~50岁的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结论昆明市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状况并不乐观,应加强丙肝防控力度,重点关注高发地区和高发人群,通过有效举措控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毛志鹏  罗楠 《中国卫生产业》2014,(4):111-111,113
2013年1月31日晚,收到我市卫生局报告疫情称22例突发食物中毒事件患者在我市某院院内接受治疗,我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人员分别赶赴案发现场及患者所在医院,通过现场检查、流行病调查,实验室调查等手段对中毒原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对策进行处理,给予患者积极对症治疗,死亡2例,其余20例患者均在3d后治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昆明市2007-2011年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状况,为进一步提高各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管理水平提供科学对策。[方法]对昆明市2007-2011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昆明市2007-2011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平均漏报率为0.98%,漏报前3位病种依次为乙肝(0.22%)、其它感染性腹泻(0.16%)、伤寒和副伤寒(0.16%)。2007-2011年各年传染病漏报率有统计学意义(n=4,χ2=45.53,P<0.05)。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2,χ2=52.26,P<0.05)。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卡片填写完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2,χ2=72.28,P<0.05)。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卡片填写及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2,χ2=29.34,P<0.05)。[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应认真落实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疾控机构应加强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培训、业务指导,加大考核力度,才能有效降低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的漏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昆明市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与气象因素关系,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4年手足口病报告原始记录,2014年全年气象数据由昆明市气象局提供。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昆明市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24018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363.30/10万。对2014年手足口病日发病数与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日发病数与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压和日降水量的相关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日发病数与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日平均气压呈负相关关系,与日平均相对湿度和日平均风速无相关关系(P>0.05)。对日发病数与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压和日降水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日发病数与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压和日降水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气压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高气温、较大降雨量和低气压的气候条件可能导致更多的手足口病;今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应充分考虑我市气候条件,适时制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昆明市2005年~2009年乙肝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楠  毛志鹏 《卫生软科学》2010,24(6):530-532
[目的]了解昆明市乙肝的流行特征,为乙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5年~2009年昆明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昆明市2005年~2009年共报告乙肝病例19642例,发病率由2005年的44.79/10万上升至2009年的81.58/10万;发病时间以7月最高,2月最低;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四个主城区;发病年龄以青年组(21~30岁)最多,每年发病人数男性均多于女性。[结论]昆明市2005年~2009年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应继续加强乙肝疫苗计划免疫,以流动人口为重点,加强疫情及抗体监测,建立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省内首例既全球第3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结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排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描述、分析云南省首例人感染H5N6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过程、疫点及密切接触人员采样检测结果,总结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我省首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确诊病例为单个病例,未出现人传人,发病前有野禽接触史及菜市场活动史,住地菜市场部分禽类摊档标本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论 我省首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例为本地感染非人传人病例,传播途径可能为禽-环境-人或禽-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昆明市2005—2021年流感监测结果及流行特征,为昆明市的流感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21年昆明市的流感发病及流感毒株监测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不同人群的毒株构成差异用χ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5—2019年昆明市的流感发病呈波动上升趋势,2019年流感发病数及发病率均为历年最高,2020年开始流感发病呈下降趋势(χ2趋势=20 132.699,P<0.001)。发病的男女性别比为1.1∶1,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2005—2021年昆明市流感监测病例共检出阳性标本1 520份,检出毒株中H3(30.7%)和新甲H1N1(28.5%)所占的比例较高;不同性别之间的毒株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363,P=0.079);不同年龄组的毒株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135,P<0.001),其中0~19岁人群、60岁以上人群感染的毒株以季H3为主,20~59岁...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云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处置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今后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描述云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应急处置过程,分析整个处置过程的经验及不足,反思今后应该加强改进的内容。结果经专家会诊,多级实验室结果支持,病例诊断为人感染H5N6禽流感确诊病例,疾控部门积极开展各项防控工作,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结论此次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未出现人传人,也暴露卫生应急队员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和能力不足、培训演练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昆明市居民食用加工不当菜豆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入院治疗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针对性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2015—2020年昆明市所有由食用加工不当菜豆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0年昆明市共报告因食用加工不当菜豆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病例2 076例,报告病例呈逐年递增趋势,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发病人群年龄分布在21~50岁。食用不同种类加工不当菜豆引起食源性疾病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食用加工不当东北油豆的人群罹患率最高(54.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用不同种类加工不当菜豆、不同场所就餐、不同地区患者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食用加工不当四季豆的人群住院率最高(3.59%)。食用加工不当四季豆、集体食堂用餐以及城区地区是病例住院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食用加工不当菜豆引起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和住院治疗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精准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