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作为第二批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陕西省围绕5项制度建设和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涌现出一批新的亮点。分级诊疗由大刀阔斧到精耕细作上下级医疗机构间开辟"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组建医师团队,网格化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县域内建立起管理、服务、责任、利益"四位一体"的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内实行行政、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县域医共体分级诊疗建设中医疗服务情况和公共卫生服务情况,探讨依托医共体建设分级诊疗的效果及存在问题。[方法 ]通过广东省粤西地区某县域医共体分级诊疗建设项目访谈和调查数据,对2018-2019年调查医共体内3家县直医院和8家镇卫生院的门诊、急诊、住院、双向转诊、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和医务人员交流学习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医共体内门诊、急诊和住院量明显增加,县直医院住院服务的年增长率14.1%较同类型机构门、急诊高,镇卫生院急诊年增长率33.8%则远高于县直医院,辖区居民县域内住院量增加12.2%,县域内住院率净增长2.8%,双向转诊行为年增长25.3%,下转人次高于上转人次,健康档案建档人数增加3.7%,家庭医生签约人数增加6.7%,县直医院与镇卫生院交流学习活动频繁。[结论 ]通过高位推动、融合资源、破除壁垒、错位发展、上下联动等措施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能够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助力分级诊疗制度构建,有待从政策制定者、成员单位及辖区居民三方面进一步深化与强化。  相似文献   

3.
2017年4月7日,在宁国市市政府会议厅举行宁国市人民医院医共体"1+1+1"师徒见面会暨紧密型医共体推进会,来自医共体内市、乡、村的240余名师徒参加本次会议. 为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建立双向转诊通道,提高居民签约服务的信任度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市医院70名中高级技术骨干与70名乡镇卫生院医生及140名村医结成"1+1+1"固定师徒关系,指导老师定期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地指导,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承接双向转诊,通过官微群进行业务咨询,预约转诊等.为强化医共体建设,实现医疗机构资源纵向整合、分工协作,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从2017 年开始,宁国市人民医院与港口中心卫生院、中溪中心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医共体,设立宁国市人民医院港口分院、宁国市人民医院中溪分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西紧密型县城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试点县前后患者对居民就医体验和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变化,评价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实施成效。方法 在2020年与2022年,分别对试点县和非试点县的医共体门诊患者、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基线调查和终末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双重差分法比较前后满意度差异。结果 2022年的患者满意度较2020年有不同程度的提升(P <0.05)。试点县住院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就医环境、等候时间、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医疗费用满意度与非试点县相比,分别提升了0.306分、0.361分、0.462分、0.377分、0.273分、0.404分(P <0.05),但医共体建设对门诊患者满意度影响不大。结论 广西“三二”医联体(三级公立医院与县级二级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联合体)取得了一定成效,牵头医院住院患者就医体验不断改善。应促进“三二”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有机衔接和融合,提高县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不同医保类型患者住院费用和补偿水平,为完善医保支付机制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提取A县2020—2022年住院患者费用明细数据193 418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居民住院医保基金主要流向医共体内(51.93%),职工住院医保基金主要流向医共体外(65.51%);职工医保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日均住院费用分别比居民医保患者高出1 552.28元、228.05元,政策内报销比例、实际报销比例高出12.62个和9.96个百分点。结论:建立健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总额预算分级分类机制和费用审核监督机制,探索建立差异化医保支付机制,促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农村住院患者就医流向的影响,找出影响居民选择住院医院的主要因素,为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医、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政策性依据。方法:应用嵌套Logit模型对农村住院患者就医流向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对农村居民的住院选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人们更倾向于报销比较高的医疗机构。农村居民选择住院机构还受年龄、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差异化的住院补偿比能够发挥引导住院患者流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医改后辽宁省农村居民住院流向和费用负担情况。方法:利用2005—2017年辽宁省新农合报表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相关数据,以及典型地区访谈,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农合使农村居民住院服务需求得到释放,住院流向发生较大变化,流向乡镇卫生院的比例快速下降;同时,参合居民次均住院费用和实际补偿比呈现上升趋势。结论:为保障新农合资金可持续以及缓解农村居民住院费用负担,应采取措施降低居民无效住院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并通过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发挥县域内资源优势,引导农村居民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医。  相似文献   

8.
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交由医共体包干使用,是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杠杆。文章通过对肥西县城乡居民住院患者流向及基本医保资金支出实证分析,认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过程中应避免补偿标准与付费政策的矛盾、实行精细化分级诊疗、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发挥医联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安徽省定远县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对新农合参合居民就诊流向的影响。方法:开展访谈了解县域医共体主要改革举措,收集2015—2016年新农合平台数据及相关政策文件。结果:2015—2016年参合人员就诊流向发生改变;(1)县域外住院病人减少了3.31%;(2)县域内县乡两级医疗机构门诊、住院人次显著增加,且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数增长幅度大于县级医院;村卫生室诊疗人次数下降。3)县域外诊疗费用远高于县域内,且县级医院次均费用增长明显,而乡镇卫生院基本保持不变。结论: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助于减少县域外住院人次数、减轻新农合基金压力;进一步改善县域就诊流向面临人才短缺、信息化发展滞后等挑战。  相似文献   

10.
对深圳市龙岗区10年农村合作医疗的住院流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患者选择在当地镇级医疗机构住院就医:在住院流向的疾病构成上,除了患有专科特色较强疾病的病人到市级或市外高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就诊外,多数患者仍然在当地医院就医:合作医疗章程起到了较好的制约住院流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调结果显示,91.2%的肺结核病人出现症状后首次就医是选择非结防机构,而非结防机构的转诊率只有13%]。2004年1月全国传染病疫情实行网络直报,极大地推动了医疗机构对肺结核病人及疑似肺结核病的报告及转诊工作。现将本省2005年-2009年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及结防机构开展追踪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医防协作工作开展5年的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社会办医牵头医共体建设的协同效果及现存问题。方法:运用SFIC模型分析潜江市社会办医牵头医共体建设的关键环节及问题。采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改革前后医共体内就医格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的变化。结果:SFIC模型分析得出潜江市社会办医牵头医共体建设主要存在社会办牵头医院缺乏财政投入、医共体内仍存在患者竞争、打包付费预算参照历史基数、公共卫生经费尚未实现医共体打包支付、社会办医牵头医共体内缺乏公共卫生指导机构、 薪酬制度尚未配套改革等问题。间断时间序列结果显示改革前后医共体内就医格局、医疗卫生资源利用优化不足,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结论:社会办医牵头医共体建设有正向效应,但社会办医牵头医共体建设环节仍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分析评价2016-2020年安徽省阜南县医共体运行效果,提出政策建议.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分析阜南县医共体的服务能力、资源下沉、双向转诊、医保基金流向情况;运用非整秩次秩和比法(RSR)对医共体建设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阜南县医共体总体运行趋势向好,基层服务利用增加、牵头医院服务能力提高、患者外流现象有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陕西省某县新农合参合人员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住院流向构成进行分析,为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政策提供建议。方法:以2011年某县参合人群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和费用补偿等为研究指标,利用S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该县应加强农村基层医疗设施建设,健全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控制县外就医比重。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安徽省40个县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医疗机构"守门"角色开始发挥,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初步建立,病人赴县外住院的人次明显减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防控和健康管理工作更加扎实,慢病住院率上升的势头初步得到缓控。2017年,安徽省将再扩大27个医共体试点县、市、区,覆盖全省90%的县(含县级市、农业区),覆盖参合人口4900万,占参合人口的96%,并且在运行机制上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自由择医政策下农村居民医疗机构决策行为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居民就诊自主决策时所受的个人与社会两方面的因素影响,剖析了自主决策下患者可能低估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为规避基层误诊而承担费用风险选择高级别医疗机构就诊,以及自由择医给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带来的供需矛盾与功效下降等问题。建议加强乡村医生的人际连续管理、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优化患者服务体验、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双向转诊机制与医共体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新沂县域医共体医务人员对医共体服务的利用情况,探讨医共体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在以新沂市人民医院为核心医院的医共体中随机抽取1415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其基本情况及对医共体服务的利用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影响医共体服务利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核心医院与成员单位中均有70%以上的医务人员利用过人才培养服务,其中利用率最高的分别为学术会议讲座和短期参观学习。核心医院与成员单位分别有61.5%与57.9%的医务人员利用过远程医疗服务,核心医院医务人员对于远程医疗服务的利用率高于成员单位(P<0.01)。核心医院与成员单位分别有19.4%与25.8%的医务人员利用过双向转诊服务,成员单位对于双向转诊服务的利用率高于核心医院(P<0.05)。[结论]核心医院更倾向于使用远程医疗服务,而成员单位则更多地利用双向转诊服务,且转诊流畅度受到医疗机构等级影响。女性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等级、对医共体的了解程度、知晓开展医共体服务是医共体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前后本地居民和外来就医患者治疗费用、服务量的机构流向变化,为下一步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 为基础,核算2016—2019年北京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来源患者治疗费用情况。结果:2016—2019年社区卫生机构治疗费用增长最快,治疗费用和服务量占比均呈上涨趋势。本地居民治疗费用、门诊服务主要由三级医院流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019年,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服务量占比由 50.19%增至 53.12%,外来就医患者门诊、住院的费用和服务量占比均有小幅度增长。在相同级别机构中,外来就医患者次均费用均高于本地居民,三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差异逐渐减小,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差距增大。结论:北京市综合医改后治疗费用流向逐年优化,改革有效分流二三级医院门诊患者,使其流向社区, 优化本地居民门诊患者流向的效果明显,应该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医耗联动改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三级医院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外来就医患者的吸引力,因此,应合理配置首都高质量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9.
实施双向转诊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双向转诊的障碍一方面在于供方的经济利益驱动,机构间信息不畅通及基层机构服务能力低下等原因;另一方面在于需方对基层机构服务不信任.就医观念存在误区等。此外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利于双向转诊的实施。建议:1.建立医疗集团凋整医疗机构的经济利益;2.加强机构建设.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质量;3.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引导患者合理就医;4.建立双向转诊的各项制度,实行规范管理;5.扩大宣传,提高双向转诊知晓率与认可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基于单病种付费的分级诊疗对于引导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政策实施效果,分析政策范围内住院患者机构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以甘肃省渭源县新农合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政策前后住院患者就医流向变化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乡级分级诊疗病种范围内住院患者就诊流向的影响因素。结果:病种分级诊疗实施后,住院患者选择乡级医疗机构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选择县级医疗机构的患者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住院患者县域内就诊率2016年达89.69%;分级诊疗住院病种范围内住院患者就医流向趋于合理。年龄、疾病种类、距县医院车程、患者居住地所在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均为影响乡级病种范围住院患者就诊流向的重要因素。结论:基于单病种付费的分级诊疗其对政策范围内住院患者的流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制定合理分级诊疗病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是保障政策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