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湘西地区高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对随机整群抽样的2 1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均分为(3.58±0.39)分,性认知评分为(3.51±0.65)分,性价值观评分为(3.77±0.55)分,性适应评分为(3.53±0.39)分。男生性认知得分为(3.61±0.63)分,高于女生的(3.43±0.65)分,(t=6.441,P<0.001),性价值得分为(3.72±0.57)分,低于女性的(3.82±0.53)分,(t=-4.297,P<0.001);本科生性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专科生(t总=7.139,t性认知=6.099,t性价值=3.055,t性适应=6.870;P值均<0.01);医学生性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医学生(t总=48.746,t性认知=65.119,t性价值=52.402,t性适应=11.782;P值均<0.001);父母赞同子女恋爱性健康总分、性认知、性适应分高于反对者(t总=6.058,t性认知=6.477,t性适应=6.793;P值均<0.001);接受性健康教育时间越早各维度得分越高(F总=11.338,F性认知=10.075,F性价值=8.265,F性适应=6.483;P值均<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性心理健康总分前三位因素是:专业类别、最早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时间、父母对子女谈恋爱的态度。结论 湘西地区高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仍待进一步提高,影响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及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探索全面性教育课程对初中生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作用,为制定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普通中学初一学生参与研究,使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在学生接受全面性教育前、中、后施测,前、中、后测有效人数分别为553,563,542人.结果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处于中等水平,且女生得分(3.51±0.40)高于男生(3.44±0.37)(t=3.62,P<0.05).学生在接受全面性教育前、中、后的性心理健康总分(3.51±0.39,3.74±0.46,4.10±0.47)及性认知(3.31±0.81,3.68±0.80,4.37±0.61)、性价值观(3.43±0.51,3.55±0.54,3.85±0.58)、性适应(3.63±0.41,3.85±0.49,4.09±0.58)3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2.18,281.68,113.54,114.60,P值均<0.05).结论 全面性教育课程对于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国初中生全面性教育知识水平现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实施基于学校的性教育或全面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1年9—10月,使用方便抽样法,在北京、辽宁、四川、重庆、云南、河南等地,使用线上电子问卷对4 545名初一至初三的学生开展横断面调查。问卷包含一般人口学信息、主观社会地位、在家庭与学校接受性教育情况、欺凌情况、全面性教育相关知识、全面性教育相关态度、全面性教育相关行为、全面性教育需求等。  结果  研究对象全面性教育知识平均分为(12.21±3.10)分,按照百分制换算为(71.82±18.21)分,不同年级、性别学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初三学生得分较高[(12.69±2.99)分],女生得分较高[(12.28±3.01)分];在家接受过性教育的学生得分较高[(12.67±2.88)分],在校接受过性教育的学生得分较高[(12.63±2.91)分],主动在网上搜索过性教育相关内容与知识得分较高[(12.71±2.94)分](t值分别为35.10,28.78,10.55,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在家接受过性教育”“是否在校接受过性教育”“是否主动上网搜索过性教育相关内容”“是否有必要开展全面性教育”与全面性教育知识得分关联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报告欺凌过他人”与“主观社会地位”得分、问题2的正确率、“是否会对第二性征发育感到害羞自卑”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  结论  目前中国的初中生全面性教育知识水平有待提高,不同地区性教育实施程度不同,开展学校性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全面性教育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4.
卢凤  秦梅  朱传林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7):1047-1051
了解泰州市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家庭影响因素,为学校、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提出针对性意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泰州市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1 215名青春期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青春期学生性心理总分中等(3.82±0.52),其中性知识得分低(3.31±1.00),性适应良好(4.29±0.68);女生性态度、性控制力方面优于男生(t值分别为4.53,6.96,P值均<0.01);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观念及自身适应4个维度随着学历的提高均有明显进步(F值分别为157.18,85.18,85.96,65.54,P值均<0.01);家庭中亲子关系、父母是否对子女进行性教育、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的学历、儿童早期与父母长期分离经历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对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有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论 泰州市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良好,应着重加强其性知识教育;要促进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健康,家庭因素的影响应受到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家庭性教育和学校性教育的实施现况,为开展更为有效的家庭性教育和学校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1年9—12月,使用方便抽样法,在北京、辽宁、四川、重庆、云南、河南六地使用电子问卷对初一至初三年级4 109名学生展开横断面调查。问卷包含一般人口学信息、在家庭与学校接受性教育情况、全面性教育知信行现况等。  结果   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性教育的初中生共760名(18.50%),仅接受过学校性教育的初中生923名(22.46%),仅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的299名(7.28%),同时接受家庭和学校性教育的2 127名(51.76%)。初中生全面性教育知识得分为(12.43±2.89)分,态度得分为(47.86±5.31)分,行为得分为(40.44±5.18)分,综合水平得分为(82.02±9.01)分。同时接受家庭和学校性教育的初中生,其全面性教育知信行以及综合水平均最高;仅接受过学校性教育的初中生,其全面性教育知识水平高于仅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的初中生;仅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的初中生,其全面性教育行为水平高于仅接受过学校性教育的初中生(P值均 < 0.01)。  结论   家庭性教育与学校性教育可有效提升初中生全面性教育综合水平。应进一步实施基于学校的性教育,并鼓励家庭开展性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重庆市某区青春期儿童同伴依恋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开展青春期儿童生活质量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2月在重庆市綦江区抽取5所中学和6所小学共6 073名调查对象,运用修订版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R)中文版同伴依恋分量表、青春期儿童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安全依恋型学生的生活质量总分为(144.97±17.39)分,高于不安全依恋型学生的(136.45±17.75)分(t=18.90,P < 0.01)。安全依恋型学生生活质量中的生理、心理、社会、青春期4个维度得分高于不安全依恋型的学生(t值分别为6.51,9.12,20.66,18.26,P值均 < 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伴依恋与青春期儿童生理、心理、社会、青春期4个维度及生活质量总分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B值分别为0.28,0.03,0.05,0.14,0.05,P值均 < 0.05)。  结论  青春期儿童同伴依恋与生活质量总分及部分维度存在正相关,提高青春期儿童同伴依恋的安全性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泸州市农村地区家庭在预防幼儿性侵方面的教育现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儿童性侵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对泸州市1 213名农村地区家长通过家庭性教育知-信-行简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家庭性教育的相关因素。  结果  泸州市农村地区家庭防性侵教育行为得分为(11.21±3.99)分,及格率为51.69%。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方面:文化程度为初中(β=0.79)、高中/中专(β=1.26)和本科/大专及以上(β=1.75)、母亲是性教育负责人(β=1.29)均与性侵幼儿教育的开展呈正相关(P值均 < 0.05);幼儿方面:幼儿性别为女(β=-0.41)和留守儿童(β=-0.59)均与性侵幼儿教育的开展呈负相关,幼儿在校参加过性教育相关活动(β=0.81)与性侵幼儿教育的开展呈正相关(P值均 < 0.05);家庭方面:家长性教育知识及格(β=1.11)、家长性教育态度积极(β=1.51)、家长与亲朋交流过性教育内容(β=1.94)、家长参加过性教育相关活动(β=0.67)均与性侵幼儿教育的开展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农村地区幼儿家庭防性侵教育的水平低下,需根据农村家庭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开展性教育专项教育和科普活动,提高农村家庭的性教育水平和幼儿性侵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8.
探讨宿州地区高中生的性心理健康状态,为提高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宿州城镇和农村高中生共1 039名,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城镇学生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观念、社会适应、自身适应、性认知分量表、性适应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农村学生.在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观念、社会适应、自身适应、性认知分量表、性适应分量表方面,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在性态度、性控制力、性价值观分量表方面,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在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认知分量表方面,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宿州市农村学生、女生、非独生子女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同伴教育干预模式对改善中小学生青春期知识信念行为的效果,为探讨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非等同比较组设计方法抽取重庆市綦江区2个乡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个乡镇选取1所小学四至五年级和1所中学七至八年级的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685名,对照组821名,干预组接受为期1年的同伴教育。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问卷和青春期知信行问卷对干预前后的基本信息和知信行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青春期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和总分分别由(10.00±6.39)(39.19±5.79)(28.69±4.24)(77.89±12.66)分上升至(15.65±5.87)(42.06±5.95)(29.95±4.05)(87.66±12.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32,-11.16,-7.22,-21.46,P值均 < 0.01)。干预后,干预组青春期知识、态度、行为和总分的增长值分别为(5.64±5.61)(2.87±6.72)(1.26±4.55)(9.77±11.9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42±5.15)(2.08±5.84)(0.86±4.24)(7.36±10.70)分,除行为得分增长值外,其余得分增长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9,-2.40,-1.73,-4.09,P值均 < 0.05)。  结论  同伴教育对中小学生青春期知识水平的提高、正向态度的形成有一定的效果,对青春期行为的改善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艳艳  侯振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864-1868
  目的  探讨初中生青春发育时相与社会适应性水平的关系,为开展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教育与行为干预提供指导。  方法  2021年9—12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河南省4座城市抽取3 591名初中生,使用“青春发育量表”和“社会适应量表”开展问卷调查。  结果  男生在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心理弹性和社会适应层面的得分高于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3,5.64,2.48,3.65,4.01,P值均 < 0.05)。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青春发育时相延迟组社会适应得分高于适中组,适中组高于提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适中组,青春发育时相提前与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心理弹性各维度和社会适应总分均呈负相关(β值分别为-0.30,-0.31,-0.31,-0.32,-0.35,P值均 < 0.01)。  结论  初中生青春发育时相与社会适应水平密切相关,青春发育时相提前会对社会适应水平产生消极影响。建议学校采取科学方法加强对青春发育时相提前学生的心理援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评估课程包对七年级学生性知识水平的干预效果,为初中生学校性教育提供支持工具。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分配,将甘肃陇南地区6所学校的七年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251名)和对照组(222名),对干预组进行8周共8个学时的学校性教育,干预前、后采用自编知识量表和态度量表进行调查比较。  结果  对照组在随访调查中知识得分与基线调查相比下降(2.46±1.21)分,干预组得分较基线调查提高(30.54±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6,P < 0.01)。调整性别比例至1∶1后,干预后两组间均值差值为(27.86±1.87)分(t=14.90,P < 0.01)。通过双重差分分析得到时间与干预的交互作用dit为(33.01±2.50)(t=13.19,P < 0.01)。干预组知识提升效应量Hedge's g为1.27。干预组对性态度的正性态度率提高,14个问题中的12个有统计学意义,提升百分比范围为7.5%~25.9%。随访时干预组女生对12个问题的正性态度率提升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对8个问题的正性态度率提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态度提升效应量Hedges' g为0.99。  结论  利用课程包开展学校性教育后短期内能够帮助学生在性知识和性态度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学生殖健康教育对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及意向的影响,为生育力保护相关干预活动和政策制定提供证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3 001名大学新生进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及意向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和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  结果  北京市大学新生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报告率为65.11%(1 954名);生源地为城市的大学新生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报告率为71.11%(1 216名),高于生源地为非城市的新生(59.36%)(P < 0.05)。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指标总分[(4.22±0.90,4.05±0.98)分]、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总分[(24.64±5.34,23.09±4.93)分]和安全套使用意向(82.44%,70.88%)均高于中学未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新生(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总分比未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新生高(β=1.21,95%CI=0.79~1.63,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意向高于未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新生(OR=1.63,95%CI=1.33~2.01,P < 0.01)。  结论  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和意向,有助于大学生安全性行为的实施,对生育力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学生性侵害现状及相关因素,为促进中学生的安全及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4—5月对四川省某市1 471名中学生的性侵害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遭受过强奸、性猥亵、性骚扰的比例分别为1.6%,3.7%,9.4%。23.8%的中学生遭受过2种及以上的性侵害;75.1%~82.1%的性侵害发生于9~15岁;36.3%~62.3%的性侵害主体为同辈熟人。看过色情信息与遭受3类性侵害均呈正相关(强奸:OR=9.93,95%CI=3.09~27.57;性猥亵OR=7.83,95%CI=3.95~15.53;性骚扰OR=5.22,95%CI=3.52~7.73,P值均<0.01);自我性别认同不良与遭受性猥亵和性骚扰均呈正相关(性猥亵:OR=2.37,95%CI=1.31~4.29;性骚扰OR=1.73,95%CI=1.16~2.58,P值均<0.01)。母亲的长时间缺失与中学生遭受强奸呈正相关(OR=3.10,95%CI=1.31~7.30),接受过父亲性教育与遭受性猥亵呈正相关(OR=2.52,95%CI=1.26~5.0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中学生对于利用网络开展性教育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措施提高有关网络平台的性教育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抽取的浙江省内8所中学44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重要性-满意度”(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IPA)模型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中学生对于利用网络开展性教育知晓率为66.59%(299名),17.15%(77名)中学生选择“微信公众号”、7.35%(33名)中学生选择“性教育网站”、42.09%(189名)中学生选择“视频平台”作为网络性教育的主要途径。中学生性健康素养中,性安全与性侵害维度下的条目正确率均高于40%;性疾病传播与预防维度下的条目正确率均高于70%;性生理与性发育维度下的条目正确率均高于8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健康素养得分更高的中学生对利用网络开展性教育的认知更高(OR=1.06,95%CI=1.01~1.11,P < 0.05)。根据IPA法显示,教学效果和教学内容在优势区,趣味性在保持区,实用性和互动性在机会区,课程模式在改进区。  结论  中学生利用网络开展性教育的认知情况有待提高。应努力提升中学生性健康素养水平。提供性教育线上网络平台应重点改善课程模式,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互动性,继续保持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趣味性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期虐待类型对青少年焦虑、抑郁影响的相对效应及其性别差异, 为经历虐待以及焦虑、抑郁的青少年开展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重庆市2所中学6 228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星调查, 调查人口统计学特征、儿童期虐待经历以及焦虑、抑郁情况。采用相对权重分析不同虐待经历对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  结果  躯体忽视是最常见的虐待类型(28.2%), 其次是情感虐待(23.7%)、躯体虐待(16.0%)和情感忽视(12.4%), 性虐待是最不常见的虐待类型, 报告率为10.3%。在经历过虐待的青少年中, 大多数经历的虐待程度比较轻, 其次是中等程度的虐待。情感虐待对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影响最大(R2=0.12/0.15), 然后是情感忽视(R2=0.08/0.11)、躯体虐待(R2=0.02/0.03)、性虐待(R2=0.02/0.01)和躯体忽视(R2=0.01/0.01);相比于男生(R2=0.09/0.12, R2=0.06/0.09), 情感虐待(R2=0.13/0.16)和情感忽视(R2=0.10/0.13)对女生焦虑、抑郁的影响更大。  结论  儿童期情感方面的创伤经历对焦虑、抑郁的影响更大, 且存在性别差异, 在女生中的影响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六省市初中教师基于全面性教育的性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6—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北京市、重庆市、辽宁省、四川省、云南省和广东省抽取1 016名初中教师,使用结构化问卷调查教师基于全面性教育的性知识知晓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教师性知识知晓情况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初中教师基于全面性教育的性知识知晓率为58.1%,向学生开展过性教育的教师性知识知晓率更高(χ2=9.42,P<0.01);性传播疾病防治(26.0%)、不平等对恋爱关系的影响(33.6%)、大众媒体对性认知的影响(68.8%)正确率最低;无论是否向学生开展过性教育,生物学教师、校医/保健教师及心理健康教师的性知识知晓率均较高(OR值分别为2.32,4.17,P值均<0.05)。结论 中国初中教师基于全面性教育的性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应加强初中教师的全面性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关注全面性教育相关学科的教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郑州市中学生近视相关因素并探寻超重肥胖与近视之间的关联,为预防中学生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郑州市二七区、中牟县、荥阳县抽取8所中学3 297名中学生参加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差异性检验采用χ2检验,关联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郑州市中学生近视检出率为80.5%,超重检出率为14.7%,肥胖检出率为10.1%。不同学段间、父母近视情况组间比较,男生、女生及全人群间近视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34,23.55;8.98,26.53;27.46,47.28,P值均<0.01);放学后不同作业时长间比较,男生以及全人群间近视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40,15.25,P值均<0.01);体质量指数(BMI)分类仅在男生人群中近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P<0.05)。不同性别间的近视程度比较仅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BMI分类的近视程度比较仅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