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青春期知识信念行为(以下简称“知信行”)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制定改善青春期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7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某区5所小学和5所中学共3 524名留守儿童进行青春期儿童生活质量量表和青春期知信行问卷调查。  结果  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社会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t值分别为-2.28,-2.35,-3.52,P值均 < 0.05)。不同性别、学段、青春发动时相、家庭教养方式、经济状况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青春期态度、行为与留守儿童总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心理、社会、青春期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B值分别为0.62,0.08,0.11,0.30,0.13;0.77,0.11,0.20,0.26,0.19,P值均 < 0.01);青春期知识与生活质量中的青春期维度呈正相关(B=0.04,P < 0.01),与其他维度及总生活质量呈负相关(B值分别为-0.13,-0.13,-0.15,-0.35,P值均 < 0.01)。  结论  留守儿童青春期态度、行为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青春期健康教育,重点关注向学生传达正确的青春期态度,并促进正确的态度向积极的行为转化,可以提高和改善青春期留守儿童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同伴依恋、同伴信任与孤独感的纵向关系,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贵州和山东2所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1 01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研究设计,使用亲密关系体验-关系结构量表(ECR-RS)、同伴信任量表与孤独感量表,分别于2020年11月、2021年12月(T1)与2021年1月、2022年1月(T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T1和T2两个时间点的同伴信任与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孤独感均呈负相关(r=-0.50~-0.17,P值均 < 0.01),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及孤独感间均呈正相关(r=0.11~0.41,P值均 < 0.01)。T1依恋焦虑能正向预测T2孤独感(β=0.16,P < 0.01),T1孤独感能正向预测T2依恋焦虑、依恋回避(β值分别为0.19,0.15,P值均 < 0.01);孤独感的稳定性相关系数大于依恋焦虑(CR=7.12,P < 0.01),而同伴信任的稳定性相关系数大于依恋回避(CR=2.40,P < 0.01)。  结论  孤独感单向影响依恋回避和同伴信任,但与依恋焦虑间相互影响,且影响更大,心理干预应从减少孤独出发,促进依恋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青春期同伴教育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分析,为预防儿童青少年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非等同比较组设计方法抽取重庆市綦江区2个乡镇,随机分为干预组(732名)和对照组(881名),干预组接受1年同伴教育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利用心理韧性量表及基本信息问卷收集数据。  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和心理弹性总分分别降低了0.96,0.72,0.63,1.16和3.31分(t值分别为5.75,3.91,3.52,5.86,6.29,P值均 < 0.05),干预组情绪控制、人际协助和总心理弹性总分分别提高了1.05,0.54和1.72分(t值分别为-4.89,-2.46,-2.76,P值均 < 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目标专注(B=0.38)、情绪控制(B=0.85)、家庭支持(B=0.29)、人际协助(B=0.83)和总心理弹性(B=2.40)增长更显著(P值均<0.05)。  结论  基于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同伴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和总心理弹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郑州市青少年的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现状并与中国香港、台湾地区进行比较,为今后相应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郑州市12所中小学四至九年级6 401名学生,分别整群抽取香港和台湾地区四至九年级3 642和1 547名学生,使用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郑州、香港和台湾三地区青少年在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自尊、自我效能、焦虑、抑郁、压力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8.17,257.90,193.53,321.34,258.89,191.30,171.28,51.13,119.00,67.40,P值均 < 0.05)。郑州市青少年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香港地区,而自尊和焦虑得分低于台湾青少年(P值均 < 0.05)。除自尊、焦虑和压力方面,不同年级和性别郑州市青少年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学校功能、自我效能、抑郁及生活质量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53,20.71,10.92,20.26,14.68,-16.03,21.26;6.16,3.81,-2.22,-0.33,8.76,4.16,2.71,P值< 0.01)。港台地区青少年生存质量在不同年级和性别上表现出的特征与郑州市青少年基本一致,抑郁、压力得分在年级变化上的差异与郑州市青少年相同。  结论  郑州市青少年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整体良好,且优于港台地区。需探讨青少年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青少年的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同伴教育干预模式对改善中小学生青春期知识信念行为的效果,为探讨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非等同比较组设计方法抽取重庆市綦江区2个乡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个乡镇选取1所小学四至五年级和1所中学七至八年级的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685名,对照组821名,干预组接受为期1年的同伴教育。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问卷和青春期知信行问卷对干预前后的基本信息和知信行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青春期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和总分分别由(10.00±6.39)(39.19±5.79)(28.69±4.24)(77.89±12.66)分上升至(15.65±5.87)(42.06±5.95)(29.95±4.05)(87.66±12.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32,-11.16,-7.22,-21.46,P值均 < 0.01)。干预后,干预组青春期知识、态度、行为和总分的增长值分别为(5.64±5.61)(2.87±6.72)(1.26±4.55)(9.77±11.9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42±5.15)(2.08±5.84)(0.86±4.24)(7.36±10.70)分,除行为得分增长值外,其余得分增长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9,-2.40,-1.73,-4.09,P值均 < 0.05)。  结论  同伴教育对中小学生青春期知识水平的提高、正向态度的形成有一定的效果,对青春期行为的改善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分析重庆市某区青春期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改善青春期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重庆某区3 691名青春期留守儿童,采用“青春期儿童生活质量量表”和自编“儿童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生活质量总分(141.74± 18.09)高于女生(140.47± 17.99),非住校生生活质量总分(142.24±18.35)高于住校生(138.01±16.91),小学生生活质量总分(143.81±18.65)高于初中生(138.06±16.84);与父母联系频率、教养方式、学习成绩、好朋友数量等4个因素对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总分和4个维度得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留守类型、监护人类型、家庭经济状况等3个因素对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总分和部分维度得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青春期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教养方式、好朋友数量、学段、学习成绩、与父母联系频率、家庭经济状况、性别和留守类型(P值均<0.05).结论 大力发展经济、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加强亲子关系是提高和改善青春期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探究早年留守经历对流动青少年依恋关系的影响,为青春期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珠海、中山、东莞、深圳和广州各1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六~八年级全部学生1 544名(留守组763名,未留守组78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进行测评.结果 留守组儿童母亲信任、母亲沟通、父亲信任、父亲沟通维度及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得分较非留守组儿童低(t值分别为-5.63,-6.04,-5.53,-4.06,-6.97,-5.71,P值均<0.01);母亲疏远、父亲疏远、同伴疏远维度得分较非留守组儿童高(t值分别为5.62,3.31,2.59,P值均<0.01);留守组与非留守组儿童同伴信任、同伴沟通维度及同伴依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母亲信任、母亲沟通、母亲依恋、父亲信任、父亲依恋、同伴依恋的消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1.30,-0.95,-2.88,-0.87,-1.34,-1.24),是母亲疏远、父亲疏远、同伴疏远的积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0.63,0.46,0.62,P值均<0.05);分离期间见面频率为每月都见是留守组儿童母亲依恋、父亲依恋的积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9.67,10.52,P值均<0.01);与父母均分离是留守组儿童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同伴依恋的消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2.66,-1.78,-4.36,P值均<0.05);留守期间隔代监护是留守组儿童父亲疏远及同伴疏远的消极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0.40,-0.68,P值均<0.05);分离年龄在4~5岁是留守组流动儿童同伴依恋的积极影响因素(B=5.79,P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生活质量现况,探讨昼夜节律类型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清晨-夜晚型量表(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 19, MEQ-19)和36题简明健康量表(Short Form 36, SF-36)对某医学院校2 400名医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结果  医学生生活质量总得分为(75.20±14.54)分。其中,躯体健康(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PCS)和心理健康(mental component summary, MCS)得分分别为(81.19 ±15.50)分和(69.21±16.82)分,精神健康维度(mental health, MH)得分最低[(64.61±16.0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昼夜节律倾向于夜晚型的医学生PCS (校正后:β=-3.478,t=-5.169,P < 0.001)和MCS(校正后:β=-4.357,t=-6.030,P < 0.001)领域得分低于中间型的医学生。  结论  医学生的生活质量不高,特别是心理健康领域;睡眠节律倾向于夜晚型的医学生生活质量低,学校应加强对医学生作息时间的管理,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现状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0—12月抽取东莞市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城市学院4所高校1 446名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进行电子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和体质健康测试。  结果  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总分为(29.72±6.19)分,合格率为48.8%,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应用能力(18.57±4.10)分、评判能力(7.48±1.67)分、决策能力(3.67±0.91)分。不同生源地、家庭教养方式和参加户外运动频率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44,3.51,10.19,P值均 < 0.05)。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平均分为(73.20±7.86)分,不及格率为5.0%、及格率为77.0%,良好率为17.1%,优秀率为0.8%,不同性别、年级、参加户外运动频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等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7,8.75,39.90,P值均 <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及应用能力、评判能力、决策能力3个维度与体质健康测试总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0.18,0.16,0.19,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了性别、年级、参加户外运动频率的混杂因素后,电子健康素养应用能力、评判能力、决策能力与体质健康测试总分均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13,0.12,0.12,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电子健康素养有关,促进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医耳穴刺激对高校学生便秘的干预效果,为改善大学生便秘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9月15—30日,采用便秘评估量表(CAS)对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在校的603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确定90例存在功能性便秘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饮食干预、运动干预、情绪管理干预、排便习惯指导等微信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相关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增加耳穴刺激干预。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使用便秘Wexner评分、便秘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耳穴刺激对便秘学生的影响。  结果  两组学生干预前Wexner便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Wexner便秘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8,8.95,11.96,9.08,6.45,13.18,11.93,6.19,P值均 < 0.05)。干预前,两组学生便秘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较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29,6.64,10.28,7.81,9.60,P值均 < 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干预前降低(t值为7.98,11.81,11.44,6.93,8.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观察组各维度分值及总分比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中医耳穴刺激能够明显改善高校学生的便秘Wexner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朝鲜族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和负性情绪的关系,为朝鲜族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方法  2018年4—6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吉林省吉林市、延边市选取4 024名朝鲜族儿童青少年进行生命质量、社会支持和负性情绪的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了解之间的关联。  结果  朝鲜族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平均得分为(81.01±12.64)分,其中学校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平均得分分别为(80.16±15.36)(73.07±19.85)(88.52±14.03)(82.65±14.1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朝鲜族中小学生的负性情绪与生命质量有负向关联(β=-0.24,P<0.01),社会支持与生命关联质量有正向关联(β=0.17,P<0.01),负性情绪和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与朝鲜族中小学生的生命质量有负向关联(β=-0.19,P<0.01)。  结论  朝鲜族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尚可,社会支持对负性情绪起到缓解作用,可降低负性情绪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未遂现状,并探讨其与父母依恋的关系,为中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湖北省鄂州市和孝感市4 419名七至十二年级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父母和同评依恋量表(IPPA)、罗森博格自尊量表(RSES)、凯斯勒心理疾患量表(K10)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定中学生自杀未遂情况。结果 中学生自杀未遂检出率为6.8%。自杀未遂检出率在不同年级、家庭类型、父母感情、家庭管教方式、家庭月收入、自尊水平和心理困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3.88,10.12,18.00,52.54,13.90,2.37,8.99,P值均<0.05),有自杀未遂组的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得分(14.64±13.45,14.77±12.26)均低于无自杀未遂组(22.05±16.08,23.79±14.93)(t值分别为-9.07,-12.11,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均与中学生自杀未遂负向关联(父亲依恋,OR=0.99,95%CI=0.98~0.99;母亲依恋,OR=0.97,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青少年雾霾天气健康防护行为状况,为对青少年开展雾霾天气健康防护的行为干预及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在河北省保定市的2所中学,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2个班级1 025名青少年.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简易雾霾天气健康防护行为测评量表—青少年版(BHWHPBAS-AV)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体质量指数(BMI)、性别因素对青少年功能动作筛查(function movement screens, FMS)的影响,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损伤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选取北京某中学初二年级11~14岁中学生676名,按性别分组进行FMS总分比较;男女生分别按照BMI分组进行FMS总分比较;FMS的7个动作分别进行性别间比较及分析。探讨性别对FMS的影响、BMI与FMS关系,寻求青少年FMS特点。  结果  男女生BMI标准组FMS评分均高于超重组(P值均 < 0.01),而标准组与低体重组间F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FMS评分呈负相关(男生r值为-0.27,女生为-0.18,P值均 < 0.05);FMS总分男生组低于女生组(t=-5.31,P < 0.01);FMS各单项测试的男女比较中,除了躯干旋转稳定性外,其他各项性别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青少年FMS总评分及单项评分存在性别差异性。结合BMI指标,FMS评分能较为客观地反映青少年的整体运动能力,可作为中学生体质测试的补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重庆市某区青少年各青春发育指标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的抑郁现况,为改善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对重庆市九龙坡区1 001名随访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采用自编问卷和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 CDI)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调查对象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得分和影响因素等。  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7.3%,抑郁量表总得分为(12.02±6.72)分,外生殖器、阴毛、腋毛和胡须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是否发生首次遗精的男生效率低下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7.08,5.46,5.18,4.21,5.84),乳房、阴毛和腋毛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是否发生月经初潮的女生快感缺乏、效率低下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19.43,4.92,3.98,7.35,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未出现首次遗精和女生未发生月经初潮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OR=0.60,95%CI=0.36~0.98;OR=0.46, 95%CI=0.22~1.00),女生阴毛处于发育期与检出抑郁症状呈正相关(OR=9.58,95%CI=1.28~71.71)。  结论  青春早中期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已发生首次遗精的男生、阴毛发育较为成熟的女生和已发生月经初潮的女生更易出现抑郁情绪和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世居高原(西藏)藏族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PA)、体质健康水平特征,为藏族儿童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5—6月选取世居西藏高原7个市(区)8 945名藏族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测量法展开横断面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PA与体质健康水平特征。结果 藏族儿童青少年的PA、体质健康水平在性别、学段、居住区域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A得分男生(2.79±0.58)高于女生(2.51±0.56),体质健康水平得分则是女生(62.40±25.55)高于男生(59.26±26.55);农村藏族儿童青少年PA得分(2.59±0.55)低于城镇,体质健康水平得分(61.53±26.53)仅低于县城;七至九年级藏族儿童青少年PA得分(2.60±0.58)最低,体质健康水平(57.62±24.33)则是五至六年级学生最低。藏族儿童青少年的PA和体质健康水平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1,P>0.05)。结论 藏族儿童青少年的PA和体质健康水平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