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特征,为更好地防控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疫情应急处置期间无症状感染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5月10日,西安市共报告无症状感染者25例(男12例,女13例),中位年龄46.0(18.5,65.0)岁,占全市17.24%(25/145)。其中15例(60.00%)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8例(32.00%)有湖北旅居史,2例(8.00%)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23例(92.00%)经聚集性疫情传染源溯源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排查发现,1例(4.00%)为协查外市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发现,1例(4.00%)为筛查高危地区来陕人群发现。25例无症状感染者末次暴露到首次核酸检测阳性中位时间为17.0 d,集中医学观察开始至首次核酸检测阳性中位时间为8.0 d,首次核酸检测阳性至转阴出院中位时间为14.0 d。CT显示78.57%(11/14)无症状感染者肺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小结节影、斑片状影、磨玻璃样影和边界欠清晰状况。结论 无症状感染者主要经聚集性疫情调查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排查发现。及时全面排查密切接触者并对其进行集中医学观察,能减少其可能造成的疫情持续传播。肺部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可作为早期排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转归情况,为新冠肺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描述四川省2020-01/03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时间分布,分析无症状感染者的转归情况,比较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与其他确诊病例在人口学特征、临床严重程度以及病程上的异同。结果 160例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通过对密切接触者主动检测、重点人群筛查以及入境人员主动检测等方式发现。其年龄、职业分布广泛,男女性别比接近1∶1;有70例随后出现临床症状转为确诊病例,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 d;不同年龄段转为确诊的比例不同。与其他确诊病例相比,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的重症和危重症比例较低,病程较短。结论四川省通过主动检测有效的发现了大量无症状感染者,并及时对无症状感染者及时进行管理,有效控制了其作为传染源传播病毒,对四川省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北京市房山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针对性控制聚集性疫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家庭中1名确诊病例和2名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疫情发生在一个家庭内,2例无症状感染者B和C为父子关系,均有武汉居住史,2020年1月24日到京后,1名家庭成员(病例A,无症状感染者B的母亲)于2月7日发病,其他2名家庭成员(无症状感染者B的妻子D和哥哥E)均未发病,按密切接触者管理。【结论】无症状感染者是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由于其隐蔽性,增加了疫情防控难度,严格筛查和管理可疑暴露人员,及早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对防止疫情社区传播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密切接触者调查工作中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发现率的因素,为疫情防控部门合理分配流行病学调查资源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通过改进传染病动力系统模型,提出了量化密切接触者调查工作效能的三个指标:广度、深度和强度,并通过时间序列模型估计了密切接触者调查政策的改变对于提高无症状感染者发现率的滞后效应。结果以2020年初疫情前后的浙江省确诊病例与密切接触者人群数据为例,在广度、深度和强度三个指标上综合表现较差的第一类城市和综合表现较好的第二类城市的无症状感染者平均发现率为20.4%和37.8%,Wilcoxon秩和检验表明,两者的后验概率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6 582.00,P0.05)。此外,本研究发现密切接触者调查政策的改变对于提升无症状感染者发现率有3 d左右的滞后效应。结论本研究发现密切接触者调查的广度对于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有正效应,扩大密切接触者调查工作的范围能够迅速而有效地提升无症状感染者发现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传染性,防止疫情反弹,提出防控建议。方法 收集无症状感染者个案资料和流调报告,采用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四川省现有108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主要发现方式为密切接触者筛查、社区筛查和国际交通检疫。无症状感染者的时间分布高峰晚于确诊病例,早期以境内输入和本地感染者为主,后期以输入感染者为主;平均年龄(33.20±17.50)岁,小于确诊病例平均年龄(44.38±16.41)岁(t = - 5.29,P<0.05),50岁以下的无症状感染者占比(79.63%)高于确诊病例(67.90%)(χ2 = 5.96,P<0.05);无症状感染者职业构成与确诊病例构成不同(χ2 = 46.67,P<0.05),学生及幼托儿童占比高于确诊病例 (χ2 = 31.26,P<0.05)。其中4例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引起了本地病例传播,4起传播链二代续发率最高为50.00%。4起传播链的总体感染率为5.45%(9/165)。结论 本省无症状感染者以青壮年居多,且具有传染性,及时对高人群和密切接触人员的筛查,对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反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庆市万州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总结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经验。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20年1月24日—2月16日发生在重庆市万州区的一起COVID-19聚集疫情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源、感染方式、调查过程、临床诊疗经过、密切接触者发病等。结果本起聚集性疫情共确诊12个病例、12个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存在多种感染途径,其中亲属朋友聚会为最主要的感染途径。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分别为14.17%和9.4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2,P=0.389)。结论 COVID-19可通过多途径传播,无症状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通过加强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控制人群聚集,利用疾控中心、公安、大数据"三线"模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快速有效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有助于突发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Y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初步分析该病潜伏期、传染期、传播能力。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疫情一共发现13名确诊病例和4名无症状感染者,发生四代病例传播,平均代际间隔时间5.08 d,平均潜伏期5.44 d(2~10 d),部分病例发病前2 d已具备传染性;密切接触者中存在一定比例隐性感染者。病例检测时存在需要多次采样检测方能确诊的现象。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能力强,存在潜伏期传播,存在无症状感染,需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珠海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疫情7例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描述分析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传播链;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 结果 余某家族4个家庭18人,2020年1月16—21日从武汉分批到珠海并入住GLHT等酒店,1月24日年夜饭聚餐。病例1于1月27日发病,2月12日发现并确诊。2月12—28日17名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期间相继有7名人员SARS-CoV-2核酸筛查阳性;解除隔离后第7 d(3月5日)又有2名人员筛查阳性,为无症状感染者。本次疫情共7例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链分析可能有4代感染者,暴露时间均为集中隔离前。 结论 COVID-19发病前3 d具有传染性,密切接触者暴露后SARS-CoV-2核酸转阳最长时间≥15 d,14 d隔离期不足以排除所有感染者。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但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且引起社区传播的风险更大。目前,关于人群中无症状感染率及其传染性尚无定论。本研究设计选取COVID-19疫情高发与低发地区作为研究现场,对社区人群和重点人群(包括COVID-19治愈病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护人员/CDC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发热门诊患者)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血清抗体和核酸检测,确定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和暴露风险人群的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随访,分析血清抗体水平变化,评估传染性和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河地区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的结核病感染情况,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减少疫情,对肺结核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供手段。[方法]对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胸透和痰涂片筛查。[结果]涂阳病人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且与排菌量、年龄及身体素质有关。[讨论]保护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是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仍在全球流行, 我国疫情防控长期面临"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压力。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 我国陆续发生多起新冠肺炎本土疫情, 大部分为零星散发, 少部分发生聚集或暴发。冬、春季是疫情高发季节, 边境和口岸城市是高发区, 重点人群主动监测是疫情早发现的有效途径。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 包括大规模核酸筛查、追踪隔离密切接触者、分类管理风险地区和人群、增加社交距离和严格出行管理等, 大部分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均较快得到有效控制, 为我国疫情防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是一系列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暴露出我国当前疫情防控存在不足, 本文为今后的疫情防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L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聚焦性疫情一共发现1名确诊病例和4名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源为从湖北武汉返乡的A、B,两人均为无症状感染,确诊病例C与其同车、同餐接触后感染发病,D、E为共同生活接触后感染。 结论 新冠病毒传染力强,无症状感染者可成为传染源,需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控制类似疫情的发生和扩散提供经验。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传染来源、发生及传播过程进行描述分析,采用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聚集性疫情由在深圳感染后返乡的病例引发,继而引起其他3位家庭成员感染发病,另2位儿童家庭成员未感染。除家庭密切接触者有发病外,其他18名密切接触者均未感染。传染源是经检测密切接触者才发现。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形成家庭内传播,主要经人际间密切接触而传播;及早筛查密切接触者和发现轻型病例传染源,有利于防止疫情蔓延和流行。  相似文献   

14.
分析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追踪疫情的传染源。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调查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结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报告疫情中涉及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家庭内密切接触者累计34人,其中8人为外省探亲人员,1人与确诊病例同航班,抗体IgG为阳性。本次家庭聚集性疫情是由外省途经武汉来到本地探访亲友的既往感染者引起的家庭聚集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为预防控制疫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T-PCR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采用胶体金法对血清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Y县3起家庭疫情中病例及家庭密切接触者暴露情况,探讨每起家庭的传染源,分析其传播链。结果 3个家庭共报告7例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和2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者,各确诊病例感染日期与发病日期时间间隔均在COVID-19潜伏期内。每个家庭指示病例均无COVID-19疫区流行病学史。1号家庭病例发病时间最早,2号家庭传染源与1号家庭传染源有聚餐史,3号家庭传染源与1号家庭二代病例有近距离接触史。结论 3起家庭聚集性COVID-19疫情的传染源(一代病例)是1号家庭的病例C。因此在疫情防控早期,隔离传染源,少聚集和加强个人防护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8—2020年宜宾市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相应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疟疾疫情概况、感染来源、分布特征、病例管理情况。结果 报告疟疾病例包括间日疟(35.21%)、恶性疟(52.11%)和未分型疟疾(12.68%)。病例主要来源国家是缅甸、刚果、多哥,分别占37.25%、17.65%、9.8%。宜宾县、翠屏区报告病例最多,6—8月和10月报告病例较多,患者主要为青壮年男性农民工。病例3 d内就诊率达100%,按照“1~3~7”管理规范,24 h上报率、3 d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率、7 d内疫点处置率均为100%。医疗机构初诊正确率为60.78%。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2018、2019、2020年密度分别为0.01、0和0.006只/(灯·h)。结论 宜宾市输入性疟疾有一定地区性和季节性分布规律,且本地存在再发风险,应根据每年输入病例和媒介监测情况动态掌握各县区风险分层,利用人员出入境时间流动规律,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和探讨邵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感染谱、分布特征、感染来源及传播特征。 方法 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判定、医学观察管理,采用金山WPS Office个人版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图表绘制,使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邵阳市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02例、无症状感染者13例,感染谱包括无症状感染、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含死亡病例);重型17例(占14.78%),危重型5例(占4.35%),粗病死率为0.87%,6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死率5.88%,本地病例组的无症状感染者占比18.84%;疫情历时33 d,有27 d同时发生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输入性病例46例(占40.00%),本地感染69例(占60.00%),输入性病例主要来源于武汉(78.26%),本地感染传播主要来源于家庭内(76.81%)。结论 邵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呈现输入性疫情、局部聚集性疫情、少数不明感染来源病例特征,未发生明显的社区传播。无症状感染者占比可能高于18.57%。家庭是疫情早期发生传播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南昌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传播过程及病例发病前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了解不同接触方式的传播风险。方法 通过传统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大数据轨迹开展病例调查,用传播链示意图展示传播关系。结果 传播关联病例27例,其中确诊病例25例,疑似病例1例(指征病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搜索到密切接触者347人,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为7.2%(25/347),其中,一代、二代、三代和四代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分别为52.6%(10/19)、6.1%(13/213)、2.3%(2/88)和0.0%(0/27)。无症状感染者能引起家庭内传播,与病例同餐、同住/同屋、工作接触、邻居间接触、诊疗护理/同病房和同一交通工具的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0.6%(17/160)、10.0%(20/201)、5.3%(5/94)、0.0%(0/30)、0.0%(0/18)和0.0%(0/17)。结论 此次疫情传染源为来自武汉市的疑似病例D某,轨迹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精准搜索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此次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疫情防控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