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MALAT1、NEAT1和NEAT2的表达差异。   方法   利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79例肺结核患者和82例健康对照PBMC中lncRNA的表达水平, 同时进一步分析lncRNA表达水平与肺结核患者部分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之间的联系。   结果   肺结核患者PBMC中MALAT1、NEAT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86, P < 0.001; Z=-10.175, P < 0.001);NEAT2在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03, P=0.839)。LncRNA表达水平与肺结核患者部分临床特征、实验指标关联分析结果显示, 初治肺结核患者PBMC中NEAT2的表达水平高于复发肺结核患者, 而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PBMC中NEAT2的表达水平低于痰涂片阴性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MALAT1水平与血沉含量之间呈负相关(rs=-0.256, P=0.034)。   结论   MALAT1、NEAT1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是异常表达的, 可能参与了肺结核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福建省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探讨其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福建省2020年1月22日-3月7日已出现临床最终结局(含痊愈出院、死亡等)的COVID-19确诊病例231例,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重症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  2020年1月22日-3月7日出院的231例COVID-19患者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占16.88%(39/231)。单因素分析显示,重症组患者多合并有基础疾病(71.80%),高于非重症组(34.40%)(χ2 =18.808, P<0.001);其中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其他慢性病等因素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两组间多项血液学检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7.067, 95% CI: 2.640~110.327)、淋巴细胞偏低(OR=4.731, 95% CI: 1.175~19.046)、肝功能异常(OR=12.458, 95% CI: 2.559~60.649)、降钙素偏高(OR=3.577, 95% CI: 1.733~7.384)和C反应蛋白偏高(OR=2.354, 95% CI: 1.012~5.478)是COVID-19患者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得到的回归方程对训练样本拟合优度良好(AUC=0.941)。  结论  淋巴细胞偏低、肝功能异常、降钙素偏高、C反应蛋白偏高可作为重症COVID-19患者的早期预警指标。对于年龄≥65岁老年患者以及有上述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的患者应多加关注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治疗方式对T1-4N0M0期口腔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7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经病理确诊的新发口腔癌患者, 所有的患者淋巴结病理诊断结果均呈阴性且未发生远处转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54名研究对象, 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联合化疗(HR=1.792, 95% CI:1.025~3.134, P=0.041)的患者及手术联合放化疗(HR=2.111, 95% CI:1.275~3.495, P=0.004)的患者相比于单纯手术治疗患者预后更差。分层分析结果显示, 在淋巴结清扫总数为10~31个、BMI≥24.0 kg/m2的患者中:手术联合放疗相比于单纯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更差; 在淋巴结清扫总数为32~87个、BMI < 18.5 kg/m2的患者中:手术联合化疗相比于单纯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更差; 在淋巴结清扫总数10~31个、T分期T1-T2、BMI=18.5~23.9 kg/m2的患者中:手术联合放化疗相比于单纯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更差。   结论   在T1-4N0M0口腔癌患者中, 手术联合放疗、手术联合化疗或手术联合放化疗相比于单纯手术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linc00346和E2F2在肝癌中表达特征以及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集(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下载肝癌表达谱数据, 肝癌与癌旁组织中linc00346和E2F2表达差异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 肝癌组织linc00346和E2F2共表达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 linc00346和E2F2对患者预后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以及Cox回归。   结果   肝癌组织中linc00346和E2F2表达水平分别是癌旁组织的2.24倍和3.72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linc00346和E2F2存在共表达关系, 相关系数r为0.20(P < 0.001)。单因素Cox回归发现linc00346和E2F2高表达组患者死亡风险分别是低表达患者的1.77倍(95% CI:1.23~2.55)和2.19倍(95% CI:1.51~3.17)。多重Cox回归结果显示E2F2表达能够影响肝癌患者的预后。   结论   linc00346和E2F2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 肝癌患者linc00346和E2F2高表达其预后效果差, 这为探索抗肿瘤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潜在靶点,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   方法   收集26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资料,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1例(42.3%)患者有武汉旅居史, 6例(23.1%)患者与武汉旅居人员有接触史, 6例患者呈家族聚集性发病; 中位潜伏期6 d。26例患者中普通型18例(69.2%), 重型6例(23.1%), 轻型2例(7.7%)。重型患者较普通型出现乏力和胸闷人数更多(均有P < 0.05), 而两组患者发热、干咳、肌肉酸痛、纳差、咽痛、腹痛表现无差异(均有P > 0.05)。将普通型和重型患者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 重型患者淋巴细胞(lymphocyte, Lym)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s)计数和CD3+、CD4+、CD8+T细胞计数均低于普通型(均有P < 0.05)。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SAA)重型组高于普通型(均有P < 0.05)。23例(88.5%)患者肺部CT出现磨玻璃样改变, 15例(57.7%)出现小叶间隔增厚, 10例(38.5%)患者出现马赛克征, 5例(19.2%)患者肺部有纤维化病灶。   结论   本组COVID-19患者多为武汉旅居人员或接触武汉旅居患者发病, 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部磨玻璃样病变。普通型病例多见, 患者外周血Lym计数、Eos计数和CD3+、CD4+、CD8+ T细胞减少、CRP和SAA升高预示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青海省藏族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及影响因素, 为藏族人群肺结核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08-2017年在中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 并审核通过接受治疗的居住地为青海的5 564例藏族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以是否成功治疗为因变量, 以与疾病结局有关的其他因素为自变量,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确定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青海省藏族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为87.1%(4 848/5 564), 不良结局率为12.9%(716/5 5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非全程督导方式管理、现住址为农牧区、重症、流动人口、年龄 > 60岁是疾病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 OR(95% CI)值分别为13.044(10.671~15.944)、2.305(1.703~3.119)、2.090(1.346~3.243)、1.967(1.443~2.682)、1.909(1.410~2.586)。患者来源为因症就诊、职业为农牧民是保护因素, OR(95% CI)值分别为0.451(0.375~0.543)、0.786(0.627~0.985)。   结论   青海省藏族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低, 应严格落实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 加强患者全程督导管理, 提高成功治疗率; 藏族人群中的老年、重症、流动、农牧区人群应作为重点关注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评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41例AIS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06)和预后不良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CTA及CTP参数差异,分析AIS患者预后不良因素,探讨CTA联合CTP预测AIS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1,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梗死面积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96,t=10.706;P<0.05)。预后不良组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3分者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67,P<0.05)。预后不良组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相对脑血容量(rCBV)明显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5,t=6.395,t=3.379,t=-...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安徽省2020年1月22日-2020年2月15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为本地区疫情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安徽省及其各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COVID-19疫情公告。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统计分析安徽省及各地级市COVID-19在时间、空间、时空以及人群的分布特征。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索日发病率与迁徙指数(迁入数据)的相关性。使用ArcGIS 10.6软件绘制安徽省确诊病例的时空分布地图。   结果   2020年1月22日-2020年2月15日期间, 安徽省累计COVID-19确诊病例数为962例, 累计发病率为1.52/10万; 累计治愈出院人数比例为24.12%;共有6例死亡病例, 粗病死率为0.62%;确诊病例的年龄集中在30~59岁(66.70%), 不同年龄层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96, P < 0.001);安徽省16个地市均有COVID-19确诊病例, 其中合肥市(17.57%)、蚌埠市(16.32%)以及阜阳市(15.80%)地区病例数较多; 安徽省日发病率与12 d前迁徙指数(迁入数据)存在正相关关系(r s=0.74, P < 0.001)。   结论   安徽省各地市均出现COVID-19确诊病例, 截至2月15日, 各地市累计确诊病例仍有增加, 增幅下降, 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合肥市及皖北地区, 各年龄层普遍易感, 30~59岁确诊病例比例最高。各级政府需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以控制COVID-19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白蛋白(ALB)比值对判定重症缺血性卒中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71例重症缺血性卒中者为观察组,将同期接收的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检验指标,进行对症治疗并且在治疗1个月后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价预后,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成预后良好组(50例)与预后不良组(2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检验结果,对不同预后组的结果对比,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重症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CRP、CRP/ALB水平高于对照组,ALB水平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RP、CRP/ALB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的ALB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IHSS评分、CRP、CRP/ALB均属于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ALB属于保护因素。结论 CRP/ALB比值在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会升高,同时预后不良患者的CRP/ALB比值也更高,因此可作为重症缺血性卒中预后评估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和分析在某医院就诊的犬猫类动物致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开展预防犬猫类动物致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 运用方便抽样法对在某医院犬伤诊室进行伤口处置的动物致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调查1 009例动物致伤患者, 男性占46.68%, 20~岁年龄组占19.72%。在家中受伤者占61.05%, 致伤动物为自家者占50.94%。经χ2检验, 患者职业、是否养宠物、受伤地点和致伤动物来源在性别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 受伤原因、受伤方式和受伤地点在致伤动物种类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01)。   结论   犬猫类动物致伤发生在患者性别和年龄间无差异。居家养宠物安全很重要,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预防动物致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大连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分析,为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2例SFTS病例,其中存活病例79例,死亡病例33例,分析存活组与死亡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以及影响SFTS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112例患者,病死率为29.5%。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房颤,住院时间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症状中死亡组患者早期出现神经症状、出血表现比例高于存活组患者,实验室指标中钙离子、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尿素氮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清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病毒载量水平,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载量、神经系统症状、出血表现、肌酸激酶>170 U/L可作为预测SFTS患者预后的指标。结论 大连地区SFTS患者病死率较高,病毒载量、早期神经系统表现、出血表现和早期肌酸激酶>170 U/L可作为患者预后预测指标。大连地区高病死率的原因是否与病毒株和毒力差异,以及临床治疗差异等相关,需要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分析7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与治疗该病提供科学
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与个案调查的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0-2013年湖北省广水市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77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流行病学特征等情况资料。结
果 77例病例中14例危重型患者死亡,其他63 例患者痊愈。病例多为居住在丘陵地区35 岁以上的中老
年人;发病呈明显季节性,集中在4~10月;病例呈现高度散发,以丘陵地区多见;病原体以新布尼亚病
毒为主。本辖区尚未发现人感染人的依据。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只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有效降低该病死亡率。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6 0601 0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浙江省舟山市2011-2013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建议和对策.方法 收集整理舟山市2011-2013年SFTS病例个案调查表及人口学资料,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1-2013年舟山市共报告SFTS 45例,病死率为11.11%(5/45),其中岱山县41例(91.11%).病例以山区丘陵>50岁人群为主(93.33%),5-7月为发病高峰(84.44%),多数为农民(42.22%)和家务待业(31.11%),男女性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病例有发热(97.78%)、食欲减退(91.11%)、乏力(62.22%)、畏寒(44.44%)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均伴有血小板、白细胞水平进行性下降.病例居住地环境卫生普遍较差,且病前2周进行农田种植等户外活动的比例为68.89%(31/45),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蜱叮咬史,并发现3起流行病学相关事件.结论 舟山市SFTS是由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具有清晰流行病学特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蜱为主要的传播媒介,且可能存在人传人现象.改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及做好户外防护措施对降低发病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Ticks and Tick》2020,11(6):101505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is a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with high case fatality rate (CFR). Alcohol consumption which impairs host immunity and contributes to tissue damage in a variety of organs may be a predisposing factor of fatal outcome in SFTS. We aimed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alcohol consumption on the fatal outcome of SFTS. Patients with laboratory-diagnosed SF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Jinan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Jinan, China, between January 2011 and November 2018 were evaluated. Demographic,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were recorded. Alcohol consumption was evalu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 fatal outcome and each demographic,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variable with alcohol consumption was assessed. A total of 694 patients with SFTS were identifi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overall CFR was 20.9 % (95 % CI: 17.9 %–23.9 %). The CFR in non/light drinkers (0−98 g/week) and moderate/heavy drinkers (>98 g/week) was 18.3 % and 35.6 %, respectively (P < 0.001). In age>60 years patients, the overall CFR in moderate/heavy drinker groups were as high as 53.4 % (95 % CI:40.2 %–66.7 %). Comparing to the age≤60y and non/light drinkers, age>60y and moderate/heavy drinkers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death with an odds ratio (95 % CI) of 9.9 (5.1–19.1).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ge>60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was a significant determinant for death in both genders (F=10.18, P = 0.001).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laboratory parameters, and organ injury were significantly extensive and severe in moderate and heavy drinkers. In conclusion, hazardous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aging synergistically increase the risk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SFTS. In SFTS endemic areas, it is important for older individuals to minimize the exposure risks and abstain from alcoho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16年9月入院的SFTS患者,按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 纳入69例合格病例,存活组49例,死亡组20例,病死率为28.99%。高龄、存在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及出血表现者病死率高(均有P<0.05)。两组间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肌酐、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死亡组入院48 h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Z=-6.49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系统症状和出血表现是SFTS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子。结论 SFT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肌酐、AST、CKMB和LDH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其预后独立影响因子为神经系统症状和出血表现,建议诊疗过程中使用SOFA评分指导病情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2011 - 2014年威海市立医院共报告101例确诊病例,死亡8例,病死率7.92%。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2岁(范围为33~82岁),男女性别比为0.87(47∶54);农民占全部病例的74.25%(75/101);病例主要集中在6 - 8月份,占74.25%(75/101);9.90%(10/101)病例有明确蜱虫叮咬史,3.96%(4/101)病例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100%)、乏力(77.52%)、精神不振(51.69%)、恶心(47.19%)、腹泻(41.57%)等症状;实验室检查WBC、PLT降低,ALT、AST、LDH、CK、肌酸激酶同工酶、a-羟丁酸脱氢酶升高。结论 病例多发生在夏季,呈散在发生,以中老年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60岁以上病例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科学防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收集病例、对照的基本情况、可疑暴露因素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配对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74例SFTS确诊病例和748例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有病例接触史(OR = 5.84,95%CI:1.11~30.88)、有家养动物(OR = 1.74,95%CI: 1.02~2.96)、近1个月见过蜱(OR = 5.85,95%CI: 2.73~12.53)、近2周有蜱叮咬史(OR = 29.58,95%CI: 6.70~130.60)、从事田间作业(OR = 2.63,95%CI:1.41~4.91)、住宅周围环境有杂草/农作物/菜地(OR = 3.24,95%CI:1.74~6.05)和住宅卫生条件差(OR = 2.20,95%CI:1.32~3.66)是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近1个月有亲邻发病(OR = 0.01,95%CI:0~0.03)、采取防护措施(OR = 0.21,95%CI:0.10~0.46)是SFTS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接触病例、饲养家养动物、蜱叮咬、无防护措施的野外作业及住宅周围环境卫生较差等是影响山东省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重点人群SFT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危险因素暴露,以控制SFTS传播。  相似文献   

18.
《Vaccine》2015,33(10):1250-1255
BackgroundThe immunological respons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remain largely unknown. We aim to study the magnitude and sustainability of host immune response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virological and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Methods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was performed in a SFTS reference hospital. The sequential immunological evaluation was determined for SFTSV infected patients, including anti-SFTSV IgM, IgG antibodies and the lymphocyte subsets.ResultsAltogether 298 laboratory-confirmed SFTS cases were analyzed, from whom 55 patients were followed after convalescence. SFTSV specific IgM antibody could be detected at medium of 9 days, surged to peak levels by 4 weeks, and remained persistent until 6 months after disease onset. SFTSV specific IgG antibody could be detected at medium of 6 weeks; surged to peak levels by 6 months, and remained positive in most of the patients even at 3 years after infection. SFTS patients experienced obvious T cell, B cell and NK cells loss during the first week of infection, which was rapidly restored to normal levels. A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 of humoral immunity was identified concurrently from severe disease, especially in acute phase of the infection. These abnormalities can be used as a potential indicator in the prediction of an adverse clinical outcome.ConclusionsInformation gained from this study ha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enh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SFTS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sease pathogenes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发病诊疗情况及感染途径,为制定其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调查。结果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发病前有湖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病例体液接触史,疫点未发现蜱虫,病例搜索未发现其他病例。结论该患者为广东省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病例,感染来源为湖北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