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肃省部分地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血清学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有效控制麻疹 ,甘肃省于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月首次在天水、定西地区 7个县对 8月龄~ 14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 (MV)初始强化免疫。为评价强化免疫血清学效果 ,对部分儿童在免疫前后采集双份血清标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表明 :MV强化免疫前 <15岁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平均仅为6 0 5 6 % ,几何平均倒数滴度 (GMRT)为 5 0 2 6 2 ;MV强化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 91 5 8% ,GMRT为 16 0 9 90 ,抗体阳转或≥ 4倍增长率为 6 8 6 5 % ,高抗体 (≥ 1:32 0 0 )比例由 9 91%上升到 4 6 0 4 %。本次MV强化免疫的开展 ,有效地减少了易感儿童 ,对控制麻疹爆发或流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加速麻疹控制前后健康人群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开展麻疹疫苗 (MV)强化免疫等加速麻疹控制措施的效果 ,分别在加速麻疹控制前后随机选择 11个县和 8个县开展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用血凝抑制 (HI)试验检测麻疹抗体。结果表明 :加速麻疹控制后 1~2 9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由加速麻疹控制前的 92 96 %上升到 96 5 8%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 (GMRT)由18 11上升到 2 5 18;加速麻疹控制前 ,3~ 14岁人群麻疹抗体的GMRT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加速麻疹控制后 ,除3岁和≥ 15岁人群外 ,其余年龄组人群的GMRT均显著高于加速麻疹控制前 ,但 3岁GMRT仍最低 ;男女性别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RT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加速麻疹控制前后 ,均有部分县GMRT处于较低水平。开展MV强化免疫和加强MV的复种能迅速提高相应人群的抗体水平 ,是有效控制麻疹的措施 ,建议在 1 5~ 3岁儿童中增加接种 1剂MV ,加强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监测 ,预防薄弱地区和薄弱人群中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血清学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加速控制麻疹,了解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的血清学效果,在1997~1999年全省开展MV强化免疫活动期间,随机选择11个县(区、市)设立强化免疫血清学监测点,对1~6岁儿童在免疫前、后采集双份血清标本用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人群麻疹HI抗体.结果表明强化免疫后麻疹HI抗体阳性率由免疫前92.96%上升到99.8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由18.11±3.27上升到44.77±2.25,增长2.47倍;强化免疫前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为89.16%~97.37%,9~12岁GMRT最低,为14.26±2.64,强化免疫后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为99.12%~100.00%,9~12岁GMRT上升到39.08±2.88;免疫后抗体有增长者占68.83%,其中呈≥4倍增长者占34.88%.通过强化免疫,大幅度提高群体的免疫水平,在相应的人群中已建立了牢固的免疫屏障,但是要重视MV的复种工作,预防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4.
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联合疫苗2剂免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为观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 )、风疹联合疫苗 (MMR) 2剂免疫的效果 ,选择 8月龄已接种 1剂麻疹疫苗、且在 12~ 18月龄已接种 1剂MMR ,无风疹疫苗及腮腺炎疫苗免疫史的健康儿童 110人 ,在 4周岁时进行第 2剂MMR免疫 ,并在免疫前和免疫后 1个月分别采集手指末梢血 0 3ml,检测麻疹IgG抗体、腮腺炎血凝抑制 (HI)抗体、风疹HI抗体。结果显示 :观察对象在 4周岁时进行第 2剂MMR免疫前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 10 0 0 0 % ,风疹HI抗体阳性率 10 0 0 0 % ,而腮腺炎HI抗体阳性率 5 8 18%。而第 2剂MMR免疫后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仍为 10 0 0 0 %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2 6 78,较免疫前≥ 4倍增长率为 14 6 8% ;风疹HI抗体阳性率仍为 10 0 0 0 % ,GMT为 1∶6 11 90 ,较免疫前≥ 4倍增长率为 5 0 4 8% ;腮腺炎HI抗体阳性率为 98 0 0 % ,GMT为 1∶32 4 9,较免疫前≥ 4倍增长率为 6 9 0 9%。表明MMR 2剂的免疫效果较好 ,为了消除麻疹、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及控制腮腺炎 ,上海市应借鉴美国的经验 ,在进一步开展接种MMR流行病学效果调查的基础上 ,适时调整免疫策略 ,采取 2剂MMR接种方案。  相似文献   

5.
泉州市1998-200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泉州市加速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汇总泉州市1998-200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上报接种数据,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麻疹IgG抗体,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3年的强化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2.7%、92.4%、90.0%;强化免疫后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9.2%,GMRT比免疫前增长6.82倍,预防人群麻疹显性感染的义气风发体滴度比例达到96.7%;麻疹发病率下降了61.7%。[结论]MV强化免疫是加速控制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石家庄等三市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为了加速控制麻疹,河北省于1998年4~5月对石家庄、张家口、承德三市8个月~14岁儿童,进行了一次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强化免疫前后目标人群麻疹IgG抗体,监测麻疹病例。结果强化免疫后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上升至99.7%,预防麻疹显性感染的抗体滴度≥1800的比例上升至98.00%,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从571.67上升至2?118.17,增长3.71倍;1998年三市麻疹发病数比前3年平均下降89.78%,麻疹暴发得到有效控制。由此可见,在保持较高常规免疫覆盖率的基础上,实施MV初始强化免疫,对于迅速提高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减少易感人群的比例,控制麻疹的暴发或流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麻疹血凝抑制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比较用于检测麻疹抗体的血凝抑制 (HI)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1998年河北省采用这两种方法平行检测了麻疹疫苗 (MV)强化免疫前后 1~ 2 4岁人群的血清 1317份。结果显示 :MV强化免疫前HI抗体和ELISA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9 78%和 95 2 2 %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1∶36 15和 1∶812 15 ;强化免疫后 ,HI抗体和ELISA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10 0 0 0 %和 99 88% ,抗体GMT分别为 1∶91 6 5和 1∶2 15 8 17,强化免疫前后分别比较 ,差别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为 98 33% ,ELISAIgG抗体的GMT比HI抗体的GMT高 2 3 5 5倍 ,两种方法具有较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r=0 73,95 %可信区间为 (0 70 ,0 75 ) ;所建回归方程为 :Log^Y =- 0 32 10 0 6 +0 6 70 75 6LogX0 。两种方法平行检测 5 8份强化免疫前后双份血清抗体≥ 4倍增长情况 ,符合率为 82 76 %。结果表明 ,两种检测方法用于麻疹抗体检测相关性较好 ,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选取18~24月龄儿童210名,每名儿童接种1剂MMR,在接种后30min、6h、24h、48h、72h、7d、9d分别观察接种后临床反应,并于接种前、后6周各采集血清标本1份,用血凝抑制(HI)试验定量检测麻疹、腮腺炎、风疹IgG抗体。结果接种MMR后中、弱发热反应发生率4.29%,在1~2d内消退,无异常反应发生。免疫前麻疹HI抗体阴性儿童,免疫后抗体阳转率100%;免疫前麻疹HI抗体阳性儿童,免疫后抗体≥4倍增长率61.5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免疫后比免疫前增长3.8倍。免疫前腮腺炎HI抗体阴性儿童,免疫后抗体阳转率83.50%;免疫前腮腺炎HI抗体阳性儿童,免疫后抗体≥4倍增长率53.97%;抗体GMT免疫前1∶1.57,免疫后1∶3.52。免疫前风疹HI抗体均为阴性,免疫后抗体阳转率100%;抗体GMT 1∶487.2。免疫前、后麻疹、腮腺炎、风疹的抗体阳转率及GMT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冻干MMR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陕西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评价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对麻疹发病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陕西省 2 0 0 3年麻疹流行模式为爆发和散发并存 ,局部地区麻疹爆发影响着全省麻疹发病水平 ,发病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说明 8月龄~ 7岁为高发年龄段 ,该年龄段病例麻疹疫苗 (MV)接种率为 4 3%。 4、5月为麻疹高发月 ,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 6 0 %。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 :2 0 0 3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倒数 (GMRT)较 2 0 0 1年上升明显 ,处于较高水平。 2~ 4岁麻疹抗体GMRT较低。提示MV初种和复种均必须加强 ,有效接种率有待提高。应对 1 5~ 2岁儿童增加 1次MV免疫 ,8月龄~ 14岁儿童开展MV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黄浦区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初免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区辖各社区8月龄麻疹疫苗接种对象59人,在接种前及接种后1个月采集手指末梢血检测麻疹IgM抗体,抗体滴度≥1∶200为阳性.结果 免前阳性率1.72%,免后阳性率98.30%,免后麻疹IgG抗体滴度4倍增长56人,占96.55%.结论 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部分地区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活动效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本文报告了安徽省加速控制麻疹策略实施方面的进展.通过1997年底在3个地区(市,下同)进行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1-6岁儿童麻疹血凝抑制(HI)抗体阳性率上升到100%,几何平均滴度(GMT)从1:18.97增长到1:43.45,1998年1-6月3个地区麻疹发病数大幅度减少,与1996年、1997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84.17%和87.71%,未出现麻疹的暴发,说明MV初始强化免疫控制麻疹效果明显.我省拟于近期继续在其余地区开展MV强化免疫,将MV复种年龄提前到4岁.同时,更加注重巩固和提高MV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麻疹病例的监测和开展控制风疹工作.  相似文献   

12.
1995年在藁城市农村进行了4-7月龄婴儿接种沪191麻疹疫苗(MV)临床反应和血清学效果观察,以及对婴儿母亲麻疹抗体的监测。结果表明:婴儿的母亲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I.15%,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373。4~7月龄婴儿胎传抗体阳性率仅为2.17%,为6一7月龄婴儿接种0.2ml或0.5mlMV,免疫成功率均80%,GMRT为252-356;4月龄婴儿接种0.2ml和0.5mlMV,免疫成功率分别为33.33%和28.57%,GMRT分别为159和122:5月龄婴儿接种02ml和0.5mlMV免疫成功率分别为50.00%和71.43%,GMRT分别为200和244。婴儿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完善似乎是决定能否免疫成功的主要因素。接种MV高热率(>38.6℃)为5.38%,皮疹率为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对婴儿麻疹发病的影响,为降低婴儿麻疹发病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6-2012年枣庄地区婴儿麻疹发病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育龄妇女接种MV后母婴麻疹抗体。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运用χ2检验、t检验、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育龄妇女接种MV后(2010-2012年)婴儿年均麻疹发病率降至34.08/10万;病例以母亲孕前≥24个月接种MV者最高,占婴儿病例的50.00%(19/38),其中〈8月龄占42.11%(16/38);育龄妇女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分别为95.72%和1 300.52,随时间推移到孕前24个月迅速下降至82.05%和521.35,接近免前水平(82.72%、419.78)。孕前3-6个月、8-12个月内接种,其婴儿(0-8月龄)麻疹抗体阳性率、GMRT明显高于相应对照(χ^2=27.92、24.41;t=10.23、9.78;均P〈0.01),而其8月龄婴儿免疫成功率(76.19%-90.00%)、GMRT(672.24-712.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4,F=0.47,P〉0.05)。结论育龄妇女孕前3-12个月内接种MV,可显著提高母婴抗体水平,减少婴儿初免前暴露;同时不影响基础免疫成功率和GMRT水平,对降低婴儿麻疹发病,实现消除麻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8月龄婴儿接种0.2ml和0.5ml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后,血清抗体应答情况,以及母传抗体与抗体应答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96名健康8月龄婴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在接种MV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血清麻疹抗体。结果101名婴儿接种0.2mlMV,95名婴儿接种0.5mlMV,然后与接种前相比较,接种前抗体阴性者,接种后抗体阳转率0.2ml组为88.24%,0.5ml组为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6,P=0.031);接种前抗体阳性者,接种后抗体≥4倍增长率0.2ml组为56.25%,0.5ml组为5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7)。所有检测婴儿,接种前麻疹抗体阴性率已达81.12%(159/196),而母亲抗体阴性率仅为7.65%(15/196)。结论母传抗体对8月龄婴儿初免MV免疫成功率的影响较小,接种0.5ml MV能明显提高接种前抗体阴性婴儿的阳转率,但对于接种前抗体阳性的婴儿,接种后麻疹抗体阳性率并不随接种剂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人群麻疹免疫屏障的形成与作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宁波市人群麻疹免疫屏障形成情况 ,对麻疹的发病情况、麻疹疫苗 (MV)的报告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人群的免疫水平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显示 :宁波市麻疹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至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一直维持在 <5 /10万 ;1986年以来MV的报告接种率均 >95 % ,连续 6年的儿童MV初免成功率 ,除 2 0 0 1年为 94 34% ,其余均为 10 0 % ;人群麻疹血凝抑制 (HI)抗体总阳性率为 97 17%。从目前麻疹的免疫屏障情况分析 ,宁波市近几年不会发生麻疹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16.
Youwang Y  Ping W  Feng C 《Vaccine》2001,19(15-16):1998-2005
A study of the serolog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effects of primary immunization with current live attenuated measles vaccine (Hu191) among 503 children aged 6-15 months, was conducted in Jingzhou, Hubei province, China from 1991 to 1998.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conversion rate of measles IgG was 91.65%, geometric mean titer (GMT) was 1:266.74 and its ratio reaching protective titer was 46.52% at 1 month after first immunization. As time goes on, the above-mentioned indexes reduced rapidly. Short-term and long-term efficacy of 0.2, 0.3 and 0.5 ml measles vaccine was similar. The positive conversion rate, GMT and ratio of protective titer of IgG of different potency measles vaccin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however, latter two indexes showed a tendency to increase gradually with the rise of vaccine potency. The age for primary immunization was a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immune response to measles vaccine. Immune efficacy of 6 months old group by primary vaccin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 or = 8 months old group. The result indicated it is practicable that infant aged 8 months be vaccinated with measles vaccine in China. Twenty-nine suspected measles cases were reported, out of them, 26 cases were negated in time from December 1991 to November 1998.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short-term positive conversion rate of the enzyme immune assay IgG antibody of the Hu191 is higher, but its serological endurance isn't ideal, and its epidemiological effect should be evaluated further.  相似文献   

17.
婴儿麻疹胎传抗体及初次接种麻疹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婴儿麻疹胎传抗体状况及探讨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1999年我们对广州市产妇和新生婴儿进行麻疹抗体水平检测并对6月龄和8月龄婴儿初次接种麻疹疫苗(MV)的免疫成功率进行血清学效果观察。结果表明,产妇和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均为98.4%,GMRT分别为1588.34和1354.73;6月龄和8月龄婴儿免前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4%和11.1%,GMRT为2.07和1.80;免后1个月抗体阳性率升至93.9%和98.9%,GMRT升至1260.45和2358.03,免疫成功率分别为89%和97.8%。2.07和1.80;免后1个月抗体阳性率升至93.9%和98.9%,GMRT升至1260.45和2358.03,免疫成功率分别为89%和97.8%。8月龄的血清免疫效果明显优于6月龄,提示目前应加强育龄妇女及婴儿麻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控制兰山区的麻疹疫情。方法:1999年度对该区149 016名8月龄—14岁儿童实施了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接种率为97.38%。随后开展了麻疹免疫监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HSA)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强化免疫后麻疹抗体阳转率达100%,GMT从1:5.56上升到1:52.68;经过流行病学观察,强化免疫后麻疹疫情被控制,2a后发病率下降到0.75/10万,麻疹发病数与1999年相比,下降了97.53%。检测79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其中麻疹IgM阳性16例,占20.25%;风疹IgM阳性12例,占15.19%。结论: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对控制麻疹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国5个县(区)儿童接种首剂麻疹减毒活疫苗(First Dose 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1)后的免疫成功率及受免疫前抗体的影响,评价MV1的接种质量。方法2010年,在黑龙江省富锦县、河北省武安市、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江苏省响水县和上海市松江区,对290名适龄儿童在接种MV1前和接种后1个月,各采集1次血标本,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5个县(区)儿童MV。免疫前麻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平均阳性率为13.28%,免疫后麻疹IgG阳性率为98.34%。8~17月龄儿童麻疹IgG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P〉0.05),仅7月龄组低于其他组;不同月龄组麻疹IgG几何平均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P〈0.05)。MV1免疫后免疫成功率为85.89%,MV1免疫前麻疹IgG阴性者免疫后免疫成功率为97.60%,MV1免疫前麻疹IgG阳性者免疫后免疫成功率为9.38%。MV1免疫前麻疹IgG不同水平的儿童,MV1免疫后麻疹IgG阳性率、阳性者麻疹IgGG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16,F=1.82;P均〉0.05),但MV。免疫后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29,P〈0.05)。结论儿童接种MV1后可使麻疹IgG阳性率达到较高水平;MV1免疫成功率水平较高;5个县(区)儿童的MV1及时接种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