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情况,探讨有效的控制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依据医疗锐器伤发生后登记上报的35名医务人员,对锐器伤发生的人群、地点、时间、原因、锐器种类、操作环节以及病原体分布和锐器伤发生后的处置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暴露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护士、医师、护工,分别占65.7%、28.6%、5.7%;暴露发生的主要环节操作中占71.4%、操作后的整理占14.3%;在致伤锐器中注射器针头占42.9%、手术缝针占25.7%;暴露发生的时间采血、穿刺或拔针时占34.3%,手术、清创缝合时占20.0%。结论护士、低年资医务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操作不规范、防护不当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安全操作行为,执行职业安全防护,加强监管力度是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护生锐器伤的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护生发生锐器伤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2007年8月-2008年5月在医院实习的护生发生锐器伤,并登记<医院医疗锐器伤呈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在30名锐器伤中,锐器伤种类中针刺伤23名(76.7%),其他伤7名(23.3%);锐器伤发生操作环节,操作中15名,操作后15名;未戴手套23名(76.7%);伤害86.7%发生在手指;30名锐器伤者,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63.3%.结论 加强护生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改进护理器材,规范护生操作流程,能切实减少护生发生锐器伤;健全锐器伤监测、呈报制度,确保护生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3.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状况,探寻职业暴露发生规律,促进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防护观念;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和监测管理系统,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所有临床工作人员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分布特征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监测周期内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63人次;护士发生率最高占61.9%,其次为医师占30.16%;职业暴露类型主要以锐器伤为主;锐器伤以操作后未及时正确处置锐器导致的损伤、手术操作中的锐器伤和治疗过程中患者躁动发生率最高;经追踪随访,无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发生。结论广泛地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建立监测系统、暴露后及时规范处理和干预,不失为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的真实情况与特点,为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内有机会接触锐器的所有医务人员采用浙江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2011年5月1-31日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调查的1257名医务人员共发生锐器伤128人,锐器伤发生率10.18%,发生182人次,人均0.14次;护士发生最高,有106人次,占58.24%,其次为医师54人次,占29.67%;锐器伤发生地点主要在普通病房和手术室;导致锐器伤的锐器以注射器针头最多见,其次为真空采血针;发生锐器伤危险因素在医疗废物处置中最多,其次为抽血和补液配制;发生锐器损伤后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有3例.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针对高危人群、科室、环节等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改进职业暴露报告监控系统,提高职业暴露后的上报率,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100例次医务人员锐器伤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探讨改进措施,以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9月间发生锐器伤并登记的100名医务人员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锐器伤的100名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占75.00%,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工龄<5年的医务人员是发生锐器伤的集中人群;直接用手整理物品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操作环节;锐器伤发生后能正确处理伤口的医务人员占69.00%。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认真落实职业防护制度,规范操作,以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科学制定职业防护制度。方法对医院2009年9月-2010年8月发生锐器伤的131名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25份。结果 125名医务人员共发生372人次损伤,平均每人发生2.98次;药物配制中心的护士平均每人发生锐器伤24.29次;64.00%的锐器伤发生在工龄≤5年的医务人员,主要发生在加药、手术操作、回套针帽、处理医疗垃圾和拔针时;78.05%的护士、11.11%的医师能正确进行锐器伤的现场处理;72.80%的医务人员有害怕和(或)恐惧心理;95.20%的医务人员认为需要或很需要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结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必须提高意识,掌握锐器安全操作方法,医院要加大防护投入,采用药物集中配制,使用安全器具,避免和减少锐器伤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情况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某基层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84名医务人员锐器伤的职业、科室、工作年限、原因、锐器种类、锐器污染情况及处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84例医务人员有锐器损伤史,锐器伤发生的次数因职业、科室、工作年限等因素存在差异,其中护士的锐器伤发生的构成比最高,为73.81%;手术室(麻醉科)构成比为39.29%;低年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构成比为51.19%。引起锐器伤最常见的原因以操作者整理器具或进行伤口缝合或执行注射操作时刺伤自己为主,分别为29.76%、25.00%、22.62%;引起锐器伤的锐器种类以注射针头(含头皮针)的构成比最高,为51.19%;其次为手术缝针占23.81%。明确污染源的占62.07%,其中HBV占50.57%。84例锐器伤经追踪监测8个月无一例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结论要降低医务人员的锐器损伤率,必须针对医务人员锐器伤危险因素的特点,制定有效的、适宜的防护对策。应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熟练规范操作,增加必要的设备,避免和尽量减少医疗锐器损伤。  相似文献   

8.
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 了解护士锐器伤的现状,为采取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临床192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2008年1月~2009年5月锐器伤情况.结果 72.92%护士发生过锐器伤;发生锐器伤的锐器主要是注射器针头(35.37%)、其次是玻璃(31.71%);护士主要在掰安瓿(32.11%)、处理使用后锐器(23.17%)、配药治疗时(21.14%)、治疗后拔针(10.57%)等环节容易发生锐器伤;有77.86%护士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有63.57%护士没有规范处理锐器伤.结论 临床护士面临锐器伤职业危险,应强化"标准预防"理念的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完善操作规程并规范操作行为、倡导并使用安全护理器具、减少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人群分布特征和风险环节,为制定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12月该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发生锐器伤者的职业类别、暴露地点及环节、暴露源等情况。结果2014年1-12月共监测医务人员2 643名,发生锐器伤61名,其中护士43名(占70.49%),医生13名(占21.31%)。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科室主要为骨科(9名,占14.75%),致伤锐器主要为输液针(33名,占54.10%),发生的主要操作环节为拔针(21名,占34.43%);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共36例(占59.01%);34名(占55.74%)锐器伤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均未戴手套。锐器伤职业暴露后进行局部处理者54名(占88.52%),进行药物治疗(含预防用药)者仅18名(占29.51%);追踪随访43名(占70.49%),均未因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锐器伤职业暴露监控体系,加强对发生锐器伤高危人群的培训,强化标准预防,对风险环节进行监控和干预,有效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13年5月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2 467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505人、654人次,发生率20.47%、人次发生率26.51%;其中护士437人次、实习生58人次和医师139人次,分别占66.82%、8.87%和21.25%,是易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头皮钢针、一次性注射器、手术缝针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分别占29.05%、21.10%、11.01%;加药、医疗废物处置和手术缝合等操作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分别占13.00%、9.63%、9.33%;在已知暴露源情况下,血源性疾病暴露率达10.24%,锐器伤后上报率仅为5.20%。结论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应强化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切实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检验科人员锐器伤发生原因,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检验科人员发生的锐器伤进行原因分析,并不断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 5年共发生锐器伤52例次,其中检验人员发生率最低,为20.0%,工友发生率最高,为150.0%;玻璃类为损伤的主要锐器;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有:对锐器伤认识不足、操作不规范、注意力不集中等;经过不断学习与改进,锐器伤逐年减少,发生率由2006年的63.3%下降至2010年的11.8%.结论 通过实施加强学习培训、加强自我保护、改善科室环境、调整器械用具、规范操作流程、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应用自动化设备等措施,能有效控制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人群、时间以及操作环节,探讨有效的控制策略.方法 依据医疗锐器伤发生后登记上报的69例案例发生情况,进行监测追踪,对锐器伤的发生原因、锐器种类、操作环节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及低年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占62.32%、55.07%;周一、五及上午时段锐器伤发生率高;病室内发生锐器伤占37.68%,手术室占33.33%;发生锐器伤的锐器主要是注射器针头,其次是输液器针头及缝合针,分别占26.09%、21.74%、17.39%;处理使用过的锐器(28.99%)、手术(27.54%)、经皮拔针(23.19%)等环节容易发生锐器伤;有63.77%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结论 护士、低年资医务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操作不规范、防护不当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安全操作行为,是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2006-2013年锐器伤情况,为持续改进锐器伤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建议。方法对上报的《医疗锐器伤登记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06-2013年共上报429例锐器伤,主要人群为护士(59.7%)和医生(33.3%);工龄主要为5年及以下者(72.5%);发生地点主要为病房(43.1%)和手术室(27.7%);致伤物主要为注射器针头(30.5%)、头皮针输液器针头(21.2%)和缝合针(18.2%);护士和医生的主要致伤环节分别为整理锐器和手术中缝合;血液传染病污染的锐器占40.1%;锐器伤随访率为93.8%,无血源性病原感染病例发生。结论建议加强医务安全教育,针对重点人群高危环节进行培训,完善锐器伤相关管理制度,加强高危人群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医护人员锐器伤现况,并提出控制医护人员锐器伤相应的对策.方法 利用北京地区医院感染监控系统,根据该地区124所二、三级医院上报的医护人员锐器伤害情况,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通过发现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对策.结果 护士在全部报告的伤害记录比例最高,约占65.4%,医师占26.9%;锐器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在病房内、手术室、病房外、门诊、急诊、ICU等;工龄<5年的医护人员最易发生锐器伤害;导致锐器伤害的器械种类主要为注射针头等;最为常见发生伤害的医疗操作环节是手术中(缝合或切开时等),占14.8%,丢弃前针头等锐器物处理时占10.3%.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与工龄、职业分布、工作地点、锐器物种类、操作环节、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缺乏职业安全教育、操作不规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38,自引:13,他引:38  
目的了解护士被锐器伤的情况,为采取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护士被锐器伤的有关情况。结果被调查916名护士中有759人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82.86%,共发生2 572例次损伤,平均每人发生锐器伤3.39次,其中69.57%被污染针头所刺伤;锐器伤发生以针头和玻璃伤为主,分别占70.47%、24.20%;操作后整理用物特别在处理使用过的锐器时刺伤率达39.93%;护士在操作时只有42.25%戴手套。结论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采用防刺性护理用具,减少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320名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以期对锐器伤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320名医务人员在2011年8月1 -31日的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1320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27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其中护士22人,占81.48%,为锐器伤发生的主要人群,锐器伤发生场地主要在普通病房,占45.71%,造成锐器伤发生的医疗器械主要是一次性注射器,占54.29%,造成锐器伤的发生时机主要为补液配置,占51.43%;有68.86%的被调查者参加过培训,仅有8.57%的伤者报告了锐器伤.结论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重点部门锐器伤的防护培训;锐器伤的发生率较高,但是上报率较低;发布与宣传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指南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徐州地区各级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及上报情况,为制定本地区锐器伤防护措施、完善上报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7—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徐州市13所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务人员,对其一般资料、锐器伤发生及上报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2 694份有效问卷,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10.32%,例次发生率为12.84%,上报率为30.64%。医务人员锐器伤例次发生率一级医院为44.83%,二级医院为11.53%,三级医院为12.52%,不同级别医院锐器伤例次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148,P0.001)。锐器伤发生时机主要为医务人员在回套针帽时(79例次,22.83%),器具种类主要为中空针类(297例次,85.84%)。参加培训情况不同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760,P0.001)。结论本地区医务人员的锐器伤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培训效果欠佳,上报率较低且安全器具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有效的锐器伤监测追踪系统以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54名实习生锐器伤的调查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了解新毕业医务人员实习期间诊疗工作中发生锐器伤情况,探讨预防减少锐器伤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4-2006年154名实习生进行锐器伤及职业暴露预防教育回顾性调查。结果154名学生在校期间未接受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学习,实习期间91名接受锐器伤防护相关知识教育,各专业教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组83名中锐器伤62名,锐器伤发生率75.2%,未教育组71名中锐器伤64名,锐器伤发生率9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4名学生实习期间发生锐器伤126名,共585人次;锐器伤发生率为81.8%,平均每名受伤3.8次,其中>2次者占87.8%;学生实习期间锐器伤种类以药物安瓿伤为主,占35.0%,其次为注射器针头27.0%、输液针头22.0%。结论新毕业医护人员实习期间锐器伤发生率高,学生锐器伤的发生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与锐器接触频率高密切相关,加强预防教育,规范操作行为、建立规范操作流程,是避免发生锐器伤的发生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污染锐器伤发生的情况,探讨原因与防护对策。方法通过建立医务人员锐器伤监测系统,对64名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污染锐器伤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和外科医师锐器伤发生率高分别为54.68%、35.94%;46.88%锐器伤发生在手术室;按致伤锐器的种类统计,针刺伤占81.25%、手术器械损伤占18.75%,其中发生在分离针头、套帽、操作时未对准、整理和清理物品、尖锐物品藏于其他物品中、他人意外损伤等操作环节分别为15.62%、12.50%、17.19%、17.19%、9.38%、20.31%。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训练,完善和规范操作规程,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人员锐器损伤情况,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我市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人员所发生的锐器伤及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32名配置人员,在最近12个月内,配置人员发生过锐器伤的占89.39%,发生锐器损伤共829次,平均每人损伤6.28次;其中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91.86%、工龄1~2年的配置人员发生率为100.00%,初级职称配置人员的发生率为94.49%;配置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种类依次为安瓿、空瓶伤占45.24%、玻璃碎屑伤占29.79%、注射针头伤占15.44%、其他伤占9.53%;锐器伤发生的环节依次为掰安瓿时占31.00%、清洁台面或地面时占24.61%、毁形针具时占21.23%、丢弃锐器时占10.74%、安装调节针头时占8.69%、处理医疗垃圾时占3.74%.结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率高,医院管理者和配置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提高配置人员防范意识,熟练规范操作,加强工作的责任心和注意力,避免或减少锐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