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关于上海家庭医生制度执行需求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定性访谈的方法,从政治需求、社会需求、资源需求和技术需求四个方面调查了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对开展家庭医生制的执行需求,发现了家庭医生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在对家庭医生管理者执行需求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探索中国的家庭医生制度模式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政策议题。上海市长宁区是国家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也是最早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探索和改革的示范区。自2008年起开始逐步探索家庭医生制度至今已有10年时间,为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积累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本专题3篇文章是来自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综合改革十周年的调查,分别从服务模式、政府协同、绩效考核方面,展示了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综合改革的具体做法与政策成效。伴随着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推进会的贯彻落实,中国家庭医生制度的长宁模式将为全国各地的家庭医生制度探索与深化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各地     
正上海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制度近日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获悉,上海市2014年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力争到2020年使每一位常住居民都能得到家庭医生服务。目前,上海市已有180家(占总数的7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家庭医生制度,签约常住居民588万人,签约率达32%,平均每位家庭医生签约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长宁区分人群、分阶段、分程度、分特色地开展实践家庭医生责任制度,通过构建相关的配套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新型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以期引导实现定点医疗、社区首诊、梯度就诊的政策突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2013—2015年所有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工作的机构进展情况,找到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对2013—2015年上海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1.0版)的构建始于2010年底,至2015年底在全市范围基本全覆盖。在此期间,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数量和质量缓慢提升,常住居民签约率稳步上升,初级卫生服务逐步推进,预约和双向转诊的数量逐渐增加,健康管理服务方面成绩显著。但仍存在团队人员配备不合理、远郊居民签约率下降、城区家庭医生签约饱和率低、健康档案动态更新率低等问题。结论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2.0版)需深入分析城郊差异,提升健康管理服务内涵,加大对家庭医生岗位的政策倾斜力度,并积极落实签约工作,以促进有序诊疗。  相似文献   

6.
运用ROCCIPI技术系统分析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工作及其进展情况,从政府、社区居民、家庭医生和医疗机构4个方面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上海市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龙骅 《中国卫生资源》2014,(3):225-226,240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落实情况,为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收集上海市7个区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计年报,对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和人员的配置、家庭医生签约和利用情况、家庭医生的服务量和管理效率分析。结果 :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团队式家庭医生制服务,但郊区中心的全科医生少,服务人口多;家庭医生平均签约率为27.83%,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率为50.46%,7项优惠服务落实率为98.2%;郊区家庭医生的门诊量、高血压社区管理率、重型精神病的规范管理率均低于中心城区。结论 :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是发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关键,应以需求为导向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建立了家庭医生制度和相应配套措施。自2006年起,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政府根据基层卫生服务状况及相应的社会环境制订和调整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本文回顾了家庭医生制度演变,对各阶段的政策内容及特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政策指导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面临的挑战,提出完善家庭医生制度的相应建议,为实现签约服务相应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可行性,并提出适合上海市实际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方法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家庭医生制的特点,深入探讨上海市部分区、县先试先行的情况,以上海市社区卫生发展现状为依据,综合应用文献查阅、关键知情人访谈和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从政府财力投入、人力资源配置、卫生经费管理制度、服务人群和服务内容等方面初步判断推行家庭医生制的可行性。结果家庭医生制可以分为完全型全人群、完全型重点人群、非完全型全人群、非完全型重点人群和非完全型服务利用人群五类服务模式。结合上海市实际,建议选择有条件的区、县开展非完全型服务利用人群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试点,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有效的管理模式,完善各项相关配套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完全型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过渡。结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选择适合上海市实际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进行试点,有利于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最终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界定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英国、美国、古巴3个国家的家庭医生制度运行机制和启示。提出我国应从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强化国家财政投入和政策配套管理;建立和完善家庭医生激励机制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提升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作为全国家庭医生制度起步最早的城市,对家庭医生签约机制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已从"以软签约为主,引导居民认识、接触与逐步接受家庭医生服务"发展到"医疗机构组合模式的紧密型签约"。本文从调整背景、设计思路、进展与障碍因素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上海市"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机制的实施现状,并基于实施障碍因素分析,提出了从提升全科医生数量与能力和优化现有薪酬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家庭医生制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实施了家庭医生制“12345”服务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家庭医生团队的责任心、家庭医生的地位和工作效率,实现服务个性化,提高了居民家庭生活质量.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家庭医生人员缺乏;双向转诊政策不到位;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不足;激励机制不完善;信息化网络程度不全、不到位.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政府协同式治理是当前我国医改推进的必要支撑和重要方向。上海市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模式发展过程中,通过卫生、医保、民政、财政等部门面向困难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医疗救助+社会组织医疗帮扶"的"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协同治理模式实现了激励相容的可持续发展。十年的改革探索和政策实践表明,卫计委、民政部门精准确定服务人群,医保、财政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的政策协同,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医疗资源整合支撑,社区健康共建共享是我国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长宁区探索了家庭责任医生的服务模式、工作机制、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转变了家庭责任医生的服务方式,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初步建立了家庭责任医生与社区居民的依存性伙伴关系,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责任医生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鉴。其主要的政策经验包括:以家庭责任医生工作室为载体的服务模式、以家庭责任医生为基础的区域医疗协同服务体系、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按照时间路径推进的家庭责任医生社区首诊模式和根据服务对象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路径。长宁区的政策实践也表明,改革的推行需要先期进行机构标准化建设、公益性改革以及全科服务团队的培养,以便为家庭责任医生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典型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状况,为提升家庭医生服务供给能力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在青海、甘肃、安徽、浙江共选取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13名机构负责人、23名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运用主题框架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地区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组建、服务模式上存在差异。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资源协调、政策宣传等服务是家庭医生的主要工作内容。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面临职责不清、工作量大、物质激励不足、职业发展受限、居民主动性不强等共性问题。中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源、技术支撑、服务条件等方面面临更大挑战。结论:建议优先明确家庭医生职责要求和签约服务规范,并优化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对于中西部地区,还需进一步加大家庭医生培养力度,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强化签约服务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的实证数据检验家庭医生在健康与费用管理中的"守门人"作用。方法:2018年5—6月在上海市"1+1+1"家庭医生签约试点的某街道开展现场问卷调查,采集有效问卷1745份。结果:签约居民在抽烟、酗酒、熬夜等健康行为自评健康管理成效中均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健康管理成效为好的有54.96%,显著高于未签约居民(31.27%);在费用控制指标中,签约居民认为签约家庭医生能够节省费用的占66.73%,而未签约居民仅为48.63%。结论:上海市"1+1+1"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家庭医生健康与费用"守门人"的管理成效,在将来的研究中有必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健康管理与实际医疗费用控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为指标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半结构访谈法,借助SMART原则和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理论框架,设计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徐汇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29名家庭医生和26名家庭医生管理者进行调查。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共涵盖22个指标,家庭医生管理者在指标SMART总分以及各维度上评分显著高于家庭医生(P<0.001),签约居民人均医保费用、签约居民因高血压相关疾病住院比例、签约居民因糖尿病相关疾病住院比例得分均较低。22个指标可聚类为5类,各类指标可实现性欠佳。除过程评价外,各类指标的结构和结果评价平均得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家庭医生与家庭医生管理者对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评价存在差异。可实现性欠佳是考核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制订应征询家庭医生意见,更多地考虑家庭医生发展现状,以符合现阶段家庭医生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服务的主要做法及探索实践,建议在医共体建设中,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将医疗重心下沉,坚持以强基层为重点、需求为导向,建立完善"全科+专科、院区+总院"家庭医生协同服务机制,重塑家庭医生服务品质,促进分级诊疗制度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实行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服务工作进展情况,即"家庭医生制度2.0版",找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针对"家庭医生制度1.0版"存在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接受度不高、签约履约率低、居民无序诊疗和医疗费用逐年上涨等突出问题,上海市启动了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工作,通过3家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市级平台优先转诊;提供长处方和延伸处方的便捷用药服务等举措,努力尝试解决1.0版存在的问题。结果上海市2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工作。截止2018年底,医疗机构组合签约人数已超过666万人,已签约居民中77.09%在签约的3家医疗机构内就诊,在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率达到了57.77%左右,"家庭医生制度2.0版"对分级诊疗的落实和医疗服务下沉社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结论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2.0版"实施3年多来,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有序诊疗正在不断改善,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在实施中;延伸处方优惠政策凸显,医疗服务逐渐下沉社区。但是医疗费用仍然持续增长,后续需要家庭医生加大对签约居民医疗费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