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为解决长三角区域口岸输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处置过程中信息传递障碍、行政限制等问题。方法构建长三角区域口岸输入性传染病联动处置机制,对联防联控体制进行创新研究。结果通过长三角区域口岸输入性传染病联动处置机制的建设,科学,有效地提升了长三角地区输入性传染病的联防联控工作效率。结论长三角区域口岸输入性传染病联动处置机制成效显著,是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探讨热带病卫生检疫联防联控体系在国境口岸热带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方法〕全面回顾热带病联防组成立12年来在国境口岸热带病防控中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结果〕联防联控体系在口岸传染病防控、媒介生物监测、检疫查验模式创新、科研攻关等方面成绩显著,共在入境人群中检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97例、疟疾病例96例、基孔肯雅热病例7例。〔结论〕热带病联防联控体系适合我国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实际情况,其工作模式行之有效;在国境口岸热带病卫生检疫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保卫祖国南大门的卫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防止输入性传染病在境内传播。方法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和快速联控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口岸传染病防控模式。结果分别从来自泰国的中国籍游客和来自马来西亚的马来西亚籍商务人员中各查获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成功地阻断了可能造成的输入性登革热境内传播疫情。结论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和快速联控三位一体是口岸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4.
对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调查及处置,提示口岸检验检疫人员过硬的专业本领、快速的联防联控、旅行者受教育和配合程度以及对传染病的风险意识、口岸有效控制蚊媒密度,是成功阻断输入性登革热境内疫情扩散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防联控体系在首都机场口岸蚊媒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和意义,为制定出入境卫生检疫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与北京市旅游委、商务委、卫生与计划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边防等相关部门建立全方位立体化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查验。结果 2010年-2013年首都机场口岸共检疫筛查发现有症状旅客5 893人次,发现蚊媒传染病共计141例,蚊媒传染病确诊病例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1-6月,首都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有症状者检疫筛查率为25人/10万;发现蚊媒传染病共计244例,口岸出入境人员蚊媒传染病确诊病例检出率为2.33人/10万,蚊媒传染病发现能力较去年同期比较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首都机场口岸联防联控体系有效提高了蚊媒传染病口岸检出率,降低蚊媒传染病的输入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防止输入性传染病在境内传播。方法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快速联控三位一体的口岸传染病防控模式。结果从来自马来西亚的中国籍游客中各查获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成功地阻断了可能造成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境内传播。结论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快速联控三位一体是口岸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7.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北京建立机场口岸联防联控机制,切实落实"外防输入",为遏制疫情传播发挥重要作用。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发现联防联控工作中组织保障、筛查精准性、通关及筛查时间、技术保障、防控宣传等方面还有待完善。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机场口岸联防联控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传染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的作用,为区域性联防联控合作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对江西省赣州市1起输入性人感染H5N6禽流感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赣粤两省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在病例感染来源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排查、信息沟通和风险监测等方面经验。结果以传染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为依托,赣粤两省共同完成了本起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和风险沟通机制的高效畅通。本次事件为偶发个案,感染来源可能与活禽市场暴露有关,密切接触者未出现H5N6禽流感病毒感染。结论在赣粤区域性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基础上,实现传染病防控合作常态化运作,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和风险沟通机制,务实赣粤两地联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础。  相似文献   

9.
曾志笠    谢春燕    张天琛  袁辉  刘晓青 《现代预防医学》2016,(21):4003-4004
目的 探讨传染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的作用,为区域性联防联控合作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江西省赣州市1起输入性人感染H5N6禽流感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赣粤两省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在病例感染来源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排查、信息沟通和风险监测等方面经验。结果 以传染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为依托,赣粤两省共同完成了本起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和风险沟通机制的高效畅通。本次事件为偶发个案,感染来源可能与活禽市场暴露有关,密切接触者未出现H5N6禽流感病毒感染。结论 在赣粤区域性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基础上,实现传染病防控合作常态化运作,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和风险沟通机制,务实赣粤两地联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此次疫情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国境口岸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全国各级海关与多个部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构建了包括信息共享、人才交流、技术合作以及联合处置等全方位、立体化的联防联控架构,完善了“境外—口岸—境内”全链条联防联控机制,涉及的部门多、协作的范围广、合作的时间长。国境口岸联防联控机制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国境口岸联防联控机制在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等方面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探测、监测和预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染病继续成为全球发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公众健康生命、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国家安全。早期探测重点是及时、敏感地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异常信息,并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实,也是有效监测、预警系统的前期;有效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全面准确地认识特定传染病暴发流行可能发生的事实条件、驱动因素和传播链,并提出科学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措施;因衡量收集具体数据的资源支撑和价值大小,难以及时、完整、准确地获得流行病学、病原学等数据信息。本文综述传染病早期探测、有效监测、有效预警理论技术,整合利用中国有效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和多时空节点触发与多学科渠道监测暴发流行情况、病因、风险、过程和驱动因素的多源数据,构建运行敏感特异、分期度量的中国(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响应创新技术体系,为加强新发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避免应对不力传染病蔓延与防止过度响应资源浪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医疗机构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的预警监测与精准管控,基于信息技术构建了核酸检测监管平台,形成市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网格员三级联防监管闭环,实现了重点人群的动态管理,提升了重点人群“应检尽检”依从性,提高了医疗机构核酸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3.
传染病是目前全球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之一,传染病防控与预警也已成为人类社会时刻关注的重大问题。对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从而研究疾病高发地区与高危人群,以及有关的危险因子,这是流行病学的重要内容。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采集、管理与分析功能,是传染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在传染病传播机理等基础理论指导下,利用数学模型和GIS技术对病原扩散、传染病传播进行模拟,是认知传染病传播等复杂系统问题的有效手段,将提升我国应对传染病防控的科学决策和现场处置能力。本文将从传染病及其媒介监测分析、危险因素分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服务管理与决策和二次开发和应用五个方面,重点介绍GIS技术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大数据,以"被动监测、主动预防、大数据感知"为理念构建适用于医院真实场景下的传染病实时监控及预警系统,描述系统建设背景、整体架构、技术路径、主要功能和实施成效。方法通过开发传染病实时监控及预警系统实现对已知传染病的监测上报,对未知传染病的监测预警、趋势提醒。结果将传统单样本上报的被动监测系统转变为主动监测、大数据智能分析、态势感知异常与多点触发的全方位防控体系。结论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传染病管理集成、实时共享、动态追踪和可视化展示融入到医院的传染病预警防控中,提升传染病防控、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疾病控制、趋势分析、预警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撑和智能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满洲里市2006-2011年鼠疫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订防控策略及预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1年鼠疫监测和鼠疫疫源地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满洲里市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2007、2008、2010年检出鼠疫阳性血清,旱獭未检出阳性血清,均为黄鼠血清阳性,6年间未从染疫动物和媒介昆虫体内检出鼠疫菌。结论满洲里市鼠疫疫源地正处在活跃状态,说明该地区鼠间鼠疫在该地区流行过或正在流行,同时可能有宿主更替现象,应加大防控力,加强重点地区监测和预,落实联防联控的综合防控措,以控制鼠疫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实现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及时发现乳腺X线影像中的微小钙化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检测微钙化点已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热点。对一些传统的微钙化点检测方法和近年来广泛收到关注的微钙化点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文中只涉及到检测方法,而没有讨论检测方法的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处置充分体现了传染病监测预警的重要性,也对进一步做好疫情监测,实现对各类病原体的早发现、早识别、早报告和早处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通过对上海市近年来传染病综合监测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回顾,阐述了基于症候群和相关事件的综合监测思路,初步总结了综合监测在关口前移、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灵敏度和提升体系能力等方...  相似文献   

18.
在省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要求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构建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实现了机构和区域平台数据的无缝对接,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使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与服务更加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苏州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情况,为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0 - 2018年苏州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 - 2018年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息20 350条,预警信号响应率100%,响应时间中位数0.34 h(P25~P75:0.10~0.97 h),疑似事件率1.21%,预警信号阳性率0.14%。预警信号最多的地区为昆山市、吴中区和常熟市。预警信号高峰为4 - 7月。固定阈值法预警信号数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麻疹、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肺结核、布病和疟疾;时间模型法预警信号数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和痢疾。固定阈值法预警信号2 h内响应率为90.02%,时间模型法预警信号24 h内响应率为99.77%。信号核实方式以综合分析为主。结论 苏州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良好,响应率高,但预警信号阳性率低,需根据不同传染病的防控需要,不断完善预警参数设置,提高预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章洁  徐蕾 《上海预防医学》2011,23(3):120-122,130
[目的]建立上海市长宁区重点传染性疾病症状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探索数据采集、阈值建立、异常信号识别的方法与机制。[方法]选择医院、学校作为监测点,以不明原因肺炎、流感样病例、菌痢、霍乱、感染性腹泻、麻疹、水痘、手足口病和乙脑为监测目标疾病,开展相关症候群监测。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计算各症候群的预警阈值。[结果]设计开发了"重点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具有症候群信息采集、数据导入、预警参数设置、每日预警值计算、异常自动预警、异常信息报告、预警数据查询、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结论]通过研究,开发了一套电子数据源采集和自动分析预警的软件,形成了系统数据采集、阈值建立、异常信号识别的一套方法与机制。所建立的"重点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信息系统"适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症状监测,对于增强传染病预警预测水平,及早发现疫情爆发苗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