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SARIMA)模型在苏州市细菌性痢疾月发病数预测中的应用。 方法 利用R i386 3.2.3软件对2005年1月-2018年4月苏州市细菌性痢疾月发病数据构建SARIMA模型,对2018年5-7月份细菌性痢疾的月发病人数进行预测,验证预测效果。 结果 建立了SARIMA(0,l,2)×(0,1,1)12模型,Ljung-Box检验结果为Q=19.494,P=0.244,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与2018年5-7月实际发病人数比较,实际值均在预测值95%可信区间内,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0.147。 结论 SARIMA(0,l,2)×(0,1,1)12模型可以对苏州市细菌性痢疾月发病人数进行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一般预后良好,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近年来该病呈蔓延趋势,多个省份出现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3.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苏州市传染病的季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圆形分布已日益广泛应用于疾病季节的高峰计算,本文应用圆形分布法对苏州市1997~2006年常见传染病发病的季节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传染病监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及时掌握苏州市甲肝发病情况以及患者就诊流向。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分析苏州市2007~2013年度甲肝疫情,并结合空间技术分析患者就诊流向。结果:年均发病率为0.97/10万,男性发病率为1.12/10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0.80/10万。0~9岁年龄组构成明显下降,由2007年的19.2%下降到2013年的0%。发病率排前3位的为太仓市(2.84/10万)、工业园区(2.03/10万)和常熟市(1.40/10万)。平均在离家7.8千米内就诊,在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80.9%,乡级医疗机构就诊19.1%,本县区内就诊78.8%,吴江南部部分病例选择附近的浙江省湖州市市级医疗机构就诊。结论:苏州市甲肝疫情呈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在苏州市范围内就近选择县级医疗机构,部分病例选择乡级和市级医疗机构,少部分选择省级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和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苏州市各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上报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0年苏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006起,报告病例3129例,其中57.06%的疫情涉及2例病例。疫情发生的高峰期为每年的5—6月和9月;报告疫情起数排在前三位的市(区)分别为张家港市、吴中区和太仓市;89.46%的疫情发生在幼托机构。采集342起疫情的867例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检出阳性病原的326起,占95.32%。阳性疫情以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A6)为主,其次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结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幼托机构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病原存在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不同年份病原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比较2020年与近两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后续制定防病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0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0年苏州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每年发病数为69 031例、64 834例、38 097例,发病率为646.12/10万、604.70/10万、354.39/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 8 585.795,P<0.05)。2020年除新冠肺炎外,主要法定传染病有流感、手足口病、梅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肝炎;重点疾病谱与近两年基本一致,但报告发病数较近两年普遍下降。2020年发病数在1月呈现高峰值,随后2月大幅度下降,3—12月又逐渐回升,但2—12月发病水平均低于近两年。2020年发病较高地区为虎丘区、工业园区、张家港市、吴中区、吴江区,各地区报告发病较近两年均显著下降。2020年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年龄主要分布在0~34岁,尤其以<10岁人群为主;人群分类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家务及待业、农民为主,这些发病规律与近两年一致,但是发病数显著低于近两年水平。结论 新冠肺炎防控政策下2020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明显减少,公共场所提倡公众科学佩戴口罩、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学校加强健康监测、勤洗手多通风等措施确实带来了有效的抑制效果,为今后常态化传染病防控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肖琦  张宏  杭惠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762-1764
目的研究1999-2006年苏州市传染病发病流行趋势,为制定符合当前形势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最近8年来法定传染病报告卡表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8年间累计上报甲乙丙类传染病18种136059例,总发病率为234.45/10万,其中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居前三位,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性疾病为主,肺结核和HIV感染者发病上升。结论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工作不容懈怠,性传播疾病应该成为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张宏  杭惠  须勤燕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64-1866
目的:为我市流脑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市1995年至2004年流脑疫情、2004年至2005年流脑病原菌监测、健康人众流脑带菌率和抗体水平调查等资料进行综合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苏州市1995~2004年平均发病率为0.11/10万,2004年流脑发病率(0.17/10万)比2003年(0.02/10万)上升了7.5倍,并且高于平均年发病率(0.11/10万)54.54%。流脑发病季节性高峰为1~4月份。收集到11份病人血样中6份培养出流脑菌,包括3株A群和3株C群。健康人众带菌率为1.71%,B群和C群带菌率各为0.85%。健康人群流脑抗体免疫水平:A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8.50%,GMRT平均为5.80;C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6.99%,GMRT平均为3.42。结论:该市流脑发病率,人群流脑C群抗体水平普遍较低,应加强C群流脑防治工作,积极推广使用A+C群流脑多糖疫苗,提高接种率,以增强人群对A群和C群流脑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江苏省苏州市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建立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本文对苏州市1997~2006年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苏州市戊型肝炎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戊型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6年苏州市戊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6年,苏州市报告戊型肝炎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61/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05/10万,年均病死率为0.30%;在全市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且冬春季多发;报告发病数在前3位的地区为:张家港市、吴江区、昆山市,报告发病率在前3位的地区为:太仓市、张家港市、姑苏区;在10岁以上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40~65岁年龄段报告发病数最多,男女性别比为1.58∶1;人群分类构成以农民、工人、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居多。结论 苏州市应继续加强戊型肝炎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推广疫苗接种来预防高危人群发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