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培养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培养临床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教学模式。方法自2003年起在临床医学本科三、四、五年级学生进行培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教学实践。结果预防医学教学、传染病学教学和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培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结论使用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和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信行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南省郑州大学不同专业和年级1 195名大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信行状况的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74.63±12.27)分,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抑郁、神经衰弱、恐惧、焦虑和疑病得分分别为(0.53±0.60)、(0.49±0.56)、(0.70±0.53)、(0.32±0.49)和(0.51±0.62)分;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分别为(1.94±0.54)和(1.16±0.56)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与态度呈负相关(r=-0.408,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64,P<0.01),态度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812,P<0.01),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860,P<0.01)。结论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晓率较低,知识与态度和行为密切相关;在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其态度和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专业、不同自尊水平、城乡医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自尊水平、应对方式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Rosenberg 编制的自尊量表对239名医学生进行测查,并进行差异性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男女医学生在解决问题、幻想、退避等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医学生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等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乡医学生应对方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自尊水平医学生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自尊水平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P<0.05),学习成绩与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等成熟、不成熟应对方式相关(P<0.01). [结论]针对不同性别、专业、不同自尊水平医学生应对方武上的特点,引导培养学生运用成熟的应对方式,避免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心理学角度为医学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应对方式问卷(CSQ)对医学院3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45人和其他专业学生169人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SCL-90多数因子分明显低于大学生常模,但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性和偏执5项因子分较全国青年组常模明显增高(P<0.05);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强迫和抑郁两项因子分较其他专业明显增高(P<0.05);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较其他专业CSQ分量表评分中自责和退避得分显著增高(P<0.05),且心理健康问题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对SCL-90总分影响最大的是学业压力和专业满意度.[结论]该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其中临床专业医学生心理问题较突出;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学业压力和专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了解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现状,为帮助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医学生培养心理安全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安全感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右江民族医学院1 15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学生确定控制感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壮族和其他民族医学生确定控制感和人际安全感以及安全感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临床专业、护理专业和其他专业医学生确定控制感、人际安全感、安全感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镇生源与农村生源医学生确定控制感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医学生心理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不同民族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根据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薛芳  齐玉龙  张静  赵静 《中国校医》2012,26(11):811-81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医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方法抽取安徽某大学三年级医学生共54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9次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率、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得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1.1%,干预后为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率为14.8%,干预后为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矫正医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某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12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04%,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甲型H1N1流感期间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与心理反应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在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学生亚健康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河北省承德医学院1 581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年龄、性别、年级、专业、学习负担、体育锻炼,原居住地及家庭平均月收入等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学生总体亚健康、身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适应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69.2%、39.6%、52.6%、48.3%。不同年龄医学生身体亚健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家庭经济水平、居住地区医学生总体亚健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医学生身体、社会和总体亚健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习负担及体育锻炼医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亚健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亚健康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年级、专业、学习负担及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生预防尘肺病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生预防粉尘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校2019年1月至12月在校的1、2年级预防医学、护理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5个专业学生290例为研究对象。干预形式为同辈间教育、讲座、健康教育大讲堂等,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基线调查和干预1个学期后效果评价,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1年级医学生对尘肺知识的认知正确率由47.9%上升至70.2%,2年级医学生对尘肺知识的认知正确率由50.1%上升至6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年级医学生"愿意鼓励他人每年体检一次"态度积极率提升,2年级"考虑工作环境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和"愿意教导粉尘工人佩戴口罩"态度积极率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医学生对疾病行为积极性均明显提升,各条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尘肺病健康教育可加强医学生对疾病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建立和维持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廊坊市中小学生家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为学校和卫生部门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廊坊市18所中小学学生家长,小学抽取4~6年级共960名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初中3个年级共1 078名和高中3个年级1 356名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调查,将调查结果录入Excel 2003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χ2检验,研究结果 P值均取双侧概率,检验水准α=0.05。结果学生家长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45.60%,不同性别学生家长对"出现流感样症状的处理措施"、"水痘是否重复感染"、"防治疟疾的关键措施"、等问题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方面来看,只有"预防甲流的方式"、"水痘是否重复感染"、"霍乱流行的高峰时间"、"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8个方面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11道问题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知晓率与年龄增长不成正比;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家长所有问题的知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知晓率与学历高低成正比,学历高人群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明显高于低学历人群。结论廊坊市中小学生家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卫生部门应利用不同的方式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家长对重点传染病防控的意识,从而对孩子起到很好的教育引导效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6所高校预防医学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等情况,为预防医学专业的实习安排改进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采用聚类与方便抽样结合的方法,在全国东、中、西部抽取6所高校的预防医学专业五年级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临床、公共卫生实习的态度及建议等信息。结果 共调查学生596人,学生在临床实习及公共卫生实习认为有收获的学生占比均>88%,认为临床实习需要改革的人数比例高于公共卫生实习;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方面,临床实习方面被提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95,39.58%)、内容应更细致深入(73,30.42%)及实习内容与专业方向不符(54,22.50%)等;公共卫生实习方面被提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时间安排不合理(77,45.56%)、内容应更细致并规范统一(65,38.46%)、实习单位类型更加多元化(20,11.83%)等。结论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对目前的临床实践与公共卫生实习收获感及认为实习的必要性均较高,但同时两类实习仍存在诸多有待改进的方面,需学生、带教教师、院校与实习基地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以促进本科实习实践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医学生COVID-19知信行现状,为高校开展COVID-19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4—5月从某医科大学随机抽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合计84个班级全部学生,采用结构式自编问卷进行线上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245份,其中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临床药学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分别为805人(35.8%)、435人(19.4%)、667人(29.7%)、132人(5.9%)和206人(9.2%)。COVID-19知识综合得分为(9.42±1.47)分,知晓率为91.2%。不同专业、年级、年龄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学生COVID-19知识综合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是医学生COVID-19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获取COVID-19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87.5%)和电视广播(82.1%)。学生“关注COVID-19疫情”态度持有率为96.1%,“积极预防COVID-19”态度持有率为99.7%,仅10.0%的学生感到恐惧焦虑。消毒、洗手和戴口罩等健康行为增加的医学生分别占73.1%、83.8%和90.7%,46.3%的医学生减少了“体育锻炼”健康行为。结论 医学生COVID-19知信行情况良好,年级是医学生COVID-19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高校与相关部门应根据学生不同特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降低校园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3.
医科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生826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47%的大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较多的是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与敌对.年级、专业、性别的不同和主观上对就业前景、人际关系、所学专业满意度及学习压力的态度和感受不同,在得分上有较明显差异.结论针对低年级组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开展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信息问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全国1 571名大学生进行网络调查。结果 在心理健康方面,少数民族的神经衰弱(t = 2.08,P<0.05)、女生的恐惧(t = 4.04,P<0.05),非医学生的恐惧、强迫-焦虑和疑病(t = 3.25、2.56、2.73,均P<0.05),学生干部的恐惧(t = 2.46,P<0.05),及农村学生的疑病(t = 2.40, P<0.05)得分均较高。在积极应对方面,女生、汉族及城市学生的得分较高(t = 2.32、3.29、3.08,均P<0.05)。在消极应对方面,父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得分均较高(t = 2.10、2.10、2.34, 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倾向于积极应对方式的大学生抑郁、神经衰弱、强迫-焦虑及疑病等维度得分较低(t = - 12.13、- 13.20、- 9.15、- 6.73,均P<0.05);倾向于消极应对方式的大学生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及疑病维度得分较高(t = 10.03、11.73、4.94、7.83、4.40,均P<0.05)。结论 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高等学校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少数民族、农村及非医学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升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某医学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专业院校3个年级的1 428名学生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该校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的比例为57.18%,具备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的比例分别为58.68%,65.48%,30.88%。该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女生高于男生,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父亲受教育程度及职业不同具备健康素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748、46.525、19.327、30.779,均有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表明,女生健康素养高于男生(OR=1.521,95%CI:1.160~1.993,P=0.002);不同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以及其他专业;母亲文化程度高的的子女健康素养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子女。  结论  该校学生健康素养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医学院校应重点培养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学院在校学生艾滋痛知识和态度状况,探求其影响因素,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方法2007年在潍坊市某医学院整群抽取1—4年级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的学生在艾滋病防治知识方面存在差异,与性别、年级和民族无关;在对艾滋痛患者和艾滋病携带者的态度方面,男生要好于女生,低年级要好于高年级。结论在校医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较高。大多数人愿意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艾滋病的宣传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7.
某高校大学生用药知识与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药品知识掌握现状.为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某学院不同专业一~三年级6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多数学生对不良反应认识不足,对常见药物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59.36%,不良用药行为率为26.07%。男、女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及不同年级学生不良用药行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加强药品知识教育,以改变大学生的不良用药习惯和不良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教育实践能力,评价TBL教学方式在健康教育学课程中的作用及教学效果,以期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为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提供可依数据。方法选择2014级(五年级)与2016级(三年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共5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效果总体满意,其中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合计占73.7%。超过70%的学生认为课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对本科学习有作用,超过6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能提升自我全面发展能力,且两个年级的学生评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TBL教学法对预防医学本科生的课程教学评估效果和方式均优良,且课程前置(高年授课提前至低年级授课)达到了课程计划的要求和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在校医学专科生的健商分布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河南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临床医学与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74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随着医学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不同专业医专生的健商区分逐渐不明显;临床和护理学生在"身体和情感状态的意识"提升上均不太理想,在生活方式的改进上临床专业学生相对滞后于护理学生(P<0.05),尤其在"烟、酒"的接触上临床专业学生更为明显;一年级新生中来自"农村"、"父母文化程度"偏低的学生总健商分数也较低,二年级学生在家庭背景以及性别特征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专业学生的健商变化不一致,一年级新生的健商受其家庭背景的影响,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新生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应针对性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