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中国省会市女生月经初潮年龄的地域分布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分析我国省会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及1991年来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00年和1991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初潮平均年龄(MMA)。结果 2000年城市女生MMA为12.63岁,乡村女生为13.02岁,城市比乡村提前约0.39岁;各地区群体问有差异,华北较早,华东、中南、西南和东北次之,西北较晚;2000年城、乡女生MMA分别比:1991年提前0.16和0.3l岁。结论 我国少女月经初潮发生城市早于乡村,经济发达地区早于欠发达地区;城乡少女月经初潮均表现提前趋势,尤以乡村明显。  相似文献   

2.
李静  钟超 《中国校医》2012,26(2):98-99
目的进一步了解贵州省中小学女生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与2000年贵州省汉族女学生的月经初潮情况作对比,探讨其性发育规律。方法利用2000年、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中贵州省女学生的月经初潮的数据,采用概率回归法来计算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结果 2010年贵州省汉族女学生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与2000年相比呈大幅提前趋势,城女提前了2.85岁,乡女提前了0.47岁。贵州省汉族女学生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均比其他少数民族提前。结论近十年来贵州省汉族女学生月经初潮提前趋势明显,与这几年贵州经济、文化迅猛发展有密切关系,加强青春期性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学生月经初潮年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冯和  孟谦谦  林哲  佟伟军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1):1346-1347
目的分析蒙古族学生月经初潮年龄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学生性教育提供干预建议。方法对2000年7~18岁蒙古族学生的体质调研资料与1985年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及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及性发育与体质关系的研究。结果15年间,初潮平均年龄城乡分别提前0.81岁与0.72岁,平均每10年分别提前0.54岁和0.48岁。蒙汉族学生之间月经初潮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月经初潮年龄与体重、维尔维克指数、肺活量及肺活量/胸围指数等4个因素有关;乡村月经初潮年龄与体重、肺活量、肺活量/胸围指数、身高及脉搏等5个因素有关。结论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质因素关系密切。蒙古族城乡学生月经初潮均表现提前趋势,性教育应提前,加强青春期性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衡阳市学生性发育状况,以指导学生的性教育及青春期卫生保健工作。方法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城乡816名11~18岁男生和1011名9~18岁女生,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对学生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年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学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城市为14.45岁,乡村为14.56岁,城乡合并14.20岁;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城市为12.94岁,乡村为13.27岁,城乡合并13.11岁,与1985年比较平均每10年城市女生提前1.68个月、乡村女生提前5.76个月;城乡男女“体重-(身高-100)”指标平均值最低值所在年龄组恰与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所在年龄组相对应或十分接近。结论学生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城乡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月经初潮平均年龄长期提前趋势,1991年后明显减慢,城市女生已出现迟滞现象。学生性知识和青春期卫生知识的教育应提前到小学高年级。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女性青春期发育呈提前趋势.19世纪,德国女童在近60年中月经初潮年龄提前了约3岁[1].我国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亦表现出提前的情况,以我国汉族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例,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我国女童月经初潮年龄由13.46岁提前至12.73岁,2005年达到12.64岁,2010年提前到12.35岁[2].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东省学生月经初潮(简称初潮)和首次遗精(简称首遗)年龄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性教育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91-2010年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数据,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初潮和首遗年龄.结果 2010年城市女生初潮年龄早于乡村;男生首遗年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早于乡村,经济较好地区乡村早于城市;在2000年前9年间,女生初潮年龄、男生首遗年龄分别推后了0.25、0.60岁,在2000年后10年间分别提前了0.85、0.44岁;在1991-2010年19年间,女生初潮提前了3.8个月/10年,男生首遗仍推后了1.0个月/10年.结论 广东省学生初潮和首遗年龄存在城乡差异,近19年男生首遗年龄呈退后现象,女生初潮年龄仍存在提前的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了解广州市体调监测点校青少年的性发育变化趋势,为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和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收集1985-2014年共7次广州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数据,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和t检验对青少年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城市男生首次遗精半数年龄比乡村男生早0.02岁(t=4.41,P<0.01),乡村女生月经初潮半数年龄比城市女生早0.24岁(t=39.80,P<0.01).1991-2014年城市男生首次遗精半数年龄推迟了0.54岁,乡村男生推迟0.08岁;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半数年龄提前了0.40岁,乡村女生提前1.99岁.结论 1985-2014年广州城乡男生青春发育年龄除了1995年的数据出现偏离发展趋势轨迹之外,其余各次调查的结果相对稳定,而女生则出现比较明显的提前趋势,乡村女生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唐玲  陶芳标  朱鹏  徐红  赵玉秋  王惠  张悦  周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275-5279
目的:了解安徽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变化情况及不同经济状况地区月经初潮年龄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月经初潮年龄与肥胖度的关系。方法:按照2010年全国中小学生体质调研的相关要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南、北、中3个地区的城乡7~18岁中小学女生共6 840人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腹部、上臂、肩胛下皮褶厚度等指标,并对她们是否有月经初潮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安徽省汉族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44岁,与往年相比呈现提前趋势。城乡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分别为12.39及12.49岁。体质指数、腰高比及3个部位皮下脂肪厚度等指标的均值来潮组均大于未来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因素关系密切,呈现负相关;应该提前加强中小学生的性教育及让中小学生加强锻炼、控制饮食,减缓月经初潮年龄提前的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学生青春发育年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小频  林晓霞 《中国校医》1997,11(6):408-411
以1995年广东省7~18岁城乡共15840名学生生长发育调查资料的分析为基础,结合1991、1985、1979、1963、1952年调查结果,对各年代的青春期发育开始年龄、身高最大增长年龄与增长幅度、男女生长曲线交叉年龄和交叉时的均值、平均月经初潮增次遗精年龄及青春发育后期开始年龄等的研究得出:我省学生青春期发育存在着逐步提前的长期趋势。这一趋势表现在学生青春发育开始年龄、月经初潮/首次遗精平均年龄、青春发育后期开始年龄的提前。学生青春发育的提前,使学生健康教育中有关性卫生知识的教学安排出现滞后现象。性卫生知识课,应安排在女生发生月经初潮前(小学四年级)讲授。  相似文献   

10.
李珍  林小兰  周慧卿 《中国校医》2010,24(11):869-870
目的分析广东省2所高校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城乡分布及变化趋势、痛经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908名女生月经来潮时间、痛经情况、居住环境、来自何地区进行调查,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月经初潮平均年龄。结果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3.65岁,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年龄13.28岁,乡村女生初潮年龄14.07岁,城比乡早0.79岁(约9个月),粤东、粤北与粤中地区女生平均初潮年龄相差10.9个月;女生痛经率为65.20%,城市女生痛经率35.68%,农村女生痛经率29.52%。结论高校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城市早于乡村,经济发达地区早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性发育年龄提前趋势已经达到最大限度。女大学生痛经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高校女生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9~18岁少数民族女生月经初潮与形态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9~18岁少数民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及与形态发育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少数民族女生生长发育规律和开展青春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蒙、回、壮、朝鲜族9~18岁女生的月经初潮年龄、身高、体重、胸围和BM I等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检验。结果 2005年蒙、回、壮和朝鲜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分别为12.78,13.28,12.71,12.35岁。18岁组蒙、回、壮和朝鲜族女生身高分别为159.0,159.0,155.1和157.5 cm,体重分别为54.7,53.3,47.6和52.3 kg,胸围分别为78.7,78.8,75.7和79.4 cm。11~14岁已来潮女生形态发育情况要好于未来潮女生(P值均<0.01)。结论朝鲜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早于蒙、回、壮族,蒙古族和回族女生成年身高较高,月经初潮与形态发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国12个少数民族居民的膳食摄入状况及其特点。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资料,选取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瑶、土家、哈萨克族12个少数民族共6688人为研究样本人群,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询问法调查所有摄入食物,及用"称重法"调查家庭调味品消费量。结果少数民族居民的食物结构主要受环境、经济、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民族间各类食物消费情况差异较大,彝、瑶、土家族居民的豆类食物的消费量较高,而藏、维吾尔、哈萨克族的居民豆类食品的消费量极低;藏、壮、瑶族居民畜肉类食物的摄入量较高,而禽肉类和鱼虾类食物的摄入量普遍较低;维吾尔、哈萨克族居民奶类及其制品的消费量较高,人均奶类及其制品的消费量超过了200g;蔬菜的摄入量在地处高原或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居民中普遍较低,而生活在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居民蔬菜的摄入量相对较高;部分少数民族的居民盐的摄入量过高,特别是维吾尔、哈萨克族居民盐的平均摄入量高达20g以上。结论少数民族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存在着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膳食不平衡的问题,应广泛开展营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倡导平衡膳食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1985-2005年中国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变化趋势.方法 选择1985、1995、2000和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较为完整的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藏族、瑶族、黎族、羌族、布依族、侗族、苗族、土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共15个少数民族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测量结果.结果 1985-2005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身高平均年增长规律和特点与汉族学生基本一致,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但增长幅度逐渐减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撒拉族和蒙古族18岁男学生身高超过170 cm,依次为170.91、170.47、170.29、170.27 cm,与汉族学生接近.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体重有较大幅度提高.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胸围减少,只有蒙古族和朝鲜族乡村男生及蒙古族、壮族和朝鲜族乡村女生胸围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0.101、0.095、0.126、0.163、0.107 cm.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和柯尔克孜族学生与汉族城市学生体格发育水平相近,以维吾尔族男女生最为突出.结论 1985-2005年中国少数民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均有不同幅度提高.应进一步开展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14.
中国1985-2005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1985-2005年中国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变化趋势.方法 选择1985、1995、2000和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较为完整的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藏族、瑶族、黎族、羌族、布依族、侗族、苗族、土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共15个少数民族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测量结果.结果 1985-2005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身高平均年增长规律和特点与汉族学生基本一致,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但增长幅度逐渐减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撒拉族和蒙古族18岁男学生身高超过170 cm,依次为170.91、170.47、170.29、170.27 cm,与汉族学生接近.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体重有较大幅度提高.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胸围减少,只有蒙古族和朝鲜族乡村男生及蒙古族、壮族和朝鲜族乡村女生胸围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0.101、0.095、0.126、0.163、0.107 cm.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和柯尔克孜族学生与汉族城市学生体格发育水平相近,以维吾尔族男女生最为突出.结论 1985-2005年中国少数民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均有不同幅度提高.应进一步开展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中国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朝鲜族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性别差异,为制定改善其体质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2010,2014和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定义体质健康优秀/优良标准。使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性检验分析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趋势,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性别和年度差异。结果 2010—2019年,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朝鲜族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分别从1.8%,0.7%,0.3%,0.5%和1.3%上升为4.3%,2.8%,1.2%,1.3%和3.5%,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和壮族学生优良率分别从12.9%,8.0%,7.2%,8.4%上升为24.7%,20.1%,12.6%,19.8%(Z值分别为6.15,6.71,4.12,3.06,5.26;11.88,13.42,6.70,11.08,P值均<0.05)。2019年,各民族13~15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优于16~18岁学生,男生优于女生,但性别差异在10年间出现缩小趋势。结论 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根据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健调研资料,报告了中国28个民族约50万名男女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应用指标有身高,体重、坐高、胸围和肺活量。结果表明;1.汉族学生的生长高于少数民族学生。2.27个少数民族学生生长水平的差异很大,3.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汉族学生群体间的生长存在着差异:城市学生生长水平高于乡村学生;北方地区学生生长水平高于南方地区学生,不同行政区域间学生生长水平的差异也很大。本文讨论了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及产生差异的年龄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985-2005年中国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身体机能、素质发展趋势.方法 利用1985-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杳资料,对蒙古族、同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藏族、瑶族、黎族、羌族、布依族、侗族、苗族、土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15个少数民族7~18岁中、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及素质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的部分指标均有所提高,但也有部分指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大部分少数民族男女生速度素质明显提高,但耐力素质和肺活量出现显著的下降;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耐力素质较好;朝鲜族男女学生各项运动素质出现全面下降.例如,柯尔克孜族学生在肺活量水平和速度素质方面表现突出;维吾尔族学生体格发育和肺活量水平相对较高,但在跑、跳等方面较差,反映下肢爆发力是其弱项;相反,黎族和壮族男女学生在跑、跳、男生肩背肌肉力量以及耐力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常良好的素质.结论 各少数民族学生在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方面具备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可能与其生活环境和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985-2005年中国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身体机能、素质发展趋势.方法 利用1985-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杳资料,对蒙古族、同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藏族、瑶族、黎族、羌族、布依族、侗族、苗族、土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15个少数民族7~18岁中、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及素质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的部分指标均有所提高,但也有部分指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大部分少数民族男女生速度素质明显提高,但耐力素质和肺活量出现显著的下降;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耐力素质较好;朝鲜族男女学生各项运动素质出现全面下降.例如,柯尔克孜族学生在肺活量水平和速度素质方面表现突出;维吾尔族学生体格发育和肺活量水平相对较高,但在跑、跳等方面较差,反映下肢爆发力是其弱项;相反,黎族和壮族男女学生在跑、跳、男生肩背肌肉力量以及耐力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常良好的素质.结论 各少数民族学生在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方面具备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可能与其生活环境和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9.
广西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和年龄对跟骨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年龄对跟骨超声骨密度的影响,为预防壮族女性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人体能量监测仪Auramed Biopulsar和Achilles Express超声跟骨骨密度仪分别对230名广西壮族女大学生的左手掌生物电能量流动趋势和右脚跟骨骨密度进行检测。结果:亚健康组广西壮族女大学生骨量减少检出率高于健康组,健康组的T值、跟骨超声振幅衰减系数(BUA)和强度指数均明显低于亚健康组,健康组和亚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岁与20岁年龄组、21岁和22岁年龄组BU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UA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但在21岁时BUA出现一个回落期。亚健康状态有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发病前期的一个征兆,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较高,学校有关部门和家庭应及时对亚健康状态的学生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壮族女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贵州省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制定学生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9年贵州省“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学生肺结核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9年贵州省报告学生肺结核32448例(年均发病率36.21/10 万),其中汉族21331例,少数民族11117例。学生肺结核年均发病率汉族(40.65/10 万)高于少数民族(29.93/10 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肺结核初治涂阳构成比均呈逐年降低趋势。汉族学生肺结核累计发病数,毕节市8884例(41.65%) 、遵义市3705例(17.37%) 、贵阳市2141例(10.04%)位列前三。少数民族学生肺结核累计发病数,黔东南州2688例(24.18%) 、毕节市2283例(20.54%) 、铜仁市2154例(19.38%)位列前三。2010—2019年汉族学生肺结核20~24 岁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少数民族却呈上升趋势。2010—2019年汉族与少数民族累计报告学生肺结核均为男性大于女性(男女比分别为1∶1.15;1∶1.27)。2010—2019年贵州省学生肺结核主动发现率少数民族(13.43%)高于汉族(12.70%),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2019年学生肺结核就诊延迟率汉族(52.87%)小于少数民族(57.73%),均呈逐年递减趋势。结论 2010—2019年贵州省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肺结核疫情在发病率、主动发现率和就诊延迟率趋势上存在一致性,但在地区分布、年龄分布上存在差异。建议相关部门根据本地情况,加强重点年龄段、重点民族及重点地区的防控监测;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宣教,降低其就诊延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