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泸州市中学生的膳食模式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选择泸州市3 869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膳食频率问卷获取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膳食习惯、膳食摄入量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构建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提取了3种膳食模式:本地传统膳食模式、蔬菜水果膳食模式和速食膳食模式。以本地传统膳食模式作为参照组,多项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水平(OR=1.301,95%CI:1.004~1.687)、每周加餐次数少于三次(OR=1.581,95%CI:1.230~2.034)、口味清淡(OR=2.693,95%CI:1.713~4.233)的中学生趋向于选择速食膳食模式;而每周在校吃饭天数小于三次(OR=1.495,95%CI:1.116~2.002)的中学生趋向于选择蔬菜水果膳食模式;中学生的口味越淡越易选择蔬菜水果膳食模式(口味适中:OR=1.504,95%CI:1.158~2.050;口味清淡:OR=3.937,95%CI:2.426~6.391);晚上睡眠时间越长越易选择蔬菜水果膳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体膳食质量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1549名成都市7~15岁儿童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食物频率法收集调查对象过去一年各类食物摄入及饮食行为情况,按照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评分体系评价其总体膳食质量。同时采用现场观测和询问法收集调查对象的青春期发育情况。结果被调查人群男、女生膳食指数的平均得分分别为57.57±11.32分和59.73±11.50分。在男生中,高膳食质量组的初遗和变声的发生率最低;在女生中,高膳食质量组乳房发育处于B1期的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初潮发生率最低;发育程度越高,男、女生的膳食指数得分越低。结论儿童青少年的膳食总体质量与青春期发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且膳食质量对女孩青春期发育的影响作用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3.
了解成都市龙泉驿区8~16岁儿童青少年的膳食摄入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通过食物频率调查收集503名8~16岁儿童青少年过去1 a各类食物及饮水的摄入状况,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对儿童青少年建议的摄入量,对调查对象的膳食状况进行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07)评分,评价膳食质量.结果 儿童青少年负端分的中位数为23,有61.6%的人存在低度摄入不足.正端分的中位数为15,有56.1%的人存在中高度摄入过量.膳食质量距的中位数为40,有59%的人存在中度的膳食失衡,其中14~ 16岁的青少年膳食质量最差.结论 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膳食结构不平衡问题,应增加蔬菜、豆类、水产品及水的摄入量,控制谷类、含糖饮料及零食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成都市7~12岁儿童的膳食模式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911例成都市7~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儿童的基本信息、膳食数据及生活方式信息。采用食物频率法获得调查对象过去1年内各种食物的摄入频率及次均摄入量,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儿童的膳食模式。通过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儿童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成都市7~12岁儿童有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西方型、传统型、蔬果型以及高能量型膳食模式。年龄与西方型(P0.001)和高能量型膳食模式(P0.001)得分成正相关,而父亲学历和夜间睡眠时间与西方型膳食模式得分呈负相关(P0.05)。性别对传统型膳食模式有影响,女生的传统型膳食模式得分较男生低(P0.05)。体力活动水平与蔬果型膳食模式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成都市儿童有4种主要的膳食模式,社会人口学因素以及生活方式会对儿童的膳食模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中国儿童青少年膳食模式,分析1991~2018年膳食模式的变迁。方法数据来源于中美合作课题"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和国家财政项目"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选取10轮调查中数据完整的6~17岁儿童青少年共计18054人作为研究对象。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d24h膳食回顾法。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结果确定4种膳食模式:南方模式以大米和蔬菜等为主要食物。现代模式以甜点和奶类等为主要食物。肉类模式以猪肉和水产类等为主要食物。素食模式以薯类和其他谷类等为主要食物。南方模式(β=-0.014,P for trend0.0001)和素食模式(β=-0.017,P for trend 0.0001)得分呈下降趋势,现代模式(β=0.045,P for trend 0.0001)和肉类模式(β=0.012,P for trend 0.0001)得分呈上升趋势。结论儿童青少年膳食模式从传统模式逐渐向西方模式转变。加强儿童青少年营养健康宣传教育,促进建立平衡的膳食模式。[营养学报,2021,43(3):213-217]  相似文献   

6.
分析抑郁症状和情绪性进食行为对青少年膳食模式的影响,为指导青少年采取科学合理的膳食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江苏省徐州市10所中学5 473名初一和高一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抑郁症状自评量表、荷兰进食行为问卷和膳食频率量表等对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膳食模式共归纳成3种,分别为“传统食物型”“零食型”和“高能量型”.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体质量指数、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和自评家庭经济条件变量后,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情绪性进食行为发生风险比无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增大2.20倍(95% CI=1.88~2.58);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传统食物型”食物摄入降低(OR=0.593),“零食型”和“高能量型”食物摄入增加(OR值分别为1.306,1.697);有情绪性进食行为的青少年“传统食物型”食物摄入降低(OR=0.796),“零食型”和“高能量型”食物摄入均增加(OR值分别为1.687,1.463).结论 抑郁症状和情绪性进食行为与青少年膳食模式密切相关.应重视青少年情绪症状,通过改善青少年不良的情绪症状,选择正确的膳食模式.  相似文献   

7.
Tian Y  Min J  Liu P  Sun J 《卫生研究》2011,40(6):771-2, 775
目的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居民膳食模式进行分类。方法资料来源于江苏省2002年居民膳食调查中3938名研究对象连续3日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选取14类食物并对其消费量进行标准化,利用SAS软件中的fastclus过程对所研究对象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江苏省居民膳食模式主要为3类:Ⅰ中国传统膳食模式,Ⅱ西方膳食模式,Ⅲ均衡膳食模式。各类食物消费量经多变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F=521.34,P<0.0001)。结论聚类分析可以作为膳食模式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陕西省汉中地区农村居民膳食结构特点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2010年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对汉中地区18~80岁农村常住居民膳食进行横断面调查并测量血压,利用SPSS 13.0软件的因子分析模块建立膳食模式,并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间的关系.结果 共调查2929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50.0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8年.高血压患病率为34.3%,男性为35.4%,女性为33.7%.共调查29类食物,其中11类食物的中位摄入频率为≥1次/周.提取4个主要因子做因子分析,以反映4种膳食结构类型,将研究对象按每个因子得分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Q1~Q4),以Q1为参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控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经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后,倾向于均衡模式即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OR=0.59,95%CI:0.44~ 0.77).结论膳食模式与高血压的患病密切相关,合理膳食应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国十二省市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状况和模式。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11年调查资料,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选取1195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询问法收集膳食资料,使用聚类分析探讨城市和农村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模式。结果城市和农村4~10岁和11~17岁儿童青少年消费率最高的零食都是水果类,达到77%~84%。超过90%的城市和农村4~10岁儿童,零食消费模式以水果类和乳类为主。82.6%的城市11~17岁青少年,零食消费模式以水果类为主。47.4%的农村11~17岁青少年,零食消费模式以饮料类和水果类为主。结论中国十二省市4~10岁和11~17岁儿童青少年均存在4种零食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膳食模式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营养膳食指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徐州地区2所三级医院225例经病理或影像学确诊的新发乳腺癌患者及225例健康体检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进行膳食调查,利用SPSS16.0主成分分析法探索所有研究对象的膳食模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模式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共得到8种膳食模式,分别为杂豆膳食模式、油盐膳食模式、动物内脏膳食模式、肉制品膳食模式、水果膳食模式、鱼肉膳食模式、米面膳食模式、奶制品膳食模式。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杂豆膳食模式(OR:0.210,95%CI:0.112~0.395;OR:0.286,95%CI:0.157~0.522;OR:0.392,95%CI:0.214~0.719)、奶制品膳食模式(OR:0.549,95%CI:0.310~0.971)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油盐膳食模式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OR:2.258,95%CI:1.266~4.028;OR:2.081,95%CI:1.176~3.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杂豆膳食模式、奶制品膳食模式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油盐膳食模式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合理的膳食指导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视屏和睡眠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体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2019年11月借助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参考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指南对京津冀地区4 262名中小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睡眠状况、视屏时间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的关联。  结果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2.03%;其中超重检出率12.01%,肥胖检出率10.02%。男生(26.09%)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1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7,P < 0.01);城市(24.09%)和汉族(22.74%)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乡村(21.05%)和少数民族(1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0,7.63,P值均 < 0.05)。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为24.85%,视屏时间合格率为38.69%,睡眠时间合格率为57.09%。体力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睡眠时间3项均不合格的比例为21.68%,1项合格和2项合格分别占42.80%和28.77%,3项均合格的仅占6.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合格与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呈负相关(OR=0.72,95%CI=0.52~0.98);与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均未合格者相比,2项合格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57,95%CI=0.36~0.87)。  结论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较低,保障睡眠时间将对超重肥胖的发生起到保护作用。应注重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并在以后的防控和干预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7~17岁儿童青少年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方法  1997—2011年基于“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6轮调查数据,纳入膳食及BMI数据完整的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依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宏量营养素摄入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系。  结果  最终纳入6 360名研究对象,其中7~<12岁儿童青少年3 529人(55.5%),男生3 360人(52.8%),超重肥胖1 060人(16.7%)。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脂肪供能比 < 25%组相比,≥30%组增加20%肥胖风险(OR=1.20, 95% CI:1.03~1.41, P=0.023);与蛋白质供能比 < 10%组相比,≥15%组增加61%肥胖风险(OR=1.61, 95% CI:1.25~2.04, P < 0.001);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 55%组相比,55%~ < 65%组降低20%肥胖风险(OR=0.80, 95% CI:0.68~0.95, P=0.011),≥65%组降低21%肥胖风险(OR=0.79, 95% CI:0.66~0.94, P=0.010);脂肪及蛋白质供能比越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越低,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越高(P < 0.05);男生摄入过量蛋白质更可能发生肥胖(P=0.034)。  结论  儿童青少年摄入过量脂肪和蛋白质可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年人BMI、腰围与睡眠质量的联合作用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0月12日―2020年12月18日对十堰市3 195名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BMI、腰围与睡眠质量对高血压患病的联合作用。  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18.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以BMI正常且睡眠质量好的组为对照组,体重过轻且睡眠质量好的组、超重且睡眠质量好的组、全身型肥胖且睡眠质量好的组、体重过轻且睡眠质量差的组、BMI正常且睡眠质量差的组、超重且睡眠质量差的组、全身型肥胖且睡眠质量差的组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4.049倍、1.172倍、4.625倍、4.581倍、1.166倍、5.476倍和8.230倍。以腰围正常且睡眠质量好的组为对照组,腹型肥胖且睡眠质量好的组、腰围正常且睡眠质量差的组、腹型肥胖且睡眠质量差的组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4.017倍、3.074倍和7.495倍。  结论  睡眠质量差和全身型肥胖或腹型肥胖共存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提示睡眠质量差的人群控制BMI和腰围有利于高血压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潮州市居民肥胖状态与高血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为提出适宜的血压控制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潮州市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BMI、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采用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BMI、腰围与高血压间剂量-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状况下儿童青少年生长模式与血压之间的关联,为促进中国儿童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纳入6~18岁儿童青少年38 839名。采用《美国儿科学会2017指南》评价个体的血压状况,采用美国2000年CDC标准判定不同的生长模式,采用WHO于2007年发布的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标准评价个体营养状况。不同营养状况和生长模式下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出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下生长模式与血压之间的关联。  结果  青少年正常性生长、追赶性生长和迟缓性生长占比分别为33.2%,41.6%和25.2%。在不同生长模式下,追赶性生长的收缩压(105.17±12.33)mm Hg和舒张压(66.55±8.75)mm Hg均高于正常性生长和迟缓性生长。在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中,追赶性生长的高血压检出率(24.9%)、高收缩压检出率(18.9%)和高舒张压检出率(15.0%)均高于正常性生长(21.6%,16.2%,12.9%)和迟缓性生长(20.1%,14.7%,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24,22.05,11.13,P值均<0.05)。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追赶性生长对发生高血压(OR=1.18,95%CI=1.06~1.31)的危险程度大于正常体重的儿童青少年(OR=1.15,95%CI=1.05~1.27)。  结论  追赶性生长的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较高,高血压、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检出率也较高。追赶性生长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比正常儿童青少年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医科院校大学生的营养状况、食物摄入、饮食行为和体力活动水平,并探究与膳食行为的关联,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和营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9年10—12月,分层随机抽取广州市某医科院校26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测量,采用χ2检验、Wilcoxon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消瘦、超重及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果  大学生消瘦检出率为25.5%,超重及肥胖率为11.8%。不同性别学生谷薯类、水果类、蛋类、禽畜类、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的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 278.00,5 224.50,5 981.00,6 663.00,5 460.00,3 873.00,P值均<0.05)。不同年级大学生总体力活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 239.5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蛋类摄入较多与消瘦呈负向关联(OR=0.20);挑食偏食与消瘦呈正向关联(OR=2.96);进食速度快与超重及肥胖正向关联(OR=5.35)(P值均<0.05)。  结论  该校大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膳食行为与消瘦、超重及肥胖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饮食习惯和主要食物摄入频率,为探寻饮食相关因素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7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区2所小学2 041名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发放饮食习惯及常见食物摄入频率的调查问卷。  结果  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4%和22.1%,男生超重\肥胖率(21.0%, 27.8%)均高于女生(15.8%,16.2%)(χ2值分别为22.45,53.40,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经常吃早餐、吃饭速度、食欲、是否挑食,以及水果、海产品及罐头食品摄入频率与小学生超重肥胖有关联(χ2值分别为7.67,97.92,229.70,95.88,6.40,6.58,7.96,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吃饭速度慢(OR=0.46,95%CI=0.29~0.69)和吃饭速度正常(OR=0.47,95%CI=0.32~0.69)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负相关,食欲好(OR=43.73,95%CI=5.88~325.36)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1)。  结论  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且肥胖检出率大于超重率;常见食物摄入情况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发展的影响较少,但吃饭速度快和食欲好与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我国九年级学生超重及肥胖情况,探讨影响学生肥胖的因素。  方法  从2016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中选取符合条件的九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5 967人。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学生超重/肥胖率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肥胖的因素。  结果  九年级学生的超重及肥胖患病率为15.23%,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8.55%和11.84%。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生与女生的肥胖影响因素相差较大,男生主要为独生子女、寄宿、父母均肥胖、接受健康教育课程、有室内体育馆以及电子设备使用,而女生为寄宿、父母均肥胖以及体育运动。  结论  学校应通过合理安排寄宿生作息,根据男生、女生特点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同时结合家庭根据男生、女生行为特征控制学生电子设备使用以及摄入食物的营养均衡,对学生进行肥胖预防。  相似文献   

19.
林延敏  马楠  卢金逵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0):1480-1483
  目的  探究特殊家庭结构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联, 为促进特殊结构家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江西省上饶市13~18岁3 941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自编问卷、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估青少年特殊结构家庭情况、抑郁和焦虑症状, 并对青少年进行消瘦和超重肥胖筛查。  结果  青少年特殊结构家庭比例为7.0%。单因素分析显示, 父母离婚的青少年消瘦检出率(31.2%)高于正常家庭者(25.3%)(χ2=3.55, P < 0.05), 特殊结构家庭的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40.9%)高于正常结构家庭者(34.5%)(χ2=4.60, 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特殊结构家庭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发生风险是正常结构家庭者的1.41倍(95%CI=1.02~1.79, P < 0.05)。  结论  特殊结构家庭与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焦虑症状间的关系并不明显, 但可能会增加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学生肥胖现状及其与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关系,为制定该地区学生肥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自治区全部12个盟市、103个旗县区的186 649名学生。按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肥胖有关因素。  结果  学生总体肥胖率为18.54%,男生肥胖率为22.04%,女生为14.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监测点(OR=0.79)、性别(OR=0.61)、每日吃油炸食品次数(OR=1.08)、每周每日运动超过60 min>2 d(OR=0.89)、是否每天吃早餐(OR=0.86)、每日喝饮料次数(OR=1.12)、吸烟(OR=0.87)、饮酒(OR=1.07)、每日吃水果次数(OR=1.07)、每日看电视≥2 h(OR=1.06)、睡眠时间(OR=0.93)以及学段可能与学生肥胖有关(P值均 < 0.05)。  结论  内蒙古地区学生总体肥胖率较高,学生肥胖的发生与饮食运动行为、生活习惯及心理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控制学生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