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某轨道客车制造企业工人心理负荷水平和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患病情况,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轨道客车制造企业装配和铆焊车间362名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以中文版《主观负荷评价技术量表》和《中国肌肉骨骼问卷》调查其心理负荷水平和WMSDs患病情况。结果 362名研究对象心理负荷水平中位数为67分,WMSDs患病率为5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后,轨道客车制造工人心理负荷越严重者罹患WMSDs的风险越高(P0.05),从事铆焊工种者罹患WMSDs的风险高于从事装配工种者(P0.01),工作节奏快者罹患WMSDs的风险高于工作节奏正常者(P0.01),工作环境温度舒适者罹患WMSDs的风险低于工作环境温度不舒适者(P0.01)。结论轨道客车制造工人心理负荷可增加其罹患WMSDs的风险,呈剂量-效应关系;工种、工作节奏和工作环境温度等也是WMSDs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职业应激与下肢肌肉骨骼系统疾患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和自报式问卷调查方法对13家企业5338名工人进行整群调查,采用修订的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模式问卷调查职业应激状况.采用肌肉骨骼系统疾患调查表调查过去1年内下肢肌肉骨骼系统疾患和不良姿势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应激因素与下肢肌肉骨骼系统疾患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2个职业应激模式主要因子中,躯体需求和付出是臀部疾患的危险因素,而工作控制是臀部疾患的保护因素.当2个模式的主要因素一起分析时,仅有躯体需求是臀部疾患的危险因素.以4种工作类型的分类变量进行分析时,工作紧张是臀部疾患的危险因素,而付出-回报失衡是臀和膝部疾患的危险因素.随着患病部位的增多,工作紧张和付出-回报失衡的危险增加.工作控制的保护作用随患病部位的增加而增大.以连续变量进行分析时,以躯体需求计算的工作紧张是臀部疾患的危险因素,而付出-回报失衡是臀和膝部疾患的危险因素.结论 职业应激与下肢肌肉骨骼系统疾患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下肢肌肉骨骼系统疾患的预防应考虑控制职业应激因素和增加工作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庆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对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重庆市15个区县922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COSS)》、中文版《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GS)》、《患者健康问卷(PHQ-9)》中文译本、《自我管理睡眠问卷,2000》、《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 较不同个体特征教师职业紧张发生率,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紧张对职业倦怠、抑郁症状、失眠及肌肉骨骼 疾患的影响。结果 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抑郁症状、失眠、肌肉骨骼疾患的检出率分别为33.08%、20.28%、 47.40%、41.32%、79.39%;男性、高中和大学教师、轮班、患病是教师职业紧张的危险因素;职业紧张是职业倦怠、抑郁症状、失眠、肌肉骨骼疾患的危险因素;不同职业紧张程度对职业倦怠、抑郁症状、失眠、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率影响不同(P<0.05)。结论 教师职业紧张的发生率较高,由此也增加了职业倦怠、抑郁症状、失眠、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风险,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互联网企业员工职业紧张状况及对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并应用工作付出-回报失衡量表、职业倦怠自评量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量表及自我管理睡眠问卷对3省(市)35家互联网企业的4 355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运用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职业紧张对职业倦怠、肌肉骨骼疾患及失眠的影响。结果 3 589名研究对象中职业紧张者1 220(34.0%)人,判定为职业倦怠者376(10.5%)人,有不同程度肌肉骨骼疾患者2 886(80.4%)人,有失眠症状者1 498(41.7%)人。年龄、不规律饮食习惯、患病、销售和客服岗位、长工时是职业紧张发生的危险因素,女性、月收入高、管理岗位是职业紧张发生的保护因素;职业紧张增加了职业倦怠、肌肉骨骼疾患及失眠的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9.513、1.584及1.509(P0.05)。结论互联网企业员工职业紧张的发生率较高,由此也增加了职业倦怠、肌肉骨骼疾患及失眠的发生风险,可以通过增加月收入、倡导饮食规律、减少工作时长来降低职业紧张发生率,从而改善员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电子制造企业作业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以某电子制造企业2 251名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明职业紧张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分别调查其工作要求-自主(JDC)模式和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职业紧张情况。结果 2 251名研究对象中,JDC模式和ERI模式高职业紧张检出率分别为56.4%和10.1%,JDC模式高职业紧张检出率高于ERI模式(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JDC和ERI模式高职业紧张的发生风险,在流水线岗位者均高于非流水线岗位者(P0.05),劳务派遣者均高于长期合同者(P0.05),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者均高于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者(P0.05),患有疾病者均高于无患疾病者(P0.05)。结论 电子制造企业作业人员以JDC模式职业紧张为主,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流水线岗位、劳务派遣、周工作时间、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患有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1200名医务人员,填写工作内容问卷与付出-回报失衡问卷,有效问卷1128份。[结果]被调查医务人员分别以工作内容问卷及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分级职业紧张,职业紧张程度高者分别为916人与262人,分别占81.2%与23.2%;工作内容问卷分析,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人民币与1000~3000元人民币者职业紧张程度高于〉3000元人民币者(P〈0.05),OR分别为4.34与1.95(P〈0.05);倒班作业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于不需要倒班的医务人员(P〈0.05),OR为2.54;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分析,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人民币者职业紧张程度高于〉3000元人民币者(P〈0.05),OR为3.29;二级与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于一级医院医务人员(P〈0.05),OR分别为2.70与1.98;护士职业紧张程度高于其他医务人员(P〈0.05),OR为2.50;每周工作40~60h及〉60h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于〈40h的医务人员(P〈0.05),OR分别为2.55与6.83。[结论]医务人员属于职业紧张人群,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家庭人均月收入、医院级别、工种、每周工作时间、倒班作业等,制定相关的卫生调节政策,可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更好地保护该职业人群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种职业紧张测量量表,探讨供电企业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人群职业紧张水平状况。JDC和ERI两种模式的研究结果均显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越容易出现付出-回报失衡,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就越高。应针对各维度特点,提出相应的改善和防控职业紧张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沙漠环境下石油工人的职业紧张水平与肌肉骨骼损伤状况,探究影响肌肉骨骼损伤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某石油单位石油工人2 0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935份,问卷有效率为96.75%。石油工人的职业任务总分以及紧张反应总分低于国内常模,国内常模与应对资源总分相比较高(P0.05)。不同紧张组间颈肩部和腰背部肌肉骨骼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石油工人骨骼肌肉损伤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别、工龄、职业紧张程度3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P0.05)。结论石油工人职业紧张程度较高;男性石油工人患肌肉骨骼损伤高于女性,职业紧张程度高的石油工人患肌肉骨骼损伤高于低职业紧张水平的石油工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民警职业紧张相关因素与工作满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工作满意感问卷、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和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对244名某派出所民警进行工作满意感和职业紧张相关因素调查。将工作满意感和职业紧张相关因素按评分分成低水平与高水平组,分析民警职业紧张相关因素与工作满意感的关系。结果民警的年龄越大,工作满意感评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15.7a的民警比工龄≤15.7a的民警工作满意感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决定自由度、工作控制、上级支持、回报、正性情感、自尊感高水平组工作满意感评分高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理控制、心理需求、付出回报失衡、外在付出、内在付出、工作角色模糊、负性情感、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睡眠障碍高水平组工作满意感评分低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满意感评分与决定自由度、工作控制、上级支持、回报、正性情感、自尊感呈正相关(P0.01),而与心理控制、心理需求、付出回报失衡、外在付出、内在付出、工作角色模糊、负性情感、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睡眠障碍呈负相关(P0.01)。心理需求、心理控制源、抑郁症状、睡眠障碍是工作满意感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回报、自尊感、上级支持、正性情感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职业紧张可能对工作满意感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职业紧张因子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上海不同职业人群中抑郁症状现患状况,探讨不同职业紧张因子与抑郁症状间的关联。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选择教师、生产性外企员工、行政管理与研究人员、服务性外企员工、交通警察、社区卫生服务员工与物业管理人员共7种不同职业人群,运用简明职业紧张问卷和流行病学研究用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由调查对象自主完成问卷。运用Logistic回归与层次多元回归分析职业紧张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301份,抑郁得分均分为16.83±8.63,抑郁症状阳性率为46.2%。不同年龄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间抑郁得分与抑郁症状阳性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拥有个人业余爱好可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OR=0.63,95%CI=0.48~0.82)。高社会支持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子OR=0.38(95%CI=0.25~0.55);高内在投入和高付出回报失衡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子,OR分别为2.72(95%CI=1.76~4.21)和2.77(95%CI=1.09~7.05)。付出-回报失衡模式比工作要求-自主模式在预报抑郁症状具有更大的效能。结论付出回报失衡、高内在投入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而高社会支持与拥有业余爱好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煤矿工人职业紧张和生活质量,探讨职业紧张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某煤矿井口在职工人600人,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其职业紧张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548名煤矿工人中,井下工人职业紧张得分最高,生活质量得分最低(P0.05);随着工龄的增加,工龄越长者职业紧张得分越高,生活质量得分越低(P0.05);不同婚姻中,离婚/丧偶工人职业紧张得分最高,生活质量得分最低(P0.05);参加轮班工人职业紧张得分最高,生活质量得分最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煤矿工人生活质量各维度与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均呈正相关,与应对资源呈负相关(P0.05)。结论煤矿工人职业紧张、生活质量与工种、工龄、婚姻状况、倒班制度有关;煤矿工人职业紧张水平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差,增加应对资源能降低职业紧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8—11月以上海市3 791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患者健康问卷(中文版)》《自我睡眠管理问卷》评估其职业紧张、抑郁症状、睡眠状况。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平均周工作时间为(52.7±13.5)h;长工时工作者占63.3%;职业紧张、抑郁症状、失眠的检出率分别为22.6%、42.4%和3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影响后,长工时是教师职业紧张、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周工作时间越长,发生职业紧张、抑郁症状的风险越高;周工作时间≥55 h是发生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长工时在中小学教师中发生率较高,增加了中小学教师发生职业紧张、抑郁症状的风险,应关注该人群的长工时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对城市职业人群颈、肩、腰痛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2012年1—7月调查上海城区7种职业2 458名20~63岁职员。采用中文北欧肌肉骨骼问卷调查颈、肩、腰部症状,职业紧张评估采用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JDC)和工作付出-回报(ERI)问卷,同时调查社会人口和工作特征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职业紧张对颈、肩、腰症状的影响。结果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职业紧张可能是颈、肩、腰部症状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4、1.27和1.60。工作付出-回报不平衡同样也是颈、肩、腰部症状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1、1.34和1.33;工作满足度低则可能是肩、腰部症状患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3、1.32;抑郁能预测腰痛症状,OR值为1.37。结论职业紧张可能对城市职业人群颈、肩、腰部的患病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职业人群工作紧张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上海城区2 458名20~63岁职业人群。工作紧张评估采用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JDC)与工作付出-回报(ERI)问卷,同时调查社会人口与行为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工作紧张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结果在控制了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锻炼与活动状况、BMI潜在混杂因素后,男性高工作紧张、高工作付出-回报失衡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低工作控制、高工作付出、中/高工作付出-回报失衡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职业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教师、社区医护人员、研究人员、公交车驾驶员高血压患病更易受工作紧张的影响。结论工作紧张可能增大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的风险,某些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更易受职业紧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劳动密集型企业女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5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665名女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工作付出-回报失衡紧张量表、职业倦怠通用量表、患者健康问卷对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症状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女工付出-回报失衡(ERI)指数中位数(M)为0.80,ERI模式高职业紧张检出率为28.6%;职业倦怠、抑郁症状得分M分别为35.0和8.0分,职业倦怠感检出率为7.4%,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8%。偏相关分析显示,女工职业倦怠得分与职业紧张的付出、内在投入维度以及抑郁症状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职业紧张的回报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1)。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对抑郁症状变化解释量分别为7.4%和7.7%。结论劳动密集型企业女工职业倦怠在职业紧张和抑郁症状之间具有某些中介作用,降低其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水平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医务人员职业生命质量(QWL)现状及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以上海市闵行区522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生命质量量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分别对其QWL和职业紧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QWL总分为(97.7±13.8)分,高职业紧张检出率为34.7%(181/522)。高职业紧张组医务人员QWL总分低于低职业紧张组(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紧张和周平均工作时间均是导致QWL降低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职业紧张是QWL的影响因素,其程度的增加可降低医务人员的QW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与胚胎停育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胚胎停育病例375例为观察组,以同期正常分娩者425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基本情况以及职业紧张情况的调查,对数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各因子中上级支持、同事支持的评分均降低明显,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ffort-reward imbalance questionnaire,ERIQ)评分中的外在付出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付出-回报失衡、社会支持以及体育锻炼≥3次/周与胚胎停育具有相关性,其中付出-回报失衡呈现正相关,而社会支持与体育锻炼≥3次/周为负相关。结论职业紧张程度越高,胚胎停育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而社会支持与体育锻炼可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为例,分析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紧张现状及影响因素,促使社会对科技期刊编辑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并提出改善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紧张的建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微信、QQ等平台发放调查问卷,以112名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付出-回报失衡紧张量表》分析期刊编辑付出-回报失衡模式下的职业紧张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的付出-回报失衡模式职业紧张检出率为37.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刊期、每周加班情况和自我感觉健康状况均为期刊编辑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应重视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紧张现状,完善职业规划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优化编辑部人员配置,做好人才梯队规划,探寻更具弹性的多元责任编辑工作机制。科技期刊编辑应关注自身情绪发出的不良信号,增强情绪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对不同职业人群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上海市某区职业人群2458名,年龄为20~63岁。工作紧张评估采用中文工作内容问卷(C-JCQ)-9中文工作付出一回报(C.ERI)问卷,同时调查社会人7/特征与个体生活行为因素,抑郁症状使用流行病学研究抑郁量表(CES.D)。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人口特征与职业紧张因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抑郁评估均分为(16.1±7.2)分,抑郁症状阳性率为44.0%。社会人口与行为特征因素中,职务、受教育程度、工作时间、吸烟与抑郁症状有统计学关联。职业紧张评估变量中,高工作紧张、低工作控制、低社会支持、高工作付出一回报不平衡、高内在驱动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社会人口特征与职业紧张因素均可能增加职业人群抑郁症状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高菲  赵雪  刘利  吴辉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612-1614
目的探讨医生的职业紧张、工作倦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改善医生身心健康,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0年10-11月随机抽取辽宁省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大、中、小城市的6所综合医院工作六个月以上的373名医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工作倦怠问卷(MBI-GS),流行病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应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探讨医生职业紧张、工作倦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验证工作倦怠在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外在付出、内在投入、情绪衰竭和消极怠慢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回报、个人成就感与抑郁症状呈显著负相关。外在付出和回报对抑郁症状的解释变异量为15.5%,加入工作倦怠后,解释变异量为43.7%。结论医生职业紧张、工作倦怠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工作倦怠在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