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0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通过分析当前职业健康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总结了“十三五”期间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就,探讨了“十四五”时期职业健康工作主要任务的背景和内容,并对《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2.
在调研日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对日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日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具有法系层次清晰、职业安全卫生建设一体化、按职业危害因素分类建设突出、责权部门设置法制化及法规标准体系具有专门门户网站的特点,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制造业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在多个部位的发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对4家制造企业工人的WMSDs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展开流行病学调查。WMSDs病例定义为过去一年内身体颈部、肩部、肘部、手腕/手、上背部、下背部、臀/大腿、膝部、踝/足9个部位中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疼痛、麻木、不适或活动受限等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 h,经休息后症状仍未完全缓解,且排除外伤、残疾、其他急症或后遗症等。各部位WMSDs患病情况间的关联度用log-binomial模型计算出的现患比(PR值)评估,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WMSDs主要患病部位中多个部位共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制造业工人WMSDs总患病率达79.7%,主要患病部位为下背部、颈部、肩部和上背部,患病率依次为62.3%、55.7%、45.6%和38.7%。这4个部位患病情况间的PR值较高,4个部位共患病率为25.2%,3~4个部位共患病率为41.4%。多分类L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颈部、肩部、上背部和下背部中3~4个部位患WMSDs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女性(OR=2.86,95%CI 2.38~3.33)、工龄15~19年者(OR=1.87,95%CI 1.49~2.34)患病风险较高;颈部经常长时间或频繁前倾(OR=2.15,95%CI 1.86~2.48)、颈部经常长时间或频繁扭转(OR=1.64,95%CI 1.40~1.92)和经常大幅转身(OR=1.40,95%CI 1.20~1.64)等生物力学因素可能为疾患发生的危险因素;每天做相同的工作(OR=1.73,95%CI 1.44~2.08)、员工短缺(OR=1.50,95%CI 1.31~1.71)和经常加班(OR=1.38,95%CI 1.20~1.60)等组织管理因素可能增加疾患的发生风险;经常长时间站着工作(OR=0.77,95%CI 0.65~0.91)和感觉工间休息时间充足(OR=0.51,95%CI 0.44~0.59)等因素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本研究中制造业工人颈部、肩部、上背部和下背部WMSDs患病率高,4个部位的患病情况间关联密切,其3~4部位共患病率较高,提示在制造业工人中可能存在“颈-肩-上背-下背”多个部位患病的WMSDs发生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生物力学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吡虫啉毒性研究进展与瞻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药吡虫啉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由日本特殊农药株式会社 (现有的日本拜耳农用化学公司 )开始合成 ,80年代后期由德国拜耳公司与日本特殊农药株式会社共同开发。1991年开始商品化 ,1992年后期以Imidaclorprid在日本注册 ,商品名Admire[1]。在国内 ,目前已有多个厂家进行生产 ,又名必林、蚜虱净 ,用于田间叶面喷雾 ,对蚜虫、飞虱、叶蝉、蓟马等多种农业害虫有特效 [2]。它的作用具有低毒、广谱、高效、有效期长、安全性好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 ,能高效杀灭刺吸式昆虫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吡虫啉生物学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EPHX1基因及EPHX2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PHX1基因及EPHX2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68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268名接触苯而无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应用TaqMan PCR分析技术检测EPHX1基因rs2854451、rs3738047、rs2234922和rs1051741及EPHX2基因rs75114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结果在携带EPHX1 rs373804GG基因型个体中,同时携带EPHX1 rs2234922 G等位基因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降低(P=0.02),而在携带EPHX1 rs2234922AA基因型个体中,同时携带EPHX2 rs751141A等位基因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升高(P=0.03);饮酒与EPHX1基因rs1051741多态(xH^2=5.28,P=0.02)或rs2234922多态(xH^2=6.71,P=0.01)存在联合作用,在饮酒人群中携带突变型个体较野生纯合型苯中毒发病危险性降低(P=0.04和P〈0.01);EPHX1基因单倍型分析显示,携带AGAC等位基因组成的单倍型2个体或GAGT等位基因组成的单倍型4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增高(P〈0.001),而携带GGGT等位基因组成的单倍型6个体或AAGT等位基因组成的单倍型10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降低(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对慢性苯中毒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的修饰作用(OR=0.313,95%CI:0.123—0.794,P=0.015)。结论EPHX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慢性苯中毒发生危险性相关,而EPHX2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XRCC1基因多态与儿童急性白血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XRCC1基因多态与儿童急性白血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6 3名急性白血病患儿为病例组,6 6名非血液系统性疾病、非肿瘤疾病儿童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 RFLP)检测XRCC1基因c.194、c.2 80和c.399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具有至少一个XRCC1c .399Gln突变等位基因的个体急性白血病发病风险是无此突变等位基因个体的2 2 35倍(95 %CI 1 0 .38~4 . 812 ) ,在男性儿童中具有该突变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病风险为野生型等位基因个体的3. 110倍(95 .%CI1 2. 35~7 .831)。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X线暴露与XRCC1基因多态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携带XRCC1c .399Gln突变等位基因的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风险增加,XRCC1基因多态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苯的职业健康危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苯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原料和有机溶剂,也是汽油的一种成分。当今,纯苯的生产和使用量逐年增加,我国纯苯年均生产和消费能力正分别以9.82%和7%的速率递增,预计到2011年纯苯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将分别达到515万~620万吨和517万吨,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我国职业性急慢性苯中毒发生率一直高居急慢性中毒的前三位,重大恶性职业中毒事件也常见诸于报道。苯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和健康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效应生物标志物能够特异/灵敏地反映化学物对机体早期生物学效应,在确定化学物在体内的存在及其所产生损害的性质和程度、研究化学物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阐明化学物的毒作用机制、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简要介绍了效应分子生物标志物在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人们应用神经细胞培养这一技术研究了一系列生产性毒物对人体及实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 (CNS)的影响 ,同时也探讨了各种生产性毒物毒作用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 培养细胞类型及损伤后的表现1.1 培养细胞类型 用于培养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 (取自脑组织或者脊髓 ) ,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及神经瘤细胞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C6神经胶质瘤细胞、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等 )。1.2 神经细胞损伤后的表现1.2 .1 一般形态学变化 正常情况下培养的神经细胞接种 15h后 ,大部分贴壁 ,2 4…  相似文献   
10.
在调研美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对美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从法规标准强制性约束范围的界定、立法思路、内容分类建设、制定和管理等方面,与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进行比对,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