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目的了解拉萨市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状况,并探讨影响腹泻患病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有3岁以下儿童的家庭607户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应答者回忆获得儿童和其家庭的一般情况及儿童在调查时点前两周内腹泻患病情况。结果调查地区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为17.3%,腹泻两周患病率男童(17.6%)和女童(1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儿童按6月龄划分,儿童在0~5、6~11、12~17、18~23、24~29及30~35月龄段的腹泻两周患病率分别为16.5%、28.4%、25.0%、10.9%、9.8%和4.9%,不同月龄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时点前两周儿童是否感冒、母亲孕期晚上看东西较孕前困难、添加蛋白类辅食的时间和家庭炒菜常用铁锅与其腹泻患病密切相关(P0.05)。结论拉萨市农村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较高。加强当地孕产妇的膳食营养指导和儿童常见病预防、适时添加蛋白类辅食可以降低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河北省农村地区≤5岁留守儿童两周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9月从全国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库提取河北省农村地区所有≤5岁儿童信息(1022人),描述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两周患病率特征,采用1:2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河北省农村地区≤5岁留守儿童270人(26.42%),两周患病率为15.19%(41/270),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0.51%(X~2=4.20,P=0.040)。母亲单独外出务工(OR=1.87,P=0.034)、双亲外出务工(OR=2.74;P=0.041)、祖父母抚养(OR=1.31,P=0.043)、亲戚抚养(OR=3.96,P=0.017)、非安全卫生饮用水(OR=9.09,P=0.008)易致≤5岁农村留守儿童两周患病。家庭人口4~6人(OR=0.37,P=0.042)、7~9人(OR=0.15,P=0.027)可降低该人群两周患病。结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隔代或亲戚抚养与不安全的饮用水源易致农村地区≤5岁留守儿童两周患病,而家庭人口较多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陵水县农村5岁以下儿童腹泻与家庭卫生行为和卫生条件的相关性,为今后儿童腹泻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于2015年7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陵水县4个乡镇413名5岁以下儿童进行入户调查,分析儿童腹泻相关因素。结果陵水农村5岁以下儿童2周内腹泻患病率为23.5%;随着年龄的增加,5岁以下儿童2周内腹泻患病率下降(χ~2=17.786,P=0.000)。对饮用水不进行处理的家庭儿童2周内腹泻患病率高于对饮用水进行处理的家庭(χ~2=4.152,P=0.042);无厕所的家庭儿童2周内腹泻患病率高于有厕所的家庭(χ~2=4.563,P=0.033);厕所类型是粪坑的家庭儿童腹泻患病率最高;卫生间不清洁的家庭儿童腹泻患病率高于卫生间清洁的家庭(χ~2=4.778,P=0.029)。垃圾处理方式为填埋和院内处理的家庭儿童2周内腹泻患病率较高。结论本次调查地区5岁以下儿童2周内腹泻病的患病率较高,且与家庭卫生行为和卫生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4.
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国西部农村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人口比例抽样法(PPS),于2005年调查了中国西部45个县获得14 073对母子的样本,通过母亲回忆获得儿童在调查时点前两周内的腹泻患病情况.结果 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为7.4%,性别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患病高峰为3~12月龄.影响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的因素有:母亲民族(OR=1.30)、农村类型(OR=1.18)、产后访视次数(OR=0.92)、母亲住院分娩(OR=0.79)、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OR=0.72)、家庭食用碘盐(OR=0.72)、儿童年龄(OR=0.68)、母亲单独给儿童做饭(OR=0.66)和儿童服用过维生素A(OR=0.45).结论 2005年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低于2001年患病率.降低西部农村儿童腹泻患病措施主要是加强围产期保健、普及儿童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儿童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湖北省农村不同地区儿童的贫血状况.方法 在湖北省农村地区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8个市(县)5岁以下儿童2 312名,采集末梢血20μl,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 湖北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1.06%;1~岁组贫血患病率最高(29.95%),4~岁组最低(11.62%).高收入地区儿童贫血患病率(21.88%)稍高于中、低收入地区;山区儿童贫血患病率(29.73%)远较平原(21.44%)及丘陵地区(16.61%)高.多因素分析显示,高收入地区、山区及2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风险较高.结论 高收入地区、山区及2岁以下儿童是湖北省农村儿童贫血的高危人群,应作为重点防治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河北省平山县、河南省卢氏县、江西省于都县、贵州省三穗县和四川省通江县贫困农村地区12≤月龄≤35仅父亲外出打工和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儿童看护人养育行为差异。方法在上述5个贫困县,采用分层抽样获得调查村,对村中所有12≤月龄≤35留守儿童养育行为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并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留守家庭类型对看护人养育行为的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留守儿童680人,其中68.5%的调查儿童父母均外出务工,祖辈看护人占73.0%。在儿童12≤月龄24和24≤月龄≤35,在控制了看护人性别、民族、是否抑郁、地区及经济情况等因素后,仅父亲外出打工家庭的留守儿童接受"早期启蒙和回应性养护"养育行为分别是父母均外出打工家庭留守儿童的2.81倍(95%CI=1.67~4.73)和3.16倍(95%CI=1.81~5.49),仅父亲外出打工家庭的留守儿童接受至少2种积极养育行为的情况分别是父母均外出打工家庭留守儿童的2.59倍(95%CI=1.55~4.35)和2.77倍(95%CI=1.57~4.92)。在儿童24≤月龄≤35,仅父亲外出打工家庭的留守儿童看护人实施"儿童拥有图书"行为是父母均外出打工家庭儿童的1.89倍(95%CI=1.09~3.29)。结论不同的留守类型对儿童看护人养育行为存在影响,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儿童的看护人养育行为劣于仅父亲外出打工儿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危险行为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六安市2所全日制初中2 139名年龄≤14岁学生进行危险行为和心理因素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810名(37.87%),其中父亲外出打工334人(42.47%),母亲外出打工146人(18.02%),父母均外出打工320(39.51%);母亲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吸烟行为比例为8.22%,高于父亲外出打工的3.80%及父母均未外出打工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7,P=0.003;χ2=10.504,P=0.001);父母均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每周饮酒≥1次比例为11.25%,高于父亲外出打工的6.4%及父母未外出打工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0,P=0.028;χ2=4.315,P=0.038);母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因饮酒打架≥1次/学期的比例为9.59%,高于父亲外出打工的4.65及父母均未外出打工的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2,P=0.038;χ2=4.127,P=0.042);父母均未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上网行为比例为17.08%低于父母均外出打工的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83,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29)、年级(OR=0.646)、性别(OR=0.146)是留守儿童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危险行为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母亲外出打工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5岁留守儿童两周患病未就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月从河北省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库提取农村地区所有≤5岁儿童信息(1022人),描述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两周患病率及其未就诊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以每百人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计算河北省农村地区≤5岁留守儿童两周患病率为16.67%(45/270),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0.77%(χ~2=6.39,P=0.011);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35.56%(16/4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3.70%(χ~2=22.92,P=0.000)。双亲外出务工类型(χ~2=24.03,P=0.000)、监护人类型(χ~2=25.94,P=0.000)、离家最近的医疗机构距离(χ~2=14.11,P=0.000)、有无新农合(χ~2=6.89,P=0.009)影响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两周患病未就诊率;进一步分析留守儿童群体发现,离家最近的医疗机构距离≥3 km是3 km未就诊可能性的16.67倍。结论农村地区≤5岁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现状为"高需要、低需求",非双亲共同抚养、未参加新农合、特别是就诊距离的可及性影响了该人群卫生服务需求。建议强化社会支持、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海南农村地区6岁以下儿童的贫血状况及特征,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07~2008年对中国海南省10个项目县的3 041名6岁以下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及其家庭基本情况调查,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的6月龄~6岁以下儿童血红蛋白<110 g/L作为儿童贫血诊断标准。结果:海南项目地区6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总体为11.4%,其中五指山市患病率最高达20.7%,琼海市最低5.5%。1~2岁是儿童贫血患病率的高峰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加,贫血患病率也随之下降,不同民族间贫血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年龄、性别、民族与儿童贫血有统计学联系,而父母的教育背景、家庭类型、儿童进餐方式、出生体重、开始添加辅食月龄、断奶月龄与儿童贫血无统计学联系。结论:海南农村地区部分儿童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现象,尤以1~2岁儿童最为多见,年龄、性别、民族是造成海南农村地区儿童贫血患病率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比深圳市光明区5岁以下人群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和细菌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深圳市光明区5岁以下感染性腹泻儿童1 200例,分析患儿病原体感染状况。并对比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年龄、季节分布,临床特征。结果 5岁以下感染性腹泻儿童细菌、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3.75%、33.42%,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病毒检出率(P0.05)。不同年龄患儿中,细菌检出率最低为0~5个月龄婴儿的6.01%,最高为12~17个月龄婴幼儿的18.77%;病毒检出率最低为0~5个月龄婴儿的14.75%,最高为24~60个月龄儿童的40.86%。不同季节发病的患儿中,细菌检出率最低为春季的8.02%,最高为夏季的25.17%;病毒检出率最低为春季的10.70%,最高为秋季的51.30%。细菌检出阳性儿童呕吐、水样便发生率相比病毒检出阳性儿童较低,而黏液便、白细胞、红细胞发生率相比病毒检出阳性儿童较高(P均0.05)。结论深圳市光明区5岁以下人群感染性腹泻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检出率,且不同病原检出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王珍  张菊英  陈瑾  谭铃  范晖  甘华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069-4071,4075
目的 了解四川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腹泻病的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利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西部扩点调查四川省的资料,描述性分析四川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病状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儿童腹泻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四川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为10.1%.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患病高峰在0~2岁.影响儿童腹泻的主要因素为年龄、父母是否均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是否使用安全饮用水.结论 四川省农村儿童腹泻防治工作的重点对象为0~2岁儿童和留守儿童,并且儿童腹泻的防治应从提倡合理喂养、改善用水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张岚  戴馨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111-1113
目的 了解湖北省儿童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儿童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湖北省10个市、县的0~14岁儿童家长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儿童10 688名,城市5 894名,农村4 794名.儿童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率为19.0%,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OR=1.28),农村高于城市(OR=2.58).6~11岁组的伤害率最高(23.7%),0~2岁组的伤害率最低(5.5%).前3位伤害类型依次为跌倒/坠落(45.2%)、烧烫伤(9.5%)和动物伤(9.5%).79.6%为轻度损伤,40.1%的伤害发生在家里/宿舍.男性、家庭人口数多、居室热水等摆放不合理、母亲无工作的儿童更易发生伤害.结论 湖北省0~14岁儿童伤害情况较为严重,儿童自身的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因素对儿童伤害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4~5岁儿童两周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安徽省地理位置东西南北中抽取5个县,然后在每个县根据活产数抽取2~3个乡镇,对抽样乡镇所有4~5岁儿童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两周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5岁儿童4 457名,其中男童2 506人(56.2%),女童1 951人(43.8%)。两周患病1 042人,两周患病率为2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年龄较小(OR = 1.299, 95%CI:1.127~1.497)、家庭居住人数较多(OR = 1.239, 95%CI:1.075~1.429)、看护人类别为母亲(父亲,OR = 0.704, 95%CI:0.572~0.866;祖父母等(OR = 0.668, 95%CI:0.566~0.789)与农村地区4~5岁儿童两周患病呈正性相关。母亲年收入为1~2万(低于1万,OR = 1.236, 95%CI:1.033~1.479;高于2万,OR = 1.226, 95%CI:1.024~1.468)与农村地区4~5岁儿童两周患病呈负性相关。结论 安徽省农村地区4~5岁儿童的两周患病率较高,儿童年龄、家庭居住人数、看护人类别、母亲年收入是影响儿童两周患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珠海市农村学龄前儿童的伤害情况及其父母、教师的儿童伤害知识,为实施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珠海市三灶镇在园儿童942个家庭的父母,45名任课教师进行儿童伤害情况及儿童伤害知识调查。结果 儿童伤害发生率为5.0%,伤害以意外跌落或坠落伤(61.4%)、烧烫伤(17.5%)为主,头部及四肢为主,分别为57.4%、37.0%。伤害的地点:幼儿园占14.0%,家庭占40.4%,幼儿园和家庭以外的其他场所为占45.6%。单次伤害的平均经济损失790.7元。父母的年龄越小和化水平越高,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越高。母亲的知识一般高于父亲。国家工作人员的知识高于其他职业,农民最低。结论 农村学龄前儿童伤害较为严重,应该对儿童、家长及老师3类人群开展与儿童安全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健康促进策略来预防与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1992年9月对陕西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按照WHO和UNICEF的标准与评价方法,结果显示:陕西省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2.8%,以中度为主(11.2%),重度较少(1.6%);农村(14.1%)高于城市(8.8%),女童(13.6%)稍高于男童(12.1%)。各年龄组中以0.5岁以内最低(1.6%),0.5岁以后迅速上升,在1.5~2岁时达到高峰(18.1%),随后缓慢回落,并维持在12%~15%的水平上。本调查表明,营养不良的防治应以农村儿童为重点,且应贯彻及早动手、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方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调查我国0~6岁儿童常见疾病及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我国儿童目前的健康水平及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为儿童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在全国15个省抽取43 370名6岁以下儿童,采用家长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国0~6岁儿童家长自报两周患病率为22.35%,男童高于女童,城市高于农村,不同年龄组、东中西部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呼吸系统疾病的两周患病率为4.48%,占各系统两周患病总和的74.68%;发热、咳嗽、腹泻等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症状,两周发生率分别为9.62%、9.39%和6.43%。结论 0~6岁儿童两周患病率在不同年龄、城乡、地区间差异提示应加强婴儿常见病的防治,针对儿童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以及发热、咳嗽、腹泻等疾病症状的处理,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安徽省7~12岁小学生身高分布特点及矮小症患病率,为本地儿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安徽省3个地区(北部宿州市、中部合肥市、南部池州市)7~12岁小学生共计6 082名,测量身高,分析身高的年龄、性别、城乡分布特点,并以2005年中国9省市儿童体格调查数据为标准,分析矮小症患病率分布特点。结果 安徽省7~12岁儿童除11岁女生身高明显高于男生,余各年龄段女生身高均落后于男生。合肥市12岁男生,11、12岁女生身高明显高于宿州市,9、11岁男生身高落后于宿州市,余同年龄段合肥市与宿州市男生间、女生间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肥市、宿州市相同年龄男女生身高均高于池州市。安徽省7~12岁儿童矮小症总患病率为2.83%,城市男女生矮小症患病率分别为2.32%、2.13%,乡村男女生矮小症患病率分别为3.15%、3.72%。同年龄、同性别池州市儿童身高明显落后于另两市,农村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结论 安徽省三地区尤其农村地区矮小症患病率仍较高,可为本地区儿童健康发展策略提供依据及矮小症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文莉  李慧  杨海霞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3):257-258,262
目的 评价营养包对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干预效果,为改善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的400名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陇西县和康乐县5岁以下儿童(每天补充1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为干预组,并按照干预组儿童年龄和性别情况随机抽取30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1 a后测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分析两组儿童生长迟缓率、消瘦率、低体重率和贫血率等的差异.结果 营养包干预组1 a后0~2岁婴幼儿身长、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值均<0.01),贫血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2 ~4岁儿童消瘦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为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补充营养包,可以显著改善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促进体格发育,对低年龄段的婴幼儿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比较广州市2008与2015年儿童乳牙患龋状况,为开展儿童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标准,于2015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越秀、海珠、白云、花都、增城、从化6个区5,6,9岁儿童共4 482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与2008年广州市第一次儿童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15年广州市儿童5,6,9岁乳牙患龋率分别为76.78%,80.85%,74.56%,龋均分别为5.47,5.60,3.27,充填率分别为4.05%,5.81%,6.83%.2015年广州市小学生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农村(88.77%,6.41)高于城市(73.94%,4.25)(x2=101.209,t=13.775,P值均<0.01);性别间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填率城市(7.38%)高于农村(1.08%)(x2=58.106,P<0.01).2015年广州市儿童乳牙患龋率、龋均和充填率均明显高于2008年口腔流调结果.5岁组2015年农村儿童患龋率最高,为86.05%,其次为2008年农村(78.89%),2015年和2008年城市儿童患龋率分别为74.22%和48.52%(x2=160.923,P<0.01).6岁及9岁组儿童患龋率及龋均分布情况与5岁组一致.结论 广州市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农村高于城市,但城市龋病患病的增长速度快于农村,儿童龋病的治疗率较低,尤其是农村儿童.应加大农村地区口腔卫生资源的投入,以降低乳牙龋齿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