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制出可扩展的医保患者信息共享综合管理平台,为职能管理部门有效控制费用及制定管理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将医务人员从繁重的医保政策执行和费用拒付压力中解放出来。方法建立业务层和管理层两大类功能模块,构建不同层面和粒度的医保信息网络化共享平台。结果形成军队医院与医保政策相结合的最优化业务模式。结论保障医院资金管理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提高军队医院适应地方医改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了解不同地区医院医保费用管理情况,为提高肿瘤专科医院医保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依据调研表对省级肿瘤专科医院医保费用进行调研,数据录入Excel 2003后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各地区因医保政策不同,对总额及病种费用均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导致患者得到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各省市间也有较大差异。结论肿瘤专科医院应在自费比例统计与管理、医保指标的合理使用、执行医保政策及与医保管理部门的沟通和互动方面加强管理,进而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减少医院医疗费用违规率的效果与意义。方法根据社保管理部门医疗费用审核规则要求,利用PDCA循环对全院各科室开展减少医院医疗费用违规率的医保管理模式。结果违规社保管理部门医疗费用审核规则的项目大幅度减少,2016年上半年医疗费用信息监管系统中我院月平均违规总数量由原来的133例下降到43例,有效减少医保结算差额。结论通过引入PDCA循环模式,规范医疗行为,规避不良医疗行为风险,优化收费流程,有效减少医院医疗费用违规率,提高医保费用偿付率,持续提高医院医保管理质量及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适应医保的总量控制和次均费用同时控制的管理方法,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方法从广泛宣传和学习医保政策、制定管理措施及管理指标、建立科室定额控费管理制度、动态监测和反馈医疗费用信息、加强费用的环节管理和终末管理等措施着手,强化医院内部医保管理工作。结果门诊和出院病人的次均费用环比增长速度放缓,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的医保住院次均费用我院为最低;3年来自负费用率不仅控制在指标范围,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各项管理指标全部达标。结论建立科学的费用控制体系,是合理控制费用的关键;控制费用是长期行为,必须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医保智能化管理在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提升基金绩效的实践中获得显著成效。方法:医院配合医保经办管理部门构建事前提醒、事中自律和事后分析的涵盖医保、医院和医生各层面的立体监控体系,并同时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医保智能化控费管理系统,包括辅助用药和抗菌药物的管理、完成医保办的各类医保控费指标和高值耗材的管理等。结果:全院药占比由2016年的38.59%下降到2018年的30.12%;医保住院病人人均费用逐年下降;结论:该医保控费体系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贯彻执行国家医保政策,履行定点医疗服务协议,构建和谐医、保、患关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服务流程,形成医院整体的管理服务网络。文章阐述医保定点医院将医保管理与医疗管理相结合,规范医疗行为,探讨建立完整、有效的临床科室医疗保险管理组织和标准化管理指标,树立医保费用质控意识,严格控制均次住院费用和各项指标,提升医保管理绩效。实现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对各临床科室全程实时的监控和考评、客观公正的评价与结果的正确利用,提高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7.
医院医保费用关键考核指标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总额预付制下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部医保费用关键考核指标的构建方法,评价其实施后的医保费用控制效果。方法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构建关键考核指标,通过对该院实施费用指标管理前后医保费用核心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医保费用管理成效。结果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的关键指标体系。该院实施费用指标管理后医疗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医保门急诊均次费用及药品均次费用显著下降,医保住院药占比较前降幅显著,医保门急诊及住院诊疗人次显著增加。结论总额预付制下医院实施医保费用关键指标管理,对于合理控制医保费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某军队医院军队医改、基本医保、外地医保和自费四种不同付费方式工作量、医疗费用、病种、工作效率的差异,探讨不同付费方式对医院经济的影响,提出军队医院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通过“军字一号”系统采集数据,利用Excel 2010和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军队医院外地医保患者最多,次均费用最高;军队医改患者最少,与基本医保患者次均费用基本相当。军队医改患者平均住院日最长,药占比最低。结论不同付费方式对医院经济结构产生不同影响,应当加快军队医院支付制度改革,将军队医院纳入地方公立医院改革,并强化医院自身管理,促进军队医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医院传统医疗费用管理的局限性,探究总额付费下医疗费用考核的动态评价指标与管理策略。方法:结合德尔菲法、比较法等,对医院医疗业务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医疗费用管控平台,以分析比较各科室、病区职工医保及居民医保的医疗费用水平及费用明细的结构占比,评估其合理性。结果:依托此医疗费用管理系统,医院医保办将市社保中心下达的年度总额进行合理分配,制定科学的人均定额指标,医疗资源得以高效利用;从多维度出发控制医疗费用上涨;医务人员在诊疗行为方面趋于规范化,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结论:总额付费下医保费用考核指标的有效管控,可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构筑了和谐的医、保、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使医保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方法通过建立医保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医保管理科队伍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等途径不断规范医保管理;制定医保管理评价标准,并每月对医保管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反馈、整改,实现持续改进。结果医保管理工作成效得到较大提升。新农合出院病人次均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医保拒付金额逐年减少,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出院病人自费率逐年下降。结论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作为医院常态化管理是医改的需要,更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公立医院更好适应医保DRG支付方式改革和医院绩效考核办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关键绩效指标(KPI)方法描述性分析江苏省某三级医院在DRG背景下施行综合绩效管理办法、管理成效及DRG考核创新路径,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建议。结果:以KPI为基础的动态调整分类分层DRG综合考核办法成效显著,取得良好激励效果。结论:创新DRG考核办法需结合医院自身特点,通过KPI制定合理的绩效平衡方案进行DRG考核,能够激发临床积极性,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提升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管理》2017,(5):61-65
目的评估医保总额预算制的实施对医保支出及医疗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5年的医保相关数据,并从全院和科室两个维度分别分析,为医院及各科室提供参考;通过医患问卷调查及关键知情人访谈,了解改革对医疗行为和管理产生的影响。结果门诊患者人次人头比有上升倾向,住院患者改变不明显,而次均费用自总额预算制实施后呈缓慢递减趋势;大部分医患对改革持满意态度,但对配药限制政策存在不满,同时该制度实施过程中在指标科学性、信息透明度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医保总额预算制会影响医院管理行为,是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办法,但在配药限制政策、医保指标科学性、信息透明度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医保病人月平均医疗费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为医保行政管理部门今后政策的制定和医院的控费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广州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的广州医保患者的血液透析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参保类型的血液透析月平均医疗费用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转变健康管理模式,加大对预防保健和门慢的资金投入;加强血液透析的临床监管,控制"材占比"等是控制医疗费快速增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医保患者(包括自费患者)住院费用的差别以及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控制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从某三甲综合性医院医保管理系统获取住院费用数据,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及各部分费用间的差异,运用卡方分析比较不同医保类型患者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利用率等。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医保患者住院费用、住院费用构成、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住院费用受患者本身和医院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结论”新农合”管理部门应加强省级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以控制住院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各类医保部门均应从控制病人住院天数、药品费用、重点人群监控等方面控制住院费用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利用网络统计信息 提高医院医保管理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军字一号)上的统计数据信息,为医院的医保质量指标的预测和制定、医保服务质量的监控、医保服务质量的评价及为医保机构医疗费用的结算等管理提供依据,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促进综合性医院医保工作人员以系统思维和理念创新提升医院医保优质服务综合能力。方法:组织医院医保办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提高医保从业人员政治和专业素养,加强医疗保险知识的培训和宣传。通过改变工作作风,简化服务流程,加强医院医保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医保服务效率。结果:医疗行为更加规范,用药更加合理。医保管理更加科学,费用控制收获了一定成果。结论:系统思维和理念创新能提高医院医保人员主动优质服务意识和效率,较好控制医保费用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适合公立医院的医疗保险管理手段,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做到及时、有效、全面地对医保费用进行量化管理,确保医保费用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应用病例分型质量费用管理软件,对某市级医院2008年1~12月份的医保与非医保病例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对比。[结果]2008年共收治医保患者21783人次,危重率为69.91%,高于非医保组患者(P﹤0.05);病例优良率为66.97%,低于非医保组(P﹤0.05);医保病例平均人均住院费用为12252元,比非医保病例高2399元。[结论]将"病例分型管理"软件运用到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有助于规范相关医疗行为,加强和完善医保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医院医保管理流程,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和患者的就医行为,从而减少医保拒付费用,保障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方法:统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近2年门诊医保拒付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加强医保拒付防控管理后,再对比门诊医保拒付数据的变化。结果:实施管控措施后,医保拒付减少,达到预期效果,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的门诊次均费用、药占比也合理下降。结论:医保拒付涉及医院管理、医疗和患者等多方面原因,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管理流程,精细化管理环节,动态跟进政策变化,不但能降低门诊医保拒付费用,还可以改善其他门诊医保控费指标。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管理》2017,(2):25-29
目的评价广州市城镇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支付对医院效益的影响。方法以广州市15家三甲综合医院为研究对象,基于2002年度实施城镇职工医保以来各主要时段的医保住院费用结算数据,分析医院医保支付标准的影响因素、医保费用支付效果、医保费用超支情况、参保人自费率和自付率变化情况。结果医院医保支付标准主要受该医院住院医疗费用水平、医院规模与医疗服务量的影响,其调整机制由医保部门决定;医院的医保支付效果受支付标准调整影响较大;这15家医院医保费用超支较严重,在2011年及2012年,部分医院的结算单元出现严重超支,个别结算单元超支费用已超过400万元,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而参保人的自费率、自付率有所下降,医院维护了其社会效益。结论医院效益受医保费用支付效果的影响较大,应加快建立健全的支付标准调整机制,完善支付制度;医院可采取医保精益管理等措施提升医保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类别医保患者(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兵团医保、新农合以及自费患者)的住院费用,为控制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某二甲综合性医院获取2010—2013年不同类别医保患者(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兵团医保、新农合以及自费患者)的住院费用数据,用描述性统计对不同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及各部分费用构成进行分析。结论新农合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以控制住院费用的不合理使用。各类医保部门均应从控制患者住院天数、药品费用、其他费用等方面控制住院费用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