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是以一系或多系分化相对成熟的骨髓细胞克隆性增殖异常为特点的疾病,其分类中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thrombocythemia,ET)等疾病中存在JAK2V617F点突变。有研究表明,在检测MPN患者JAK2V617F突变中,PV发生率在90%以上、ET发生率为50%-70%。JAK2V617F基因突变已作为诊断MPN的必要指标之一。本研究目的是对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增多临床怀疑MPN者进行JAK2V617F突变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增高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JAK2 exon12和JAK2 exon13突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例JAK2 exon12及JAK2 exon13基因突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例1骨髓活组织检查提示粒红系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可见集簇现象;JAK2 exon13突变阳性。例2骨髓活组织检查示巨核细胞可见集簇现象,纤维组织增殖明显,骨小梁增厚;JAK2 exon12突变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JAK2 exon12及JAK2 exon13突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给予间断放血及羟基脲治疗。结论:JAK2 exon12及JAK2 exon13突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少见,不同外显子突变导致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和疾病演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其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对200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并确诊为PV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27例患者中合并血栓性疾病15例(55.6%),行JAK2 V617F基因突变检测15例中,12例出现阳性,阳性率为80.0%.结论 JAK2 V617F基因突变在PV患者中的发生率高,对PV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Janus Kinase 2V617F基因突变(JAK2V617F)在bcr-abl阴性骨髓增生性疾病(MPD)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方法 基因组DNA从患者骨髓或外周血粒细胞中提取.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PCR产物测序的方法检测JAK2V617F突变.共检测患者110例,其中bcr-abl阴性MPD 41例、bcr-abl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5例和急性白血病44例.结果 JAK2V617F阳性结果分别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1例(91.7%)、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8例(53.3%)、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4例(57.1%),而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S)7例、bcr-abl阳性CML 25例和急性白血病44例[包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2例1均未检测到JAK2V617F基因突变.在所有JAK2V617F阳性的标本和10份阴性标本中,AS-PCR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方法的测定结果都可经测序进一步证实.结论 90%以上的PV、50%以上的ET和IMF可检测到JAK2V617F基因突变;JAK2V617F基因突变在PV、ET和IMF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诊断的分子标志,也可能是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JAK2 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学和活组织检查方法分析120例患者的骨髓病理状况,监测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从患者骨髓抽提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JAK2 V617F基因突变.结果 所有患者均呈现出MPN各自类型的典型特征.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阴性.120例MPN患者中JAK2 V617F基因突变的阳性率为66.7%(80/120),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为72.7%(16/2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为66.0%(62/94),4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2例阳性.JAK2 V617F突变阳性PV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0.001)和血小板计数(P=0.010)均高于阴性患者;JAK2 V617F突变阳性ET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高于阴性患者(P=0.006);PMF中JAK2V617F突变阳性和阴性患者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JAK2 V617F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bcr-abl阴性MP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使患者能够在早期被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3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诊断标准:国内诊断标准、WHO2008年诊断标准和BCSH诊断标准,并比较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统计50例近期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自就诊以来相关信息,根据病史及临床疗效将患者分组,将此结果与3种诊断标准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纳入分析范围的45例患者中,根据病史及临床疗效将35例诊断为PV,其余10例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将国内诊断标准、WHO诊断标准及BCSH诊断标准分别与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得到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分别为51.43%、85.71%和91.43%,特异性分别为100%、70%和90%。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在PV诊断中有重要地位。在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的情况下,BCSH诊断标准较为精准;而当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时,单纯依靠BCSH或WHO诊断标准会造成特异性降低,需要综合参考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Epo水平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潜匿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mPV)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特点,探讨mPV 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男性初诊 PV、mPV 患者各100例,均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JAK2 V617F 基因检测及骨髓组织活组织检查(BMB)。半年后追踪未经特殊治疗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及 JAK2 V617F 基因突变负荷量变化情况。结果PV 组与 mPV 组 EPO 分别为(3.4±0.7)、(3.2±0.6) U/ml,NAP 积分分别为(276±20)、(278±21)分, BMB 造血容积分别为(78±10)%、(76±9)%,巨核细胞数分别为(53±6)、(51±5)个/张切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JAK2 V617F 基因突变负荷量分别为(89.2±9.4)%、(78.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PV 组中未经特殊治疗的半年后达 PV 水平(Hb≥185 g/L)的37例患者 Hb 平均水平为(194±8)g/L,JAK2 V617F 负荷量为(90.7±9.1)%。结论 PV、mPV 患者的 EPO、NAP 积分及骨髓组织形态学无差异,而 JAK2 V617F 基因突变负荷量有差异。未经特殊治疗的 mPV 患者 Hb 水平半年后多数可达到典型 PV 的诊断水平,JAK2 V617F 基因突变负荷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JAK2 V617F基因突变状态及负荷对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199例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JAK2 V617F突变负荷与MPN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评分的关系。结果199例BCR-ABL阴性MPN患者中JAK2 V617F突变阳性138例(69.4%);其中,7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突变阳性64例(88.9%),10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中突变阳性54例(53.5%),25例骨髓纤维化(MF)患者中突变阳性20例(80.0%),1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S)患者突变阳性。JAK2 V617F突变高负荷者占55.1%(76/138)。突变负荷最高的类型为PV,MF次之,ET最低,3组突变负荷分别为(73.9±18.3)%、(59.9±25.2)%、(25.0±16.5)%。JAK2 V617F突变负荷与PV、ET、MF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6、0.675、0.796,均P<0.01)。JAK2 V617F突变负荷与PV、ET患者的预后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6、0.404,均P<0.05)。结论BCR-ABL阴性MPN患者JAK2 V617F突变负荷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JAK2 V617F突变高负荷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凝血指标及血管性疾病关系的临床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4例MPN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6例(A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0例(B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8例(C组);无血管性疾病31例,合并血管性疾病23例;另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与MPN患者血细胞计数、凝血指标及血管性疾病间的相关性。结果:54例MPN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35例 (64.81%),其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3例;对照组未发现JAK2V617F基因突变。A组白细胞计数(WB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较对照组降低(均P<0.01),而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局部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B组PLT、WBC、D-D、Fib的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而HGB、RBC、PT、APTT水平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C组RBC、WBC、HGB、D-D、Fib的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5),PT、APTT的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均P<0.05)。23例合并血管性疾病的患者中,伴有JAK2V617F基因突变者PLT、WBC的水平较无JAK2V617F基因突变者显著升高,且既往伴有血管性疾病的发生率更高(均P<0.05),而RBC、HGB水平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在MPN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此类患者血细胞计数与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发生血管性疾病的风险性较高。因此,临床中对初诊MPN患者应及时监测凝血功能尽早应用药物,有效预防和减少血管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3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诊断标准:国内诊断标准、WHO2008年诊断标准和BCSH诊断标准,并比较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统计50例近期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自就诊以来相关信息,根据病史及临床疗效将患者分组,将此结果与3种诊断标准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纳入分析范围的45例患者中,根据病史及临床疗效将35例诊断为PV,其余10例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将国内诊断标准、WHO诊断标准及BCSH诊断标准分别与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得到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分别为51.43%、85.71%和91.43%,特异性分别为100%、70%和90%。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在PV诊断中有重要地位。在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的情况下,BCSH诊断标准较为精准;而当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时,单纯依靠BCSH或WHO诊断标准会造成特异性降低,需要综合参考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Epo水平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12.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黏膜层单层吻合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胃及空肠黏膜单层吻合法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 1996年3月~2002年8月手术治疗食管癌235例,贲门癌195例,采用食管-胃及空肠黏膜延长、黏膜单层缝合法.结果术后10 d X线吞钡照片示钡剂通过顺畅,吻合口直径1.5~2 cm.术后随访1年,吞咽顺利,未见吻合口狭窄.结论该术式吻合口径宽,对预防吻合口瘘、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是食管及胃肠吻合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子宫颈残喘癌的预防和治疗。方法:1986年5月到1992年7月,我院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子宫颈残端癌12例。所有病人均在外院接受过子宫次全切除术。Ⅰ期2例,Ⅱ期4例,Ⅲ期6例。根据期别、组织学类型、解剖特点,治疗采用单纯手术,手术加放疗;单纯放疗、体外加后装腔内放疗;放疗加化疗。结果:全组7例存活,存活率58.3%,5例死亡中4例死于肿瘤,1例第8年死于其它疾病。结论:子宫颈残端癌预防的关键在于子宫次全切除前宫颈细胞学或病理证实无病变,术后严密随诊。治疗方法主要是放射治疗,部分全盆大野,盆腔四野加个体化后装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20.
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X线影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ei Z  Xu C  Liu Z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5):380-382
目的统计分析一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X线影像表现,对易与之混淆的4种骨病提出鉴别诊断,以加深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48例X线平片、CT和动脉造影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30例,且内多有肥皂泡沫状表现;溶骨性骨质破坏10例;骨外有软组织肿块,骨塌陷变扁伴局部膨出4例;侵犯邻骨4例;骨质增生硬化3例;异常血管及“肿瘤染色”3例。结论X线平片对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优于平片,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与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