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探讨大白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Allen‘s法致伤脊髓,于术后4、8、24、48、72、168h采集脊髓标本,1组作为对照组,分别行HE染色、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Bax的表达.结果:TUNEL染色显示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凋亡.Bcl-2在术后4h开始出现阳性表达,24h达高峰.Bax术后4h出现阳性表达,8h时达高峰.结论:脊髓损伤后存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凋亡,Bcl-2、Bax基因对调控细胞凋亡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后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探讨大白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Allen’s法致伤脊髓,于术后4、8、24、48、72、168h采集脊髓标本,1组作为对照组,分别行HE染色、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Bax的表达。结果:TUNEL染色显示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凋亡。Bcl-2在术后4h开始出现阳性表达,24h达高峰。Bax术后4h出现阳性表达,8h时达高峰。结论:脊髓损伤后存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凋亡,Bcl-2、Bax基因对调控细胞凋亡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探讨大白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Bcl -2、Bax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 8只SD大鼠随机分为 7组 ,Allen′s法致伤脊髓 ,于术后 4、 8、 2 4、 48、 72、 168h采集脊髓标本 ,1组作为对照组 ,分别行HE染色、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 -2、Bax的表达。结果 :TUNEL染色显示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凋亡。Bcl-2在术后 4h开始出现阳性表达 ,2 4h达高峰。Bax术后 4h出现阳性表达 ,8h时达高峰。结论 :脊髓损伤后存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凋亡 ,Bcl-2、Bax基因对调控细胞凋亡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脊髓损伤后大脑运动皮质神经元凋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大脑运动皮质神经元的凋亡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正常大鼠)、假手术组(单纯椎板切除)、脊髓损伤组(椎板切除+脊髓横断损伤),每组24只,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d、3d、7d、14d处死6只动物取材.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对脊髓损伤后大脑运动皮质区行神经元凋亡检查,并检测该区域神经元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情况,分析神经元凋亡与iNOS表达的关系.结果:脊髓损伤组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区神经元在术后1d、3d、7d、14d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0.11±4.02)%、(56.53±8.63)%、(35.03±11.66)%、(3.78±1.03)%,均高于相应时间点阴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术后3d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术后1d、7d和14d(P<0.01).术后1d、3d、7d、14d脊髓损伤组大鼠大脑运动皮质iNOS阳性神经元百分数分别为(17.92±2.75)%、(60.65±8.78)%、(34.35±7.74)%、(6.12±1.99)%,1d、3d、7d时均高于相应时间点阴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14d时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脊髓损伤组术后3d时显著高于其余时间点(P<0.01).脊髓损伤组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区神经元凋亡指数与iNOS阳性神经元百分数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89,P<0.0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大脑运动皮质区神经元凋亡增加,其可能与iNOS的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胺酮(Ket)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CCI组和腹腔注射Ket 50mg/kg治疗组。假手术组,CCI组和Ket治疗组又按术后取材时间的不同分别分为3个亚组,即术后3d组、术后9d组和术后14d组。用TUNEL标记法标记脊髓背角浅层凋亡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亚组比较,CCI3d,9d,14d亚组和Ket9d,14d亚组大鼠脊髓背角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1);与CCI3d亚组比较,Ket3d亚组大鼠脊髓背角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各亚组比较,CCI3d,9d,14d亚组大鼠脊髓背角浅层Bax阳性神经元和Bax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CCI9d,14d亚组大鼠脊髓背角浅层Bcl-2阳性神经元和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CCI3d亚组比较,Ket3d亚组脊髓背角浅层Bax阳性神经元和Bax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而Bcl-2阳性神经元和Bax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Ket能抑制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Bax的表达,促进Bcl-2的表达,提示Ket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状态下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急性期对成年大鼠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40只)和脊髓非损伤组(40只),采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脊髓损伤后第1、2、4、8、1 6天睾丸生精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后第1、2、4、8、16天睾丸生精细胞Fas、Bcl-2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睾丸TUNEL标记阳性凋亡细胞第4天开始出现,多表达于初级、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原细胞,至第16d,随时间点推移阳性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多.脊髓损伤后第4~16d损伤组睾丸生精细胞Fas表达与非损伤组比较显著增强(P<0.05),Bcl-2表达损伤组与非损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急性期存在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现象,睾丸生精功能障碍与Fas高表达密切相关,和Bcl-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脊髓损伤(SCI)脊髓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Bcl-6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制SCI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脊髓组织中PCNA和Bcl-6的表达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神经细胞形态正常;神经元及神经纤维中PCNA和Bcl-6均阴性。损伤组组织出血、水肿、空泡变、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断裂,神经元减少;PCNA和Bcl-6强阳性表达于神经元细胞中,坏死灶内弥漫性强阳性表达。0.1MPa HBO组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似于损伤组;而0.25MPa HBO组则组织水肿消失,出血、空泡变性减轻,神经细胞形态恢复,结构排列相对完整;PCNA和Bcl-6阳性表达于神经元细胞中,但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单纯损伤组。结论 HBO治疗后脊髓组织的细胞由趋于凋亡向修复转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离断后脊髓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其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type-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神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euroserpin,NSP)的表达与神经元退变的关系.方法 将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大鼠行坐骨神经离断术,于术后各时间点取材伤侧脊髓L4~6节段,经Nissl染色后,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退变及死亡情况;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半定量RT-PCR检测tPA、PAI-1及NSP的表达变化.结果 坐骨神经离断术后7d,伤侧相应脊髓节段前角外侧核神经元存活率显著下降,术后21 d神经元存活率为61.6%.电镜观察显示,术后7d开始,脊髓前角可见处于不同凋亡阶段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术后14 d开始脊髓后角也可见少数凋亡样变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坐骨神经损伤后ld,伤侧脊髓Ⅴ~Ⅸ板层内tPA表达水平开始上调(P<0.05),第7天时达到高峰后下降,至术后21 d仍未恢复正常水平(P>0.05);PAI-1则在正常脊髓及损伤后脊髓均未能检测到.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tPA的mRNA变化趋势与蛋白表达基本相同,略早于后者;NSP的mRNA术后1d内迅速上调,随后2周都处于较高水平,21 d才基本回复正常.结论 坐骨神经离断后同侧相应脊髓节段近50%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可能与损伤刺激脊髓灰质内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合成、释放tPA增加有关,同时损伤也促使tPA抑制物NSP表达上调,后者可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变化。方法 8周龄SD大鼠72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实验组66只(n=6),对照组6只(n=6)。实验组:用动脉夹压迫法建立动物模型,于造模后1、3、5d,1,2.3.4、5、6、7和8周各时间点,分别在脊髓损伤部位和损伤邻近部位取材,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随机选取不同时间点的组织片,用LeicaQ5001W图像处理系统观察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损伤部位和其周围)nestin和GFAP的表达变化。对照组:打开椎管,暴露脊髓相应节段,不压迫,彻底止血后缝合伤口,伤口愈合后,取材和检测同上。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对照组显示脊髓神经元胞体和突起轮廓清晰,胞核为深蓝色;实验组于脊髓损伤1d后,显示大、中型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神经元胞浆呈深蓝色,尼氏体模糊,胞体塌陷皱缩或碎裂,胞核椭圆或三角形、染成淡蓝至深蓝色,2~8周胞核呈深蓝色。免疫荧光染色:对照组显示除脊髓中央管周围可见到少量nestin表达外,其它部位几乎不表达;GFAP在脊髓各个部位均有表达;实验组:脊髓损伤1d后,损伤区域nestin和GFAP表达增加,3~7d后,除损伤区域外,邻近及周边区域nestin和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并逐渐达到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达逐渐下降,nestin和GFAP的表达于损伤2周后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可诱导nestin表达,神经干细胞对脊髓损伤有反应,nestin表达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呈正相关,并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eurogenesin-1(Ng1)基因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后,通过Alzet微泵分别向实验组和对照组持续转染入Ng1重组质粒和空白质粒.术后各时间点BBB评分系统监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第2周和第4周时分别取材,应用神经细胞特异性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组织学观察Ng1基因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自损伤后1周起实验组大鼠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实验组脊髓形态恢复较好逐渐趋于正常.实验组脊髓组织中新分化的神经元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同时新分化的星型胶质细胞数显著减少.结论 Ng1基因能够诱导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促进脊髓运动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Neurogenesin-1(Ng1)基因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后,通过Alzet微泵分别向实验组和对照组持续转染入Ng1重组质粒和空白质粒.术后各时间点BBB评分系统监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第2周和第4周时分别取材,应用神经细胞特异性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组织学观察Ng1基因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自损伤后1周起实验组大鼠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实验组脊髓形态恢复较好逐渐趋于正常.实验组脊髓组织中新分化的神经元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同时新分化的星型胶质细胞数显著减少.结论 Ng1基因能够诱导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促进脊髓运动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Neurogenesin-1(Ng1)基因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后,通过Alzet微泵分别向实验组和对照组持续转染入Ng1重组质粒和空白质粒.术后各时间点BBB评分系统监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第2周和第4周时分别取材,应用神经细胞特异性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组织学观察Ng1基因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自损伤后1周起实验组大鼠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实验组脊髓形态恢复较好逐渐趋于正常.实验组脊髓组织中新分化的神经元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同时新分化的星型胶质细胞数显著减少.结论 Ng1基因能够诱导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促进脊髓运动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Liu L  Shen B  Yang J  Lü B  Yang XN  Zhou ZK  Pei FX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1434-1437
目的观察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现象,检测脊髓损伤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大鼠脊髓T13~L2经牵张损伤,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P1N1波幅下降至术前波幅70%后,分别于术后30min、6h、1、4、7、14、21d处死大鼠,取材(n=4)。应用流式细胞仪、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TUNEL)技术观察脊髓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检测p53、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检测显示,损伤组术后6h凋亡细胞开始增多,术后7d细胞凋亡率达高峰,随后开始回落,持续21d,与空白对照组及椎板切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TUNEL法染色显示,白质中出现大量胶质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损伤组术后6h开始,p53、bax和bcl2阳性表达开始增多,p53阳性细胞数术后4d达高峰,bax和bcl2术后7d达高峰,损伤组各时相点的阳性表达与空白对照组与椎板切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牵张性脊髓损伤后存在细胞凋亡现象,从形态上看包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牵张性脊髓损伤继发损害中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继发损伤期的重要病理变化。凋亡相关基因p53、bax大量表达,可能在脊髓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s,GM-1)对于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表达及运动功能恢复是否能够产生影响来探讨CM-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雌性大鼠66只(体重260~300 g),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60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于T9-11节段椎管制作大鼠急性SCI模型,并随机分为GM-1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两组,每组各30只.分别于术后1、7、14、28、56 d采用Rivilin斜扳试验、改良Tarlov评分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后处死取材,每组各时相点6只.以组织学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7d起,Rivilin斜扳试验和Tarlov评分在A、B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5),即A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B组.术后56 d:HE染色示A组大鼠脊髓损伤处无明显空洞和瘢痕组织,有各种形态细胞形成,部分细胞有明显分化特征;B组脊髓断端被瘢痕组织填塞,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并有较大脊髓空洞形成.免疫荧光染色发现,A组各时相点MAP-2表达呈阳性细胞数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5).[结论]SCI后,动物神经功能的恢复与MAP-2的表达呈一定的相关性;GM-1可通过增强脊髓损伤后MAP-2的表达来保护大鼠受损后脊髓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继发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lα,HIF-lα)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继发性SCI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66只,雌雄不限,体重(250±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6只)、假损伤组(B组,6只)和SCI组(C组,54只)。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C组大鼠在椎板切除术后采用脊髓静压法建立T10静压SCI模型。A、B组于术后1h,C组于术后1、3、6、12h及1、2、3、7、14d各处死6只大鼠,取损伤区脊髓组织行HE染色,采用SABC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HIF-1α阳性表达情况并计数。结果各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HE染色示,A、B组脊髓组织结构致密,细胞核圆而大、染色浅、核仁清晰。C组术后1~12h,损伤局部神经元核固缩,胞体缩小,胞质深伊红染色;1~3d,轴突肿胀,出现空泡,白质内神经髓鞘散乱、崩解破裂;7、14d,胶质细胞增生明显,损伤段脊髓变细,部分灰质崩解坏死,可见囊腔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组HIF-1α阳性细胞少,B组稍增多。C组术后1、3h,HIF-1α阳性产物开始增多,主要在脊髓前角神经元和少量胶质细胞中表达;术后1d达峰值,1~3d维持较高水平,此后逐渐减少;14d时仅可见少量白质中的胶质细胞。A、B组间HIF-1α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5,P=0.137)。C组各时间点HIF-1α阳性细胞数均高于A、B组(P<0.05),C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I后HIF-1α表达开始升高,与继发性SCI缺血缺氧密切相关,其表达规律与损伤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Neurogenesin1(Ng1)基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月龄SPF级SD大鼠36只,体重约23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18)。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通过Alzet微渗透压泵分别向实验组和对照组持续转染重组Ng1质粒和空白质粒各5μg。术后1d及1、2、3、4周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系统检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周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g1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于术后2、4周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组织学观察Ng1基因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自术后1周起实验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实验组运动功能评分为(16.80±1.79)分,对照组为(9.60±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显示实验组大鼠脊髓组织均见Ng1mRNA与蛋白的表达,对照组无表达。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脊髓结构以及神经元形态恢复较好且逐渐趋于正常,且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示实验组脊髓组织中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1基因能够诱导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大量增殖,保护受损伤神经元,促进脊髓运动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MS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及局部细胞因子的变化、作用。方法取SD大鼠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BMSCs并传代,取第5代细胞采用腺病毒r Ad-EGFP进行转染标记。取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n=6)。两组大鼠采用改良Allen撞击装置制备T10脊髓损伤模型后,分别于脊髓损伤处注射10μL 1×106个标记的BMSCs(实验组)及PBS(对照组)。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术后即刻及1、2、3、4、5周采用BBB评分法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术后5周处死大鼠取脊髓样本进行HE染色及神经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 N)免疫荧光染色观测,以及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检测。结果术后5周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只大鼠因尿路感染死亡,其余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除术后即刻两组BB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1、2、3、4、5周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周,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细胞较对照组多且排列整齐;实验组Nestin、Neu N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GFAP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检测示,两组6个细胞因子表达存在差异;其中,实验组瘦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高于对照组,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TNF-α、IL-1β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低于对照组。结论 BMSCs移植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存活与再生,并调控细胞因子影响脊髓组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神经营养素-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3(NT-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表达的影响,探讨NT-3对脊髓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和NT-3治疗组(C组),每组35只。B、C组用改良Allen′s法以30g·cm致伤大鼠T8脊髓制作损伤模型,C组经蛛网膜下腔导管于术后即刻、4h、8h、12h、24h、3d、7d注入NT-320μl(含NT-3200ng),B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A组打开椎板后蛛网膜下腔置管,不损伤脊髓,不给药。术后24h、3d、7d、14d对大鼠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于术后4h、8h、12h、24h、3d、7d、14d处死动物(n=5),取T8节段脊髓,甲苯胺蓝(Nissl)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Bax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但C组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Nissl染色C组大鼠脊髓损伤区较B组出血少、残存神经元多,A组正常。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ax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AOD)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1),但C组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cl-2阳性细胞AOD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1),但C组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NT-3可能通过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脊髓组织,这可能是NT-3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Rolipram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磷酸二酯酶(Ⅳ)抑制剂Rolipram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Waster大鼠70只,Allen's法(10g×2.5cm)打击制作脊髓损伤(SCI)模型.实验组伤后立即皮下注射Rolipram 2.5mg/kg/d,每天分2次注射,至第14天;对照组皮下注射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测定6h、24h、72h、7d、14d五个时间段病理变化及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表达,TUNEL法测定24h~7d凋亡细胞水平,并用放免方法测定各组大鼠给药3h和6h后脊髓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结果:脊髓损伤后,对照组和实验组TUNEL阳性细胞存24h~7d均有表达,多数为胶质细胞;~7d时实验组凋亡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脊髓损伤后3~14d,实验组bcl-2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放免方法测定实验组(给药3h和6h时)脊髓cAM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Rolipram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升高细胞内cAMP,进而上调bcl-2等保护性基因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Bcl-2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2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按Nystrom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治疗组伤后30min经腹膜腔注入MP30mg/kg,以后每小时腹膜腔注入MP5.4mg/kg,维持24h;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替代MP,处理方法同治疗组。两组分别于伤后4、8h及1、3、7、14d灌注固定后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损伤段脊髓内Bcl-2蛋白表达,TUNEL检测细胞凋亡,染色结果应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大鼠ASCI后4h即可见脊髓内TUNEL阳性细胞,8h表达达高峰,此后表达量逐渐下降,14d时仍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在伤后4h即可见表达,伤后1d达高峰,伤后14d仍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伤后8h、1d和3d时凋亡细胞数减少有统计学意义,伤后8h和1d Bcl-2蛋白表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可抑制大鼠ASCI后神经细胞凋亡,并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