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4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对术后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和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价疼痛行为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物质的表达。结果:手术前和手术后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均可降低累积疼痛评分。左侧后爪足底切口可增加同侧脊髓背角P物质样免疫反应 (0. 6173±0. 0731,vs0. 3792±0. 0874,P<0. 01),手术前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可明显抑制P物质表达的增多(0. 3789±0. 0388,P<0. 01),手术后鞘内注射新斯的明作用较弱(0. 4982±0. 0653,P>0. 05)。结论:鞘内注射新斯的明的抗伤害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鞘内注射(IT)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体重250~300g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对照组、IT SB203580组和IT 二甲基亚砜(DMSO)组.按Yaksh法施行鞘内置管. 按Brennan法建立切口疼痛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2 h、 3 h、 6 h 、1d 、2d、3d 、5d以von Frey细丝法(机械性痛觉过敏)、热辐射法(热痛觉过敏)和累积疼痛评分法观察疼痛行为学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和术前值比较,对照组大鼠在术后2 h、3 h、6h、1d和2d的von Frey纤毛刺激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均明显降低(P<0.01),累计疼痛评分均明显增加(P<0.01),在术后2 h、3 h、6h和1d的热刺激缩足潜伏期(TWL)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IT DMSO组大鼠在手术后各时间点的MWT、TWL和累计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不同;与对照组和IT DMSO组比较,IT SB203580组大鼠在术后2 h、3 h、6 h和1 d的MWT均明显增加, TWL均明显延长 (P<0.05或P<0.01),累计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 p38MAPK在脊髓水平参与了大鼠切口痛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对椎管内注用阿片类药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着重对其特点、方法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禁忌证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对椎管内注用阿片类药术后镇痛病人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4.
脊髓毒蕈碱受体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胆碱能系统在伤害性信息的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脊髓毒蕈碱受体与痛觉调节,并对鞘内注射新斯的明镇痛的作用机制以及动物和临床研究的现状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动态观察鞘内注射(intrathecal,IT)吗啡对大鼠切口疼痛及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96只,分成4组,以累积疼痛评分观察大鼠行为学,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脊髓Fos蛋白表达。结果: 在术后2 h、24 h、48 h时点,对照组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术前和术后给药组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2 h,各手术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6 h和120 h,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 h,对照组大鼠Fos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而IT吗啡可明显抑制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尤以术前给药为甚;术后24~120 h,各手术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或术后单次IT吗啡,仅在术后早期有镇痛作用并能抑制Fos蛋白表达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许多麻醉用药可致组胺释放,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已成为麻醉医生关注的问题之一。一、诱发组胺释放的麻醉用药 1939年Alam等用狗的骨骼肌标本作研究时,发现右旋筒箭毒碱(以下简称箭毒)能诱发组胺释放。以后相继在动物实验和人体得到证实。McCullough等给猫静注箭毒0.4mg·kg~(-1)后1min,全血测出的组胺浓度达峰值。Inada等报告静注箭毒  相似文献   
7.
手术创伤和外伤所致的疼痛常导致内分泌代谢功能改变和炎症反应,并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此即所谓应激反应,对病人康复不利。有效而确切的镇痛是减轻应激反应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临床医师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一、手术应激反应及释放机理 (一)手术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多种激素参与反应(表1)手术应激包括神经的应激活动,内分泌反  相似文献   
8.
止血带或动脉硬化性血管阻塞的组织缺血能刺激血栓素B_2(thromboxane B_2;简称TxB_2)的合成。Leluck等在腹主动脉瘤手术阻断腹主动脉时也发现血浆血栓素浓度升高。作者为了了解硬膜外麻醉下保持下肢侧支循环下阻滞股动脉是否也影响血栓素的合成,选择股腘动脉旁路手术(19例)或腹股沟疝修补术(13例)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全麻组进行比较。硬膜外组病人的年龄明显小于全麻组。硬膜外麻醉注用含肾上腺素的1.5%依替杜卡因12~14ml。全麻用硫喷妥钠—琥珀胆碱诱导,吸N_2O-O_2-安氟醚维持麻醉。两组病人均按计划采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TxP_2浓度。  相似文献   
9.
若比卡因(Ropivacaine)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其化学结构与布比卡因和卡波卡因相似。动物研究显示在浸润麻醉、周围神经和硬膜外神经阻滞时,若比卡因具有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而无严重副作用,其心脏毒性仅是布比卡因的50%,惊厥和致死量的差别较大,因而具有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布比卡因(Bupivacaine)具有麻醉作用强、持续时间长,治疗指数高等特点。但自1977年出现布比卡因严重并发症的报告。因此,有必要对布比卡因心脏中毒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