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良Z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改良Z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方法]对3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行Z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参照13本JOA17分评分法,分析所有病例近期疗效.[结果]36例平均随访18.6个月,从术前(8.3±3.2)分改善到(13.8±2.5)分,平均改善率为58.6%.影像显示术前31例颈椎前突型,3例术后变为直线型;5例术前为直线型,术后未变.无1例变为颈椎后突型.颈椎屈伸活动度减少近1/3及轴向痛常发生.[结论]本法治疗颈椎OPLL,减压彻底,椎管扩大充分,防止再关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评分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内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1例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予对症治疗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无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JOA评分:术后6、12个月分别为(11. 70±3. 23)分、(13. 27±1. 97)分,与术前(7. 81±1. 8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以有效改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减少手术相应并发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C_2穹顶减压法治疗累及C_2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06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C_2穹顶减压法治疗的11例累及C_2后纵韧带骨化症。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17分法)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8(13~29)个月。1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术后出现颈椎轴性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大部分患者四肢麻木、行走不稳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10.09±1.38)分,末次随访时为(14.13±1.29)分。疗效采用JOA评分标准评定:优4例,良5例,可2例。结论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C_2穹顶减压法治疗累及C_2的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操作简单,短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板成形微钛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3-06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门诊复查颈椎X线、CT、MRI,测量椎管前后径指数,开门角度,评估椎管扩大率,采用JOA评分观察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钛板组:术前平均JOA评分为(8.4±1.7),末次随访时为(13.6±2.2),改善率为60.5%。传统组:术前平均JOA评分为(8.5±1.5),末次随访时为(11.6±2.0),改善率为50.5%。结论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应用颈椎微钛板固定可有效维持术后开门角度,预防“再关门”出现,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CPLL)外伤后不全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OCPLL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全部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术后JOA评分为9~17分,平均(14.3±4.6),较术前5~12分,平均(7.2±3.0)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OCPLL后不全瘫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应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适宜手术入路及方式。方法 观察及分析应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02例的近期与1-9年远期临床疗效并将手术前、后X线片、CT及MRI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302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近期及远期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提高,平均改善率分别为46%和68%,后X线片显示颈椎管矢以显著增加,CT示椎管截面积显著扩大,而MRI则显示脊髓向后移行,前后方压迫均解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术前不同颈椎曲度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的距离及临床疗效,探讨颈椎曲度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传统棘突、小关节囊悬吊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共63例,包括脊髓型颈椎病2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0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脊髓病17例,均因多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导致多节段颈脊髓受压或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而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根据术前X线片上颈椎曲度将患者分为后凸畸形组(n=16)、曲度变直组(n=18)和曲度正常组(n=29),在术前、术后颈椎MRI T2加权像中心矢状位片上测量并计算C3~C7各节段脊髓后移距离(posterior shift of center of spinal cord,PCS),比较三组患者C3~C7各节段PCS的差异;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JOA评分),计算并比较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及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病程、随访时间、病种构成和术前JOA评分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节段脊髓均有明显后移,三组患者C3~C7五个节段的PC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间15~90个月,平均47±24个月,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平均JOA改善率分别为59.81%、69.25%、5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5水平脊髓后移距离与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无线性相关关系(r=0.110,P=0.390).结论:术前不同颈椎曲度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均能后移,并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神经功能改善率与术前颈椎曲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及脊髓犁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OPLL(A组)及30例脊髓型颈椎病(B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者均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JOA评分术后3个月A组小于B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无差别(P>0.05).而术后12个月A组大于B组(P<0.05).结论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和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式,二者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术后12个月随访OPLL组JOA评分优于脊髓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8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全椎板切除组,实施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颈椎曲度指数丢失度、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活动丢失角度、神经功能改善率及并发症等几个方面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单开门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少于全椎板切除组;在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丢失角度等方面少于全椎板切除组。两组在神经功能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可作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1998年4月-2003年4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26例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对其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获2-6年(平均3.5年)随访,按JOA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良8例,可3例,差1例。平均改善率为70%,影像学显示颈椎管扩大充分,减压彻底,硬脊膜膨隆良好。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0年4月~2006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得到随访的颈椎OPLL患者共53例,男性36例,女性17例.术前JOA评分3-12分,平均8.5±3.1分.神经症状出现时间2~81周,平均27.4±15.6周.选择术前压迫最重节段CT层面测量发育椎管面积、骨化韧带面积,计算出脊髓受压比率(骨化韧带面积/发育椎管面积),随访时测量同节段椎管扩大比率.30例采用单纯后路手术,13例行一期前后路手术,4例先行后路再行前路手术,6例单纯行前路减压.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2.0将脊髓受压比率、术前JOA评分、手术后椎管扩大比率、手术方式选择、患者年龄、神经症状出现时间等因素与手术后JOA评分改善率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随访29~101个月,平均46±16个月,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为30%~72%,平均53.1%±11.4%,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28%~68%,平均52.8%±10.5%;脊髓受压比率、术前JOA评分、手术时患者年龄与手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手术入路、症状持续时间、手术后椎管扩大比率与疗效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选择恰当的术式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脊髓受压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和术前神经功能状态与疗效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效果.方法2002年9月~2006年1月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25例重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男17例,女8例;年龄32~75岁,平均53.5岁.均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1周后再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或钛网置入内固定术.前路减压涉及1个椎间隙2例,2个椎间隙1个椎体10例,3个椎间隙2个椎体及以上13例.术前、术后依据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结果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节断性神经根麻痹1例,并发颈部血肿者3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前患者JOA评分为7.1±1.1分,术后为14.9±0.9分,3个月随访时为15.1±0.8分,术后3个月平均改善率为79.48%.结论采用先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1周后再行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颈椎OPLL可彻底切除病灶、使脊髓减压完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23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连续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于开门侧将植骨块通过钢丝或尼龙线固定于掀起的椎板和小关节间。87例患者随访2~14年,平均5.3年。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9.1分,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4.4分,改善率平均为67.0%,其中优44例(50.6%,良26例(29.9%),可11例(12.6%),差6例(6.9%)。术后侧位X线片示椎管直径扩大1.5~7.0mm,平均4.1mm,椎管扩大率为15%~100%,平均40%,术后CT示植骨愈合良好,无再关门现象,MRI示脊髓受压解除。并发症包括轴性症状(颈部疼痛或僵硬57例次),神经根麻痹(4例次)及颈部活动受限(旋转、过伸、屈曲或侧屈受限115例次)等。结论: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连续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椎管扩大稳定持久,但其并发症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自2003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2例,其中18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锚钉内固定,15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丝线固定术、9例行单纯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对手术前后JOA评分、颈肩痛及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4年(平均23个月),42例患者均获随访,锚钉内固定组、丝线固定组、单纯减压组术前术后各组手术前后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术后颈肩部疼痛评分锚钉内固定组优于其他两手术组(q检验,P<0.05).颈椎节段最大活动度、活动节段最小残留率、脊髓膨胀率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结论]后路椎板成型和椎板减压是治疗混合型OPLL的有效方案;颈椎节段最大活动度、活动节段最小残留率、脊髓膨胀率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存在相关性;锚钉内固定对术后颈肩痛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各种手术途径、术式及其效果.[结果]前路手术35例,其中骨化灶直接切除19例、骨化灶漂浮13例和不用减压的前路椎间融合3例.后路手术21例,其中单开门椎管成形6例,全椎板切除减压15例,前后联合手术31例.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9(4~17)分.本组患者随访1~10年,平均4.8年,术后JOA评分,前路手术平均14.1分,平均改善率68.3%,后路手术平均11.9分,平均改善率51.2%,前后路手术平均13.4分,平均改善率65.4%.并发节段性神经根麻痹4例;肌肉不全瘫痪者1例;脑脊液漏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结论]明确手术指征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骨化程度、椎管狭窄率,以及脊髓功能损害情况,应根据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具体部位、范围、椎管矢状面狭窄率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和术式.应用内固定有利于植骨融合和保持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 inal ligam ent,OPLL)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OPLL患者施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50(120~180)m 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00(300~800)m l。随访3~18个月,术后15月JOA平均改善率53.35%(18.3%~85.7%),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本组2例术后有节段性神经根麻痹,无一例出现脑脊液漏、感染等其它并发症。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OPLL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7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及Hirabayashi改善率评分。结果 76例均获随访,时间6~36(24.6±10.2)个月。JOA评分:术前为9.5分±2.41分,术后为12.92分±1.69分(P<0.05)。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末次随访改善率为54.60%±15.52%。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能有效地解除脊髓的压迫,改善神经功能,疗效肯定。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对脊髓功能改善率影响显著,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术前JOA评分越低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改善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68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比较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轴性症状严重程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JOA评分:术前为3~14(9.0±2.9)分,术后为5~17(12.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为20%~100%(44.9%±26.9%)。有颈椎轴性症状的患者术前占47.06%,术后占1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ervical Cage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同时,颈椎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1例,平均随访6个月。按40分法和JOA评分对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测量颈椎术前术后前柱高度及椎管宽度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明显改善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40分法平均37分,改善率83%;JOA评分16.5分,改善率91%;前柱高度平均增加1.28mm;椎管宽度平均增加2.22mm。[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有效恢复了颈椎前柱高度、增加椎管宽度,明显改善了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20.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远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2-1999年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随访7.5年(5~12年),术前JOA评分9.3±0.4,术后JOA评分11.4±0.4,末次随访JOA评分14.3±0.5,神经功能改善率65.2%。随着术前病程的延长,术后改善率逐步下降。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较好的术式,远期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