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3):2139-2143
[目的]探讨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辅助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2年2月本院实施587例脊柱侧弯矫形术,对其中行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35例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42012年2月本院实施587例脊柱侧弯矫形术,对其中行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35例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472个月(平均42个月)。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结束后侧凸Cobb角平均(49±11)°,与术前冠状面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侧凸纠正率达平均(40.9±9.3)%。后路矫形术后侧凸Cobb角与术前冠状面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侧凸矫正率为平均(52.6±8.2)%。术后矢状面后凸Cobb角为(34±10)°,与术前矢状面后凸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后凸矫正率平均(51.9±9.3)%。末次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平均达(37.6±12)°,与术前冠状面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矢状面后凸Cobb角平均(33±10)°,与术前矢状面后凸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躯干移位经牵引后从平均(12.5±3.8)mm矫形至(6.94±4.6)mm,平均改善65.7%。1例患者牵引过程中Halo松动,予以更换,无其他明显牵引并发症发生。矫形术后无瘫痪、死亡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结论]Halo-股骨髁上牵引在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结合单纯一期后路矫形手术,可大幅度提高重度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正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快速大质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在治疗僵硬型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3年7月至2006年5月行术前快速大质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6例僵硬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例,女性12例;年龄12~20岁,平均16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平均111°,胸椎后凸(T_(5~12))平均64°.术前行Halo-双侧股骨髁上牵引,最大质量(可达体质量的1/2)牵引2~3周后,行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对术前Bending像、牵引后和术后侧凸纠正率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12~60个月(平均36个月).最大牵引质量平均19 kg,为体质量的35%~56%.1例患者在牵引12 d后出现右侧臂丛神经麻痹,减轻牵引质量后逐渐恢复.矫形术后无瘫痪、死亡等并发症,无呼吸衰竭的发生.术前平卧位Bending像X线片的侧凸纠正率平均18.7%,Halo-股骨髁上牵引后侧凸纠正率平均达31.9%.与Bending像相比,牵引后侧凸纠正率提高了1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平均为48.6%,胸椎后凸矫正率平均为51.9%.末次随访时冠状面矫正丢失率平均为2.0%,矢状面矫正丢失率平均为5.8%.结论 术前短时间大质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结合后路广泛松解可改善僵硬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形率,但应注意与牵引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后路截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矫形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疗效。方法对26例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后路截骨、椎弓根内固定矫形。8例行后路Ponte截骨,13例行椎弓根截骨术(PSO)联合Ponte截骨,5例行全椎体切除术(VCR)。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Cobb角的变化及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的变化。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侧凸Cobb角:术前30°~135°(90.7°±30.6°),术后12°~30°(18°±5.6°),矫正率为82.5%,末次随访13°~32°(20°±5.8°),丢失4.3%;后凸Cobb角:术前20°~60°(40.6°±18.5°),术后10°~26°(16.8°±6.2°),矫正率为85%,末次随访13°~30°(20.5°±7.0°),丢失3.7%;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术前3.8~6.5(5.1±1.3)cm,术后0.3~1.3(0.7±0.3)cm,末次随访0.4~1.7(0.8±0.3)cm。所有患者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仅1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内固定松动,经延长固定节段后骨性融合。结论术前充分的评估,选择合适的后路截骨方式,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矫形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弯,能有效矫正畸形和恢复脊柱冠、矢状面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文献,总结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的最新进展。结果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有如下进展:Halo-重力牵引应用增多;尝试了后路矫形术中应用Halo-股骨髁上牵引;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技术逐步得到推广;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技术、一期前后路手术及单纯后路矫形手术应用增多。结论各种矫形技术的进展显显著提高了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但目前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未来可期待更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Halo-骨盆牵引架在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过程中的牵引能力,评价该方法的应用价值及主要优点.[方法]对本科2004年1月~2008年3月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男7例,女16例;年龄13~27岁,平均16.8岁.治疗前冠状位主侧凸角为68°~115° (91.8°±12.6°),矢状位胸椎后凸角48°~86°(69.5°13.5°).治疗过程分三期进行.一期:完善相关检查后即安装改良Halo一骨盆架,逐步增加牵引力,直至患者不能耐受止;二期:在持续牵引下行前路松解术,术后继续加大牵引力度至理想效果或患者不能耐受止;三期: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并去除头盆环牵引.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8.5个月,对不同时期脊柱侧凸角及后凸角等矫形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26~39 (31.2±4.7) d.一期牵引后侧凸角矫正率30.8%%,后凸角矫正率 21.9%;二期牵引后侧凸角矫正率49.3%,后凸角矫正率37.7%.经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后脊柱畸形进一步改善,侧凸及后凸角矫正率分别为66.4%和54.5%.随访时发现矫形有轻微丢失,但P>0.05.[结论]改良Halo-骨盆架能有效地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进行牵引矫形,该弹性持续牵引增加了患者舒适感和耐受性.结合前路松解、后路椎弓根固定矫形,整个治疗过程能够有效地避免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增加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Ponte截骨置钉二期后路矫形在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接受一期后路Ponte截骨二期后路矫形治疗的Cobb角大于100°的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14~30岁,平均(21.4±4.1)岁。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106°~156°,平均125.8°;后凸角59°~141°,平均100.1°。一期后路Ponte截骨松解、置钉,术后Halo-股骨髁上牵引,再行二期后路置棒矫形融合术。比较术前站立位、后路松解牵引后仰卧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冠状面主弯Cobb角。结果 术前仰卧Bending位主弯侧凸柔韧性为14.8%±7.5%;后路松解牵引后主弯侧凸柔韧性为29.1%±9.9%;较术前平均提高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路矫形术后主弯Cobb角平均74.4°±14.5°,矫正率平均41.0%±8.1%;与术前仰卧Bending位和松解牵引后比较矫正率分别提高了26.2%和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24.0±5.9)个月。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平均丢失1.4°。术后后凸角平均53.0°±13.7°,较术前(100.1°±23.7°)明显改善,矫正率平均46.1%±11.9%,末次随访时无矫正丢失。牵引中1例发生左侧股骨髁上钉道感染,2例发生左下肢静脉血栓。结论 后路Ponte截骨松解+Halo-股骨髁上牵引能够使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获得满意的矫正率,但应注意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患者12例,进行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前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62°~90°(71°±6°)。结果手术时间3.4~4.8(4.2±0.4)h,出血量550~920(690±117)m l。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0.9~4.8年,未发生神经及其它系统并发症。术后主弯Cobb角24°~37°(29°±3°),矫正率51%~65%(59%±4%),植骨全部融合,无假关节形成及断钉、脱钩发生。结论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对侧凸矫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Halo-骨盆架分期牵引联合手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0年5月治疗50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男23例,女27例;年龄4~16岁,平均10.8岁;先天性脊柱侧凸24例(分节不良11例,形成障碍7例,混合型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6例。采用改良Halo-骨盆架分期牵引联合手术治疗:Ⅰ期术前牵引,Ⅱ期松解牵引,Ⅲ期牵引矫形内固定。对治疗前后患者身高、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进行观察。结果:患者身高由治疗前平均(152.1±11.1)cm矫正至(158.5±10.5)cm,侧凸Cobb角由平均(91.8±14.5)°矫正至(30.8±7.9)°,后凸Cobb角由平均(69.5±14.0)°矫正至(31.6±10.1)°。Ⅰ期术前牵引后侧凸、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30.4±6.6)%、(22.3±5.2)%;Ⅱ期松解牵引后侧凸、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26.7±5.1)%、(21.2±6.0)%;Ⅲ期牵引矫形内固定后侧凸、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33.7±7.2)%、(27.1±5.3)%(矫正率参照的基准Cobb角是上一期治疗的Cobb角);分期牵引联合手术治疗的侧凸、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66.5±7.2)%、(55.1±6.4)%。各期治疗前后患者身高、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Halo-骨盆架分期牵引联合手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可获得良好的畸形矫正和躯干平衡,并能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楔形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楔形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楔形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11例,对于重度僵硬的病例结合后路广泛松解.依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脊柱侧凸的主弯平均Cobb角为74°(62°~95°),术后矫正率为60%(48%~73%).后凸平均Cobb角为52°(40°~72°),术后矫正率为51%(41%~69%),手术前的冠状面失衡约19mm,术后为8mm,手术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楔形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疗效满意,对于重度僵硬的病例后路广泛松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桥切断、凹侧松解、半椎体切除治疗儿童轻中度混合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13年1月对32例椎体分节障碍混合椎体形成障碍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儿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的同时,行凹侧骨桥切断、松解,利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4~12岁(7.8±4.2岁)。侧凸Cobb角58.3°±12.5°(35°~78°),后凸Cobb角47.6°±15.6°(13°~55°),躯干偏移18.2±5.5mm(11~32mm)。畸形位于T7~L3,顶椎位于胸段11例、胸腰段13例、腰段8例。合并脊髓纵裂3例,神经根囊肿1例,脊髓拴系综合征1例。结果:手术时间230±125min(160~270min),术中出血量590±113ml(310~850ml)。术中2例置钉过程中出现椎弓根骨折,调整固定节段后完成矫形。术后1例出现单侧下肢麻木无力,予甲强龙及脱水剂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2例出现脑脊液漏。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13.8°±7.1°(5°~28°),矫正率(76.3±9.5)%;脊柱后凸15.1°±3.9°(0~20°),矫正率(68.3±11.2)%;躯干偏移距离3.1±2.3mm(0~11.6mm)。随访18.4±12.6个月(12~60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矫正率丢失(3.9±1.6)%,后凸矫正率丢失(2.3±0.9)%,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发生。结论:对儿童轻中度混合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的同时,将凹侧分节障碍的骨桥予以切断、松解,再通过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