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并修补肘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开始功能锻炼。结果随访5~36个月,按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采取手术治疗,尽可能恢复骨性解剖结构、修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纯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01—2016-12诊治的2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均采用外侧入路手术,尺骨冠状突骨折及桡骨头骨折均用无头挤压螺钉内固定,撕裂的外侧副韧带用带线锚钉修复重建。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1.6(12~7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及内外翻应力时肘关节均保持稳定,屈伸活动范围均可达到15°~130°,旋转活动度平均140°。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EPS评分平均89(75~100)分,其优8例,良11例,可2例。结论单纯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固定及修复外侧副韧带后,肘关节已经获得相对稳定,无需作内侧切口修复内侧副韧带。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了10例肘关节脱位合并桡骨小头和冠状突骨折("恐怖三联征")病人的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尽可能的固定冠状突骨折,固定桡骨小头,修复相关的关节囊和外侧韧带损伤,必要时修复内侧副韧带和辅助外固定。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肘关节Mayo评分平均得分75%,优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0%。[结论]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损伤机制的充分认识,并重建其稳定性可以获得更好的术后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肱尺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5例典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方法包括:经肘关节外侧入路予桡骨头骨折内固定、修补外侧副韧带及伸肌总腱止点.经肘关节内侧径路固定尺骨冠状突,修复肘关节周围关节囊和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最后使用肘关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肱尺关节脱位,恢复肘关节同心圆稳定性.于术后1、3、6个月及随访结束时,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检查评估.结果 5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6 min(60-150 min),平均随访时间8.8个月(3-13个月).外固定支架拆除时间6周(4-9周).至随访末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27±25)°.按照Mayo肘关节评分平均为87分(80-95分),优2例,良3例.无浅表或深部感染、皮肤无坏死、无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手术内固定或修补肘关节稳定结构结合外固定支架维持肘关节同心圆解剖关系可以明显改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肘关节的功能及预后,对此类损伤建议采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5.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恐怖三联征后肘关节的解剖功能重建对恢复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3例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8~45岁,平均26岁。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修复副韧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3例均获得3个月~2年随访,平均1.7年。随访发现手术能较好恢复肘关节稳定及功能,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例,良7例,可3例,差1例。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骨折同时多伴有侧副韧带撕裂,肘关节严重不稳定,只有在重建了骨关节和软组织结构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才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手术治疗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肱尺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5例典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方法包括:经肘关节外侧入路予桡骨头骨折内固定、修补外侧副韧带及伸肌总腱止点。经肘关节内侧径路固定尺骨冠状突,修复肘关节周围关节囊和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最后使用肘关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肱尺关节脱位.恢复肘关节同心圆稳定性。于术后1、3、6个月及随访结束时,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检查评估。结果5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6min(60.150min)。平均随访时间8.8个月(3~13个月)。外固定支架拆除时间6周(4—9周)。至随访末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27±25)°。按照Mayo肘关节评分平均为87分(80~95分),优2例,良3例。无浅表或深部感染、皮肤无坏死、无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手术内固定或修补肘关节稳定结构结合外固定支架维持肘关节同心圆解剖关系可以明显改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肘关节的功能及预后.对此类损伤建议采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手术方法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0—2015-09采用改良手术方法治疗的1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中对桡骨头、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以及内侧副韧带复合体重建,而未修复尺骨冠状突。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5~160(100.10±32.32)min,术中失血量150~500(287.20±132.17)ml。10例均获得随访6~15(10.90±2.77)个月,无切口感染、尺神经麻痹表现、肘关节再脱位、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X线片显示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内愈合。末次随访肘关节屈曲活动度110°~130°(118.53±6.11)°,伸展活动度为0°~20°(13.40±6.33)°,前臂旋前活动度45°~80°(63.20±11.46)°,旋后活动度25°~75°(52.91±15.31)°。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0~94(87.12±4.01)分,优8例,良2例。结论在不固定Regan-MorreyⅠ、Ⅱ型冠状突骨折的情况下,通过手术固定或修补肘关节其他结构,也能恢复"恐怖三联征"患者的肘关节稳定性,且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要点,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肘外侧入路修复桡骨小头骨折和肘外侧副韧带,肘前内侧或肘内侧入路修复冠突、前侧关节囊及内侧副韧带,恢复肘关节同心圆稳定性。早期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结果本组术中出血平均250(200~600)ml,手术时间平均2(1~2.5)h。本组11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7.5(4~26)个月。肘关节活动度屈曲平均125°±30°,伸展25°±15°,前臂旋转120°±35°。无感染和皮肤坏死,无骨不愈合病例,4例发生骨化性肌炎。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4例,良5例,可2例。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选择肘外侧入路联合肘前内侧或肘内侧入路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显露;骨支持结构特别是冠状突的解剖复位是手术成功关键因素,也是软组织得以良好修复的前提;早期合理的康复方案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肘关节创伤中内侧副韧带结构损伤较为常见。内侧副韧带复合体分为前、斜、后三束,前束起始于肱骨内侧髁的前下部,止于尺骨冠突的前内缘。斜束紧贴尺骨面,连续前束和后束在尺骨上的止点。后束起于肱骨内侧髁的内下缘,止于尺骨鹰嘴近中1/3内缘。2009年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治疗指南中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常规行外侧副韧带修复,是否需要修复内侧结构(包括内侧副韧带及共同屈肌复合体)是争论焦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不一定都损伤外侧副韧带,也有可能仅损伤内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前束在抗外翻应力方面起主要作用,是肘关节内侧稳定的主要结构。内侧副韧带前束是肘关节韧带中最坚韧的一束,从肘关节伸直到屈曲60°的过程中呈紧张状态;屈曲超过60°,在抗外翻应力方面前、后束共同起作用。Eygendaal等通过长期随访发现,大部分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都存在肘关节外翻不稳定相关性疾病,如关节退化、异位骨化、疼痛等,因此认为应该对存在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MCL修复。Jeong等对13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在对修复肘关节外侧的同时,常规通过外侧入路或内侧入路修复内侧受损结构,平均随访25个月,Mayo评分为平均95分(85~100分),获优10例,良3例。他们认为采用内、外侧入路修复所有内、外侧损伤组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建议对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应常规修复关节内侧结构。Toros等认为一般仅对外侧结构修复完毕后仍存在持续性肘关节屈伸不稳定或明显外翻不稳定的患者,应采取内侧入路修复内侧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以φ3 mm钛空心拉力螺钉或φ1.5~2 mm克氏针分别固定尺骨冠突和桡骨头,并缝合修复肘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后开始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康复训练.结果 1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按Mayo评分标准:优7例,良4例.结论 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重建了骨关节和软组织结构稳定,可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