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28岁,161 cm,74 kg,孕39+2周,因羊水过少,拟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产妇右侧卧位,经L1~2间隙旁正中法穿刺,导管置入顺利,拔出穿刺针,硬膜外导管位于皮下18 cm处,继续退出导管至皮下9 cm处时患者诉腿部有触电感,并移动体位致退管困难,且不能注入局麻药.后选择L3~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平面达T6.1h后手术结束,但硬膜外导管仍不能拔出.给予导管旁阻滞、热敷、背部按摩以松弛腰背肌,以及持续用力牵引肩和下肢,试拔管仍未成功.为避免导管拽断并考虑导管周围组织反应形成管道,可能使导管松动,将导管消毒包扎后带导管回病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气管导管拔出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36例收治于急诊科ICU的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改良组224例和传统组212例。改良组拔管前后减少胃内滞留物并清洁口、鼻腔,采取正压通气拔管法拔出气管导管;传统组采用一般口腔护理,边吸引边拔管的常规法拔出气管导管。结果拔管后5min、10min、30min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及SpO2比较,改良组变化幅度显著小于传统组(均P0.01)。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拔管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均P0.01)。结论改良式气管导管拔出方法能够有效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降低胃内压,减少因胃潴留造成的腹内高压引起的误吸,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从而缩短拔管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0年4月至1994年9月发生4例硬膜外导管拔除困难。3例剖宫产后,经改变体位、热敷、局部封闭均无从拔出导管。产妇取平卧位,以骨盆牵引带固定骨盆,4人向下用力牵引,另4人固定上肢及胸部向上牵引,约5分钟后,导管得以顺利拔出。另1例子宫全切患者,经上述方法拔管仍困难,乃改用骨科牵引床,头低足高15°,骨盆持续牵引7小时,牵引重量20kg。随后顺利拔除导管。作者认为硬膜外导管拔除困难与导管被椎板或脊椎韧带夹住有关,骨盆牵引可使其放松,为顺利拔出导管创造了条件。硬膜外导管拔除困难应用骨盆牵引4例报告@胡伟民$上海市曲阳医院!2000…  相似文献   

4.
椎弓根螺钉不同翻修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增加螺钉直径和长度、钉孔内植骨以及聚四氟乙烯膨胀螺栓强化这四种椎弓根螺钉翻修方法所各自产生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和最大置入扭矩变化,以确定椎弓根螺钉的最佳翻修方法。方法:将6具成人T10~L5椎体标本,分为:(1)增加椎弓根螺钉直径组,(2)延长椎弓根螺钉长度组,(3)增加直径 延长长度组,(4)植骨组,(5)聚四氟乙烯膨胀螺栓组,(6)退出后再置组。将最初置入的直径5.0mm、长40mm螺钉时所测得的最大扭矩和最大轴向拔出力作为对照组数据;记录翻修螺钉最大扭矩和最大轴向拔出力与相应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变化量,各组之间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增加螺钉直径和(或)长度的方法中,当螺钉直径增加2mm且长度增加10mm时,扭矩和最大轴向拔出力的增加最明显,分别为37.06%和18.22%;螺钉直径增加2mm,扭矩增加20.15%,最大轴向拔出力增加19.99%;螺钉直径增加1mm、长度增加5mm,扭矩增加19.23%,最大轴向拔出力增加10.07%;螺钉长度单纯增加5mm与10m,扭矩分别下降32.80%和14.02%,最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下降27.36%和增加43.25%;钉孔内植骨后再置入螺钉,扭矩和轴向拔出力分别下降了14.99%和29.34%;聚四氟乙烯膨胀螺栓强化后再置入螺钉,扭矩显著增加,而轴向拔出力下降了37.40%;螺钉退出后再置,扭矩下降了34.22%。结论:螺钉直径增加2mm对椎弓根螺钉翻修最有效,其次为螺钉直径增加1mm、长度增加5mm。钉孔内植骨的方法不可取。聚四氟乙烯膨胀螺栓强化的翻修方法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牵引解决硬膜外拔管困难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男 ,32岁 ,因阑尾周围脓肿行阑尾切除术。行T11~ 12 硬膜外穿刺 ,突破黄韧带的落空感及负压明显 ,向头侧置管通畅 ,推气、水阻力小 ,但硬膜外导管退至 10cm时不能继续退管。随即固定 ,注药后麻醉效果满意。术毕再次恢复穿刺的屈曲体位 ,仍无法拔出导管 ,带管回病房。术后 30  作者单位 :675 80 0 云南省临沧云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小时内 ,在穿刺时的体位下反复拔管仍未成功。术后第 2天 ,病人取俯卧位 ,腹下用枕头垫高 ,肩及下肢分别由两人用力牵引 ,同时持续向外拔管 ,约 3分钟 ,导管得以顺利拔出 ,发现导管在 7cm处被夹瘪。作…  相似文献   

6.
可弯曲喉罩用于鼻内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可弯曲喉罩用于鼻内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51~83 kg,性别不限,随机分为2组(n=30):气管导管组(T组)和可弯曲喉罩组(F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维库溴铵、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T组置入气管导管;F组置入可弯曲喉罩,然后行机械通气.静脉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 40~55,维持MAP基础值60%~70%,必要时静脉输注硝酸甘油1~3μg·kg~(-1)·min~(-1)和艾司洛尔20~30μg·kg~(-1)·min~(-1)行控制性降压.术毕待患者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或可弯曲喉罩.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即刻、置人气管导管或喉罩后1、3、5 min和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即刻记录SP、DP和HR;于置入气管导管或喉罩后5、30 min和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前即刻记录P_(ET)CO_2、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和SpO_2;记录术中需要控制性降压情况、苏醒时间、患者清醒到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前呛咳的发生情况和术后24 h内咽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组比较,F组置人喉罩后各时点和拔出喉罩即刻SP、DP和HR降低,置人喉罩后各时点和拔出喉罩前即刻气道峰压降低(P<0.05),平均气道压、P_(ET)CO_2和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需控制性降压率降低,苏醒时间缩短,呛咳和咽痛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可弯曲喉罩用于鼻内镜手术时,可降低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干扰,有助于麻醉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其效果优于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用于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麻醉中通气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患者60例,年龄24~82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喉罩(LMA)组和气管导管(ETT)组,每组30例。术中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模式,记录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后气管导管/喉罩置入前与置入完成后即刻及气管导管/喉罩拔出前及拔出后即刻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RR为12次/min、I/E为1∶1.5条件下使实际潮气量(VTE)达到7 ml/kg时的预设吸气峰压(Pinspired)值以及术中胃肠减压引流瓶容量的增加。结果所有患者气管导管或喉罩置入顺利且能够满足手术通气要求。气管导管/喉罩置入后及拔出后即刻ETT组的MAP及HR明显高于LMA组(t=6.927、2.471、4.033、3.185,P=0.000、0.016、0.000、0.002),气管导管/喉罩置入后与置入前即刻及拔出后与拔出前比较仅ETT组MAP及HR明显增加(t=2.916、2.965、2.171、2.484,P=0.026、0.016、0.000、0.025);PCV模式下RR为12次/min、I/E为1∶1.5条件下,当VTE达到7 ml/kg时LMA组Pinspired值明显低于ETT组(t=3.046,P=0.004);二组患者术中胃肠减压引流瓶容量的增加无明显差异;术后24 h时咽喉疼痛不适发生率LMA组明显低于ETT组(χ2=4.32;P=0.038)。结论食管引流型喉罩较气管导管对循环影响小,通气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满足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麻醉的通气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ICC管直接拔出失败的原因和手术拔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4月所收治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管内壁与导管粘连是直接拔管失败的主要原因;经头静脉置管11例,经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置管3例,经贵要静脉置管2例,手术探查后全部完整拔出导管。结论各种原因导致的静脉炎是导管和静脉内壁粘连的主要原因,手术探查拔出导管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术后需更换套管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按照常规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改进组利_用气管导管为导芯.将气管导管插入原气管切开套管腔内10~15 cm,一手固定气管导管,另一手沿气管导管迅速拔出原气管切开套管,将新的气管切开套管顺气管导管送入气管腔内,拔出气管导管,新气管切开套管气囊充气、固定.结果 改进组一次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成功率、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提高一次换管成功率,缩短换管时间,减少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  相似文献   

10.
例1,38岁,行膝关节融合术,连硬外阻滞,T_(12)~L_1进针,置管过针口约2cm时,出现阻力,但能继续置管至预定长度,术中麻醉效果好,唯感注药阻力较大,术毕拔管困难,留置导管2d后,仍难以拔出,经导管注入造影剂,显示导管在硬膜外腔内,长度为5cm,导管尖端有造影剂流出,距管尖2.5cm处折叠呈直角.  相似文献   

11.
X线数字减影技术在硬膜外导管取出困难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因急性阑尾炎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取右侧卧位经L1~ 2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由于穿刺比较困难 ,多次改变穿刺针方向 ,为避免退针时将导管带出 ,决定增加硬膜外置管的长度 (但当时没注意置入导管的长度 ) ,当拔出硬膜外穿刺针后 ,在调整留置导管长度时发现导管被卡住 ,并且注药阻力很大。为此 ,决定在其上一椎间隙重新穿刺置管。手术顺利完成。术毕再试拔该管时 ,仍有夹持感 ,不能取出。于术后第 1天做X线碘油造影 ,发现导管在L1~ 2 间隙向头端呈“8”字形盘曲长达 11cm(图 1、2 )。再试拔导管也未成功。…  相似文献   

12.
血管扩张器(vesseldilator)解决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一例报道李民*李钊*王军*我院遇到一硬膜外导管拔出极端困难的病例,采取恢复穿刺时的屈曲体位,在导管旁注射局麻药等措施无效。经造影后透视证实硬膜外导管在硬膜外腔内顺直通畅、未打结。因Arow...  相似文献   

13.
吸入性损伤(INH)伴体表烧伤(B)的死亡率比单纯体表烧伤高一倍。血管外肺水含量(EVLW)在INH+B中的致病作用以及怎样采用合理治疗仍有争论。本实验目的为观察INH+B时EVLW的变化及晶体液(LR)与右旋糖酐-40(DEX-40)复苏的不同疗效。取仔猪体重为20~25kg,戊巴比妥麻醉。将导管插入动脉、中心静脉和肺动脉,并将尖端有热变电阻器的导管插入周围动脉。根据Wal-ker方法造成INH。在吸入烟雾前和吸烟过程中吸入纯氧以防止低氧的损害作用。吸入烟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间隙拔管困难的一种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膜外阻滞后拔管困难是临床中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病例介绍利用颈内静脉导管扩张管处理拔管困难的一些体会。患者26岁,因胎儿宫内窒息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病人右侧卧位,经L_(1-2)间隙侧入法穿刺,穿刺时针尾略向下压以靠近中线,经证实进入硬膜外腔后顺利置入导管约5cm。注药无明显阻力,阻滞效果满意。2小时后手术结束,但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为避免导管拽断,并考虑待导管周围组织反应形成后,导管有松动之可能,遂将导管消毒,包扎后带管回病房。术后24小时于导管及穿刺间隙周围注射局麻药后,处原穿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气囊导管经尿道扩裂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用尿道扩张器将尿道扩张到F24,插入高压气囊导管,加压至0.3MPa,持续10min,后降至0.1MPa,保留导管3~5d后拔出。结果术中术后出血少,无水中毒及尿失禁发生,近远期疗效满意。结论高压气囊导管经尿道扩裂术微创易行、疗效肯定,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特别是社区服务站)开展。  相似文献   

16.
连续硬膜外麻醉导管拔出困难,若处理不当可断裂在体内。我院用粘合管芯法处理5例,均顺利拔出。用具首先将导管管芯用酒精灯烧红,使其退火变软,管芯终末端磨成钝圆,便于插入导管内而不损伤导管内腔,浸泡在消毒液中备用。粘合剂用“多功能强力胶”,本粘合剂无需灭菌处理(经细菌培养未培养出细菌),使用时将整管粘合剂浸泡在消毒液中,表面灭菌后取出,用无菌刀片切开封口即可使用。本粘合剂终凝时间经测定为5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在中心静脉狭窄的患者中行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再置管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颈内静脉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透析流量不足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肾病内科就诊的16例患者,其术前造影检查均提示中心静脉狭窄。所有患者术中拔管后沿导丝置入球囊在狭窄部位全程行球囊扩张成形术,重新置入新的导管。有患者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嵌顿无法拔出,在球囊辅助下拔除导管。经新的导管静脉端造影,以了解导管位置及肺动脉有无栓塞征象。结果术中有3例患者导管粘连嵌顿,行导管内球囊扩张术后拔管成功,所有患者均成功更换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但术后仍有2例患者导管流量不佳,重新调整导管末端位置至下腔静脉后流量正常。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现肺动脉栓塞征象,未发生中心静脉破裂。分别将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血流量与术前对比,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对中心静脉狭窄的患者行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再置管过程中,可以通过导管内球囊扩张解决原导管嵌顿无法拔除的问题,其能有效扩张狭窄的中心静脉,同时还可破坏原导管周围的纤维蛋白鞘,解决了再次置管后纤维蛋白鞘影响导管流量的问题,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及安全性相对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PICC置管过程中支撑导丝撤除时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ICC置管过程中支撑导丝撤除时间对导管异位后复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血液病患儿按其是否立即拔出导丝的意愿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留置PICC结束保留导丝,待X线确认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后撤除导丝;对照组按PICC操作常规送导管至预定的长度后,固定、撤除导丝。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置管相关并发症及导管异位后复位的情况。结果两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导管异位后复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留置PICC结束保留导丝,至X线确认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后再撤除导丝,有利于导管异位后的复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5 F输尿管导管在婴幼儿尿道结石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用含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尿道结石婴幼儿采用5 F输尿管导管留置导尿3 d,注入10 mL灭菌石蜡油后拔出,随访、复查泌尿系彩超、尿常规1月。结果 7例输尿管导管均顺利进入膀胱,拔出导管后结石顺利排出,无肉眼血尿、感染及排尿时哭闹。结论 5 F输尿管导管导尿治疗婴幼儿尿道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及处理(二例综合报道)李少华,陈梅义,孙立生例1女,35岁,阑尾切除术,T12~L1穿刺置管,操作顺利、麻醉满意,术后拔管困难,先将导管钢丝芯插入导管内,到5cm处无法再进入,经变换体位和脊柱弯曲等均不能成功,X线造影检查确认导管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