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局部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0月行B超引导下PCD治疗SAP局部并发症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液体积聚14例,无菌性胰腺坏死12例,感染性胰腺坏死9例,包裹性坏死感染1例,胰腺脓肿4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并检查穿刺液是否伴感染,观察引流后临床症状、引流效果和影像学的改变。结果:42例中,14例急性液体积聚均治愈(100%),但有2例发生胰周感染,1例出现肠外瘘,无死亡;无菌性胰腺坏死12例中治愈9例(75.0%),3例发生胰腺感染并手术,死亡1例;感染性胰腺坏死9例中治愈2例(22.2%),4例引流效果差而手术,死亡2例,3例放弃治疗;包裹性坏死感染1例PCD后囊内出血急诊手术后死亡;4例胰腺脓肿治愈1例(25.0%),3例中转手术,无死亡。2例胰腺假性囊肿分别于第1,2个月后治愈拔管。结论:B超引导下PCD便捷安全,在治疗SAP不同局部并发症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对部分SAP局部并发症,B超引导下PCD可避免传统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发表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对我国急性胰腺炎(AP)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及临床疗效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AP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并对其诊断与治疗产生了影响.为此有必要对之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指南更名为《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版)》.AP的诊断依据包括临床特征、血清胰酶浓度及CT检查表现.改良的CT严重指数评分(MCTSI)常用于AP的炎症反应及坏死程度的判断.病理分型有间质水肿型胰腺炎和坏死型胰腺炎.AP依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MSAP与SAP的主要区别在于器官衰竭持续时间不同,MSAP为短暂性(≤48 h),SAP为持续性(>48 h).器官衰竭采用改良的Marshall评分来判断.病程分为3期.早期(急性期)为发病至2周,此期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器官衰竭为主要表现,此期构成第1个死亡高峰.中期(演进期)为发病2周至4周,以胰周液体积聚或坏死性液体积聚为主要表现.后期(感染期)为发病4周以后,可发生胰腺及胰周坏死组织合并感染,此期构成MSAP和SAP患者的第2个死亡高峰.局部并发症分为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PFC)、急性坏死物积聚(ANC)、包裹性坏死(WON)及胰腺假性囊肿.病因治疗主要是胆道疾病的处理.MAP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行胆囊切除术或胆道探查术,MSAP和SAP患者应在后期或行坏死组织清除时一并处理.早期非手术治疗重点是液体复苏及器官功能保护.MSAP和SAP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后即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于部分易感人群选择性使用抗生素治疗.ACS的处理措施包括胃肠道减压及导泻、镇痛镇静、使用肌松剂及床边血滤减轻组织水肿,B超或CT引导下腹腔内与腹膜后引流减轻腹腔压力.外科治疗的指征主要是胰腺局部并发症继发感染或产生压迫症状.无菌性坏死积液无症状者无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遵循延期原则.感染性坏死可先行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及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PCD).胰腺感染性坏死的手术方式可分为PCD、内镜、微创手术(主要包括小切口手术、视频辅助手术)及开放手术(包括经腹或经腹膜后途径的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并置管引流).胰腺感染性坏死病情复杂多样,各种手术方式可遵循个体化原则单独或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AP)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其诊治的很多重要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14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我国2007年发布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指南,按严重度将AP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三类,后两者主要区别是MSAP器官功能衰竭持续的时间≤48 h,而SAP> 48 h.影像学评估采用改良的CT严重指数(MSCTI)评分.局部并发症包括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PFC)、急性坏死物积聚(ANC)、包裹性坏死(WON)和假性囊肿.病程分期为早期(急性期)、中期(演进期)和晚期(感染期).感染性坏死是手术指征,无症状的无菌性坏死无需手术.手术须遵循延迟原则.手术方式包括经皮穿刺引流(PCD)、微创手术及开放手术,这些术式可单独或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13例手术治疗的S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胰腺坏死范围30%)患者资料,其中采用PCD治疗54例(PCD组),采取直接开腹手术引流治疗的有59例(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值、血钙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实验室指标均较各自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比较,PCD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均P0.05);PCD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或放弃治疗率均明显的低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79.6%vs.81.4%)、引流液体细菌培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D治疗S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胰腺坏死范围30%)的效果确切,同时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腹腔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SAP继发腹腔感染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CD,根据感染情况留置1枚或多枚引流管,常规进行引流液细菌及真菌培养,依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术后定期进行检查,对新增感染病灶再次或多次进行PCD,对症状加重者改行外科开放清创引流手术.结果 65例全部合并细菌感染,18例为复杂感染,其中10例合并真菌感染.23例通过单纯PCD治愈;其余42例接受外科清创引流手术治疗,术后38例痊愈,3例死于脓毒症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死于感染所致的腹腔出血.穿刺置管后发生出血5例,胰瘘6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无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61例痊愈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无感染复发.单纯PCD治愈率为 35.4%(23/65),病死率为 6.2%(4/65).结论 应用PCD技术治疗SAP继发腹腔感染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感染性坏死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联合胆道镜清创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以超声引PCD为初始治疗手段的65例SAP合并感染性坏死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38例(58.5%)仅通过PCD引流治愈,27例(41.5%)需要进一步处理的患者中,4例(6.2%)直接转为开腹手术;23例(35.4%)采取胆道镜引导的腹膜后清创,其中2例因相关并发症转为开腹手术。6例(9.2%)经过PCD或者后续微创/开腹手术治疗后死亡。将单独行PCD治愈的患者与行PCD及后续治疗的患者的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的人口学资料、严重度评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凝血酶原消耗试验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首次PCD治疗时间、穿刺引流管管径上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前者引流管数量多于后者、引流时间长于后者、穿刺相关并发症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引流管数量、引流时间、穿刺相关并发症是PCD的影响因素,对于合并感染性坏死的SAP,联合胆道镜清创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早期改善胰腺微循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早期改善胰腺微循环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比 1995~ 1998年 44例 (前期 )和 1998~ 2 0 0 1年 40例 (后期 )SAP患者的治疗效果。前期采取常规统一治疗 ,后期增加改善胰腺缺血及防止细胞钙超负荷的措施。结果 后期患者治愈率(85 .0 % )显著高于前期SAP患者治愈率 (68.2 % ) (P <0 .0 5 ) ;后期死亡率 (15 .0 % )、中转手术率(2 2 .5 % )、并发症率 (3 5 .0 % )明显地低于前期 (3 1.8%、40 .9%、5 4.5 % ) (P <0 .0 5 )。后期平均住院日 (2 2± 4)d ,较前期平均住院日 (3 2± 7)d明显缩短 (P <0 .0 5 )。结论 改善胰腺缺血和防止细胞钙超负荷有助于限制SAP恶化进程 ,改善SAP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7年颁布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对我国急性胰腺炎诊治的规范化及疗效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急性胰腺炎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对其诊治的很多重要方面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为此,学组对之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指南更名为《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参照国际最新进展,急性胰腺炎依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MSAP与SAP的主要区别在于器官功能衰竭持续的时间不同,MSAP为短暂性(≤48 h),SAP为持续性(>48 h)。按照国内的临床经验,病程分为3期。早期(急性期):发病1~2周,此期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此期构成第一个死亡高峰。中期(演进期):急性期过后,以胰周液体积聚、坏死性液体积聚或包裹性坏死为主要表现。后期(感染期):发病4周以后,可发生胰腺及胰周坏死组织合并感染,此期构成MSAP/SAP病人的第二个死亡高峰。局部并发症包括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PFC)、急性坏死物积聚(ANC)、包裹性坏死(WON)及胰腺假性囊肿。外科治疗的指征主要是胰腺局部并发症继发感染或产生压迫症状。无菌性坏死积液无症状者无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遵循延期原则。感染性坏死可先行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及B超或CT导向下经皮穿刺引流(PCD)。胰腺感染性坏死的手术方式可分为PCD、内镜、微创手术(主要包括小切口手术、视频辅助手术)及开放手术(包括经腹或经腹膜后途径的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并置管引流)。胰腺感染性坏死病情复杂多样,各种手术方式可遵循个体化原则单独或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类标准下急性胰腺炎(AP)局部并发症的转归,探讨CT检查预测局部并发症转归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间163例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PFC)及84例急性坏死性积聚(ANC)患者的病历资料。28例APFC和41例ANC分别进展为胰腺假性囊肿(PP)和包裹性坏死(WON);19例患者合并局部感染。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比较PP组与APFC吸收组、WON组与ANC吸收组、局部并发症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其预测准确性。结果 PP组与APFC吸收组间积液分布范围、计算机断层扫描下胰周炎症(EPIC)评分有统计学差异;WON组与ANC吸收组间有差异的指标包括胰腺炎症部位、坏死累及胰腺、坏死面积、EPIC评分、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指数(CTSI);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间的肾前筋膜增厚、胰腺或胰周坏死、EPIC评分、CTSI有明显差异。积液分布范围预测APFC不吸收的准确性最高,EPIC评分预测ANC不吸收及局部并发症感染的准确性最高。结论大多数APFC自行吸收,约半数ANC自行吸收,局部并发症感染率较低。多个CT指标可用于预测局部并发症的转归。应重视EPIC评分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重症急性胰腺炎20例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死亡的因素及治疗中的相关问题。方法 观察我院 1 994年 6月至~ 2 0 0 0年 1 2月之间死亡的 2 0例SAP病例 ,其中 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SAP患者病死率 2 9% (2 0 / 69) ,直接死亡原因多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休克、多器官衰竭(MOF)等。肺脏是各脏器中最易受损伤的器官 ,约 70 %的SAP死亡患者合并有ARDS。结论 改善微循环及早期应用激素可有效地降低SAP死亡率。手术与否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术后通畅的引流是决定患者手术预后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5年7月收治的10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情况,其中非手术治疗67例(65.04%),手术治疗36例(34.95%)。结果总治愈率78.64%(81/103),总病死率21.35%(22/103),总并发症发生率46.6%(48/103),其中非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38.8%(26/67),病死率14.92%(10/67),治愈率85.07%(57/67),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61.11%(22/36),病死率33.33%(12/36),治愈率66.66%(24/36)。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以及强调以非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是提高SAP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元化微创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3例接受微创治疗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PCD)、ERCP、EST和(或)ENBD、腹腔镜等治疗,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1种微创技术治疗32例,2种微创技术治疗41例,3种微创技术治疗14例,4种微创技术治疗6例.69例患者施行超声引导下PCD;28例施行ERCP、EST和(或)ENBD;29例施行腹腔镜手术;19例施行分阶段处理;4例发生腹腔出血并发症的患者施行介入治疗.本组患者平均腹痛缓解时间为(37±18)h;平均住院时间为(31±21)d;胰周感染发生率为62% (58/93);中转开腹率为4% (4/93);治愈率为91%( 85/93);病死率为9%(8/93).结论 采用多种微创技术联合个体化治疗,可明显提高SAP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各种围手术期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我院近10年间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的116例SAP回顾调查,分析SAP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与SAP预后的关系。结果治愈85例(73.28%),死亡31例,病死率为26.72%;发生各种并发症232次,其中合并ARDS、胰性脑病、休克、腹腔出血和全身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分别为52%、40%、40.63%、66.67%和73.68。结论围手术期SAP并发症较多,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特别重要;在各种并发症中ARDS、胰性脑病、休克、腹腔出血和感染等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电极片定位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6年12月间61例采用电极片定位超声引导下PCD治疗的IPN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61例均顺利施行PCD。23例(37.7%)仅行PCD治疗,22例(36.1%)经PCD治疗后中转微创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MARPN),16例(26.2%)患者经PCD治疗后中转开腹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OPN)。全组病死率24.6%(15/61),包括仅行PCD治疗6例、中转MARPN者4例和中转OPN者5例。PCD术后并发症36例次,包括12例次出血,15例次胰瘘,9例次肠瘘。穿刺引流液培养结果包括单菌种感染19例(31.1%)和多重感染42例(68.9%),其中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38例(62.3%)。与患者死亡有关的因素包括2012版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外科干预后脓毒症是否逆转、穿刺并发出血以及MDRO感染(均P0.05)。结论:电极片定位超声引导下PCD是一种相对简便安全的胰周穿刺引流方法,以此为基础的"升阶梯"治疗策略是治疗IPN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急性胰腺炎(AP)合并坏死感染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26例采用PCD治疗的AP合并坏死感染病例。结果全组26例均在B超或CT引导下顺利施行PCD。PCD穿刺引流液培养结果显示,单菌种感染10例(38.5%),多重感染16例(61.5%)。16例(61.5%)患者仅经PCD治疗后痊愈出院,另有10例(38.5%)患者经PCD治疗后中转行坏死组织清除术。全组病死率38.5%(10/26),包括6例仅行PCD病例和4例PCD治疗后中转手术病例。PCD并发症13例次,包括7例次出血,3例次肠漏,3例次胰漏。与本组患者死亡有关的因素包括2012版AP严重程度分级、穿刺后脓毒症是否逆转以及穿刺并发出血等(P0.05)。结论采用以PCD为基础的"阶梯式"治疗方案是治疗AP合并坏死感染的有效策略。2012版AP严重程度分级、穿刺后脓毒症是否逆转以及并发出血等与PCD治疗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与预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64例SAP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并发症、病死率等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54例;手术治疗110例,其中早期手术69例,延期手术41例。早期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81.2%和30.4%,明显高于非手术及延期手术治疗患者。结论SAP治疗方法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早期采用非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但对有早期手术或延期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BM、Embase、SCI、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所有文献,搜索出PCD治疗SAP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个RCT临床研究,共计981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PCD+常规治疗在以下方面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1)血淀粉酶恢复时间:MD=-2.68,95%CI:(-3.47,-1.88);(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MD=-6.55,95%CI:(-10.71,-2.39);(3)肠功能恢复时间:MD=-2.68,95%CI:(-3.76,-1.60);(4)并发症发生率:RR=0.28,95%CI:(0.20,0.40);(5)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RR=0.39,95%CI:(0.25,0.59);(6)中转手术率:RR=0.23,95%CI:(0.09,0.59);(7)有效率:RR=1.40,95%CI:(1.23,1.59);(8)住院时间:MD=-11.51,95%CI:(-13.90,-9.12)。结论目前研究表明PCD+常规治疗SAP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但均为国内文献,且纳入样本质量相对不高,为充分证实其疗效,今后有必要开展更多高质量RCT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的合理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及手术治疗对SAP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程的影响。结果 非手术治疗 3 3例 (其中 5例中转手术治疗 )、内镜治疗 8例、手术治疗 19例 (包括中转手术 5例 )。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程 :非手术治疗组分别为 85 .7% (2 4 2 8) ,16.7% (4 2 4) ,(2 5± 8)d ;内镜治疗组分别为 10 0 % (8 8) ,12 .5 % (1 8) ,(19± 4)d ;手术治疗组分别为 68.4% (13 19) ,3 8.5 % (5 13 ) ,(5 7± 14 )d。结论 SAP治疗应根据病因及病情的不同 ,采取“个体化”治疗。除存在明确促发因素 (如胰胆管梗阻、感染性坏死等 )外 ,SAP急性反应期应采取非手术治疗 ;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 ,应首选内镜或手术治疗 ,非手术及内镜治疗无效者应积极改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3例SAP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10例行手术治疗。结果SAP患者病死率26%(23/89),直接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约80%的SAP死亡患者合并有ARDS。结论改善微循环及早期应用激素等综合保守治疗可有效的降低SAP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8例SAP患者,分为2组,CRRT组(40例)患者入院后即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CRRT;常规治疗组(18例)患者则给予常规抗胰腺炎治疗.结果 治疗3 d后,APACHEⅡ评分CRRT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血生化指标中CRRT组氧合指数、血钙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而血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RRT组并发症发生率(6.2%)低于常规治疗组(13.7%),而治愈率(88.3%)高于常规治疗组(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SAP发病早期,无急诊手术指征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CRRT可有效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