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MHC-I类抗原(HLA-A/B/C)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10例正常肝组织、40例HCC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SP70及MHC-I类抗原的表达。 结果:HSP70在正常肝脏、癌旁组织、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10)、45%(18/40)、80%(32/40),HCC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脏(x_1~2=10.45,x_2~2=14.49,P<0.05)。HLA-A/B/C在正常肝脏、癌旁组织、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10)、95%(38/40)、55%(22/40),其在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X_1~2=5.21,x_2~2=17.06,P<0.05)。HSP70表达与癌周淋巴细胞浸润(x~2=1.4,P>0.05)和转移(x~2=1.9,P>0.05)无关,但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HSF70在高、中、低分化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5/10)、78.6%(11/14)、100%(16/16),中、低分化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肝癌(X~2=9.40,P<0.05)。HSP70+HSP70+HLA-A/B/C+者,高、中、低分化HCC所占比例分别为22.2%(4/18)、50%(9/18)、27.8%(5/18)。HSP70与HLA-A/B/C其一或二者均为阴性时,高、中、低分化HCC所占比例分别为18.2%(4/22)、22.7%(5/22)、59.1%(13/22)。前者分化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相关的细胞因子和介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利涛  潘承恩 《胰腺病学》2006,6(4):249-251
急性胰腺炎(AP)是胰酶消化自身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化学性炎症。实验性AP按病理组织学表现可分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cute edematous pancreatitis,AEP)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sis pancreatitis,ANP),临床上按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AP因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病死率高等原因一直以来为临床工作所重视。1988年Rindernecht提出了AP的白细胞过度激活学说。近年来,对AP时的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其他介质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它们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相关证据的循证护理实践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1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按门诊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随访指导,干预组在常规门诊指导的基础上由专职护士主导进行基于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中相关证据的循证护理干预,包括治疗依从性干预、症状评估和处理、心理支持、个体化的信息支持、团体干预、主动电话提醒等,采用简体中文版MOS-HIV生活质量量表进行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6个月效果测评。[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健康感受分组效应(P=0.089),时间效应(P=0.000),交互作用(P=0.177);情绪功能分组效应(P=0.514),时间效应(P=0.029),交互作用(P=0.025);总体生活质量分组效应(P=0.226),时间效应(P=0.000),交互作用(P=0.031);干预组评分变化的趋势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引入基于艾滋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证据的循证护理实践对于改善病人健康感受、情绪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上海艾滋病(AIDS)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病人的流行病学研究,为国家艾滋病防治专家提供基本信息,针对不同地区因地制宜采取侧重点不同的防控措施。方法采集662例男性病人的相关信息,分为同性性传播组和非同性性传播组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同性性传播感染的男性病人为318例(48.04%),且占男性病人的比例由2005年的38.71%上升至2010年的57.14%。开始ART时的年龄分别为同性性传播组(36.14±11.05)岁,非同性性传播组(45.80±11.0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婚姻状况方面前者未婚为198例(62.26%),后者为56例(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已婚的病人中均有配偶感染的情况。在学历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病人前者137例(43.08%),后者36例(10.47%)。在病人发现感染至治疗时间间隔方面,两组分别为(10.43±15.83)个月和(10.76±17.8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结论因同性性传播途径感染的病人的比例迅速上升,均为年轻且具有较高学历的国家有用人才,应引起各参与防治工作人员的重视,采取更有效的方式和模式来减少未采取保护措施的肛交(UAI)的发生。男男同性恋尚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有些人不得不结婚生子,因此在关注男男同性恋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其婚姻状况,以及其配偶可能感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能够有效抑制HIV病毒复制,减少艾滋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以及降低整体的卫生保健费用[1]。然而,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发挥需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达到一定的水平,一般认为需要高于95%[2-3]。随着依从性的下降,HIV病毒载量升高、疾病进展[4]、病毒耐药[5]和感染他人[6]的风险随之增高。服药依从性是反映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7],准确评价患者的依从性水平能够为抗病毒治疗的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目前,可以用于评价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方法较多,但还没有所谓的"金标准"[8]。  相似文献   
6.
肝动脉门静脉分期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动脉门静脉分期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50例疗效分析潘承恩,王居,宋蔚青,刘青光现代肝脏外科的发展和进步,并未能真正改变已不能切除肝细胞癌病人的恶劣预后。肝动脉栓塞使其中部分病人癌块缩小,症状缓解生存期延长,但在手术切除的标本上,虽然主要肝癌结节全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人口咽腔上皮癌KBv200耐药细胞株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及可能的逆转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KBv200耐药细胞中白藜芦醇对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和紫杉醇的逆转倍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每组KBv200细胞中肿瘤多药耐药相关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和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白藜芦醇对化疗药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显著逆转KBv200耐药性.200 umol/L白藜芦醇对长春新碱、紫杉醇和多柔比星(阿霉素)的逆转倍数达到77.1、61.3和5.9.白藜芦醇能显著降低Bcl-2、MDR1mRNA和蛋白的表达,100 umol/L、200 umol/L白藜芦醇处理组与未加白藜芦醇组的MDR1、Bcl-2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8、3.51和3.12、4.56,P值均<0.05).结论 白藜芦醇对口咽腔上皮癌耐药细胞具有耐药逆转作用,该逆转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耐药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中Bcl-2、C-myc表达的定量检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cl 2及C myc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以及两者可能具有的协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法 (SABC)检测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两者的表达 ,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加以定量分析。结果 Bcl 2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量 (PU值 )分别为 2 1.0 97± 3 .46 0、8.6 3 5± 1.3 84、3 .0 5 9± 0 .12 8,C myc分别为 3 6 .70 2± 4.96 1、10 .5 85± 1.2 6 3、1.5 47± 0 .0 43 ,均具显著性差异 (P <0 .0 1)。在肝细胞癌无肿瘤被膜组中具有高Bcl 2表达 (P <0 .0 5 ) ,而在肝硬化、具有门脉癌栓、无肿瘤被膜、高病理分级及高TNM分期者中具有高C myc表达 (P <0 .0 5 )。高Bcl 2或 /和C myc表达均与较差预后有关 (P <0 .0 5 ) ,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可知C myc为一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 Bcl 2与肝细胞癌发生有关 ,C myc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有关 ,并可独立判断预后。两癌基因具有一定协同致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肝癌肝静脉阻断后肝脏及远隔器官组织血管内生长因子受体1及受体2的表达,探讨肝静脉阻断对肝癌生长及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以Wistar大白鼠肝癌模型为材料,采用SUPERVISION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肝静脉阻断后肝癌、癌周、临近肝叶(肝左中叶)及肺组织血管内生长因子受体1(Fl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国受体2(Flk-1/KDR)的表达变化。结果 肝静脉阻断后肝癌、癌周组织Flt-1的表达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最严重类型,处理十分棘手。通过对15例胆管损伤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LC致15例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损伤的原因友处理方法。结果:LC术中发现胆管损伤10例,行肝门部胆肠Roux—en—Y吻合4例。无症状随访1~58个月;行胆管断端对端吻合5例,均再次行胆肠Roux—en—Y吻合,4例无症状,随访16~56个月,1倒手术失败,先后5次手术。1例左、右肝管外引流,等待再次手术。LC术后发现胆管损伤5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1例(术后第1天);行左、右肝管引流2例,术后3月行胆肠Roux—en—Y吻合,无症状随访12~18月;2例行右肝管外引流,等待再次手术。结论:术者的过于自信,求速度,操作不当是造成此类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左、右肝管成形,胆肠Roux—en—Y吻合是此类胆管损伤修复的最佳方式。手术应请有丰富临床经临床经验与技术的医师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