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膝关节镜下治疗髌股关节退行性变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治疗髌股关节退行性变的方法.方法:327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单纯髌骨软骨剥脱的病损行滑膜切除、髌骨软骨损伤区减压,对髌股关节四周有应力性劳损骨赘形成的病例行髌股关节四周应力区减压。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5年3个月。髌前疼痛缓解或消失298例。结论:膝关节镜下清理减压是治疗髌股关节退行性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手法治疗髌股关节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国旭  魏敏民  徐超 《中国骨伤》2008,21(9):710-711
髌股关节紊乱(髌骨倾斜、髌骨半脱位)是髌骨不稳定的常见原因,而髌骨排列和运动轨迹异常及由此形成的应力分布异常所造成的关节软骨损伤,是髌股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是髌股关节常见病。表现为膝前疼痛、髌骨轨迹异常和髌股关节软骨损伤。随着人们对以软骨退变为主要特征的膝关节骨关节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髌股关节紊乱在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占有很高比例,其治疗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膝关节骨关节病的疗效:2005年12月至2007年4月完成病例治疗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损伤机制、MRI诊断特征以及关节镜下诊治方法。方法 2005年9月至2012年10月应用改良髌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治疗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46例,男9例,女37例;年龄15~31岁,平均21.6岁。术前常规行膝关节X线及MR检查,测量Q角、外侧髌股角及髌骨外移度。MRI髌内侧支持带损伤按照Schweitzer分级标准:Ⅰ度15例、Ⅱ度18例、Ⅲ度8例、Ⅳ度5例。手术于关节镜监视下施行,清除关节内积血,关节内探查,取出游离软骨和骨软骨碎片,软骨成形,修整损伤软骨面。对髌内侧支持带Ⅰ度损伤者行关节镜下清理及髌内侧支持带固缩。对髌内侧支持带Ⅱ~Ⅲ度损伤伴明显髌骨移位者采用改良髌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对受伤时间超过2周的9例同时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对髌内侧支持带Ⅳ度损伤者行切开加固缝合。结果 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下表现包括关节内血肿46例、股骨外髁和髌骨内侧骨软骨损伤37例、游离体形成28例及髌内侧支持带撕裂46例。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2个月,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和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水平评分、AAOS膝关节评分、外侧髌股角及髌骨外移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运动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改善。结论 关节镜下改良髌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辅助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是治疗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髌内侧支持带Ⅱ~Ⅲ度损伤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恢复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不同髌骨解剖类型间髌股关节应力分布的差异。[方法]根据Wiberg髌骨解剖分型方法,选取髌骨解剖形态为Ⅱ、Ⅲ型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各1例,获取其膝关节磁共振图像,应用Mimics软件提取髌股关节轮廓曲线,再经AutoCAD软件及SolidWorks软件对曲面进行反求拟合、修整装配,生成了表面光滑的髌股关节骨软骨三维实体模型,并应用ABAQUS软件定义各部件材料力学属性、网格划分后,进行髌股关节应力分析对比研究。[结果]本研究基于活体髌股关节矢状位二维FLASH序列MRI图像,通过手工提取髌股关节骨、软骨轮廓,并利用AutoCAD软件对其进行精确的修整与装配,定义材料力学属性及网格化分后,成功构建了相应的Ⅱ、Ⅲ型髌股关节骨、软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屈膝30°状态下,股四头肌肌力200 N时,Ⅱ型髌骨髌股关节接触面最小应力0.138 MPa,峰值应力2.364 MPa,平均应力1.018 MPa;应力较均匀分布于髌股关节接触面的内侧、中央、外侧面的广泛区域;Ⅲ型髌骨髌股关节接触面最小应力0.209 MPa,峰值应力2.509 MPa,平均应力1.347 MPa;应力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外侧髌股关节面。[结论]Ⅲ型髌骨因其解剖形态对称性较Ⅱ型髌骨下降,容易导致相应髌股关节的异常应力分布,并可能是导致软骨损伤及骨性关节炎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量并比较髌股关节软骨覆盖和软骨下骨的几何形状.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选取髌股关节正常的膝关节标本9例,在膝关节屈曲20°~30°位,沿髌骨中心垂直于髌股关节面横行切开,暴露髌股关节,测量骨性髌骨适合角、软骨性髌骨适合角、髌骨软骨顶点参数、髌骨软骨下骨顶点参数、滑车骨性凹点参数和滑车软骨凹点参数.然后在临床中随机选取11例髌股关节软骨覆盖及力线正常患者的髌股关节轴位MRI,测量上述指标,与解剖学研究进行比较.结果 解剖学样本数据:骨性髌骨适合角为(-4.5±1.1)°,软骨性髌骨适合角为(0.5±0.8)°,均为右膝;髌骨软骨顶点参数为1.13±0.11,髌骨软骨下骨顶点参数为1.67±0.14,滑车骨性凹点参数为1.35±0.28,滑车软骨凹点参数为1.38±0.33.骨性髌骨适合角与软骨性髌骨适合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骨软骨顶点参数与髌骨软骨下骨顶点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车骨性凹点参数与滑车软骨凹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影像学样本数据和解剖学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覆盖髌骨软骨的几何形状与软骨下骨的几何形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股骨滑车软骨与软骨下骨的几何形状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6.
髌股关节紊乱症的关节镜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一组髌股关节紊乱症从关节镜下观察髌骨运动轨迹及关节软骨损伤情况并予治疗。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髌股关节紊乱症的30例38膝,其中20例27膝经CT检查明确髌股关节排列异常的类型和程度,所有38膝均经关节镜关节腔内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31个月,优良率为737%。经CT检查的27膝关节镜下所见均有软骨损伤,在较严重软骨损伤(OuterbridgeⅢ期Ⅳ期)的21膝中,CT测量显示有静力性髌股排列异常者占15膝(71%)。结论:髌股关节紊乱症的外侧髌股关节有着较高而持续的接触压力,对软骨危害较大。通过关节镜进行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诊断明确、早期活动、恢复快等优点,且不妨碍以后必要的进一步手术。术后坚持股四头肌肌力锻炼,维持股四头肌(尤其是股内侧肌)的力量,是获得持久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射频汽化仪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4年6月-2007年6月,收治86例98膝髌股关节紊乱症患者.男30例34膝,女56例64膝;年龄15~68岁,中位年龄40岁.左膝42例,右膝32例,双膝12例.病程3个月~6年,平均30.5个月.静力性髌骨外侧倾斜28膝,外侧半脱位10膝;动力性髌骨外侧倾斜45膝,外侧半脱位15膝.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57.72±8.86)分.术中采用关节镜下射频汽化仪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或辅以内侧支持带紧缩术,同时对病变软骨行双极射频软骨成形术.结果 髌股关节面软骨病变按Outerbridge分级:Ⅰ级18膝,Ⅱ级36膝,Ⅲ级32膝,Ⅳ级12膝.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内积血及关节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75例82膝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37个月,平均20.6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膝前痛症状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良好,动力位及静力位髌骨轴位X线片未见髌骨外侧倾斜或半脱位.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为(69.95±5.4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软骨分级进行Lysholm评分,除Ⅳ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级患膝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射频汽化仪行软组织平衡术和软骨成形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反应轻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髌股关节紊乱,又称髌骨对线不良综合征、髌股外侧过度受压综合征、髌骨受压综合征等,是骨科临床诊断或治疗上的难题。近年来,膝关节镜的应用,提供了直接观察髌股关节的机会,对髌骨某些疾病可作出较正确的诊断,但是亦常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髌骨软化改变明显者可不产生临床症状,而髌骨软骨面正常者却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了髌股内静脉造影及髌骨钻孔减压的方法及其在辅助诊断与治疗髌股关节病中的意义。方法 :髌骨穿刺注入 60 %泛影葡胺 4ml后 ,不同时间拍片观察造影剂排空情况。结果 :临床诊断为髌股关节病病人 ,造影剂排空时间最长者达 19h ,最短者达 3 6min ,平均 3 .9h。髌骨钻孔减压后随访 6个月~ 3年 ,平均 2年 8个月 ,休息痛组优良率为 83 .4% ;活动痛组优良率为 5 1.8%。结论 :髌骨内静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髌股关节病 ,该方法简单 ,可选择性使用。髌骨钻孔减压是一种治疗髌股关节病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镜下清理、刨削、髌外侧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刨削、髌外侧减压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5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临床症状、X线片以及髌骨倾斜、滑动试验的结果,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刨削、髌外侧减压术。结果所有病例切口Ⅰ期愈合,膝部未发生血肿。平均随访28个月。劳累后膝部胀痛3例;屈曲受限30°左右2例;2例术后2年症状复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余病例无明显膝部疼痛,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Lysolm评分:术前(42±8)分,术后(83±6)分。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前应准确地划定髌骨状态,对合并髌骨活动受限、髌外侧挛缩者,行膝关节镜下清理、刨削、髌外侧减压术,可明显缓解膝部疼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髌下皱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磊  刘劲松  孙晋 《中国骨伤》2006,19(8):487-488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髌下皱襞结构的变化,探讨膝关节髌下皱襞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膝关节镜手术病例400例,男177例,女223例;年龄9~79岁,平均42岁。术前均有膝关节疼痛、肿胀和交锁等现象,保守治疗无效,行膝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手术。术中证实单纯的髌下皱襞病变11例,术前有膝前区疼痛症状者8例,疼痛区域模糊不定者3例,膝关节反复肿胀、积液者2例;术前诊断为半月板损伤4例,关节软骨损伤2例,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髌下脂肪垫损伤4例。11例均行膝关节镜下髌下皱襞切除术。结果:400例膝关节镜手术中发现有髌下皱襞结构的284例(71%);有髌下皱襞病变的52例(13%),其中单纯的髌下皱襞病变11例(2.75%)。髌下皱襞病变镜下表现为髌下皱襞肿胀、增厚、纤维化、丧失弹性,与髁间凹产生撞击。11例单纯髌下皱襞病变均行关节镜下髌下皱襞切除术,术后随访9例,2例失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疗效评定优7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88.89%。结论:髌下皱襞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其病变可以引起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筋束骨理论指导下,基于膝关节有限元模型研究铍针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改善髌股关节应力集中的机制,阐释铍针松解术改变髌骨运行轨迹及降低髌股关节压力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获取1名正常男性(年龄29岁,身高171 cm,体重58 kg)膝关节CT资料,从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入手,经几何重建、逆向工程、网格划分、材料赋值以及加载分析等步骤,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加载条件设置为膝关节垂直加载500 N负荷,股四头肌腱承受平均值约为200 N的牵张应力,分别在有限元模型屈膝30°位和屈膝90°位状态,模拟铍针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对比研究不同屈膝状态下铍针干预对髌股关节应力集中的改善情况。结果:铍针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后髌股关节和胫股关节的应力峰值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分别为:(1)屈膝30°位,髌骨软骨下降0.498 MPa(下降9.06%),股骨滑车下降0.886 MPa(下降16.27%)。(2)屈膝90°位,髌骨软骨下降0.558 MPa(下降8.6%),股骨滑车下降0.607 MPa(下降9.94%)。结论:铍针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可有效缓解髌股关节的应力集中并降低局部应力峰值,有利于改善髌骨的运动轨迹并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胫骨结节前内移术治疗髌骨半脱位合并髌股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1995年 6月~ 2 0 0 2年 11月 43例 ( 5 7膝 )诊断为髌骨半脱位合并髌股关节骨关节病的患者采用“胫骨结节前内移位 ,外侧支持带松解 ,清理钻孔术”治疗 ,并对术前和术后的主观症状、X线、改良Lysholm髌股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 3 5个月 ,主观优良率为 84%。平均改良Lysholm评分从术前 49分上升到术后 83分 ,提高了 3 4分 ,客观优良率为 81%。性别、侧别、年龄、随访时间及是否合并高位髌骨对治疗结果无明显影响。髌骨形态为WibergⅡ型与合并髌骨倾斜的患者治疗结果虽有更好的趋势 ,但无统计学差异。髌骨全关节面软骨磨损、伴有胫股关节软骨退变以及病程超过 10年的患者手术效果差。结论 :胫骨结节前内移术治疗髌骨半脱位合并髌股关节骨关节病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髌骨全关节面软骨磨损 ,伴有胫股关节软骨退变以及病程超过 10年为预后差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磁共振图像构建髌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于活体髌股关节磁共振图像应用逆向工程准确构建髌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方法]采集1例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膝关节磁共振图像,应用Mimics软件提取髌股关节轮廓曲线,再经AutoCAD软件及SolidWorks软件对曲面进行反求拟合、修整装配,生成了表面光滑的髌股关节骨软骨三维实体模型,并应用ABAQUS软件定义各部件材料力学属性、网格划分后,进行髌股关节应力分析.[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包括髌骨骨、软骨,股骨骨、软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应力分析,分析结果与既往研究方法结果相似.[结论]基于MRI数据可精确构建髌股关节三维实体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该关节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为深入对其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在关节镜下进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14~32岁,平均19.4岁;髌骨脱位2次及以上.术前常规行X线、CT、MR检查了解髌股关节及内侧髌股韧带情况,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69.85±11.52,术中镜下查看髌股对合关系及髌骨运动轨迹.术中使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同时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7.6个月,患者无再发髌骨脱位及半脱位,伸直位及屈曲30°位恐惧试验和髌骨外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2个月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活动,膝关节无主观不适,术后Lysholm评分92.60±5.75,较术前提高.结论: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能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缓解症状,重建髌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髌股关节疾患是常见病,多因髌骨畸形、高位、偏斜、髌股关节负荷加重和外伤等所致。现就髌股关节常见的几种疾患及其治疗分别加以叙述。髌股关节疾患的病因和种类【病因】髌股关节疾患主要有髌骨脱位、半脱位、髌骨软化症和髌股关节退变。根据病因可分类为:(1)关节软骨的变性软化;(2)关节位置异常;(3)关节间隙狭窄。这三种原因可单独存在,也可重叠出现。髌骨软化症以软骨肿大软化为特征,多发于青少年,中老年多为关节软骨退变。髌骨的位置异常有髌骨的外方偏移和倾斜,也是髌骨半脱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微创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急性髌骨脱位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6~28岁,平均(21.8±5.3)岁。患者入选条件:所有患者均有明确膝关节暴力外伤史,排除关节松弛和髌股关节发育异常。从发生髌骨脱位到手术的时间间隔为3~14 d,平均5.6 d。术中先行关节镜检查并清理关节腔内积血和处理关节软骨损伤后,在髌骨内侧做1个1.5 cm长纵行小切口,通过上下推移皮肤,在髌骨中上部拧入带线锚钉,使用过线方法折叠缝合髌内侧支持带,视髌骨复位情况行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 14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36.1个月。全部病例未再次发生脱位,恐惧试验全部阴性。关节活动度均在正常范围,3例关节早期过屈时有轻度紧张感,随访患者均恢复伤前的生活状态。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重度髌股关节退行性改变。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安全、可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诊断不明膝关节交锁症的病因探讨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诊断不明膝关节交锁症的病因、症状特点 ,经关节镜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4 7例膝关节不明原因交锁的病例均施行关节镜检查。镜下发现的病变 :34例滑膜疾病、4例Hof fa病、9例髌股关节排列异常 ,滑膜疾病镜下刨削切除滑膜皱襞、增生肥厚的滑膜团块及滑膜瘤样病变 ,Hoffa病镜下部分切除髌下脂肪垫 ,髌骨半脱位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胫骨结节前内侧移位。 结果 平均随访 1年 ,全部病例术后交锁症状消失 ,4 6例膝关节疼痛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 ,术前存在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大多数病例术后恢复或接近正常。 结论 诊断不明膝关节交锁症的原因较多 ,其主要病因是滑膜疾病、Haffa病、髌股关节排列异常。关节镜术是一个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并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在髌股关节紊乱诊断与动态监测下实施三级髌股序列重排术式的早中期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收治了87例(99膝)年龄在12-33岁(平均17.2岁)之间的膝关节髌股关节紊乱的患者,均采用膝关节镜进行诊疗,三级髌股序列重排术式分别为:1.外侧支持带滑膜外松解术;2.术式1+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3.术式2+胫骨结节止点内下移位术。在关节镜动态监测下对不同程度的髌股关节紊乱进行治疗。以0&#176;~110&#176;屈膝过程中髌股关节适配良好为术中平衡满意的标准。随访时利用Lysholm问卷随访调查,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103膝)患者中行术式1的患者53例(61膝),行术式2的患者20例(24膝),行术式3的患者14例(23膝)。64例(79膝)患者在术前即诊断为髌股关节紊乱。其中行术式2和3的患者全部在术前诊断明确。随访36-71个月(平均54.2月),Lvsholm评分89~100分,平均96.3分。无1例患者髌骨脱位复发,7例(9膝)患者残存不同程度术后膝前疼痛,年龄22~29岁(平均26.3岁),均伴有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结论关节镜动态监视下对髌骨序列排列异常的诊断和分级更具有实用治疗价值,依据动态监视结果选择性实施三级髌股序列重排术在术中均精确平衡髌股关节适配性并达到满意,术后随访中发现总体随访效果较好。患者年龄偏大且合并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是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提示这可能是外科介入的禁忌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RI上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在评估髌股关节排列紊乱中的作用.方法 从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膝关节镜手术的病例中选取主诉膝前痛、膝关节镜检查证实存在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111例为损伤组;无膝前痛、膝关节镜检查证实髌股关节完好、仅有单纯半月板损伤的患者124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膝关节MR检查,在MRI轴位图像上测量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前)(以股骨前髁连线为参考)、髌骨倾斜角(后)(以股骨后髁连线为参考)及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为排除年龄与性别对结果的影响,损伤组与对照组按照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以内随机进行1:1配对,配对后采用配对没计资料t检验分析各参数在评估髌股关节排列紊乱中的作用.结果 配对后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前)、髌骨倾斜角(后)及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在损伤组依次为18.94°±7.35°、6.89°±7.58°、6.89°±7.55°、6.55°±7.14°,在对照组依次为20.55°±6.25°、4.11°±4.02°、3.86°4±2.95°、3.76°±2.84°.两组外侧髌股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髌骨倾斜角(前、后)及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损伤组中股骨前髁骨缺损15例,股骨后髁骨缺损8例,未见股骨内、外上髁骨缺损.对照组骨质良好无缺损.结论 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是评估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