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在关节镜下进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14~32岁,平均19.4岁;髌骨脱位2次及以上.术前常规行X线、CT、MR检查了解髌股关节及内侧髌股韧带情况,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69.85±11.52,术中镜下查看髌股对合关系及髌骨运动轨迹.术中使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同时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7.6个月,患者无再发髌骨脱位及半脱位,伸直位及屈曲30°位恐惧试验和髌骨外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2个月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活动,膝关节无主观不适,术后Lysholm评分92.60±5.75,较术前提高.结论: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能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缓解症状,重建髌骨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临视下髌骨双隧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及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髌骨双隧道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同时常规行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31个月(14~52个月),未见髌骨脱位复发.髌骨轴位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外侧髌股角均有所改善.手术前后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分别为(38.3±5.1)分和(91.1±5.9)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分别为(72.3±4.6)分和(90.6±4.7)分.[结论]关节镜监视下髌骨双隧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及外侧支持带松解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髌股支持带松解和自体肌腱游离移植重建内侧髌股支持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复发性髌骨脱位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17~24岁,平均20岁。关节镜下软骨Ⅳ度损伤者7例采用刨削打磨后微骨折术,软骨损伤Ⅱ度6例和Ⅲ度5例采用射频气化清理。外侧髌股支持带充分松解后,采用自体半腱肌腱游离移植重建内侧髌股支持带,关节镜下动态调整移植肌腱在不同角度下屈伸活动时的张力和髌骨运动轨迹,观察股骨滑车与髌骨的对应关系。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将肌腱端固定于股骨内收肌结节的骨道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13个月(9~19个月)。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增加,无髌骨再脱位发生。恐惧试验阴性,髌骨倾斜试验对称,髌股关节研磨试验阴性16例,阳性2例。1例术后髌骨下极骨折,经手术后功能恢复正常。髌骨轴位X线片和MRI显示髌股关节解剖关系恢复正常15例,髌骨轻度半脱位3例。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78.0±4.5)分,术后(94.0±3.5)分。结论关节镜下外侧髌股支持带松解与自体肌腱游离移植重建内侧髌股支持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简便,对于维持髌骨的运动轨迹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自体半腱肌腱游离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结果.方法 复发性髌骨脱位31例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并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24~56个月,31例均无再次脱位;功能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创伤性复发性髌骨脱位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1):1041-1043
[目的]探讨保留股骨止点的内收大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对12例髌骨复发性脱位(单侧10例,双侧2例)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保留股骨止点的内收大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测量髌股外侧角的大小及Lysholm评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术后1年Lysholm评分由术前(65.1±18.6)分显著提高到术后(92.0±10.1),髌股外侧角由术前(-2.1±8.7)度恢复到(10.4±3.9)°。所有患者在术后6~8个月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结论]保留股骨止点的内收大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可明显恢复髌股关节稳定性,是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紧缩与髌股韧带重建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5—2014-05诊治3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术前均未行手术治疗,常规测量Q角和CT片中TT-TG值。比较手术前后Lysholm和IKDC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8(13~30)个月随访,无一例出现髌骨脱位复发,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为(94.23±8.38)分,术前为(48.25±6.92)分,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0,P0.001);术后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为(93.20±5.33)分,与术前(35.57±5.1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3,P0.001)。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紧缩与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移位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持久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对6例持久性髌骨脱位患者的10个膝关节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移位和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价表和Kujala评分表进行评估,并通过CT观测手术前后髌骨外移度。结果 6例均获随访,时间24~36(29±7.21)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为47.10分±10.31分,术后24个月为83.11分±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ujala评分术前为41.26分±13.36分,术后24个月为82.33分±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膝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髌骨外移度术前为35.61 mm±5.37 mm,术后为4.30mm±1.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移位和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能够有效纠正持久性髌骨外侧脱位,缓解症状,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髌骨复发性脱位伴陈旧性骨软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12例髌骨复发性脱位伴陈旧性骨软骨骨折患者。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5~24岁,平均18.3岁。左膝7例,右膝5例。患者均有髌骨脱位史,伤后至该次就诊时间6~13个月,平均7.6个月。术前患侧膝关节活动度为(89.17±13.11)°,Lysholm评分为(56.67±18.91)分。Q角为(17.50±5.28)°,胫骨结节-股骨滑车(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TT-TG)间距为(18.33±4.03)mm;其中6例Q角20°且TT-TG间距20 mm。髌骨关节面骨软骨骨折6例,股骨外髁骨软骨骨折5例,髌骨关节面合并股骨外髁骨软骨骨折1例。于关节镜下去除游离骨折块,其中2例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内侧支持带紧缩,4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内侧支持带紧缩、内侧髌股韧带重建,6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内侧支持带紧缩、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胫骨结节移位。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4.2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髌骨脱位纠正,6例行胫骨结节移位术者Q角为(13.33±1.37)°、TT-TG间距为(12.17±1.17)mm,与术前(22.50±2.17)°及(21.33±2.34)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25,P=0.00;t=8.27,P=0.00)。患者膝关节疼痛及交锁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20.42±11.57)°,Lysholm评分为(89.25±9.7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1,P=0.00;t=—8.66,P=0.00)。结论通过去除无法复位的陈旧骨软骨骨折块、矫正髌骨脱位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伴陈旧性骨软骨骨折,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8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及改良Fulkerson截骨三联术。术后进行髌骨外推恐惧试验,观察再脱位率,测量髌股适合角和外侧髌股角,采用Lysholm和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后6个月内,有2例出现髌骨外侧疼痛,经康复理疗后均逐渐好转或消失。18例患者术后恐惧试验均阴性,随访期间无髌骨再脱位,Q角在正常范围。末次随访时患膝CT显示:髌股适合角5.83°±2.46°、外侧髌股角3.52°±0.64°、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3.28分±3.32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92.15分±12.4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恢复髌股关节功能并有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0.
吴李闯  周海波  张超  陈雷  刘彩龙 《中国骨伤》2017,30(11):986-990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外侧支持带松解、Fulkerson胫骨结节截骨内移垫高术(三联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5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4例,女21例;年龄18~38岁,平均25.8岁;左膝12例,右膝23例。均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外侧支持带松解、Fulkerson胫骨结节截骨内移垫高术治疗。对比术前术后Q角、TT-TG值及Kujala评分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9~35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Q角男性组由(29.2±2.0)°改善为(14.8±1.2)°(P0.05),女性组由(30.6±2.3)°改善为(16.7±1.5)°(P0.05)。CT示TT-TG值由术前(20.3±2.2)mm改善为(10.3±1.2)mm(P0.05)。术后Kujala评分由47.8±7.5改善至88.4±6.2(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外侧支持带松解、Fulkerson胫骨结节截骨内移垫高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腘绳肌腱移植包埋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67例,其中男28例,女39例;年龄10~42岁,平均22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不稳感,"打软腿",髌骨错位感,膝前疼痛等。67例均行腘绳肌腱移植包埋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及Q角变化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术后6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60个月,平均(27.5±13.4)个月。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髌骨脱位或半脱位发生。Lysholm评分由术前76.35±2.86提高到术后82.71±2.29;Q角从术前(18.75±2.33)°降至术后(13.28±1.75)°。结论:腘绳肌腱移植包埋方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可以提供足够的张力,恢复髌骨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辅助下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余振阳  蔡谞  谷旺 《中国骨伤》2017,30(4):295-299
目的 :观察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12月25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龄18.4岁(15~25岁);术前有运动外伤史15例,慢性损伤史7例,无明显诱因3例;左膝11例,右膝14例;脱位次数3~10次。术后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依据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Insall评定法以及髌骨恐惧试验、髌骨研磨试验对术后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4.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再脱位等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活动度(122.60±5.42)°,高于术前的(105.40±5.93)°;Lysholm评分91.44±5.53,高于术前的64.12±7.49;Kujala评分92.44±2.69,高于术前的57.88±5.10;Insall评定法评定优19例,良5例,可1例。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疗效确切,有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和膝关节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高频超声对急性髌内侧支持带损伤进行准确定位,利用定位点行髌内侧支持带修补术探讨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髌骨脱位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11~40岁,平均(16.2±6.2)岁;病史2周以内。术前均行髌内侧支持带的高频超声检查,并对韧带纤维不连续的点位做皮肤标示。5例髌内侧支持带自体部损伤者行关节镜下过线缝补;12例支持带自髌骨边缘止点撕脱者将锚钉固定在骨内,用锚钉自带线缝补。术前及随访18个月时,进行Kujala评分和CT测量髌骨倾斜角,查最大主动、被动屈膝度及髌骨恐惧症。结果:随访18个月后Kujala评分92.2±11.1,髌骨倾斜角(11.5±4.2)°,与受伤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主动屈膝(133.5±4.2)°,与正常值无差异。最大被动屈膝(153.5±4.6)°,超声显示髌内侧支持带纤维连续。髌骨恐惧症1例,无髌骨不稳复发。结论:髌内侧支持带损伤在超声定位下完成了准确的定位和关节镜下的修补,术后制动时间短。随访18个月,膝关节功能满意,无髌骨不稳复发。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手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急性髌骨脱位中的应用,评价关节镜下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5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急性髌骨脱位36例,男6例,女30例;年龄12~30岁,平均20.5岁;左侧15例,右侧21例,均为单侧受累。术前对所有患者行放射学检查观察股骨髁发育、下肢对线状况,测量Q角、股骨滑车角。全部病例在关节镜下手术,取出游离骨软骨碎片,松解外侧支持带以及皮下紧缩缝合内侧支持带。结果:随访13~60个月,平均42个月,均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全部病例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无疼痛、绞锁等症状。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28.9±2.5)分增加到术后平均(95.1±8.4)分,未发生再脱位。结论:急性髌骨脱位是一个潜在的破坏性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在急性髌骨脱位中实用,创伤小,恢复快,有效且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在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的43例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例,女28例;年龄53~72(62.05±5.17)岁。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3和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评定膝关节疼痛,功能改善情况,并于术前与术后12个月测量髌股吻合角(congruence angle,CA),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及股胫角(femora-tibial angle,FTA)评价髌股关节的对合与下肢力线的改善情况。结果: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8(19.60±4.50)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6.65±0.65降至术后2周、3和12个月的2.16±0.95、0.51±0.77、0.33±0.64,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3.02±8.54增至术后2周,3、12个月的46.84±2.81、72.42±5.30、93.40±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由术前的(86.97±5.02)°增至术后2周,3、12个月的(99.38±3.27)°、(110.13±4.13)°、(113.03±4.85)°,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由术前的(7.81±1.21)°降至术后12个月的(5.82±4.10)°;PTA由术前的(15.87±2.89)°降至术后12个月的(13.79±4.26)°;FTA由术前的(182.61±2.07)°降至术后12个月的(170.89±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予适当制动、抗凝,1周后复查消失;14例术后肿胀,2周后肿胀消退。结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即可缓解膝关节冠状位负重疼痛,又能改善矢状位膝关节屈曲功能。  相似文献   

16.
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探讨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中期效果。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复发性髌骨脱位65例,男6例,女59例;年龄17~24岁,平均20岁;右膝35例,左膝30例。全部取自体同侧半腱肌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及Tegner进行功能评分,影像学采用Congruence角及Sulcus角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5~23个月,平均20个月,无膝关节髌骨半脱位或脱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的(60.6±3.7)分升至(89.8±4.6)分(t=-15.58,P=0.00);IKDC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0.0±3.5)分升至(82.0±3.6)分(t=-27.44,P=0.00);Tegner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6±0.4)分升至(5.6±0.3)(t=-10.84,P=0.00);Congruence角由术前的平均(26.4±3.9)°降至(4.3±1.8)°(t=16.15,P=0.00);Sulcus角由术前的平均(148.8±2.0)°降至术后的(140.5±1.6)°(t=10.51,P=0.00)。结论: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提供足够的张力,维持髌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徐向峰  刘鹏鹤  岳龙  康乐  代志鹏 《中国骨伤》2018,31(12):1140-1143
目的 :观察软组织带线铆钉治疗大块髌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5例(25膝)大块髌骨软骨骨折的患者,其中男19例,女6例;左膝11例,右膝14例;车祸伤2例,运动时扭伤23例;年龄(25.12±6.02)岁;体重(62.48±7.91) kg;体重指数(23.25±1.51)kg/m2;发病至入院时间(1.96±1.51) d。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浮髌试验阳性,疼痛剧烈,偶有关节绞索、屈伸活动受限,髌骨外侧缘压痛明显,髌骨外推试验阳性,外推恐惧试验阳性。术前均行X线及CT检查,X线示髌骨骨质连续性存在,关节腔内有一游离体。CT加三维重建显示髌骨软骨面骨缺损。25例均采用软组织带线铆钉固定游离的骨块。临床疗效观察包括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术后Insall疗效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3~15(9.72±4.07)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60.32±5.08,末次随访88.24±4.37,术后评分优于术前(t=-22.926,P0.05)。根据Insall标准评价,优21例,良4例,未出现骨折块分离及患膝关节粘连。术后6周X线及CT显示骨折块位置良好,软骨面平滑无明显台阶,髌骨形态良好。术后6个月MRI显示髌骨软骨关节面平整。结论:软组织带线铆钉治疗大块髌骨软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较快、无须二次手术、并发症较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补术联合Remplissage填塞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HillSachs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行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复治疗关节盂骨缺损20%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106例,其中男76例,女30例;年龄18~45(27.3±8.6)岁;左肩59例,右肩47例。手术前后采用肩关节主动活动度评估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肩关节功能Rowe评分对肩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均取得满意疗效,术后随访时间21~60(41.5±18.5)个月。1例术后出现感染,再次关节镜清理后感染控制,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关节腔积血及再脱位等临床并发症。肩关节前屈上举由术前的(158.33±15.72)°提高至末次随访的(169.43±10.04)°,内旋由术前T7(T4-T10)改变至末次随访T8(T5-T10);平均体侧外旋、外展90°外旋分别由术前(58.46±15.51)°及(99.37±14.09)°减小至末次随访的(53.18±14.90)°及(92.52±13.10)°。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Rowe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补联合Remplissage填塞术治疗合并Hill-Sachs缺损的成年人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临床效果满意,虽然外旋功能较术前减弱,但能够有效重建肩关节功能,避免术后再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髌内侧支持带紧缩术和石膏固定法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髌骨脱位患者29例,病史2周以内,年龄9~31岁,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手术组17例,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16.2±6.2)岁,采用关节镜下髌内侧支持带紧缩术治疗;非手术组12例,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16.3±5.0)岁,行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前及随访1年时,进行Kujala评分,行CT检查测量髌骨倾斜角,观察髌骨恐惧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组治疗前后髌骨倾斜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Kujala评分低于治疗前;非手术组治疗后髌骨倾斜角大于治疗前,Kujala评分低于治疗前.随访1年,手术组Kujala评分84.1±5.6,高于非手术组73.3±10.5;髌骨倾斜角(13.5±3.5)°,小于非手术组(21.2±5.3)°.结论:关节镜下采用髌内侧支持带紧缩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相比石膏外固定治疗,在术后1年之内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